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八卦的基本卦象与卦德思维文字

为什么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一、破译八经卦卦符的基本卦象:为天、为地、为雷、为风、为水、为火、为山、为泽。八卦基本卦象是由经卦三爻的阴阳关系决定的。

二、论述八经卦的卦德(基本属性、卦义):健、顺、动、入、陷、丽、止、说。经卦的卦名源自经卦的卦德。卦名的文字虽有变迁(《连山》《归藏》八卦卦名,帛书八卦卦名),但始终不离于经卦的卦德。

三、阐述八卦类象与古文字的关系:八卦类象由基本卦象和卦德所引申,还有因古文与卦符的关系而定。本节同时也是对《说卦传》第十一章更为细致的解读。

【正文】

一、破译八经卦卦符的基本卦象

为天、为地、为雷、为风、为水、为火、为山、为泽。

《说卦传》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说卦传》第三章列出了八卦的基本卦象: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

《周易·大象传》一律使用经卦的基本卦象,而不用经卦的卦名,《大象传》渊源甚早,可追溯到《连山》(详见《周易密钥》: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踪迹),这说明基本卦象实为最初的卦名。故《乾坤凿度·古文八卦》云:“古文天字,古地字,古风字,古山字,古坎字,古火字,古雷字,古泽字。”

坤,先秦两汉时期写作巛,巛即坤卦的卦符。水、火的古文与坎卦、离卦卦符相同,即使是到了现在,水、火二字的楷体结构从左到右组成是:∧一∧(六一六,坎卦)、一∧一(一六一,离卦),仍与坎离卦符相合(先秦、西汉时期阴爻写作六或八,六即∧)。

古文献说黄帝大臣仓颉造字(距今约4900年),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约3500年)。八卦是符号,它与文字的起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八卦主要起源于刻画符号或结绳,刻画符号、结绳是为了记事,是人类抽象思维、数理思维的开始。八卦、六十四卦是符号演化的成熟阶段。八卦是数学思维与类象思维精微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文明形态。而文字主要起源于象形图画,甲骨文仍然以象形为主(甲骨文以前可能还有蝌蚪文),经过金文、篆体、隶书,最后演化为楷书。

八经卦“天,地,风,山,水,火,雷,泽”,体现了上古时期古圣贤的大智慧,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也。

《系辞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6500年前的伏羲氏代表了我们祖先的集体智慧,上古之人善于形象思维。伏羲氏观察在人之上有天,在人之下有地,于是初步有了天人地的“三极”(三才)思想,又看到鸟、兽、树木、人体按形象自然分为三个层次,如一棵树,不能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层,因为中间是树干,只能按形象分成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人体也是按形象自然分成头(上肢)、躯干、下肢三部分。从“远取诸物”再到“近取诸身”,人的四肢自然分成三部分,十个指头除了两个拇指外,其余八个指头都是三节,正与八经卦三爻若合符节。

(一)为天

阳为动,阴为静,天运动不已,为刚健之最,故乾为天为纯阳,故为天。分三层,以示天高也。

(二)为地

大地柔顺于天,地为纯阴,故为地。分三层,以示地厚也。

(三)为风

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风即天气之吹嘘,而下交于地者也”。二阳动于上,象天气之吹嘘,底下一阴爻代表大地,故为风。

风,之下两爻叠加于上爻之上。留上爻,地表也,象风能吹动地上万物也。天之下只留两爻,去掉上爻,象风不能吹动天顶之日月星辰,而能吹走天下层之密云也。

(四)为山

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山即地形之隆起,而上交于天者也”。二阴在下为地,上升隆起交接于天,顶上一阳为天,故为山。

古人观察阴雨时云层弥漫山顶,云层为天之最低处,为初爻,故是初爻叠加在上两爻之上。

(五)为水

水,指水流,溪流、河流也,与泽水有别。古人观察泉水自地中涌出,认为水在地中流,《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地为纯阴,中间加一阳爻表示流动的水(阳为动),故为水。

