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区办低价"老人食堂"两荤一素市民都说好

6元钱吃上两荤一素这“食堂餐馆”只为老人特供!

五块石玉局庵社区开创“餐馆+社区食堂”模式,老板说了:不赚钱但赚了人气

当儿女们都在忙工作,谁来陪年迈的父母吃午饭?在成都市五块石玉局庵社区,一些老人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儿女多在列车上工作,一出门就是四五天。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许多老人行动不便,午餐往往是稀饭加泡菜。于是,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奔走,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接招”的餐馆,在这里办起便民食堂,老人只要花6元钱就能吃上2荤1素的套餐。

贴心

老人嚼不动菜品食堂调整烹饪适应

6月28日上午11时许,在火车北站背后的站西桥东巷1号院,老人们三三两两地结伴同行,前去玉局庵社区老人便民食堂。到了食堂,排好队,交上6元钱,就能自选搭配一个2荤1素的套餐。“开了快一个月了,每天都是这么多人。”已经70岁的李大爷排在队伍的前列,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吃午饭,“11点就开始排了,都想早点吃完出去耍。”

这一天,餐馆准备了苦瓜烧鸭、青笋肉片、蒜薹肉丝、麻婆豆腐、炝炒苕尖等,同时免费提供米饭和素菜汤。“每天的菜品都不一样,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吃的,专门跟师傅说要做得清淡一点。”餐馆老板周先生说,过来的都是熟脸,人数也没有太大变化,“平均下来每天就三四十个人,就按照这个标准准备的,要是不够就单独小炒。”

记者让周先生准备了一份跟李大爷相同的套餐,与普通食堂相比,麻婆豆腐口味更淡,苦瓜烧鸭烧得更透。“这个口味你可能觉得淡,但是老年人喜欢。”周先生的话引来同桌的李大爷频频点头,“这个口味在慢慢调整,刚开始几天做得跟馆子里一样,土豆烧排骨,说这个排骨嚼不动,要吃点的,他们马上就换了。”

为何不在家吃饭?李大爷说,儿女在外工作,老伴生病去世后,自己独自生活,回家做饭不方便,“腿脚不好,能不下楼就不下楼。”李大爷说,吃完午饭,他就要同约好的朋友一起“娱乐”——在食堂隔壁,就是社区组织的“居民之家”,老人们可以在这喝茶读书,也能在一起切磋牌艺。

李大爷笑说,自己已经交了一个月的钱180元,是这里的“贵宾”了。

经营

不盈利但赢口碑赚来更多人气和生意

6元钱一份的套餐不亏本?周先生说,确实挣不到钱,但是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也不会亏本。“但是前几天我准备了40份的量,结果遇到暴雨,只来了七八个人,这种情况肯定要亏。”周先生说,做这件事,一方面是打心底里愿意为老人们做些事情,另一方面也是配合社区工作。

一个多月前,社区书记邱作伟找到周先生,希望他能办一个价格实惠的老人便民食堂,周先生还有些犹豫。

邱作伟介绍,最终确定6元,是经过社区和居民以及周先生一起商量后得出的,“仔细算了一下有好多人,一天成本是好多,最后发现6块钱比较合适。”

周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天40个人吃饭,就是200多块钱,这些钱主要就是菜钱、肉钱和其他材料钱,我要贴的就是人工。厨师是现成的,只是加一点工作量,工资给他涨了200块钱。只要操作好,不出意外,确实是不会亏钱的。”

虽然没挣到钱,但是周先生说自己挣到了口碑。“来我们这里吃的都晓得,我们这里弄得好吃又干净,米都是用的东北珍珠米。”周先生说,通过老人们的口口宣传,自家餐馆的生意也有了增长,“周末他们的儿女回家了,经常就拉到我这里吃饭,这样就能挣到钱了嘛。”

专家解读

政府社会齐发力才能可持续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表示,面对越来越大的养老需求,政府和全社会都需要努力,缺一不可。“现在对养老的规划是,90%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在养老机构养老,这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撑,也离不开民间资金的投入。”胡光伟说,目前各地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养老方式,成都的一些社区开办老人食堂,甚至设立养老床位,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益的探索都应该鼓励,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政府投入一部分,企业投资一部分,老人自身投资一部分,这是最现实的解决办法。”胡光伟说。具体到开办便民食堂上来说,一定要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让政府能够承受、企业能够接受、老人能够满意,“如果政府补贴停了,或者企业不挣钱反而亏本了,那这个事情就做不起来。”

新闻幕后

社区牵头、餐馆出力这在成都是首例

试运行一个月,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昊说总的效果不错,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不少。“这种事做出来容易,坚持下来不容易,现在做了一个月,每天还是那么多人,而且还有其他院子里的人走10多分钟过来吃,说明这个模式得到了认可。”

优点社区要把控餐馆饭菜质量

前例社区食堂成本高难以为继

在东光街道永兴社区,从今年3月31日开始,社区在社区公共食堂开展起“爱心餐桌”的服务,为老人设置营养午餐,可以到店堂吃,也可送餐上门。午餐有12元、15元两个类型,非周末中午,老人们可持锦江区发放的老年金卡或已兑换好的社区爱心券前去吃午餐。

