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鱼的记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伤心的事太多,
鱼真棒,
可把它遗忘;
不需装饰,
不需伪装,
做好自己,
来把伤心的事情遗忘.
纵然,
可把难忘的事情遗忘;
而人,
深刻的记忆是永久的,
可把美好的事物回想。
鱼的记忆有7秒,
他们没有太多烦恼;
人的记忆会持久,
我们会有太多美好。
面对这两种选择,
你选择哪种?
选鱼,忧,
选人,亦忧;
选鱼,乐,
选人,亦乐。
天下事物,
各有其好,
各有其妙,
面对选择,
如何是好?
找到你的想要,
那才是最好。
勇敢选择,
1、由来是因为时莎士比亚口中说的,后来人们也传来传去,所以就有了。
2、鱼类作为脊椎动物中较早出现的物种,有着相当独特的进化地位,所以,有很多科学研究是关于鱼类记忆的。
3、虽然作为实验材料的鱼的种类并不相同,实验方法和具体的目的也不一样,不过几乎所有关于鱼类记忆的研究都表明,鱼的记忆远不止7秒。
每年春夏之交,大河岸边莺飞草长杨柳依依,伴随着潮汛的到来,潮斗鱼总是准时出现在汹涌的潮头。此时又到了潮斗鱼产卵的季节,成千上万的鱼儿在头鱼的带领下,从大河的下游抑或是遥远的大海启程,一群群,一队队,沿着汹涌澎湃的大潮逆流而上,以生死不惧和前赴后继的勇者的无畏,一直奔向大河的上游,经历了长途跋涉,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直至找寻到适宜于生育繁衍的水域和沙滩,在激流的深处播撒下生命的种子,然后才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返回它们出发时的家园……
目睹那种壮观的场面,任何人都不可能不为之感动。它们总是一列列一排排浮游水面或潜行水中,奋不顾身地冲向高高的浪尖,战急流,斗恶浪,被一种无可言说的生命的奥秘牵引着召唤着,它们总是向前、向前,拼命向前。除了不幸死亡、中途夭折和被无辜捕杀的,没有一尾鱼会临阵退缩。一种高贵而又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对于美丽生命的渴望和向往,生命的诱惑与我们人类何其相似啊!
捕捞潮斗鱼是相当讲究的,捕捞的方法亦各式各样,且因时代的变迁而不同。传统的捕鱼方式对自然的破坏程度小,是最值得提倡的。基本的做法是根据潮斗鱼喜欢靠近岸边,且又有成群结队的特点,人们就在激流的一边或小河流入澜沧江的入水处准备好拦网或竹蓝,当水面上隐隐露出一片直往前冲的银灰色的鱼鳞时,捕鱼高手便沉着冷静地收手了,幸运的时候一次就可捕捞到一百公斤。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科学,往往由于一网打尽破坏了生态平衡,而导致来年的潮斗鱼急剧减少。一般说来,潮斗鱼能够勇往直前拼死追逐激流都是因为有头鱼的率领,而这些头鱼基本都是无数次出生入死的老手了,它们轻车熟路,所以才带领着子孙们永远攀援在一条生命的血链之上。因而,祖先们在捕捞潮斗鱼的时候,如果不慎捕到了头鱼,也一定要把它们放归江河,让鱼类的生命像人类一样生生不息。
2、爱自己爱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你可以记住过去的美好。
3、今生的遗憾,与他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与他就这样擦身而过。
4、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5、请不要在他面前泪留满面,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只是一点同情。
6、你用心,他无心,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就是没有回报的
7、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8、如果没有了眼泪,心便是一片干涸的湖。
9、世上最残忍的事是你明明知道我喜欢你,却当作不知道。
10、我的翅膀被一滴泪烫伤飞不到天堂。
11、我只是骗了他一天,他却骗了我一辈子。
12、喜欢在你身上留下属于我的印记,却不曾记起你从未属于过我……如果有一天,不再喜欢你了,我的生活会不会又像从前那样堕落,颓废…我不想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在我还没有放弃你之前,请你,至少要喜欢上我……
13、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14、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15、在完美的彼岸刚刚上演了一场悲剧,所有的血与泪在枯萎的荆棘蕴育出一个花蕾,它将经历轮回的七场雷雨,然后绽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16、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7、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18、擦身而过,其实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19、该给的我都给了,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
20、关于爱的记忆,要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寻找。
21、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
23、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一、重视音标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二、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三、根据遗忘规律,有计划地在“重现”中巩固英语单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有利于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答配、造句等,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四、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五、运用情感策略,提高学生信心
在词汇的掌握与运用方面,有关记忆的科学实验结果显示在单词的长时记忆效果方面,英语学习者通过运用而达到记忆目的的比仅仅是听、读材料和看翻译的效果好。在英语词汇学习的巩固运用阶段,笔者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词汇。
3.让学生做适量的词汇题(如,缺词填空、单词辩解、句型转换等典型题型),使易混词汇通过辨析归纳得以强化。
关键词:英语词汇记忆的方法
一、词中词记忆。即利用单词中的包含关系来记忆。可分为两种:(一)词中词(也可称母词与子词)有意义的包含关系,如:window(窗户—母词)同wind(风—子词)。又如:hear(听到—母词)同ear(耳朵—子词)。它们在词义上有密切相连的包含关系。同时,可发挥你的想象力,更有效地记忆。如:window一词可联想为要是没有窗户(window),风(wind)一来就会抖(dow)。hear一词可联想为竖起(h)耳朵(ear)就能听到(hear)。(二)词中词无意义的包含关系,如:away(离开—母词)与way(路—子词)。又如,heart(心脏—母词)与hear*(听到—子词),虽无共性,但只要找到子词,加上丰富的联想。如:只有一(a)条路(way)离开(away),又如:听到(hear)心脏(heart)在踢(t即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减轻记忆负荷。