(六)为火

火,古人观察火焰不能独立存在,必依附于草木而燃,柴草、木料燃烧时总是外边先燃烧,故的中心为阴爻,上下(外围)为阳爻。

先儒皆以离卦一阴附于二阳,此强解之误。离为光明炫丽,明为阳,暗为阴,是明附于暗,二阳附于一阴也。附,浮也,附着于外也。离的本象为火,这个火要怎么传?《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薪为柴,火必须依附柴而燃。火为阳,柴为阴,离卦为阳附于阴也,其理显而易见。离卦的主爻是中柔爻,阳附于阴,故以阴为贵也。

(七)为雷

古人认为:雷即阳气郁于地中,而搏击奋发者也。明明是天上打雷,阳爻为何位于最底下呢?

豫卦《大象》曰:“雷岀地奋,豫。”此言雷自地中出。

《说卦传》“震,动也,震为雷”。

《国语·周语》载,幽王二年(前780)西周三川地震,史官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阳爻在二阴爻之下,“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史官说的正是震卦。

现代科学尚没有破译雷电的成因,古人认为雷电与地震的原理相同,雷电与地震的能量都是蕴藏在大地中,震卦初爻为阳,应该是指地球存储的电荷,正如特斯拉所说的“地球就是一个拥有超大容量的球形电容器”,当地震和火山爆发时往往会伴随着有雷电发生,就是地球电容器在放电,雷电与地震的区别只是发生的位置不同,雷电一般发生在云层中,或者是云层与大地之间,地震则发生于地下的地壳中。由此可见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雷的卦象是一阳位于二阴之下,上边的两个阴爻代表大地,最下边的阳爻代表阳气潜藏于大地之下。《白虎通》“雷者,阴中之阳也”,古人认为阳气于冬季便潜藏在地下,《礼记·月令》“仲春,雷乃发声”,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蛰是藏的意思,阳气潜藏于地下也。《说文》:“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春秋·玄命苞》:“阴阳合为雷。”《淮南子·坠形》:“阴阳相薄为雷。”春季阳气上升冲出地面而与阴气相搏发出声音则成雷。《逸周书》曰“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到了仲秋,阴气上升,于是潜藏于底下的初阳得不到引发,于是“雷始收声”。

(八)为泽

古人发现人们除了直接抬头可以看到天空,湖泊泽海也可以照见天空。故泽即乾天下于坤地,是地中见天也。阴爻下有两个阳爻,两个阳爻代表天,这是位于地表之下的“天”,所以是泽。故为泽。

坎为流动之水,江河泉井之类(井水为地下潜流水),中阳爻象水流,上下阴爻象河岸,动为阳、静为阴也。

兑为蓄积之水,湖泊泽海之类,上阴爻为岸,下二阳为水,《释名》曰:“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水流低洼,蓄积广阔而为泽,故兑卦中爻、下爻皆为阳。泽水静谧,水平如镜,照见万物,故《说文》曰:“泽,光润也。

《杂卦传》“兑见而巽伏也”,此训兑之义最确切,兑为泽,取义于天光倒映入水,人见而悦;见即“现”,义为泽现天光。巽为入,入即伏而不见。

二、论述八经卦的卦德(基本属性、卦义)

健、顺、动、入、陷、丽、止、说。经卦的卦名源自经卦的卦德。卦名的文字虽有变迁(《连山》《归藏》八卦卦名,帛书八卦卦名),但始终不离于经卦的卦德。

(一)天,卦德为健,卦名乾

阳为动,阴为静,天运动不已,为刚健之最,天为纯阳,的卦德为“健”,的卦名乾,帛书《易》作“键”(乾、健、键,上古音皆是元部群纽),乾为金,故又写作“键”。

关于卦名“乾”的由来:

