从《黄炎培日记》浅析黄炎培的读书生活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和老一辈读书人的典型,他一生所读书种类繁多,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生活等数十种;涉及汉语(古文、现代语)、英语、日语和俄语等的四语种,真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从黄炎培的书目中可以看出来。这些书籍有很多是各家各派的经典著作,有的甚至是一些奇书,还有一些是我们现代人很难看到的书籍和很难观察到的阅读视角。《黄炎培日记》可以充分反映出黄炎培先生一生的读书生活。在《黄炎培日记》中,他将读书活动付诸笔端,记录了很多读书治学修身的方法,可以说,《黄炎培日记》充分反映了黄炎培一生丰富的读书生活,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有关读书“富矿”,都足以激发现代读书人的读书灵感,足以为现代读书人提供鉴借。以下主要从《黄炎培日记》的角度,分析黄炎培先生一生的主要读书活动,以飨读者。

一、黄炎培的读书理念

黄炎培一生读书有三个主要的理念——救国救民、追求真理、读以致用。

(一)救国救民。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特别是甲午战争给予了黄炎培以巨大的刺激,促使他从古今中外的学说中去探求救国救民之道。18岁的时候,青年黄炎培在姑父沈肖韵的藏书中读到赫胥黎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对他影响很大,使他明白国家民族乃至个人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二)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黄炎培先生终生的追求。而追求真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途径。当时有两种主要的救国理论:一是实业救国,一是教育救国,黄炎培选择了后者,开始创办学堂,实行教育救国。1902年,黄炎培25岁的时候,考取了举人。他将川沙原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自此而始。但是他在调查中发现,新式教育发展起来之后,读书人的世大夫心态并没有扭转:一是读书做官的观念没有改变;二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没有改变。读书人动脑不动手。不愿意从事农、工、商业,读了书以后,不愿参加劳动,只是一门子心思去做官。教育发展了,官位却没有那么多;同时现代经济事业发展了,又没有合适的经过教育的人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结果。毕业就是失业,造成社会上出现一批高等游民,也就是接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人在社会上游手好闲。读书人没有谋生技能,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社会贫困,发展落后。于是,他和中国先进的教育界人士一道开始提倡发展职业教育。1917年,黄炎培先生根据国外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开始在中国倡导职业教育。

(三)读以致用。学以致用或者说是“知行合一”是黄炎培读书的主要方法论。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既是老一辈知识分子也是黄炎培秉持的读书理念。黄炎培早年为考察教育,足迹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远涉重洋,游历美国、菲律宾、日本、南洋诸国,真可谓是“行万里路”。同时,他读的书也可谓浩如烟海,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学、宗教、天文、地理等众多方面,为他创办教育、修治学问、修养身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他坚持创办职业教育和一生事业的重要支撑。

2.为广见闻而读。黄炎培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与政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的社会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且都是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人士。黄炎培一生交游甚广,从国内各地到海外美国、近邻日本和南洋菲律宾的朋友都有,这促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涉猎到不同种类的书籍。

二、黄炎培的主要读书习惯

我们从黄炎培的日记中可以看到,黄炎培一生有很多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黄炎培五个时期的主要阅读活动

(一)早年的读书生活

1.8-20岁:国学为主,奠定语文基础。

黄炎培八岁时随叔父读私塾,读的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岁起到外祖父家的东野草堂附读。读了四书以后,又读五经——《易》、《书》、《诗》、《春秋左传》和《礼记》。他记忆力极好,每天老师授一遍后,第二天清晨就可以一字不差地到老师面前背诵全文了。严格的私塾生活为黄炎培的古文功夫和阅读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炎培在开蒙时就读《唐诗三百首》。九岁时,老师以“家在江南黄叶村”为题命他演绎成四句,他立即写出开首的两句:“处士家何处,江南第几村”。又有一次,一位长辈来,出一对联“相对一庭花,久而生厌”给他作对,他立即对到“纵谈千古事,快也如何”,得到大家的热烈夸奖。黄炎培一生爱诗,读诗,毕生创作了一、二千首诗歌,跟他的天分有关,跟他早年打下的坚实读诗作诗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十二、三岁开始,黄炎培开始博览群书。他从十三经中选读《尔雅》;从二十四史中选读《史纪》、《前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从诸子百家中选读庄子、墨子;从唐人诗集中着重读李白、杜甫两家。他又从宋儒学案中选读朱(熹)、陆(九渊)两家,而他特别着重陆。对明儒,他特重王阳明(守仁)、顾亭林(炎武)等。黄炎培慎思明辨,非常善于从书中获取营养。当他读到八百年前北宋哲学家张载(横渠)的《西铭》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时想,同类者视为兄弟,称为“吾同胞”;异类者视为朋友,称为“吾与”,于是“天赋吾不忍杀生之一点仁心,如获得强有力的援军,扎成了硬寨,不可动摇。”中年以后茹素,即是伏根于此。他在《抗战以来》中说,“从此,吾思想,吾行为,都归宿于一点,即如何造福公众是也。”。