三、发音记忆。即利用英语单词的读音规律和英汉发音相似的特点来记忆,可分为三种。(一)读音规则记忆法,包括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re音节、哑巴音节、特殊读音。如give中i字母的发音不属于开音节。一字多音,如excuse与close中s的发音在不同的词性中的发音也不同。同音单词,如practice与practise书写和词类不一样但发音不相同。(二)英汉仿声记忆,包括同音同义词,如pingpong“乒乓”与fee“费”与它们的读音很相似。音译词,如motor马达与copy挎贝。(三)部分相同字母组合记忆法,如单词face、pace、place、race都含有-ace字母组合/eis/的读音等。
一、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法——音标教学
1.音标教学简介
音标教学是英语语言和口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音标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正确地掌握26个英文单词的发音,进而在这基础上,看到一个未曾谋面的单词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个单词准确地读出来。相比于传统的自然发音教学,独立的音标系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全面。
2.音标教学的优势
在系统化的音标教学下,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单词以及单词的发音,可以发出传统自然拼读法所无法拼读的单词,甚至在记忆的方面也比传统自然发音的方式更加高效。
3.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单词音标教学相比于传统发音教学,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有着很大的差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拼读英语单词的方法,以及养成了正确记忆英语单词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有着巨大的可持续性。而正确的音标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口语,在发音方面也有着提升的效果,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相互探讨交流来提升口语水平。
二、音标教学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1.音标教学要目的明确
明确音标教学的目的才能使英语音标教学更加流畅高效率地进行。教师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抽象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将音标教学形象化,将音标教学图形化,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音标的认识能力而且还能够保持学生对于音标教学的兴趣以及对今后的自主学习的培养。这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2.音标教学要系统、集中
3.小学音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感知记忆力的大大增强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这就需要教学的内容能够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自主学习。在英语学习中,音标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且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低龄儿童,要让他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和过度所学知识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教会他们活学活用。简单的拼写音标,再加上游戏的辅助,二者完美结合,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欲望。
4.加强音标强化
用已被引用得几乎泛滥的一句话,作为最素朴情感最深的见证——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看得见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一个人单独走在街上,旁边是跟我离了半步之遥的母亲。我顾自走着,把手插在大衣口袋里。天是真的冷下来了。可以听风吹落叶的声音,不知为何,心里会有细微的疼痛。
冷吗?母亲轻声问我。喉头轻微震动,我勉强发出一个音。恩。
那把手放妈妈手里暖和暖和吧。母亲柔和的目光轻轻停在我的脸上。眼光里藏着的竟是疼惜和略微的不安。也许是我好久没仔细看过她的眼睛了,这微微的一瞥竟使我的心感觉些许刺痛。是我的心干燥得太久了吗?
十年以前,当我还是个爱黏着妈妈的孩子时,她的手,我一定要一直牵着。仿佛一放手,我就会被世界遗忘。于是固执地赖在母亲手心,似乎唯有如此,才会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眼前浮现那个牵着母亲的手的蹦跳着的身影,我抬头看母亲。我很想再把手伸到她的手心里。可一开口,话却像树叶在空中打了个旋,转了弯——不用了,你也冷。
这是体贴还是拒绝,或许母亲有她的理解。她的目光若即若离地在我身上浮现。她也感觉到疼痛了吗?她是觉得这半步路的距离被我拉的无限延长了吗?我转过头去,刻意忽略她的目光。
2.水篇——自母亲的博客
那双手,修长,白皙,嶙峋。是弹钢琴的好女孩的手。
我喜欢它被握在我手心的感觉。软软的,贴心的温柔。
可是,它开始逐渐的生出微淡的疏远。
而另一双手,曾经从来不肯服输。让我知道我骨子里倔强的源头。
她固执地走到街头等我。因为脊椎疼痛,站不直。
在风里,她花白的头发,像落满面粉,却再也拂不掉,让我想落泪。
我把我的手放在她的手心。
母亲的手,苍老。粗糙。可以摸到手心里的茧——有多久,没有搀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一双手,悄悄伸过来。放在我的手心里。软软的。不用回头,我知道,这是女儿的手。我记得在她幼儿园时,我们被共同抽到参与这样一个游戏:在众多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母亲与孩子。我和她,没有任何迟疑就找到彼此——或许,每个母亲与孩子之间,都有属于自己的温度与气息。
现在,我的左边是女儿。我的右边是母亲。我在中间。我们牵着手,一起缓缓走过马路。
在人群中,母亲一眼就捕捉到了外婆宽胖的身影。妈,你腰不好,跟你说不要来接的,我又不是小孩。
中年的母亲在年老的外婆面前,即刻变成嗔怪的小女孩。
母亲伸出手,牢牢地搀扶着外婆。外婆的手被母亲轻轻地握在了手心。
我默默地走在她们后面。看着母亲微黄的头发,我突然想:有一天,她的头发是否也会变得跟外婆一般白。而外婆的眼光也如刚才母亲看我的一样,为何柔软得发亮?为什么我的心里溢满了温柔的疼痛?