1.闻一多认为:健通建,建为北斗,北斗又称斡,斡通乾,故《周易》卦名为乾

《说卦传》:“乾,健也。”帛书《易》乾写作键。建,健,键三者通用。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正月寅,二月卯,谓之建,其说谓斗杓所建”。即言北斗星斗柄所指曰建。“正月寅,二月卯”,就是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由此类推,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这样“乾”表运行的北斗星,“建”表北斗星的运行。

闻一多先生在《周易义证类纂·乾》中说:“乾为乾湿本字,其繁文即乾。卦名之乾,本当为斡,斡者,转之类名,故星中北斗亦可曰斡。古人想像天随斗转,而以北斗为天之枢纽,因每假北斗以为天体之象征,遂亦或变天而言斡。”

乾与斡通,斡,旋也,斡旋。《天问》“斡维焉系”。王逸《楚辞章句》:“斡,转也;维,纲也。言天昼夜转旋,宁有维纲系缀其际?”“斡”指天体的运转,“维”则指决定、制约着天体运转的枢纽。丁晏《楚辞天问笺》、闻一多《天问疏证》释“斡”为“蠡柄”、“杓柄(斗柄)”,均指北斗七星柄部的三颗星。

2.《说文》说“乾”

乾,《说文》:“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

段玉裁注:“上出也。此乾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干(乾),下注则为湿,故干与湿相对。俗别其音,古无是也。从乙。乙,物之达也。物达则上出矣。倝声。倝者,日始出光倝倝也。然则形声中有会意焉。”

章太炎《八卦释名》也以乾为倝。《说卦传》“离为干卦”,干繁体字作乾,乾有朝阳和干燥两义。先天乾,在后天离位,乾与离互为借象。

秦简《归藏·乾卦》:“天曰:朝朝。不利为草木,赞赞称下……”。乾,秦简《归藏》作“天”,乾为天。“朝朝”,即《说文》“倝者,日始出光倝倝也”。“不利为草木”似《说文》“上出为干”,干燥不利于草木生长。可见《说文》与《归藏》同义,此义《周易》已不用矣。

3.以《列子·天瑞》、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和《说文》论证卦名“乾”的由来

战国前期《列子·天瑞》:“天,积气耳”。

战国中期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上,气也,而谓之天。”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

愚以为:卦名“乾”起源较晚,可能晚于帛书《易》用的“键”字,估计是隶书、楷书形成的战国中、晚期。“乾”篆体由倝、乙组成,而楷书偏旁已成“乞”,乞与气古文同。乞、气甲骨文写作“三”(三横,中间略短),与同,乞、乾音近,天为积气,故卦名为乾。

(二)地,卦德为顺,卦名坤

大地柔顺于天,故坤为地为纯阴,坤读若“顺”,坤卦的卦德为顺,帛书《易》作“川”,实为“巛”(川、河流,是坎卦),盖《说文》曰:“顺,理也,从页从巛。”《广雅·释诂》:“巛,顺也。”战国《行气铭》:“巡则生,逆则死。”“巡”即“顺”。

顺(文部船纽)、训(文部晓纽)、巡、驯(文部邪纽)皆是巛(坤:文部溪纽)的同源字,音义也接近。

欧阳修云:“以巛为坤……汉人皆尔。”如《大戴礼记·保傅》:“易之乾巛。”《后汉书·舆服志下》:“黄帝尧舜垂衣服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

汉人把地的卦名定为坤,《说文·土部》:“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坤为西南,地支申位,七月。

坤,熹平石经《周易》作“”,帛书《易》作“川”,当是巛字之变。《字彚补·八部》:“,《归藏易》坤字。”结构如[申/六]、[臾/八],臾,从申。六,从入从八。坤在申位,六、八,阴数。秦简《归藏》坤字结构自上而下作[∧∧臼介]或[∧臼六]。臼字,盖玉龟之象形,∧、介、六,皆阴爻之筮数。以玉龟藏筮之爻枚,归藏(龟藏)之义(2007年凌家滩第五次发掘出土了三组占卜工具:数枚玉签和盛玉签的三个龟形玉筒)。《归藏》坤字从申,后天八卦坤在西南申位,知后天八卦商代已有,干宝云后天八卦为《连山易》可信。