十四岁起,黄炎培学做八股文,得到一本江南乡试中试第一名曾樸的朱卷,首篇题目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他说那篇八股文做得又典雅,又流畅,又堂皇,富丽,可爱之至,引起他的浓厚兴趣。他对八股文曾下过十年功夫。据他的考证,八股文始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到废止时,计流行五百一十四年。

沈肖韵是川沙有名藏书家沈树鏞的儿子,著名学者俞樾说:“川沙沈家收藏金石之富甲于江南。”黄炎培经常在沈肖韵的书斋里博览群书。《天演论》就是在沈肖韵的书斋里读到的。二十岁后,有人请黄炎培到离川沙城三四十里的南汇三灶乡的一个私塾授徒。他一面教书,一面自己读书。1899年,二十二岁黄炎培考取了秀才,仍然继续教私塾。

2.南洋公学阶段:西学为主,奠定一生治学基础。

1901年,黄炎培便离开塾师的工作到上海南洋公学读书。1902年,黄炎培赴南京参加江南乡试,中了举人。中了举人之后,黄炎培放弃了继续参加会试、殿试考进士的当官发财的老路,依然到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追求新学,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南洋公学的中文总教习是蔡元培。蔡元培召集学生谈话,叫给每个学生一张学科分类单,有哲学、伦理、文学、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等二三十多门。各人认定一两门。然后,蔡元培就这一门开示应读的主要和次要书目,嘱咐学生向学校藏书楼借书阅读,并且每天写笔记,送他批阅。他不但亲笔批阅,还每晚轮流召两三名学生到自己的房间里谈话,让学生谈读书心得,或就当天报纸上登载的时事消息发表感想。黄炎培选定了一门外交,蔡元培就给他《万国公法》和几种外文文牍,让他攻读。还教他“和文翻译法”,和文就是日文,让他学习日文翻译,阅读浅近的日文书。蔡元培常对他们这些学生说:现在中国被各国欺侮到这个地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弱点,还要了解国际情况。了解国际,就要通晓外国文,读外国书。英文自然要读,而通日文,比较容易,从日本书也可以了解国际情况。这为黄炎培的读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黄炎培早年的大致读书情况。

(二)中年的读书生涯

3.抗战前期(1911-1936年):教育类为主,日记辅助读书。

1911-1936年,黄炎培和职业教育的大事年表如下:

(1)政治类:《甘地以前之印度民族运动》、《苏俄的真相》、吴颂皋《外交政策论》、《政治区域》。

(2)经济类:《中国经济内幕》、《印度经济事情》、《国际经济政策》、陈启修《经济学讲话》、武有干《唐宋时代上海在中国对外贸易上之地位观》。

(3)军事类:丁在君《民国军事近纪》、曾国藩《湘军昭忠祠记》、杨耿光《现代国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教育类:《杜威的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卫西琴《新教育论》、王凤喈《中国教育史大纲》、《近世西洋教育史》、王卓然《中国教育一瞥录》、王志莘《青年与职业》、陈东原《宋元小学状况及其教材》、《新教育》、年鉴《教育》、《斐教育统计》。

(5)哲学类:《太极图说》、《易》、孙中山《民生主义》、《甘地主义》、冯友兰《一种人生观》、霍金博士《哲学大纲》、《康德人心能力论》、《佛教哲学通论》、《论衡》、蒋维乔《青年之人生观》、《近世我之自觉史》、《人生哲学》、《科学与玄学》、《哲学与科学》、《生物学与哲学之境界》、《康德人心能力论》、《生命之不可思议》、《人生哲学与惟物史观》、《人类进化论》、《人类学》、杨君有《学者心里学》、颜习斋《四存学说》。

