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白:福建闽县(今福州)人。4岁能文,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1909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与同学梁鸿志、姚鹓雏、汪辟疆和在京的前清遗老陈宝琛、郑孝胥、陈衍等人结诗社、敲诗钟、相酬唱。1911年与梁漱溟、孙炳文、李石曾、汪精卫等人组织京津同盟会。1912年在上海与柳亚子订交,加入南社,并与陈子范等人创组黄花碧血社。1913年与吕志伊、邵元冲、褚民谊等人主办《民国新闻》,随后到北京任教于中国大学并兼任俄文专修馆法学教授,同时与汤漪共同主持北京的《民国报》,所撰《辟日人有贺长雄关于宪法》一文,得到持不同政见的梁启超的激赏。1917年任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众议院秘书长,出任非常国会秘书长兼孙中山的秘书。
此后,由于国民党左右派分裂、国共分裂等,精神彷徨苦闷,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和欧美文艺作品。往返于南京、北京、上海之间,以做官、教书、占卜等谋生,著有《人鉴》命理书,和柳亚子、谢冰莹、郁达夫、丁玲等人交好。1931年为国民政府起草了《警监组织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发表《抗日罪言》,自费刊布《国民党站起来》,呼吁坚决抗战,并从上海西迁重庆,与梁鸿志、汪精卫等人决裂,与毛泽东、王明、林伯渠等有诗文交往。1941年12月,飞抵香港,拟筹组中国诗人协会,以团结在港文化名流抗日。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12月19日,被日本宪兵乱枪射杀于九龙街头。1943年4月,桂林举办他的追悼会,发起人共363人,包括了陈寅恪在内的各界文化名流和国民党左中右各派以及共产党的文艺界代表,显示了他对中国近现代文坛的影响力。
其创作以古典诗歌闻名,被文坛目为“诗狂”诗歌以诗载史,从中可以看到逊清,共和,国民党内部党争,国共两党合作、分裂、冲突,日寇侵华等种种世态和变局,真实展现了他的矛盾情怀,代表了中国近现代许多文化名流的彷徨与苦闷。他的创作不但涉及古典韵文,也旁及白话诗、白话小说等。陈衍赞扬其诗“善于模山范水”,“抗手时贤,均无愧色”(陈衍《近代诗抄·林学衡》)。
《丽白楼遗集》封面
夏敬观:江西新建人。早岁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学习经学。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两应会试不第,纳粟为内阁中书,以知府分发江苏。二十八年入江宁布政使李有棻幕办理清税督垦局,又受两江总督张之洞委托兼办三..
《世界文化》:1930年9月10日在上海创刊,月刊,仅出1期,由世界文化月刊社编辑、发行。与《萌芽月刊》《拓荒者》《巴尔底山》《新地月刊》《前哨》《北斗》同属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冯雪峰在《左翼作..
礼崩乐坏:语出《论语·阳货》:“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后人便用“礼崩乐坏”形容对西周以来礼乐制度维护的等级秩序的破坏。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朝觐之礼几被废弃。他们不尽纳..
江瀚:福建长汀人。由监生历保知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十九年两保经济特科,未应试。三十年赴日本考察学务,三十二年任职学部。宣统二年(1910)担任京师大学堂经学教授,三年署理河南布政使。入民国后,先后..
中国诗坛社:前身是广州诗坛社。1936年冬,黄宁婴、陈残云、张哲元、鸥外鸥、蒲风、雷石榆、周钢鸣、冯剑南、李育中等在广州成立了广州诗坛社。1937年抗战爆发后,蒲风来到广州,建议诗社扩充组织,发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