(三)风,卦德为入,巽为申命

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风即天气之吹嘘,而下交于地者也”。二阳动于上,象天气之吹嘘,底下一阴爻表大地,风为地上之最刚健者,故为风。风之卦德为入,风无孔不入也。

章太炎《八卦释名》:“巽、選声类同,《广雅·释诂》:‘選、纳、妠,入也。’《说文》:‘入,内也;内,入也。’《尧典》:‘内于大麓’;《五帝纪》说“尧使舜入山林川泽”,《列女传》言“選于林木”。是故選者,入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巽者,卑顺之名。《说卦》云‘巽,入也’,盖以巽是象风之卦,风行无所不入,故以‘入’为训。若施之于人事,能自卑巽者亦无所不容。然‘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

李守力按:巽入,阴物沉于阳气之底也。入,《说文》:“内也。象从上俱下也。”段玉裁《说文注》:“入,内也,自外而中也。象从上俱下也。上下者,外中之象。”《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按佛经和现代星云学说,星球形成之初,云气旋转,尘埃积聚于内,正是巽卦之象。

巽为沉淀、沉积、积累,故为算,算有累计、积算、面积、体积、容积、乘积等。小畜卦上九体巽,故《象》曰“德积载也”;升卦《大象传》“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坤为顺德,巽为积为高。

【巽为申命】

《大象传·姤》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大象传·巽》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彖》继承了《大象传》的思想,故曰“重巽以申命”。

巽,初文从二卩[jié],像二人一前一后,朝同一方向跪坐着,顺从之意。巽、逊古同音假借。卩与節、跪、厀[xī],皆为古今字。卩,又作卪[jié]。卩,《说文》:“瑞信也。守国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士邦者用人卪,泽邦者用龙卪,门关者用符卪,货贿用玺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節、命、令、印皆从卩。命,《说文》:“使也。从口从令。”令,《说文》:“发号也。从亼[jí]卪。”印,《说文》:“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

顨[xùn],《说文》:“巽也。从丌[jī]从[zhuàn]。此《易》顨卦为长女为风者。”注:臣铉等曰:“,亦選具也。”巽,《说文》:“具也。”具,古文字形双手捧鼎。《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筴[cè]”,筴即策。

古選、撰、算、筭通用。選、撰本字为巽。巽,帛书《易》作“筭”[suàn],《说文》:“筭,计历数者。”算,《说文》:“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此以筹策置于宝鼎为占算之具,巽卦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正是太阳历历数。

巽为风,为时节,故有时节、月令、夏令、时令、夏小正之称。巽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人法天令而行。

(四)山,卦德为止,卦名艮

八经卦(小成卦)、六十四卦(六爻卦)爻位皆是自下向上,为阳爻升至最上,已无所去处,故之卦德为止,犹如人遇山而止也。

止,《说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铉注:“初生根干也。”又《广韵》:“停也,足也。”

止、基、足、根,义近。草木之足为根,人之足后称跟。根与跟,皆从声符艮得义。艮,帛书《易》作“根”,可互证。

艮的衍生字“限”、“痕”是艮为止所引申。

《释名》曰:“艮,限也。”艮、限古通用。艮(限)字古文,上为目,下为侧立人身,与目背向。故《说文》“艮,很也。从匕目”之“匕”是侧立背向人形之讹。从“限”字古文看“艮”字本义:艮为背,艮为无见,艮为止。“限”字会意:人遇阜(高大土丘)难行而止。王弼深得艮字本义,注艮卦卦辞曰:

