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色特工谢和赓:潜伏白崇禧身边8年,周总理亲自为他改讲稿李宗仁

1934年初秋的一天,白的副官报告说有旧交求见。白一见来人真是心花怒放,来的不是外人,正是自己老师谢顺慈的公子谢和赓。谢老乃是广西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家。后人称广西有二绝,一是美术家徐悲鸿,一个就是这个书法家谢顺慈。白崇禧对谢和赓也不陌生,他与自己的小舅子马仲零是同学,后听说他去北平读了大学。几天前李、白收到了国民党元老李济深的来信,即是介绍谢投奔桂军,李、白犹对信中说谢当兵三天就当了上尉称奇。

白崇禧和蒋介石夫妇

原来谢在北平学成后参加了冯玉祥、吉鸿昌的抗日同盟军,刚进军营就赶上冯、吉召集整肃军纪的军官会,谢作为士兵代表参加,会上,军官们对舞弊军官的处置争论不下,谢竟站起来高声说:“凡证据确凿,贲污100块者,立即枪决!”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这个谁也不认识的兵上。吉将军听后把手一挥说:“就这样定了,凡贪污50块大洋者即斩!”会后,冯、吉二将军对谢胆大正直、疾恶如仇的性格极为赞许,即擢升谢为吉鸿昌的上尉秘书。

1934年6月,谢和赓辞别吉将军,到泰山拜见了在此隐居的冯玉祥,言他想回家乡谋职,并与抗日同盟军第五师师长宣侠父同行,恳请冯将军向白崇禧引荐。冯对谢记忆犹新,爽快地写了推荐信,并应谢请求,还给远在广东、曾任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李济深打电报,请他也代为推荐。

谢、宣辗转抵达南宁白崇禧官邸时,李济深的推荐信已先到。李、白略作商量,立即委任宣侠父为广西绥靖公署上校咨议;根据谢和赓在北大学的是经济,委任谢为广西省工商局研究员。

在上任前的一个多月里,谢先把旧作《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概观》、《谈广西的对外贸易》等论文整理分送李、白。白闲暇时最爱读书,涉猎也广,在国民党军中被称作儒将,故对谢更是看中,特意发给谢一个金质特别通行证章,凭此可随意出入李、白官邸。不久,白就调谢到身边管理文籍,实际是作文字秘书。

谢和庚

其实,谢和赓千里迢迢来投白崇禧可不是为了混碗饭吃,他是由周恩来亲自派出,专门潜入桂系上层的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于1933年由同盟军中的中共秘密党员宣侠父介绍入党,周恩来考虑到谢和赓具有到桂系上层作统战工作的特殊条件,便决定调谢到广西工作。

谢的任务是设法紧随李、白身边、调查其各方面情况,做上层统战工作,秘密进行推动抗日及有关的宣传、文化工作。同时特别强调谢作为中央直接领导的秘密党员,不与地方党发生联系,只与周恩来、董必武、党的情报部门负责人李克农和宣侠父等单线联系。因此,谢、宣一起来到广西,配合工作。

为信仰将个人一切置之度外

谢跟随白崇禧左右,发现白很讲义气,对夫人马佩璋感情很深,并常照顾他的姻亲。

白崇禧

白氏夫妇内心欢喜,忙派人请来熊大夫。熊听说坐空军练习机去桂林治病,脸都吓白了。他是骨科名医,家资富有,子孙满堂,当然不愿冒险。白崇禧指着谢和赓说:“这位是谢先生,在冯玉祥将军处经过炮火锻炼的大学生,我和李总司令就要提拔他,由这样有前途的青年陪你去,你能忍心拒绝他吗?”白夫人也在一旁恳求。

熊大夫的脸红了,硬着头皮说:“好,我去!”白忙让庶务官封了500元给熊,又封了200元给谢。谢和赓背着白夫妇对庶务官说:“我只能接受50元,路上足够了。”几天后,谢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南宁。白把这件事和李宗仁讲了,他们都认为谢有胆有识、重义轻财,对谢更加器重。

谢和赓读书多,对用书也有研究。他见白崇禧爱看书,根据白的爱好及工作所需,总能事先为白准备好需要的书,当白看后,又及时续上一本。李宗仁的夫人也爱看书。一次,她和李宗仁一起到白的书房,发现书架上有很多她也想看的书,颇感奇怪,一问才知是谢帮助选添的,遂请谢也帮选一些。这样,谢又有机会同李宗仁家接触了。

