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漏芦(学名:Stemmacanthauniflora(L.)Dittrich),别名:野兰、鬼油麻,狼头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海拔390-2700米。根及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的功效。

1.《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2.《本经》:“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3.《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4.《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5.《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6.《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7.《药性论》:“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8.《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9.《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漏芦的营养价值:

1.祁州漏芦含挥发油。

3.新疆蓝刺头根含生物碱: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蓝刺头碱(echinopsine),蓝枣砂定碱(echinopsidine),蓝刺头胺(echinoramine),蓝刺头醚碱(echinorine)。又含三萜成分:α-香树脂醇(α-amyrin),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冬青叶豚草酸(ilicicacid),木香酸(costicacid)。种子含蓝刺头宁碱(echinine)。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新疆蓝刺头: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蓝刺头碱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对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有苏醒作用,并能兴奋神经肌肉装置,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临床上可治疗各种不全麻痹症及由于末梢或中枢性运动神经原传导障碍之瘫痪,对全身性衰弱基础上的血管性营养不良的病人有强壮作用。对实验性创伤性麻痹亦有治疗作用。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蓝刺头碱对麻醉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增强,对离体蛙心可使心收缩张力上升,收缩幅度减弱,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对离体兔耳表现血管扩张。国外将其果子用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强心剂。

③其他

蓝刺头碱可使猫离体肠管张力增加,对兔离体肠管则抑制。其致痉作用较士的宁弱,提高反射活动的剂量(3~6毫克/公斤)与致死量(600~650毫克/公斤)相差很大,毒性较低。

漏芦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乳。主疮疖肿毒;乳痈;肋腺炎;淋马结结核;痔瘘;疥癣痒疹;目赤肿痛;痢疾;蛔早腹痛;风湿痹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产后乳汁不下。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③陶弘景:疗诸瘘疥。

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⑦《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痔,温疫等症。

漏芦的应用与药方:

①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③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⑨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漏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鲜品捣敷。

漏芦的用法:

(1)用于治急性乳房炎,症见乳汁不通、乳房红肿热痛,常配清热撒结之剂,方如乳痈汤。还用于治淋巴结炎、痔疮。可内服或外用,外用研末加蜂蜜调敷患处。

(2)用于湿疹疮疡经久不愈,配黄芪、银花等,方如漏芦解毒汤。

(3)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4.乳痈初起邪盛者,可与蒲公英、瓜蒌、牛蒡子等同用,或与瓜蒌、蛇蜕相伍。

5.瘰疣初结,时发寒热者,可与连翘、玄参、黄芩、大黄等配伍,以散结解毒。

6.善于通乳,常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多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配伍,或与瓜蒌根、土瓜根、木通等同用。

漏芦汤的做法大全: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处方】漏芦连翘白蔹芒消甘草各0.8克大黄3克升麻枳实麻黄黄芩各1.2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毒痈疽,丹毒,疮疖,并用于预防时行疮痘。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取100毫升。儿生一日至七日,取20毫升,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30毫升,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40毫升,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60毫升,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100毫升,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漏芦汤

【处方】漏芦(洗,焙)15克海藻(洗,焙)15克连翘30克沉香(锉)15克山栀仁7.5克玄参丹参各30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瘰疬久不愈,将欲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升麻大黄(锉,醋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蓝叶玄参(黑坚者)各15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脏腑积热,发为毒肿,夜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加竹叶21片,同煮至300毫升,去滓,下芒消末5克,分三次温服。得利则减,未利则加。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疡科选粹》:漏芦汤

【处方】漏芦白蔹槐皮五加皮甘草各22.5克蒺藜子60克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瘙痒,黄水流溢。

【用法用量】每用150克,水煎汤,淋洗患处。

【摘录】《疡科选粹》

《千金》卷二:漏芦汤

【处方】漏芦2两,通草2两,石钟乳1两,黍米1升。

【功能主治】产后无乳汁。

【用法用量】上哎咀。同煎,候米熟,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千金》卷二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

【功能主治】肿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热服。

如治便毒,加猪苓、泽泻;如在上者,加川芎、桔梗;面上,加蔓荆子;下部,加牛膝、木瓜、薏苡仁;如红肿势凶,大便秘结,加大黄3钱,麻黄3钱,甘草4分;如大便不秘,减大黄1钱半,次日红肿尽退,只用神灯照之;若红肿未退,加大黄、麻黄各1钱半,甘草1钱,服至肿消,若红肿未尽,主药及加药各1钱5分,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连翘1两,黄芩1两,白蔹1两,枳壳1两,升麻1两,麻黄(去根节)1两,朴消1两(另研),大黄半两,紫花地丁半两,金银花半两。