(6)宗教类:《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妙法莲华经第七卷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八大人觉经》、《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大唐西域记》、《高僧传》、《藏经传记部》、《宋儒与佛教》、《宋高僧传》、《西藏佛教略史》、《大乘广五蕴论注》、《西藏问题》、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广弘明集》、《安士全书》、王小徐《佛法与科学》、《老子》、《抱朴子》、《参同契》、《古今图书集成神仙部》吕洞宾、《庄子》、《圣经》、《基督教历史》、《可兰经》。

(7)经集类:《易》、《诗》、《书》、《礼》、《左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尚书大传》、《四书》、《四库书目提要》、《国语》、《鲁语》、《吕氏春秋》、《说文》、《三通》、《慎子》、《鹍冠子》、《孔丛子》、《孔子家语》、刘邵《人物志》、《颜习斋言行录》、《王右丞集》、《晋书》、《隋书》、《大学新注》、《墨子集解》、《朱子全集》、《宋五朝名臣言行录·理家宗传》、《宋元明清学案》、《资治通鉴》、《曾文正家训》、《容斋随笔》、《李文忠全集》、《胡文忠遗集》、《曾文正大事记》。

(8)诗歌类:《宋词》、《杜诗选》、《海藏楼诗》、《今古名诗选》、泰戈尔《飞鸟集》、《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王船山《姜村诗文集》、《白香山诗》、《龙慧堂诗》、《小春诗钟》、《小方壶斋丛钞》、《亭林诗文集》、《范伯子诗》、《杜诗选》、《杜工部诗醇》、《周家彦诗》、《霜红龛诗》、《琴隐图诗》、《阳复斋诗偈续集》、《中华新游记》、《音韵备考三种》。

(9)文学类:莎士比亚《查理三世》、《三国演义》、《聊斋》、《西厢》、《中国白话文学史》、《山谷全集》、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曾国藩《欧惕生文集序》、《饮冰室文集》、《镜花缘》、托尔斯泰小说《谷》、《荡寇志》、《曼殊集》、《吴梅村集》、《醒世姻缘》、《儿女英雄传》、丁玲《母亲》、《水》、《在黑暗中》、《张苍水集》、《姜白石集》、《钱介忠集》、《马可波罗游记》、H.G.Wells《未来世界》、夏君《文艺通论》、秦翰才《开心集》。

(10)传记类:《史记》、《毛泽东自传》、《来弗士传》、《清代学者画传》、《开辟新加坡之伟人来佛士传》、《童沩廉年谱》、《鸦片战史中之人物》、《达叟年谱》、《列宁与甘地》、藕初《五十自叙》、《郭林宗传》、《玄奘略传》、《杜甫年谱》、《颜习斋年谱》、顾企潜《吴愙斋年谱》、《范文正传》、《顾亭林传》、《顾亭林年谱》、《清代朴学大师列传》。

(11)历史类:《西洋史》、《元史》、《明史》、《明史传》、《后汉书》、《三国志》、《清史要略》、《宋史》、《辽史》、《金史》、《朝鲜四千年史》、《朝鲜佛教通史》、顾颉刚《古史辨》、《新唐书》、《五代史》、《南洋华侨移殖史稿》、《妇女生活史》、《中国政治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民族志》、《中国文化小史》、《社会进化史》、《华侨史》、《三余札记》、《中国文化史》、《中国体育史》、《现代文化小史》、《中国政治制度小史》、《四库全书门》、《中国民族小史》、《中国近三十年史》、《日本历史》、《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淞沪血战抗日记》。

(12)天文地理类:《天文图说》、竺可桢《阳历与阴历》、《罗桴山志》;《山东之物产》、《南洋与日本》、《地理杂志》、《暹罗商业月刊》、《暹罗年鉴》、《蒙古风俗述略》、谢碧田《北婆罗洲日记》、《大连市政工程》、张星烺著《中西交通史料》、《最近之青岛》、《青岛攻城战之经过》、《青岛要览》、《上海县志》、《青岛及胶州湾》、《新疆游记》、《洛阳伽蓝记》、《河南太舆人文志略》、《新昌县志》、《川沙县志稿》、《上海掌故丛书》、《川沙大事记》、《潮安县志》。