艮其背,目无患也。……背者,无见之物也。无见则自然静止,静止而无见,则“不获其身”矣。“相背”者,虽近而不相见,故“行其庭,不见其人”也。

(五)水,卦德为陷,卦名坎

“坎,陷也”,一阳陷于二阴之中。陷,人或动物(属阳)掉入坑坎中为陷(属阴)。臽(xiàn):小坑,“陷”的本字。臽字甲骨文是人踏入坑坎的形象。臽,《说文》“小阱也。从人在臼上。”《周易·系辞传》“掘地为臼”,臼犹坑也。

“坎”,传本《归藏》作荦(luò),秦简《归藏》作劳。李学勤以为“荦”是“劳”的假借,盖《说卦传》以坎为劳卦也。熹平石经《周易》作欿(kǎn),坎之古字。《释文》:“坎,本亦作埳,京、刘作欿。”帛书《易》作赣,坎之通假字。

(六)火,卦德为丽,卦名离

离的本象为火,火必附着于木柄方可燃烧发出光和热,中阴爻为载体,上下附着于阴爻而炫丽也。

離,从隹,隹即鸟。“离”通“鹂”。《说文》:“离,黄仓庚也。”离黄、仓庚,与黄莺、黄鹂通用。黄鹂不但羽衣华丽、鸣声也悦耳,故“离为丽”。阳爻为美(坎为美脊马,阳爻居中也),鹂之炫丽亦像。

鹂,有附丽之性德也。离卦由附丽而得名。离,秦简《归藏》作“丽”,更接近原始。《说卦传》《序卦传》皆言“离,丽也”,离与丽通,是《周易》以“丽”为卦德,以“离”为卦名也。

(七)雷,卦德为动,卦名震

古人认为雷与震皆是地中潜藏之阳气奋出也,雷发于地上,震发于地下。的卦德为动,震动,即振动,“振”是晚起字,震、振的本字皆是“辰”,故震卦名帛书《易》作“辰”。

辰为东方苍龙,《左传·僖公五年》“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或为辰龙之征,鲁僖公五年为公元前655年,早于孔子出生104年(孔子:前552年~前479年)。《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鱙以象龙角。”这说明“辰为龙”在孔子的春秋时期已是成熟理论。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如是三次。阳为大,故龙为阳,故辰为震,震为龙,然乾卦六阳爻皆称龙。

《易传》孔子曰“龙德而隐”、“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故的初爻象龙存身也,辰为龙,故卦名帛书《易》作“辰”。

《说文》“震,劈历振物者。”震即雷。《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左传·隐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左传·僖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庙。”《尔雅》“震,动也”,故《周易》卦名为震。

震,从辰,震卦位于地支卯辰位,二月、三月。

(八)泽,卦德为说,卦名兑

1.泽为巫

《说文》:“泽,光润也。”泽即乾天下于坤地,是地中见天也。《杂卦传》“兑见而巽伏也。”见即“现”,义为泽现天光,人见而悦。《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古人最初以湖泊泽水为镜,临卦上坤地下兑泽,臨,監也,監,鑑也,鏡也。(兑为泽水,兑为监为镜,镜从金。兑,秋也,秋属金也。《周易》鲜用五行,故在《周易》兑属泽水。)

兑《大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習。”習,《说文》“数飞也。”《释文》:“習,重也。”

讲习,是知识的再复制,犹如泽水之镜像是对外界之实象的“复制”(重也),佛家称根本智为大圆镜智也,是以镜为智慧明照之喻。

巫,《楚语》曰:“古者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中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可见巫在上古时期是伟大的先知,可以沟通上天。

兑为泽、为光润、为镜、为照物,故泽为巫。

从泽字看泽与巫的关系:

澤,以水为体,故从水。睪读yì,釋、譯是其衍生字。睪,上目下幸,暗中察看之义,《说文》“目視也。从橫目,从幸。令吏將目捕罪人也。”段玉裁注:“司視也。从目。各本作从橫目。今隷作睪。凡从睪之字同。今吏將目捕辠人也。此以漢制明之故曰今。漢之吏人攜帶眼目捕罪人。”(犹如今之“耳目众多”一词,替人刺探消息的人称为“耳目”。)

