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们,排好队打饭啊!”8月30日上午11时,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长丰街道园博北社区的“幸福食堂”里,已经有20来位老人排队打饭。当天的午餐有粉蒸肉、番茄炒蛋和清炒莴苣丝3个菜,60岁以上老人及特困人群只需花费7元钱。
菜品天天不重样,每天上百位老人来吃饭
“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在食堂打回去能管两顿,方便实惠还放心。”84岁的张奶奶每天中午都会来社区“幸福食堂”打包两份盒饭。她说,这里的饭菜分量足、价格低,吃不完还能留到晚饭吃。
从外面隔着玻璃看,操作间一目了然,后厨人员着装规范,佩戴口罩。食堂人气很旺,多数居民选择打包饭菜带走,也有人坐在用餐区堂食,旁边免费供应热茶。
拿着饭盒排队的居民王爷爷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做饭也成了难题。如今家门口开了“幸福食堂”,解决了他的麻烦。他算了一笔账:“自己做饭,食材、水电气费用不少,吃得还单调、麻烦,肯定是在这里吃饭方便、实惠!”
“我们做到了少盐少油、饭菜软烂,确保老年餐营养均衡。”园博北社区“幸福食堂”所在的福满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辉介绍,为保证品质,会根据季节和老人营养需求,在价格优惠的同时,合理搭配和定制菜谱,每周都会对菜谱进行调整和更新。同时,做好居民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评价。
中心还请来了社区志愿者参与送餐队伍,为不便外出的失能老人将餐食送上门。“幸福食堂”基本全年无休,尽力满足社区老人的助餐需求。
目前,食堂辐射周边数个社区,每日用餐人次达到160—170人次。在保障老年人及特困人群用餐的基础上,食堂也向快递员和送餐员等提供10元平价套餐。
今年,开展深化实践活动以来,硚口区民政局了解到社区老年人的助餐需求更高,同时助餐机构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于是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兴办以服务辖区老人为主要目的的“幸福食堂”,支持企业、机构探索“幸福食堂”长期运营模式。目前,硚口区已建成27家老年“幸福食堂”,今年将新增4家。
“幸福食堂”还提供理疗、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
在“幸福食堂”,除了吃饭还能享受健康服务。硚口区福满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楼设有康复理疗室,摆放了七张理疗床,放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等,方便慢性病患者和术后患者接受康复治疗。
几位居民正在体验按摩推拿。“小伙子服务态度好,技术水平也不错。”72岁的葛爷爷住在一墙之隔的紫润北社区,他被腰椎退变问题长期困扰,此前要定期去医院理疗。
7月初,康复理疗室开放后,葛爷爷常来按摩、针灸、推拿。“走过来十几分钟,也方便了我们住在隔壁的居民。”做完理疗,葛爷爷就打饭回家,“中心什么都有,希望一直开下去!”
康复专业毕业的医生龙一成介绍,中心主要提供脑卒中康复、骨折术后康复等服务,也可提供艾灸、针灸、推拿等中医保健服务,周一至周六对外开放,还将有一位中医加入服务团队,每天服务约20多位老人。
中心二楼设有街道老年大学、棋牌室、阅览室等,专业社工定期来开展活动。作为免费纳凉点,中心备有西瓜、茶水等,还提供代购代买、上门理发、修剪指甲等志愿服务,主要服务高龄独居老人和特困群体。
“让老年人住在家里,吃在社区,乐在社区。”园博北社区书记王靖文感受很深,她说,养老服务中心立足于辖区综合养老的需求,提升了辖区养老服务质量及老人幸福感,社区也会协调志愿者等方面的资源,为食堂运营提供必要帮助。记者了解到,开办企业收支基本上可达到平衡。
各方合力让“幸福食堂”惠及更多人群
目前,硚口区“幸福食堂”纷纷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幸福食堂”,增加了食堂菜品供给品类,除了提供基础的二荤一素标准餐,还推出了特色个性化订餐。同时,运营方拓展服务范围,走出社区,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工作餐。还对接外卖小哥志愿者群体,开展惠民、便民配餐送餐服务。
硚口区民政局分管负责人介绍,硚口区为保障“幸福食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种探索,如面向普通居民、周边上班族等群体供餐,满足多样化就餐需求,通过自身盈利“反哺”,提高老年群体就餐标准,也通过食堂引流带动养老服务中心的医养服务,目前已有一定收效。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助餐服务网点采取“1+N”(1个社区“幸福食堂”+N个助餐点)模式推进建设,即在需求较集中、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建设幸福食堂,在周边社区建设若干个助餐、配餐服务点。幸福食堂不仅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堂食,也可在对膳食进行集中加工后,分别配送到助餐、配餐服务点,满足更多老人需求。
目前,武汉市已建成近200家社区“幸福食堂”和800多个社区配餐点,今年将新开业老年人供餐点30个,更精准地适应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