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吃吃小圆”记录一人食。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记者元萌
为什么选择自己下厨?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推荐的方便又美味的菜谱有哪些?本期视点,我们采访了几位厨房爱好者,请他们聊聊关于亲自下厨的二三事。
下厨为了记录生活
小圆是椒江人,在新媒体行业工作。之前的工作中,她有与其他博主对接的经历,便产生了做一名博主的念头。选择以美食为“赛道”,也是出于个人对这一领域的喜爱。
首先准备所需的鸡腿肉、番茄、土豆等食材,将鸡腿肉改刀,加一勺蚝油、一勺淀粉、一勺生抽、两勺料酒、两勺小米椒末、两勺蒜末腌制一个小时,把西红柿去皮切丁,土豆切小块煮十分钟,一半压成泥,一半切成丁备用。
小圆告诉我们,做这道油焖鸡的要诀就是多油,然后放入鸡肉炒至变色,加入小米辣和蒜末翻炒,再加入番茄丁焖两至三分钟,焖出汤汁,再将土豆放入,小火焖煮十五分钟左右,中途需要不时翻动,以免粘锅。
虽然这道菜备菜的过程稍显麻烦,但实际操作还算简单。平时也可直接做上两到三人的份量,分几顿吃,比较适合平常没空做饭的上班族。
除了“火烧云”油焖鸡,小圆在一道鸡肉上就能做出各种花样,像是葱油鸡腿肉、煎鸡腿排、鸡胸肉饼、台式三杯鸡、手撕鸡腿肉、广式豉油鸡等等。她所用的食材,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使用的厨具也是最基础的炒锅,而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人间烟火气,才最抚凡人心。
自己做饭健康又方便
来自三门的小张,去年毕业之后选择留在杭州工作。刚开始“杭漂”生活,她在吃饭问题上并不讲究。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在公司旁的便利店随便对付一口,或者点个外卖就能解决一顿正餐。
也难怪,小张在父母身边时,几乎从来没有过下厨房的经验,不会做饭也懒得去做。
但小张的妈妈,不允许女儿在吃饭问题上继续糊弄下去,她火急火燎地下单了一个兼具蒸煮炒多功能合一的锅具,以及一只小型电饭煲,第二天就寄到杭州去了。
现在的厨用小家电,基本上能实现一键操作。有的还配有定时功能,方便一边做其他事,一边自动烹饪食物。
厨具准备好了,但小张依旧苦恼每天做什么。贴心的妈妈为她准备了多种一人食菜谱,包括所需原料、制作方法等,都会给女儿提供远程指导。
开始尝试自己做饭之后,小张发现,下厨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困难。由于是一人食,每餐需要消耗的食材其实不多,除了米面粮油她会囤上一些,平时需要的生鲜食品,她会每周日采购一周的量,贮存在冰箱里按需取用。
起初,小张最拿手的就是煮面,番茄鸡蛋面、青菜肉丝面、酸菜鱼面……一连吃了几天面之后,她也做不出新的花样了。看着冰箱里剩余的食材,她学会了非常适合懒人的“一锅炖”,就是把所有的食材依次放进去炖煮。
制作这道无水咖喱饭,可以按个人食量准备无骨鸡腿肉、番茄、土豆、胡萝卜、洋葱、咖喱块、番茄酱、牛奶等原料。首先将蔬菜切块,用料酒、生抽腌制鸡腿肉半小时,热锅下洋葱炒一分钟再放入鸡腿肉翻炒,再倒入蔬菜焖煮半小时,焖出汁后,再放入咖喱块、番茄酱、牛奶增加风味。
在小张有限的经验中,这种“一锅炖”式的菜品,哪怕像她这样的新手,也很难做得不好吃。“这种热乎乎的菜,适合冬天,最近天气热,我常做的是凉面和凉拌菜。”她说。
炎炎夏日,小张做的最多的就是油煮菜。油煮菜的秘诀,还是妈妈教给她的:锅里放少许清水煮开,水不用太多,锅底浅浅一层就好。然后放一勺香油,再放入喜欢的蔬菜,根据实际焖煮两三分钟,最后简单调味即可。用这样的方式,既清爽健康,又不至于寡淡无味。
从今年年初开始自己做饭,小张不知不觉已坚持了大半年。相比外卖、堂食,自己下厨节省了一笔可观的开销。更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能让不在身边的家人放心了。
用心做好每一餐
温岭的林女士,为了孩子的健康,每天早晨六点就会起床为家人准备“快手”早餐。“粥是提前一晚上做好放在锅里保温的,鸡蛋、牛奶我一起床就会先热上,自制三明治、特色小吃蛋包麻糍、煎包、锅贴等,制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孩子也喜欢吃。”林女士说。
林女士在学习早餐制作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之前,她还专门向附近早点铺的老板,学习水煎包的制作方法。做包子看似简单,实际上如何和面、饧面、调配馅料,都是一项技术活,向老板学习了包子的制作方法后,她也触类旁通,把做包子的手艺延伸到做馅饼、煎粿、肉夹馍等小吃上,尤其是在馅料上,她尝试了各种新花样。
平时在逛超市的时候,林女士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早餐机、多士炉等,“有些心动但最终还是没有买单”。在她看来,这些精美的厨房小家电可能比较适合独居人士使用,如果要准备一家子的早餐,还是传统的厨具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