随着谢与白、李关系日益密切,白、李两家也把谢当作自家人。白家爱打牌,一到这时,白崇禧的10个孩子就楼上楼下地乱跑,他们大的15岁,小的才4岁,没一会儿就打成一锅粥。谢就算着他们打牌的时候来到白府,把孩子们拢到一块儿讲故事或带出去游泳、划船,白家人好开心,白崇禧干脆让谢搬到白府住。

没想到一件令谢和赓烦恼的事也随之发生。谢和赓的潇洒、聪慧,赢得了白府上一位小姐的芳心,她就是白夫人的表妹。这位小姐漂亮、娇媚,很讨白氏夫妇喜欢,每逢白家人在楼上打牌,她便悄悄下楼坐在谢身旁含情脉脉地听他讲故事,要是出去玩,她也紧紧地靠着谢,甚至轻轻地挽着他。谢想摆脱她,可任务在身又不容躲避。不久,白夫人看出了门道,去问表妹实底,竟讨来了非谢和赓不嫁的回答。

为了党的事业,谢只得把个人一切置之度外,含泪选择了前者。若干年后,当周恩来知道此事,十分感慨地说:谢和赓为潜伏在白崇禧身边,真正做到了舍弃自我。

谢和赓只和白夫人的表妹共同生活了半年,便因完全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态度而分居。此后,谢和赓在孤独的一人世界里踟躇了若干年。

李宗仁生活旧照

白崇禧有个能干的“秘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抗战,并与旧日各军阀宿敌修好。7月中旬,李宗仁、白崇禧接到蒋发自庐山的电报,邀请李、白为民族大义,去南京共商救国大计。李、白欣然应允,李暂在广西动员抗日,白带谢和赓赴南京。

当时淞沪会战日方已占上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都集中在弹丸之地,听任日军现代化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无数将士空怀壮志死于非命。白崇禧带着谢和赓经常在前方视察,深知敌我战斗力之悬殊,再不转移将导致全军覆灭,多次向蒋建议撤军,蒋介石不得已才下令部队全线撤退。

部队是向北再守南京,还是向西部丘陵地带转移开辟新战场?蒋介石举棋不定。谢和赓审时度势,认为再打盲目的阵地战,只能导致更大的牺牲,因此南京断不能再死守。他向白崇禧建议:马上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以保存有生力量。白认为谢的意见非常对,便在蒋召集高级将领商议南京问题时,提出放弃南京。然而蒋介石继续意气用事,他坚持认为南京是国父孙中山之寝陵,打还是要打一下的。这一打,又损失了十几万大军。

10月,谢和赓写了1.2万字的《发展全国游击战争之方案》,交白崇禧转呈。谢和赓在这一报告中就参谋团的组成人员做了设计:“参谋团为大元帅游击军事之最高帷幄,主席由总参谋长兼,副主席之一由副总参谋长兼,另一副主席,则选国内资望深重,富有游击军事经验之高级将领充任”,“并应聘请专门人才充任委员,以资设计一切。”谢和赓在写作此方案时已将一副主席及委员的位置空出,通过说服白崇禧来推荐由中共军事领袖和军事干才出任。

白崇禧读罢甚为赞赏,他让谢和赓以“大本营秘书”及白的机要秘书名义呈白崇禧及何应钦总长审阅,由他俩转交蒋介石。几天后,白指示谢将此报告印一百份分寄各军军长,各省省主席、保安司令,并寄延安毛泽东、朱德。

蒋介石终于接受了谢和赓的建议,于1938年初成立了“国军南岳游击训练班”。由汤恩伯任教育长,邀请叶剑英任训练班副教育长,并请周恩来向训练班训话。这个训练班共办了三期,参加受训的国民党军官约三千余人,中共先后派出三十余名军事干部任教官。

蒋采纳谢的建议后,即晋升谢为“上校”。此后,白每次都带谢参加国民政府总理纪念周(上校以上军官才能参加)。这里是高官显贵云集的地方,白崇禧最爱听别人称赞他有个能干的“高参”,同时指令谢要把蒋介石、汪精卫的讲话记录备考。而谢和赓因能自由出没于宋子文、何应钦、孔祥熙、吴稚晖、陈诚等人身边,了解了国民党上层更多的内幕。