【制法】上除朴消外,为细末,入消和匀。

【功能主治】疔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煎至7分,空心温服。利下恶物,止药。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代指。筋骨脏腑中热,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2-7片,同煎至1盏,下芒消末1钱匕,再煎沸,去滓,空心温服。如已得利,即去芒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肘后方》卷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散、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2两,白蔹2两,黄芩2两,白薇2两,枳实(炙)2两,升麻2两,甘草(炙)2两,芍药2两,麻黄(去节)2两,大黄3两。

【功能主治】痈疽、丹疹、毒肿、恶肉。

【用法用量】漏芦散(《圣惠》卷六十四)、漏芦煮散(《圣济总录》卷一三○)。《圣惠》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肘后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红花子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调经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处方】黄耆(生用)1两,连翘1两,大黄1分(微炒),漏芦1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退毒下脓。主脑疽、痈疽毒盛者。

【用法用量】姜、枣汤调下。

【摘录】《集验背疽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连翘1两,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3分,防已3分,木香3分,白蔹3分,沉香3分。

【功能主治】附骨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2-3行,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千金》卷二十二:漏芦汤

【别名】千金漏芦汤

【处方】漏芦2两,白及2两,黄芩2两,麻黄2两,白薇2两,枳实2两,升麻2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黄2两。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病初发,头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肿痛,一切无名恶疮。

【用法用量】千金漏芦汤(《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方中白薇、枳实,《局方》作白蔹、枳壳。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白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麻黄(去节)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朴消1两,大黄2两。

【制法】上除消外,余(口父)咀,与消同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毒肿丹瘤,瘰疬疔肿,鱼睛五发,凛疽。初觉1-2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状热,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气实人5钱,水1盏半,文武火煎7沸,去滓,空心热服。

【注意】好身莫服。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伤寒全生集》卷四:漏芦汤

【处方】漏芦、升麻、大黄、黄芩、甘草、蓝叶、牛蒡子、玄参、桔梗、连翘、青木香、苦参、薄荷。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喉闭塞,水药不下;素有脏腑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肿疡恶疮便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漏芦5钱,练实5钱,大黄5钱,黄芩5钱,芍药5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妇人吹奶初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灯草30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医略六书》卷三十:漏芦汤

【处方】漏芦3钱,赤芍1钱半,当归3钱,川芎1钱,枳壳1钱半(炒),木香1钱半,桔梗1钱,刺角3枚,白芷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乳汁不出,脉沉滞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素多郁怒,血气壅结而乳窍不通,故乳房肿胀,乳汁不出。漏芦疏利以通乳窍,赤芍破血,以行血滞,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枳壳破滞气以行气化,木香调中气以醒脾胃,桔梗开提气血,白芷通利阳明,甘草缓中解毒,角刺退肿攻坚。水煎,温服,使气行血活,则阳明经气肃清,而冲脉之血无不上荣,安有乳窍不通,乳汁不出之患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漏芦汤

【处方】漏芦1分,连翘1分,白蔹1分,芒消1分,甘草(炙)1分,细辛3分,升麻3分,枳实(炙)3分,麻黄(去节)3分,黄芩3分,大黄4分。

【功能主治】热毒痈疽,赤白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水1升,煮5合,7日儿1合为3服,1岁服5合。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

《外科大成》卷四: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5分,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麻黄3钱,大黄2钱,生甘草4分。

【功能主治】痈疽疗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及湿烂疥疮等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服。次日,麻黄用2钱,大黄用1钱半,甘草用6分,温服;第3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1钱,温服;如肿尚未消尽,照第3日方再2-3服,无不愈者。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在食前、食后服。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不贬而穿。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圣济总录》卷十八: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乌蛇(去皮骨,酒炙)1两,独活(去芦头)1两,黄耆(炙)1两,白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生姜(切,炒)1两,大黄(锉碎,醋炒)1两,升麻(生用)3分,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芍药3分,防己3分,玄参3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栀子仁1两1分,石膏(碎)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身体成疮,眉鬓堕落,(疒咅)(疒畾)瘙痒,搔之黄水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要利,空心、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连翘1两,木通(锉)1两,桂(去粗皮)1两,犀角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玄参1两,大黄(锉,炒)1两,知母(焙)1两。

【功能主治】瘰疬初结,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知母汤”。

《医统》卷二十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升麻汤

【处方】漏芦2钱,升麻1钱半,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黄芩(酒洗)5分,生甘草1钱,蓝叶(如无,用青黛)1钱,黑云参1钱,牛蒡子(炒,研)1钱,苦梗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及脏腑素有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漏芦升麻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便结者,加芒消。