幸,《说文》:“吉而免凶也。”《前汉·高帝纪》:“愿大王以幸天下。”《注》:“晋灼曰:臣民被其德,以为徼幸也。师古曰:幸者,可庆幸也。故福善之事皆称为幸。”又《小尔雅》:“非分而得曰幸。”

泽为巫说明人类之初并没有以人充当巫师,人们直接把湖泊水泽视为上帝的耳目,当“兑”出现时,才有了第一个巫师(伏羲)。

2.巫为兑

《周易·说卦》为什么以“兑为巫”?先儒语焉不详。我们首先从“兑”字入手分析,“兑”,从八、兄,兄,从口从儿。

八,《说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八,左右分,表示阴阳之分别,伏羲以八卦类象于万物。

兄,《说文》长也。《通论》:“口儿为兄。”兄为祝的本字,《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段玉裁:祝从兑省,此可证虙羲先仓颉制字矣。)《徐曰》:“按《易》,兑,悦也,巫所以悦神也。”

儿者,人在下,以兄敎其下也。《精薀》从人从口,以弟未有知而诲之。

在黄帝发明文字之前,伏羲时期(仰韶文化之初)和神农时期通过口耳相传(口授)传播知识,大巫伏羲作八卦(仰韶文化只有符号,没有文字),然后传给其妹女娲,“兌”字最初也许只是女娲对哥哥伏羲的称呼:“兄”(祝),“兄”字头上的“八”表示伏羲通八卦。

“兑”字的本义是巫祝口授阴阳八卦于继承人,巫祝发出的咒语由于是通神状态自发脱口而出,故以“兑”字表兑卦。

兑为兄,兄即祝,巫祝即上古最早的老师、长者、智者,所以自古称老师为先生(见于帛书《易传》),兄,为长者,也就有了哥哥的意义。

兑字分上中下三部:八、口、儿。故“兑”字本义是,长者(智者、巫)把阴阳八卦知识口授于后生小儿。八,在兑字的上部,八,音ba,a(a啊,元音,韵母之首)和b(b爸,声母之首)是小儿学习说话之前最早发出的音节,说明语言最早的音节也是“八”。上天将天道传授给巫,八,即阴阳分别和八卦类象。口,是巫进入通神状态自发脱口而出的咒语(祝),这是人类语言的雏形。儿,又为人,表示弟子在祭台下倾听师巫发出的咒语(祝)。

“祝”字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如《素问·移精变气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灵枢·贼风》:“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矣。”《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

《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郑玄注:“祝,接神者也。”巫,《说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乃与巫同类职业者,故《易》曰“兑为巫”,而有巫祝之称。巫祝者,皆乃上古时期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晓天文、懂地理、知人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能与鬼神相通,故有“神职官员”之称。

这个“兑”字本义“兑为祝”的现象在宗教中普遍存在,如密宗的心咒,耶稣门徒被圣灵充满说方言等。按照脑科学,语言中枢是由运动中枢分化而来,当巫与神沟通时处于极度静谧的状态,静极生动,于是精微的宇宙信息(八风八卦)感应身心,使身体内外产生自发动功(“降神以舞”是身体肢体的运动,俗话说“跳大神”),最终刺激语言中枢从运动中枢分化出来,语言(咒语、祝)脱口而出(自胸腔至口腔发出咒语,是身体内部的运动),因此,语言起源于原始宗教。人类文明演变的轴线是:宗教——语言——文字。

3.兑的特征、功能为“说”

《说卦传》:“兑,说也。”

说,《说文》:“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说,释也。说释即悦怿。说悦释怿皆古今字。许书无悦怿二字也。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一曰谈说,此本无二义二音,疑后增此四字。”

“说”在《周易》经传中的意义不同,“说”在古经(卦爻辞)是“脱”义,“说”在《易传》是兑卦卦德“悦”义。唯《系辞传》“故知死生之说”之“说”与“说卦传”之“说”是解说、学说之义。