休息时的周恩来

同时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谢和赓又向白崇禧推荐了曾是中共党员,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青年军团顾问刘仲容到白的身边工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刘曾作为桂系的代表与中共有过接触,在眼下国共合作的局面下,他可以用合法的桂系代表身份将谢了解到的国民党上层情况向中央报告。刘立即被白崇禧委任为新组建的由白任主任的桂林行营参议。

白崇禧用周恩来改的稿训话

1938年3月,白崇禧准备在武昌向国民党军师长以上干部发表题为《军队政工与群众政工之关系》的演说,让谢和赓和另外两个同事分别起草,一周内写好送他,谁写的符合他的心思就用谁的。这也是一种考察。谢和赓用三天的功夫写了一万多字,总觉得不太精彩。便请他的恋人、救亡演剧二队的演员王莹来参谋。

早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的王莹灵机一动,不是国共合作吗,周恩来将军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现在又是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让他给改一下准行。王莹走后,谢和赓寻机把讲稿交给李克农。第二天,谢和赓便取回了讲稿,周恩来日理万机,却仍对讲稿逐字逐句地做了多处修改,其中还删去了两千多字,主要是过多地批评国民党政治工作失利的地方。

周托李转告谢和赓,白崇禧是以国民党军训部长的身份讲话,其中的政治训练和群工方法不能与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方针太相似。谢和赓立刻照周的改稿誉写了下来,又珍惜地捧着周恩来的改稿看了又看,最后才拿火柴点燃了它。谢知道,这份改稿是我党珍贵的文物,但在魔窟里工作是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

白崇禧训话那天,桌上已摆好了三份讲稿,三位撰稿人都惴惴不安地盯着白,看他用哪份讲稿,只见白崇禧哪份也没拿,双手叉着腰就声嘶力竭地训起话来。谢和赓一听,心里就乐开了花,白用的全是周恩来的改稿,几乎一字不差。

李克农

原来白崇禧十分强记,他一眼就看上谢和赓写的讲稿,为了在军官们面前一展他的“口才”,早把谢的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他做梦也想不到,这讲稿竟出自中共领导人之手。事后,谢和赓把这件事讲给李克农听,乐得老李前仰后合。李克农称赞道:“这哪里是白崇禧训话,简直是他开场子,由恩来同志下指示,最好的国共合作。

喜迎新使命

看着谢和赓在白崇禧身边“红得发紫”,桂系少壮派又嫉妒起来,但他们抓不到谢的一点把柄,便假惺惺地为谢和赓鸣“不平”,有人向白建议说:谢干上校秘书得不到提拔,可任谢为广西省党部书记长和婧公署政训处少将副处长。白思考之后,也怕耽误了谢的“前程”,找来谢和赓说明此意。

谢和赓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脑子里快速地转动着。这样做,自己的职务、待遇提高了,但却要离开白崇禧到地方行政部门工作,也就违背了党要求他在桂系上层工作的初衷。于是他回答道:“白长官的知遇之恩,谢某即使肝脑涂地无以相报,仍愿追随副总长鞍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白崇禧深为谢和赓的“忠诚”感动,说:“和赓,我看你也是继续留在我身边好一些。

左二为白崇禧

虽然白这次突然想调动谢和赓工作的事,谢事先并不知道,但他早已把时刻都能接替自己继续完成党的工作的人员安排好了。经过党的再三考验证明:刘仲容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同志。行营参议刘仲容每天均到白府待命,有时还和白夫人及马仲季打打牌,很快受到白家欢迎。谢乘机把桂系及国民党上层的有关情况告诉刘,又由刘转给时任桂林八办李克农处长。而李又通过刘把党的新指示转达给谢,这条秘密交通线,从没有出过差错。

说来也巧,1942年,陪都重庆掀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热,特别是戏剧界新闻界一些人都想出国,王莹也想出去看看。原来是谢和赓在极力帮助王莹去美国,现在自己也将被派往美国,这难道不是缘分么?周恩来立刻赞成他俩一同出国。并交给他们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运用艺术和外交手段,让美国朝野及美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正在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以打破国民党政府对中共抗日军民的造谣污蔑,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谢和庚和王莹

1942年5月,谢和赓、王莹告别了祖国,肩负着双重委托奔向了大洋彼岸…....

