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注重基本技能,体现现代技术,结合行业实际,在命题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在命题编制结构上,针对营养配餐从业或行业领域,按照实操方式进行命题组合,竞赛考核尽可能体现营养配餐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并对营养配餐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三、竞赛考核方式
四、竞赛实操技能考核规范
(一)实操技术描述
营养配餐员主要是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配制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的人员。历经20余年的发展,2022年首次举办国家级二类赛事。本次比赛按照本项目试题文件要求,根据9种不同人群类别:孕妇、儿童、老人、高温作业人员等不同人群类别进行人群对象信息收集、营养素计算,并通过人群营养食谱的编制、制作与调整建议等,以满足用餐对象的营养需求。掌握对用餐对象的调查描述分析以上特定人群的食谱设计、主食菜肴制作,完善建议等。
(二)技能操作
3、技能操作成绩中“一日带量食谱设计”成绩占总分的30%,“午餐菜肴现场制作”成绩占总分的70%。
(三)评分细则
配分
项目
考核要点
具体评分标准
分值
100分
一日带量食谱设计
主食菜肴原料配比及营养搭配
1、考察主食菜肴原料的配比是否科学合理;
2、营养搭配是否均衡多样,是满足营养学的基本要求。
3、评估参赛者对原料营养成分的了解程度
20分
配餐创意
考察配餐方案的创新性和独特性,是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吸引力。
10分
午餐菜肴现场制作
15分
菜肴口味
1、评估菜肴的口感和风味,包括咸淡、酸甜、苦辣、软硬、爽滑、稀稠、气味等;
2、是否满足特定人群的口味需求。
30分
展示与呈现
评估成品菜肴的摆盘、色彩搭配和整体美感,是否具备吸引人的视觉效果。
总体表现与印象
综合评估参赛者在竞赛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包括仪态、态度、沟通能力等,给出总体印象分。
(四)命题方式
按照《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等级要求编制,采用理论知识加操作技能的方式。
(五)评判办法
1.竞赛设裁判长1名,裁判员4名,裁判长负责整体评判工作的监督、组织、指挥、协调及处理比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竞赛公正、公平。
2.竞赛设计分员1名、复核员1名。
(六)竞赛环境及场地
1.竞赛环境安静、整洁,设立紧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医疗服务站等。
2.竞赛赛场配备比赛所需的设备设施(见表1)。3.比赛场地附近设评判室1间及候考间1间。
表1赛项主要操作设备和安全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
型号规格
数量
1
无鼓风燃气炉
一体
1台
2
单星水槽
500*500*800(mm)
1张
3
不锈钢操作台
1800*800*800(mm)
4
不锈钢油缸
21*17(cm)
1个
5
不锈钢炒勺
16*11(cm)
6
不锈钢漏勺
16*8(cm)
7
烤箱
三层
1台(公用)
8
砧板
38*9(cm)
9
不锈钢调味碗
13*4(cm)
10
不锈钢上浆碗
19*6.5(cm)
11
不锈钢漂洗盆
31*8(cm)
12
小毛巾
1条
(七)赛场预案
根据技能竞赛的要求,编制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对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事先演练,确保赛项顺利进行。
(八)赛项安全
赛项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项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竞赛期间参赛选手、裁判员、工作人员及观摩人员的人身安全。
1、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如有必要,也可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承办方赛前须按照赛项规程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3、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4、竞赛期间,承办方应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并建立安全管理日志。
5、参赛选手进入工位、赛事裁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如确有需要,由赛场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赛项可根据需要配置安检设备对进入赛场重要部位的人员进行安检。
五、竞赛排名规则
竞赛成绩按理论知识成绩占20%和技能操作成绩占80%计算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决定参赛者名次,如综合成绩相同,则以技能操作成绩高低决定最终比赛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