(13)医学类:《本草纲目》、《精神病学》。

(14)美术类:《世界美术全集》、刘海粟《中国画史稿》。

(15)戏剧类:《腔调考原》、《京剧之变迁》、《角色名词考》、刘师培《原戏》、《戏学汇考》。

(16)生活类:唐文治《无线电常识》、周谷城《生活系统》、《生活》、《食物考》一册、《食物本草会纂》、《物理小识》。

(17)报刊杂志类:《大公报》、《平民报》、[剪报]、《申报》、《时事新报》、《地学杂志》、《中央日报》、《新垒月刊》。

英文著作有《暹罗状况》英文本、《林肯传》、《TheLifeandAdventuresofRobinsonCrusoe》。偶尔也读读日文报刊。

4.抗战时期(1937-1946年):政治类为主,读书习惯日趋稳固。

(1)政治类:薛暮桥《封建半封建和资本主义》、斯诺《西行漫记》、陈孝威《抗战论文选集》、毛泽东《论新阶段》、阿特丽特著《日本在中国的赌博》、张君劢《立国之道》、《亚洲内幕》、《蜀游心影》、希特拉侵略波兰、《抗战心胜之新战略》、《时事解剖》、川省府民厅《提高县长用人用钱权责办法》及《县长政治交代办法》、唐雄伯(英)《市政学》、冯自由著革命杂记、张君劢著《印度复国运动》、美驻苏大使戴维斯著《出使莫斯科记》、斯诺《我们对中国的希望》、史特华《即援助中国》、李普曼《今天共明天》、罗果夫(《中国印象记》、张表方《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天下一家》、《东方之撤退》、《苏联归来》、斯大林著《列宁主义问题》、《美国舆论》、尚丁所笔录《宪政运动下南洋侨务两大方针》、华莱士《美国在太平洋的任务》、穆尔著《日美外交秘话》、《斐立宾沦陷三年事变经过》、《宪政·致国民党友人信》、《延安归来》、《延安归来答客问》、《英国大选之特色》、《老子研究与政治》。

(2)经济类:《建夏企业纲要》、《金融知识》、方刚《战时后方的家庭经济》、《战时英国经济》、沈志远《经济学史稿》。

(3)军事类:《毛泽东论中日战争》、甘介侯《抗战中军事外交的转变》、朱怀冰《读孙子十三篇陈中笺释》、《二次大战史地图解》、《华北敌后晋察冀》、《川军战绩史料存要》、《太平洋军事地理》、《圣武记》、《论苏德战争》、《太平洋战线》、《谈原子弹》。

(4)教育类:《辞源》、《康熙字典》、廖竞存著《孔子学说体系》、《职业教育与艺徒训练》、王志莘《青年与职业》、《现代如何读古书》、胡建人《教育大辞书杨斯盛事略》、《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中华新韵》、《理想的大学》、《教育与职业》、《战后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姜琦《我对于升学与就业的一解》、《中国教育之精神》。

(5)哲学类:《大众哲学》、《末粒与宇宙》、冯友兰著《新世训》、许地山遗著《扶箕迷信底研究》、《德国三大哲人处国难时之态度费希德(1762-1814)部分》、陈安仁《六朝时代学生之人生哲学》、方刚著《拟倡立哲学研究院缘起》及《释老子之道》、《论衡》、《三民主义》、《心理建设》、罗成基民族兴亡周期律。

(6)宗教类:《心经》、《道德经》、《可兰经》。

(7)经集类:《文选》灵渠文、《王荆公全集》,《昌黎全集》、《乐天全集》、《上仁宗言事本》、《陶渊明全集》、《墨子校注序及附录》、《四书正文》、《易》、《书》、《老子》、《论语》、《孟子》、《大学贯释》、柳子厚《永州八记疏》、《说文今释》、费赞伯《容斋随笔》、《群经统类》、《儒林典要》、《一蜉讲录》、翁厚生遗著《孟子新解》、《仁斋文选》、《蜀雅》(威远周岸登道援著)、沈思齐《逋居士集》、唐文治《茹经堂文集》、《盐铁论新铨》、《四库全书学典》。