不过,社区居委会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前不久老年金卡不能在此刷卡使用后,前来就餐的人就少了很多,“现在还在固定享受这个服务的,主要是两个确实不太方便的老年人,我们也是每天送到家里。”这位工作人员说,定价12元以上,实在是因为成本较高,“厨师的人工费摆在那里,没得人来,或者来的人少,摊下来的成本就高。”

去年9月开始,跳伞塔街道棕南社区也开展了名为“老年厨房”的活动,老人只需要现付5元给餐馆,就可以享用一荤二素一汤标准的午餐,余款全部由政府补贴给餐馆。社区书记邹军告诉记者,目前活动已陷入停滞状态,“主要是这个价太低,餐馆大多都不愿意做,补贴方面也有困难,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做了。”(天府早报记者吴忧摄影报道)

THE END
1.单位食堂新一周美味菜单介绍单位食堂新一周美味菜单介绍 在这个忙碌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健康的饮食成为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单位食堂一直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营养均衡、口感丰富的一周菜谱。从今天起,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份精心打造的“单位食堂一周菜谱”,让我们共同享受这份由专业厨师精心设计的美味盛宴。https://www.hgddesks.cn/te-chan/560540.html
2.降食堂一周菜谱(活动za)土豆片:土豆:两、青椒:两.红烧豆腐:豆腐:两地三鲜:土豆两、茄子两、青椒两.蒜蓉油麦菜:油麦菜:两.金豆菜心:菜心两、黄豆适量.肉片烧土豆:肉片两、土豆:两注:每日每份副食总盐量不超过、总油量不超过健康食堂一周菜单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红豆粥、鸡蛋、火腿花卷两大米粥、鸡蛋、椒盐花卷两小米粥、鸡蛋、腐乳卷https://www.docin.com/p-4360901246.html
3.10元以内就能吃到一荤两素,最近年轻人不吃外卖改吃老年食堂了这家老年食堂为了让老年人在特殊时期能吃上热乎乎的“暖心餐”,于2月17日提前复工。 目前还不能堂食,都是通过打包和外卖的形式,店内供应两餐,标准是一荤两素一汤一米饭,时间为午餐:10:30-12:00、晚餐:16:30-17:30。具体价格也是根据年龄分层,60-69周岁8元;70-79周岁7元;80-94周岁6元,户籍在翠苑三https://www.19lou.com/forum-9-thread-61151587347186062-1-1.html
4.两荤一素只要10元老人吃出“幸福味”只见一位老人打包了两份荤菜、一份素菜、一份主食,只支付了10元。收银人员介绍:“现在食堂不限户籍,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惠老价,两荤一素18元的套餐,享受补贴后就只需要支付10元。” 社区老年居民在助老餐厅内点餐。胡宇韬 摄 据了解,食堂面向所有人开放,每天有20余种菜品可供选择,“菜单”更是通过微信http://m.csx.gov.cn/zwgk/zfxxgkml/gzdt75/zwdt18/202404/t20240422_11424001.html
5.两荤+两素=7元!武汉一地火了几分钟内一台炒菜机器人即可出品 可供100~150人份的一道菜肴。 炒菜机器人炒出的菜。 当天中午11时左右,食堂打菜窗口前陆续有居民排队。食堂每天供应由两荤两素组成的午餐,60岁以上老人购买7元一份,60岁以下居民购买10元一份,这里还免费提供稀饭、热茶。 https://m.gmw.cn/2024-07/26/content_1303802147.htm
6.大学食堂,一荤两素8元,两荤一素9元大学食堂,一荤两素8元,两荤一素9元。 最近喜欢吃这个盒饭。一般都是打一荤两素。 食堂可选的菜品种类很多很多。 还只是这个窗口的。还有别的窗口卖别的食物。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我一般点个茄子。 香干。 辣椒炒肉 或者西红柿炒蛋。 感觉每个菜都符合我的口味。 https://www.dianping.com/discovery/1434969048
7.快餐刺客?男子在上海某公园点两荤两素被收123元,公园回应:管不了在公园随便点一份 两荤两素的工作餐 居然要123元?! 虽然上海一直被诟病物价高 但是小编公司(坐标南京西路) 楼下两荤两素的工作餐 也就三十出头的样子 这儿直接翻了四倍了 网友遭遇“快餐刺客” SHANGHAI 4月17日,有网友发视频吐槽 自己带孩子在公园餐厅用餐时 遭遇了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1217948
8.东莞市凤岗镇食堂承包蔬菜配送服务公司学校国企单位食堂外包员工食堂承包餐费标准: 9/天 (早中晚三餐) 可做一荤两素或两荤一素,肉量可达到2.8两/天 10元/天 (早中晚三餐) 可做两荤一素,肉量可达到3.2两/天 11元/天 (早中晚三餐) 可做两荤一素或三荤一素,肉量可达到3.6两/天 12元/天 (早中晚三餐) 可做三荤二素,肉量可达到4两/天 http://c5tmuxkhp.51sole.com/companynewsdetail_255384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