泽的卦德为说,孔子时期的“说”字以喜悦之义为主,兼有解说之义。而文王、周公时期以“说”字表示解脱,“兑”字表示喜悦。

泽帛书《易》卦名为“夺”,敓为夺的本字,秦家嘴“卜筮祭祷”简文有“有敓(祟)见于司命、老童、祝融、穴熊,癸酉之日举祷……”,“吉,无咎无敚(祟)”,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词简文频繁出现“有敚(祟),以其故敚(祟)之”。敚,从兑从攴,兑为巫祝,攴为戒尺击打,故敚本义为神的责罚。祟,《说文》“神祸也。”故释敚为祟。这里的敚是兑为巫的引申。

夺(敓)、脱可通用,如《水浒》第二十一回有“这唐二又把宋江打夺了去”,“你这厮怎敢打夺了凶身”,打夺即打脱。

敓、脱的本字都是兑,兑为秋季,兑为附决,到秋季附在庄稼植物上的种子、果实、叶子皆脱落(决裂)。

从泽到夺、兑的转变还有古音相近的关系,泽,铎母定纽,敓、夺、兑,都是月母定纽。

泽《周易》卦名为兑,这是取了敓、说、悦、脱的本字。

4.兑与泽的衍生字

(1)兑的主要衍生字:说、脱、悦、蜕、敓、税、锐。

蜕,《说文》“蛇蝉所解皮。”蜕即脱。

敓,夺的本字,兑,帛书《易》作“夺”,敚(夺)是兑为脱、为附决、为毁折的引申。

秦家嘴“卜筮祭祷”简文有“有敓(祟)见于司命、老童、祝融、穴熊,癸酉之日举祷……”,“吉,无咎无敚(祟)”,天星观1号楚墓卜筮祷词简文频繁出现“有敚(祟),以其故敚(祟)之”。敚,从兑从攴,兑为巫祝,攴为戒尺击打,故敚本义为神的责罚。祟,《说文》“神祸也。”故释敚为祟。这里的敚是兑为巫的引申。

锐,《说文》“芒也。”芒,《说文》“草端也。”草端必尖锐。锐是兑为毁折、兑为附决,以及兑为西方秋属金而引申。

(2)泽(睪)的衍生字:釋、譯、懌、繹、驛、鐸。

泽通睪,其衍生字釋、譯皆有解说义,兑为巫,为说。说悦釋懌皆古今字。

择与泽皆从睪,却与释、译的意义(兑为说的引申)无关。愚以为:择之义源自兑,兑从八,八,《说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于是择就有了选择之义。《说文》“择,柬选也。”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梁惠王上》“牛羊何择焉”。

睪的衍生字含有繹、驛。绎为陈述,是“兑为说”的引申。《尚书》“庶言同则绎”,孔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礼记》“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孔颖达疏:绎,陈也,言陈己之志。《方言一》:“绎,理也。丝曰绎之。”绎,从糸,故《说文》:“绎,抽丝也。”又引申为络绎不绝。络绎即骆驿,往来不绝也,《后汉·郭伋传》“骆驿不绝”,《玉篇》:“驿,译也,道也。”《增韵》:“今之递马。又传舍也。”

鐸,为大铃,是金属乐器。《白虎通》引《乐记》八音:“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敔[zhùyǔ]。”“埙,坎音也;管,艮音也;鼓,震音也;弦,离音也;钟,兑音也;柷敔,乾音也。”铎与兑的古音皆是铎音(铎母定纽)。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解易入门1:学易经就像骑三轮车,从小都会

解易入门2:八卦取象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喜欢上青州,记辛丑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