(8)诗歌类:《苞桑集》、范长江《塞上行》、李宗邺编《满江红爱国词百首》、《韩退之诗文、》《沁园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姜夔《扬州慢》、辛弃疾《念奴娇》、苏轼《水调歌头》和《大江东去》、《自怡斋诗》、《瓯北诗钞》、《培风楼诗》、《吴梅村诗》、《纪晓岚诗》、《民族诗坛》、周光午编《吴芳吉婉容词笺证》、《湘绮楼诗》、杜甫诗《悲秋》、《绿遍池塘草题咏》、孙起孟诗《解死》、《味筍斋诗》、《宋诗派别论》、《生死十三绝》、《巢经巢诗》、《踏莎行》、《沁园春·寄意》、杜诗《北征》、《梦词之研究》、《答王公玙》诗、《杜诗尤》、《鲁迅诗集》、行严和《大江东去》词、《伏敔堂诗选》、《吾诗丛稿》、李印泉《曲石诗录》、《柳亚子纪念册》、《林庚白纪念册》、《近代诗派与地系》、《江西诗派十八家诗叙目》、少陵《闻官军收河南北》诗、《月圆圆》词。

(9)戏剧类:吴祖光《凤凰城》剧本、抗战杂剧《还朝别》、《忠记》、郭沫若《屈原》剧本和《南寇草》五幕史剧、《戏剧月刊》。

(10)文学类:《镜花缘》、《月沧文集》、《初月楼文谈》、《明文粹》、郑振铎《晚清文选》、《黄犁洲》、《万里寻兄记》、《空江集》、《野尘梦艽》、谢冰莹《新从军日记》及《在火线上》、《老残游记》、《徐仲可(康居)笔记》、《圣宋掇遗》、《康居笔记》、《朱氏传芳集》、《朱九江集》、《莜坡先生集》、沈衡山《寥寥集》、《明词综》、《西厢记》、《蒋百里文集》、包慎伯《艺周双楫》、《大波》、《暴风雨》、《蜀道》、王阮亭《香祖笔记》、李繁海《经传通假字研究》、《六朝文絜》、《曲园随笔》、《道慈文选》、《初中国文读本选》、《刘崇秋夫人传》、吴真昌著《梁任公晚年言行记》、贺麟《我所认识的荫麟》、《西厢记》、《苏曼殊全集》、《花溪闲笔正续编》、《青城集》、《北征集》、《张仲仁遗著》、《古文观止》、《郑文公碑》、《鲁迅小说选集》(《药》、《一件小事》、《自传》)。

(11)传记类:《毛泽东自传》、《贺子珍小传》、朱笠夫《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墨索尼里自传》、《黄自先生传略》、《周桐野评传》、《郑子尹先生年谱》、《曾文正大事记》、《邵潭秋西行记略》、《庚子日记》、《晏子春秋》、《竹书纪年》、《五十科学伟人》、《一个写诗人》、《文天祥笔述》、《世界名人印象记》、《民族诗坛韩志士小传》、《希特勒私生活》、《丘吉尔》、《苍逸老人传》、《欧战名将传》、《韩国的愤怒——青山里喋血实记》、《先室王夫人行略》、《抗战以来》、《罗斯福传》、《蔡孑民先生纪念集》、《鲁迅先生二三事》、《高德意志国民》、陈翎林《张居正评传》、《王母朱太夫人传》、《圣哲列宁在逝世前》、《思想与时代》《南国一诗人——廖蘋盫》、《沈信卿传》、雅罗斯拉夫斯基《列宁》、钱孙卿《孙庵年谱》、王梵生《一个平凡党员的回忆与自我检讨》、《后汉书·孔融传》、《汉书·冯唐传·朱买臣传·东方朔传》、《汉书·爰盎冕错传》、《史记》列传及《滑稽列传》淳于髡及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列传、《后汉书》班彪、固、超、勇、曹世叔妻各传、方刚遗著《苏格拉底》、《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弘一大师年谱》。

(12)历史类:《意大利史》、《土耳其史》、《中国近世史》、《史微》、刘师亮著《汉留史》、《廿四史篇目表》、翦伯赞《中国史论》、《中国史论集》、《中国棉业改进史》、《世界经济地理》、《征访南明史料记》、陈嘉庚《南侨回忆录》。

(13)地理类:《贵县县志》、《棲霞寺志》、《黎里志》、《蜀中名胜记》、《越嶲厅全志》、《西昌县志稿》、《会理州志》、《新四川》、《泸县志》、刘泽嘉修《江津县志》、《峨眉图志》、《四川土地表解》、《广东书院制度沿革》、《新疆鸟瞰》、《东北游记》、《理番县志》、《川西旅行归来》、《泸县志》、中央水利实验处《黄河花园口决口查勘报告书》及《口门附近水流情形图》、《澳大利亚》、《苏杭旅行记》。