【摘录】《医统》卷二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七:漏芦汤

【处方】木通1两,漏芦1两,当归1两(洗),白茯苓1两,天麻1两,羌活1两,甘草(炙)半两,荆芥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半身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2片,薄荷3叶,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漏芦散、千金漏芦汤、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6钱,连翘6钱,白蔹6钱,芒消6钱,甘草6钱,大黄1两,升麻9铢,枳实9铢,麻黄9铢,黄芩9铢。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眼赤痛,生翳障。

【用法用量】漏芦连翘汤(《千金》卷十)、漏芦散(《圣惠》卷九十)、千金漏芦汤(《卫生总微》卷二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摘录】《千金》卷五

《疡科选粹》卷五:漏芦汤

【处方】漏芦7钱5分,甘草7钱5分,槐皮7钱5分,五加皮7钱5分,白蔹7钱5分,白蒺藜2两。

【功能主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5两,水煎,去滓,淋洗。

【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漏芦的副作用:

【毒性】临床有报道,过量服用漏芦发生中毒一例。

漏芦的食用禁忌: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

②《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③《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漏芦图片

中药漏芦图片

漏芦的主要产地分布:

1.祁州漏芦:生于海拔390-2700m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南、四川等地。

2.禹州漏芦:生于林缘、干燥山坡、草丛向阳处。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漏芦的形态特征:

1.祁州漏芦: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贡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基部凹;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产太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禹州漏芦: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生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苞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鞭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THE END
1.我妈每天早上都要喝三碗的营养汤来啦!收藏小厨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波我妈每天早上都要喝三碗的营养汤,这12种做法简单易学,赶紧收藏起来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25FMC10553TF9H.html
2.养生肉丸汤的正宗做法?汽锅肉丸汤图片大全 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色香味俱全的中式汤品——汽锅肉丸汤。下面为您带来一系列精美的汽锅肉丸汤图片,让您更直观地欣赏这道美味佳肴。 1. 让您胃口大开的汽锅肉丸汤 汽锅肉丸汤,是一道以猪肉为主要食材,搭配各种蔬菜和调料熬制而成的美味汤品。它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https://www.lnky.net/hsjj/59734.html
3.蔬菜名称大全500种月子餐160道食谱大全及做法,坐月子注意事项及产妇月子饮食原则 超详细的坐月子42天营养食谱,好吃又营养,家里有孕妈一定要收藏 孕妇营养菜谱,怀胎十月,每日必吃营养餐,宝宝保证健康聪明 端午佳节,就做这12道硬菜,好吃下酒,上桌倍有面 每天不知道吃什么?一周三菜一汤新搭配,一天一个样,营养美味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23655/article/details/110883072
4.步骤图夏天清火营养汤的做法夏天清火营养汤的做法步骤夏天清火营养汤 夏天清火营养汤的做法步骤 步骤1 各类食材洗净。 步骤2 除了冬瓜其他食材全放入砂锅,加入清水,火开后关小火慢慢炖,直至汤色泛白。 步骤3 最后倒入冬瓜烧开关火http://mip.xiachufang.com/recipe/102751792/
5.国际营养师养生汤配方(秋天喝什么汤比较养身.简单易做的)网上有关“国际营养师养生汤配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秋天喝什么汤比较养身.简单易做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还在喝果汁或水果水排毒吗?如果你也想搭上养生新潮流,千万别错过正悄悄在欧美各国蔓延的「汤疗」(Souping)浪潮!一碗融合三大营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05/1820328641305907202.html
6.排骨汤的做法大全排骨汤的家常做法怎么做好吃图解做法与图片×签到即可参加免费抽奖 登录/注册 发布 签到有礼收藏 微信 排骨汤排骨汤是以排骨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口味咸鲜,补肾养血,滋阴润燥,营养价值丰富。排骨汤的做法精选 独家 山药排骨汤 美食天下 独家 山药玉米排骨汤 一溪月 独家 红萝卜莲藕排骨汤 米拉Miira 薏米冬瓜排骨汤 HumiL 独家 南瓜排骨汤 一溪月 独https://www.meishichina.com/mofang/paigutang/
7.鸭子搭配什么炖汤好吃,怎么煲鸭汤好吃又营养?鸭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汤水,指以鸭为主要材料煲制的汤。今天学厨网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鸭子可以和什么炖汤比较好吃,鸭汤配什么炖好喝,鸭子炖汤和什么一起炖zui有营养,鸭子和什么煲汤zui营养,鸭肉与什么搭配煲汤zui好,怎么煲鸭汤好吃又营养,老鸭用什么煲汤zui有营养,适合冬季鸭子炖汤的食材,鸭肉炖汤放什么食材好吃,https://wap.xuechu123.com/329333459/vip_doc/25731003.html
8.清热润肺汤的做法大全清热润肺的汤有哪些营养饮食清热润肺汤的做法大全 清热润肺的汤有哪些 关键词: 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适合白露节气的养生食谱 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瘦肉清洗,放入冷水锅烧开(用水煮)取出。锅里放入清水,莲子、百合、瘦肉一起放入锅里,加水煮(适当放入精盐、味精调味)。https://www.bohe.cn/zx/209384.html
9.鱼汤的做法大全豆腐鱼汤的做法清炖鱼汤的做法在制作鱼汤的时候,方法得当炖出来的鱼汤都会变白色,很多人认为是加入牛奶导致的,但是最好不要用牛奶,这样炖出来的鱼汤会有很浓的奶香味。汤的颜色之所以会变白,是由于在炖煮的过程中把与里面的营养物质和一些特殊成分炖出来了,所以会出现变白的情况。在制作鱼汤的时候最好选择鲫鱼,鲫鱼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炖出http://devm.cndzys.com/bk/view/16824.html
10.下奶食谱催奶菜谱大全图片以下为催奶菜谱大全的图片解析,供妈妈们参考: 1、黑芝麻核桃粥:黑芝麻和核桃的香气浓郁,搭配大米煮成的粥,营养丰富,有助于下奶。 2、木瓜炖奶:新鲜木瓜炖煮出的奶香,搭配牛奶,美味可口,有利于乳汁分泌。 3、红枣花生汤:红枣和花生的香甜,搭配清水炖煮,简单易做,营养丰富。 http://rher.cn/post/21135.html
11.营养煲汤食谱(通用16篇)羊骨性味肝温,有补肾、强筋的作用,俗话说立冬补冬,这道清炖羊骨头汤很适合冬季食用,有驱寒进补的功效。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仅有煲汤方法,还有细致的猪骨头的分类,所以大家可以细细的学习哈。同时大家知道骨头炖汤肯定比纯肉有营养,也更利于吸收。所以对于老人孩子,缺乏营养的人士都可以常常煲汤给她喝。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3jlnihy.html
12.猪头骨营养汤怎么做猪头骨营养汤的做法胡萝卜切好,等好了以后,再倒进去焖一下就好了,我的小公主不喜欢吃胡萝卜,所以就放了一点点,就到这里哈,没办法给你们成品图了,还在煮 猪头骨营养汤的烹饪技巧 我做的时候会把猪眼睛丢掉,因为我觉得恐怖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https://www.douguo.com/cookbook/1414841.html
13.四季降煲汤食谱大全正版《一碗汤》养生祛病食疗秘籍,家常营养正版《养生祛病一碗汤》煲汤大全,提供四季健康养生汤的完美方案。书中包括各类老火靓汤、家常菜谱和食疗药膳,满足日常所需。无论是营养炖汤还是煨汤,这里都有详细的做法指导。现在通过淘宝链接即可购买,原价28.80元,现价28.8元。同时,使用满10减1优惠券享受更多折扣。养生祛病,从一碗汤开始! 28.8元 111 #好物https://www.qtpool.com/goods/911094/
14.秋冬煲汤食谱100种做法大全,夏季煲汤食谱100种做法大全5、放入炖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敞盖大火烧开,有浮沬用勺子撇掉,如下图所示。 6、老坛酸萝卜和泡姜切成厚片加入,如下图所示。 7、盖盖转小火炖2-3个小时左右,如下图所示。 3、营养煲汤的100种做法 排骨鲜蔬汤 原料:排骨、玉米、胡萝卜、鲜蘑、西红柿。 调味料:料酒、姜片、大料、胡椒粉、盐、葱花。 做https://jun.nongdiantong.com/article/439447
15.高汤营养拉面的做法菜谱天天做饭好油腻,今天中午换换口味,这样的原版是潮汕的粿条,可是合肥买不到粿条,就用拉面代替了,骨头汤搭配鲜甜材料,外面买不到的营养美味? 作者: 代容mio0 家常味 初级 其他 其他 潮汕 做法将做法保存到手机 1.所有材料准备好,看图哈 2.萝卜玉米排骨汤做汤底 https://m.xiangha.com/caipu/9114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