壬寅虎年文化传统第四轮演易共读安排及报名

崔彬彬:壬寅年巴蜀游学心得——正心修本

开学啦|9月12日起,文化传统第四轮演易共读之《易传》学段安排及报名

回望来路,“文化传统”平台近十年开展的主要实践

立春日报名截止|第四期《经典导读师资培养计划》(2023年度)招募公告,期待乐学向道的你

THE END
1.周易八卦初学入周易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古代先贤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智慧总结。它通过八个卦象的组合,以及六爻变化的原理,表达了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和道德原则。周易八卦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各种图形和文字来代表天、地、人和社会现象。这些符号不仅代表一种具体的事物,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 http://www.qlmzp.com/wenzhang/37820.html
2.中国哲学的起源《易经》很神奇7伏羲氏创作了基本八卦(卦为挂示出来),卦象由三爻组成,上面一爻代表天,中间代表人,下面代表地。 三爻随意排列组合,只有八组卦象,代表自然界八大现象。 其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震卦(?)代表雷,坎卦(?)代表水,艮(gèn)卦(?)代表山,巽(xùn)卦(?)代表风,离卦(?)代表火,兑卦https://www.jianshu.com/p/3eeb9123b2e7
3.阴阳四象八卦64卦是中国古人对世界万物的分类周易五行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规律的认识与现代思想是有所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路。阴阳、五行、八卦、64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基本原理和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论,是中国古人总结出的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基本概念。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V7BN8F0552QCX6.html
4.什么是八卦八卦四大元素与符号解析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写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帮助人记住八卦的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简释:《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后人多以此作为上图的说明,也有人认为图中的乾(天),坤(地),艮(山),兑(泽https://zhishi.fang.com/xf/dg_3043.html
5.易经—天道命理事格人格(上)周易:周文王据八卦演算64卦 文王之子周公撰写爻辞? 易传:是解读“经”的由孔子著 也称“十翼”是最早的最 权威的打开易经的钥匙 并保留卦爻符号卦爻辞 耳熟能详的孔子自评 吾,十有五而致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https://www.meipian.cn/1ika1d54
6.八个经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 此外,八卦尚对应着八门,论后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卦象 八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八卦所代表的意像兹详列如下: 八卦 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写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帮助人记住八卦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132655b54278ac0007bb
7.周易八卦是道教还是佛教周易八卦的名称和符号→MAIGOO知识周易八卦是道教还是佛教 周易八卦的名称和符号 摘要: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周易八卦测算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最为常常接触的一个概念,好像无论是什么事情在我们的传统民间民俗的概念之中都能够跟周易八卦测算扯上一定的关系。那么周易https://www.maigoo.com/goomai/260951.html
8.科学网—关于《周易》八卦符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8×8=64。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故从卦画看,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内卦(又称下体),另一部称外卦(又称上体)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8301.html
9.易经第二讲:八卦的象兑的符号是两阳在下,一阴在上:? 上述八卦是构成周易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所有六十四卦皆是由此八个基本卦两两组合而成的,周易的取象亦皆是以此八基本卦为根据。 比如乾(?)与坤(?)组合,乾上坤下则成否(pi)卦,坤上乾下则成泰卦,成语否极泰来即出自否卦和泰卦。 https://m.douban.com/note/724833377/
10.八卦起源占卜(数卜)论分析张亚初、刘雨两先生是直接认为或判断八卦符号“导源于数卜 ”,并未作论证。关于“导源于数卜”,他们作注曰:“《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说明龟卜,吉凶表现在龟甲裂纹所成的象上。用蓍草来筮,吉凶表现在蓍草成卦所得的数上。《考古》1976年4期,汪宁生同志在《八卦起源》一文中,又从民族https://www.xuexila.com/lunwen/culture/traditional/3329.html
11.02周易阴阳符号是什么样子的?阴阳符号是否代表二元对立的思维?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蔡飞舟,专攻易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易》。 翻开《周易》,首先映入眼帘是六十四卦及卦爻辞,我们知道,六十四卦由八卦组合而成,而八卦,则是由最基本的两种符号构成,这两种符号就是阴阳。阴、阳两个符号,传世文献中,“阳”的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