(14)美术类:丰子恺《护士画续集》。

(15)生活类:《青年音乐》、《家事学概论》。

(16)报刊杂志类:《大公报》、[剪报]、英文《太平洋文摘》(PacificDigest)、《新华日报》、《贵州文献季刊》、《星岛》、《川沙县志》、《新新新闻》、《国讯》、《时事新报·学灯》、《益世报》、《新中国日报》、《中央日报》、《旅行杂志》、《史学季刊》、《觉英月刊·弘一法师六十纪念专刊》、《现代读物》、《星洲日报》、《光明报》、《韩民月刊》、《新华报》、《文哲季刊》、《中国工业》、《文化先锋》、《新民报》、《世界文摘》、美《幸福周刊》、《中国学报》、《复苏特刊》、《生活杂志》、《半月文萃》。

(17)杂著类:蒋百里《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珠算笔算统一运算法》、《俗语集成》、《蜀雅邛都词注》、《纲鉴易知录》、《厚黑学》、《筹设标准化机械工厂案》、《机关管理一得》、《郦亭读书记》。

5.解放战争时期(1947-1949年):哲学类为主,忙中不废读书。

这段时期的著作有时局政治书籍,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哲学著作给黄炎培带来了新的阅读视角。值得一提的是,对诗歌的阅读量得以增加,同时,阅读报刊的量也很大。爱国忧民、爱真理、爱诗、爱写作这些特点在他晚期的读书习惯中表现得很充分,充分反映出黄炎培一生的爱好和抱负所在。

(1)政治类:《抗战以来》、《民主与设计》、《政治小扎》、《四大家族》、《抗战以来》、《清朝实录》满洲国翻印本、蔡尚思《民盟文献》、《延安归来》、《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南斯拉夫局势的管窥》、《日本投降第三周年》、《东南亚各国内幕》、景岚译李希霍芬《中国》、《印度运动史稿》、《北行答问》、《国内和平协定》、《斯大林集》、《中苏关系的检讨》、《四述奇》、《革命后之俄罗斯》、列宁《做什么》和《进一步,退两步》、《美帝破坏了远东和平》、《共产党宣言》。

(2)经济类:《中国经济内幕》。

(4)教育类:《实用小学教育法》、蒋维乔《江苏教育厅三年的回忆》、《职教社概况》、《职教社宣言》、《河车记》、职教社《事务管理概要》、夏邦俊《人事管理之理论与实践》、秦翰才《做人做事经验谈》、《教育年鉴》、《民主化机关管理》、《中国教育史要》、东北教育丛刊《改造思想典型报告》、夏征农《思想教育举例》、陈伯达《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学习》、《职教社新生命》、巴夫洛夫《给青年科学工作<者>一封信》。

(5)哲学类:《世界思想史》、张东荪《理性与民主》、朱履贞编《书学捷要》、吴恩裕《唯物史观精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本质论》、《新民主主义的道德》、《通俗辩证法讲话》、《辩证法的逻辑》、《辩证法唯物论辞典》、胡绳《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辩证法唯物论基本问题》、高烈编译《历史唯物论入门》、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著《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吴恩裕《唯物史观精义》。

(6)宗教类:《弘一大师全集》。

(7)子集类:《墨子闲诂》、《墨辨玄解》。

(8)诗歌类:《苞桑集》、刘三《黄叶楼遗稿》、全亚匏《来云阁诗集》、儿歌《鸡鸣》与《吾爱》、刘三《黄叶楼诗集》、《苞桑集》、静淑夫人《绿遍池塘草遗词》、《沈信卿诗稿》、黄溯初《敬乡楼诗》、伯眉子《耐辱居诗存》、《七十自述诗》、《五斗歌》、《不忍歌》、《吴山六绝》、《宋词》、《黄叶楼诗序》、《宋词三百首》、《秋颿杂咏》、《醉香草堂诗》、《洁泉诗存》、《万红友词律》、《今古名诗选》、《吾心》、《阴冻》、《万红友词律》、《新居八绝句》、《啸盦诗文稿》、《天安门歌》。