几年后,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谢和赓没有机会再同白崇禧见面,白崇禧也再没有听到谢和赓的消息。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白崇禧曾对国共合作的贡献,1948年底,毛泽东委托刘仲容转告白崇禧,希望他能够转向人民,桂系可以整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然而,白崇禧坚持划江而治,最终滑向了反面。

1949年12月,桂系部队被我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广西,白乘飞机逃往台湾。谢和赓和王莹圆满完成党的任务,于1954年奉召回到北京。1993年12月,白崇禧第五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到桂林参加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时,对谢和赓三兄谢和会说:“和赓是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他没有背叛白崇禧,他是受中共派遣到我父亲身边,争取白崇禧做一个民族英雄,做一个爱国将军。”

THE END
1.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林庚白的生平事迹简介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民国元年,在上海秘密组织'铁血铲除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6/09/32628105_1129705566.shtml
2.上下,林庚白著;周永珍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简介当当阅读人生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丽白楼遗集 上下,林庚白著;周永珍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丽白楼遗集 上下,林庚白著;周永珍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丽白楼遗集 上下,林庚白著;周永珍编,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16157936.html
3.林庚白(豆瓣)作者简介 ··· 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民国元年,在上海https://book.douban.com/author/877730
4.林庚白1简介 2生平 3著作 4词条图册 1简介 编辑 林庚白(1897~1941年)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 闽侯县 螺洲镇(今福州市 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人。 2生平 编辑 庚白幼孤,由其姐抚养长成。7岁入私塾便能读书断句,8岁在北京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庚白13岁,即在 北京师范大学堂肄业,参加京津https://baike.sogou.com/v10898397.htm
5.被称之为民国第一神算子的林庚白,曾经为来自易学董老师被称之为民国“第一神算子”的林庚白,曾经为许多达官贵人批过八字,其中最有名的是预测了袁世凯的死期,且分毫不差。他也曾为自己批过八字,预测活不过45岁。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住在重庆的林庚白天天遭受日机轰炸,担惊受怕。他决计去吉祥的用神方向,以躲开命运劫数。1941年12月中旬林庚白携妻子碾转香港,岂料仅仅https://weibo.com/2806632277/OtZkYaMl0
6.闻廊坊战事二之一作者简介 林庚白[现代] 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民国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更多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e4c7643ac9e4c76/
7.1934年:于右任题书名.林庚白骆经畲序.上海命学社.張一蟠著1934年:于右任题书名.林庚白骆经畲序.上海命学社.張一蟠著【定命录】83名人,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民国旧书,社会/科学,平装书,32开,1934年:于右任题书名.林庚白骆经畲序.上海命学社.張一蟠著【定命录】83名人等民国旧书相关商品收藏交易,上7788书籍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301_35897044.html
8.火土成象邓鸣贺白血病死亡分析运气论机新浪博客(邓鸣贺八字)周易起名大师谢咏简介周易八字起名案例详解命理生克易,谢咏老师出生于周易文化之家一直致力于《易经》的研究运用集百家之长而融会贯通融于一体是国内实力派的易学老师;谢老师主要擅长周易八字起名命理预测风水调理等尤其是谢老师。 1、林庚白批蒋介石八字 面对邓鸣贺这种好苗子何必吝啬雨露邓鸣贺白血病春,春晚小童星邓鸣贺https://www.16757.com/ysh/ganqing/3448.html
9.热情如奔车,一发不可遏。出自林庚白所作《热情》热情如奔车,一发不可遏。出自:[清代]林庚白所作《热情》 拼音:rè qíng rú bēn chē ,yī fā bù kě è。 诗句:热情如奔车,一发不可遏。 繁体:熱情如奔車,一發不可遏。《热情》原文[清代] 林庚白 热情如奔车,一发不可遏。 又如江海潮,澎湃无时竭。 心血与相搏,金铁能摧折。 危邦百不意,https://www.hancibao.com/shiju/b332296367.html
10.郭沫若作品辞典内容简介 版权页题名:郭沫若作品词典。本词典选收与郭沫若作品有关内容,分集名,篇目,作品中人物形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团、流派、书刊,词语7部分,词目计3079条。作者简介 暂缺《郭沫若作品辞典》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总目索引 序 题辞 凡例 目录 集名 篇目 作品中人物形象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社团、流派、书刊 词语 https://www.dushu.com/book/108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