(9)文学类:沈清瑞《群峰集》、《人文》、《断肠》、《清道人遗著》、陶遗《晚翠楼中人语》、老舍小说五种《赵子曰》、《骆驼祥子》、《四代同堂》、《微神》、《天牛赐传》、随笔《内有怨女》、《今之鲁宾逊》、《苞桑随笔》、《仁斋文选》、《心太平室集》、陈叔通《陶遗传稿》、柳亚子《南社纪略》、金松岑《天放楼诗季集》、《蜀道》、《中央日报》、《黄氏家集序稿》、《白香词谱》、《风雪之碑》、《硕果亭诗》、蔡桢《词源疏证》、《硕果亭诗》、《刍荛之言》、《吹万楼日记》、卫玉读《联想集》、莎士比亚著的《查理三世》、《啸盦诗文稿》。

(10)传记类:《党狱记》、《金文学(亚匏)小传》、《罗斯福见闻秘录》、《王葵园行状(包括年略墓志铭)》、徐子为《杜月笙事略》、张愿圃撰《张仲仁传》、《遐庵年谱》、《吴母孙太夫人家传》、《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传》、《沈心工先生传》、《邱吉尔大战回忆录》、《雪兄公支谱》、《蔡孑民师传稿》、《余日章传》、《陆蘅汀传》、《南汇党案记》、史诺《毛泽东自传》、《马克思传略》。

(11)历史类:李升伯《我国棉纺织工业之回顾与前瞻》、《政略学史》、《辛亥武昌首义纪》、《支那四十年开化史》、《支那四千年开化史》、《断肠续命记》、《联(布)党史》、张元济《戊戌变法回忆》。

(12)天文地理:《新大陆》、《东南洋》、《蜀道》、《黄海》、《辽东》、《蜀南》、《川沙县志》、《新浦东》、竺可桢《阳历与阴历》。

(13)医学类:聂云台《肺结核疗效研究》。

(14)生活类:《新治家格言》、《种花四绝》、黄征夫《京狱秘记》、《自造纺织机器应取之途径》。

(15)报刊杂志类:[剪报]、《联合晚报》、《南荫堂丛刊》、《改造杂志》、《国讯》、《大公报》、《正言报》、《前线日报》、《新浦东报》、《东南日报》、《华商报》、星加坡《南侨日报》、《弘化月刊》、《雏声》、《展望》、《大陆报》、《新闻报》、香港《华商报》、《中国建设》、曼谷《刚峰报》、《华商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外参考消息》。

(16)杂类:《新治家格言》、秦翰才《文书写作谭》、泥工业》、《每日晚报》、《侨务意见》、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17)英语类:《日用英语会话》。

四、研究黄炎培读书活动的意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智不如学,学不如习。”读书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读书人的优良习惯。就象坚持写日记一样,黄炎培将阅读的习惯也坚持了一生,可以说,黄炎培的一生,是一个读书人的一生,是对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生动诠释,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阅读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倡导读书的风气,对于国家、地区乃至个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趁着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文化强国”理念的东风,让儿童从小就开始读诵文化经典,将中青年都打造成为热爱读书的学者,加以时日,中华文化的传乘和中国文化的复兴指日可待。是故,借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以及中华职业教育社总社出版《黄炎培日记》之契机,对《黄炎培日记》中所记录之读书活动加以整理,略加论述,是为抛砖。

最后,我以《黄炎培日记》1945年1月8日所录之写赠郭沫若的《文化》一诗作为本文的结束:

THE END
1.我是刑警:秦川第一天报到就遇到西山矿区大案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多喝热水,热水治百病! 新媒体 59跟贴 这滑的挺远的哈,棒棒哒 新媒体 1跟贴 战斗民族糗事汇,每个都是爆笑 新媒体 5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OH7J66OP.html
2.正格历代调笑令一百首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https://www.meipian.cn/1z5c70cv
3.热情[林庚白]诗词全文注释翻译及鉴赏评析古诗词[清代] 林庚白 热情如奔车,一发不可遏。 又如江海潮,澎湃无时竭。 心血与相搏,金铁能摧折。 危邦百不意,乃为儿女泄。 随世非所甘,媚灶有不屑。 囊底出余智,犹堪扫胡羯。 谁令天下士,但奋笔与舌。 亭亭一女郎,使我精神活。 岂必惑美好,回眸气已夺。 https://www.hancibao.com/shici/s150034043.html
4.头条文章南社人柳亚子、陈去病、高旭、刘季平、叶楚伧﹑邵力子﹑于右任、李叔同、苏曼殊、黄宾虹、林庚白、蔡守、谈月色等一大批诗人、书画家们,挥凌云健笔,鼓动地风雷,痛斥满清专制,呼唤共和新国。有鉴于南社这一文化群体对晚近中国的巨大贡献,及其存世书画作品与文献的多彩丰富,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在学术界、收藏界的鼎力支持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61718671294699
5.如蕙夜过·扑朔迷离别是春林庚白[现代] 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姓名https://m.hao86.com/shici_view_9e4cd743ac9e4cd7/
6.诗词林庚白热情热情 近现代 · 林庚白 热情如奔车,一发不可遏。 又如江海潮,澎湃无时竭。 心血与相搏,金铁能摧折。 危邦百不意,乃为儿女泄。 随世非所甘,媚灶有不屑。 囊底出余智,犹堪扫胡羯。 谁令天下士,但奋笔与舌。 亭亭一女郎,使我精神活。 岂必惑美好,回眸气已夺。 由来男女间,初见缘法结。 如漆常https://sou-yun.cn/Query.aspx?id=270317&type=poem
7.忆往昔春灯儿女诗句全文出自金缕曲作者梅绍农古诗名句俞体莹 精选古诗 过徐州洪至丰沛作 南归 送人北上 漫兴四首 漫兴十九首 有感 吴姬曲六首 送林叔大架阁上京 精选名句 及听到啼乌,谁惜取,寸心怨 伯劳东去燕西飞 庭院几人曾到 跃马呼鹰,健儿豪举 情旖旎,看开绣箔;春酝酿,替遮翠幕 楼外沧波咫尺 千里相思,问谁寄、旧日江南梅萼 又争忍、带霜重看CopyRighttps://www.xmedu.net.cn/gushi/mingju/show/190525.html
8.温哥华历史新闻,史海,华人,本地,学术,日期,年代可我不能否认,她的一生,是一个关于逆袭的传奇。一个出生底层的女孩,如何一步步成为旧王孙的侧室?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妇人,如何把控着著名艺术家的财政大权?一个出轨的小妾,如何让丈夫平静接受这顶“绿帽”并且不离不弃?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她就是溥儒的侧室夫人李墨云。这张照片上,李墨云颇为得意,我有点喜欢https://www.vansky.org/news/hist.html
9.秧歌的故事整理那次访问后所记的笔记,发觉有几段话没写进去,实在是不应该遗漏的。 “一个作家应该一直在变,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是静止的。” 以前的人多半是过的集体生活,从描写动作和谈话,就可看出一个人的个性,譬如像《红楼梦》。但现在每个人的自己的时间比较多,小说以心理描写才能表达深入。(心理描写)不必过分的 http://www.zonaeuropa.com/culture/c20101221_1.htm
10.民国四大才女当时,吕碧城与南社同仁,如汪精卫、张默君、铁禅、余十眉等,都有往来。柳亚子称其为“南社女诗人中的佼佼者”,林庚白赞其曰:“碧城故士绅阶级中闺秀也,惊才绝艳,工诗词,擅书翰……读之使人回肠荡气,有不能自已者。”这一时期,吕碧城还自学了法、德等语言。http://baike.soso.com/v760587.htm
11.读书网著有《中国经学史》、《音学通论》等。 “文苑”责任人为胡先骕,字步曾,号忏盦,江西新建县人。“南社”社员,宗法宋诗,推崇“同光体”。他10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得晚清著名学者沈曾植赏识,成为沈的门生。入京师大学堂预科时,与秉志、汪国垣(辟疆)、王易、朱鸳雏、林庚白、梁鸿志等同学。留学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https://m.dushu.com/showbook/133754/1919118.html
12.《中国第一女兵——谢冰莹全传》(节选)冰莹正在为创刊号发稿,记起了他们是在诗人林庚白那里认识的,见着他们非常高兴,冰莹说:“对不起,今天我要绑票了,你是自己送上门来的,《黄河》今天发稿,还差两三千字;赶快坐下来给我写,写完,我请你们上天福楼吃涮锅子去。”说完,她就叫工友去把她三哥和达明叫来。 http://www.zgzjwx.com/nd.jsp?id=681&group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