这种感觉,像子弹出膛,让我猝不及防。这句话,是母亲曾经文字里写到过的,记录初见外婆白发的惊诧。原来,这么多年,竟一直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猛的,我挽住母亲的手,说,妈,我冷,让我捂捂手!母亲笑了,她紧紧抓住了我的手。
现在,母亲的右边是外婆,我的右边是母亲。我们就这样走在温暖里。
(转自《江南晚报》文学版)
阅读试题:
1.写母女情深的文字可谓多矣,这篇不过高中生的文字却别有情怀。仔细阅读全文,谈谈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3.文中不少句子写得颇有味道,比如:“母亲伸出手,牢牢地搀扶着外婆。外婆的手被母亲轻轻地握在了手心。我默默地走在她们后面……”请仔细揣摩句中加点的叠词,体会其妙处。
4.第二部分水篇的结尾句与第三部分鱼水篇结尾句有何异同?仔细揣摩,你读出了怎样的深意?
参考答案
1.标题看似随意,欲扬先抑且与第一节中“用已被引用得几乎泛滥的一句话,作为最素朴情感最深的见证”对应,点明全文中心的同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单词方法发现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过单词关。
二、加强学生瞬间记忆的训练
三、多种方式表现单词,引起好奇心,强化印象
1.翻译法。所谓翻译法就是把所要教的单词写在黑板上,中文的意思也要写上,这样可以便于教学,便于学生的记忆
2.直观法。
(1)采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教学。如:Look,thisisabook。(我们可以把书拿在手上)
(2)采用道具,比如图片、视频。如教人体部位时可以用人体图片进行具体教学。
四、采用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
只有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把知识掌握,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在教单词的时候,不要只是单单的教单词,我们要把单词的来龙去脉都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当需要运用单词的时候,学生就能迅速在脑海中浮现出单词,而不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我们要结合语境,结合相应的联系进行系统的学习。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例如:
1.采用联想的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动物类的单词时如单词dog,我们可以联系到动物的总称,这样我们不单单是学一个单词,我们可以把动物类的单词都罗列出来如狮子――lion豹――leopard熊猫――panda老虎――tiger狼――wolf,这样就相当于通过一个单词学习了多个单词。
2.总结特殊的单词变化。英语单词名词中有些词变复数是不规则变化。如:child―chiildren小孩abacus―abaci算盘penny―pence便士mouse―mice老鼠ox―oxen公牛
3.利用构词法知识。利用构词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如:v.化n.很多动词可以转化为名词,大多意思没有多大的变化(如下①);有时意思有一定变化(如下②);有的与一个动词和不定冠词构成短语,表示一个动作(如下③)。例如:
①Let'sgooutforawalk.我们到外面去散散步吧。
②Heisamanofstrongbuild.他是一个体格健壮的汉子。
③Let'shaveaswim.咱们游泳吧。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五、常见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高一听力困难听力兴趣听力信心听力自主性
一、调查背景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阶段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功能表达的前提。据美国PaulRankin教授统计,人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Krashen(1982)提出的输入假设,把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们更加准确、深入地认识了听的本质,即“听”不是一个被动的语言技能,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过程,需要听者运用自身的各种知识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Anderson&Lynch,1988)。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其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七级目标中又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必须达到的听力目标。
本调研报告希望通过对学生关于听力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听力学习中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希望一线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从认识和行动上重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改善听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技能,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二、调查设计
1.调查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参照以往学者有关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的调查问卷内容自行设计的。问卷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i)听力理解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参考苏远连(2003)改编;ii)听力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自己设计;iii)英语听力兴趣调查:参考Cho(1992)改编;iv)听力信心调查:参考Cho(1992)改编。
该问卷i部分为多项选择题,统计频率最高的5项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ii、iii、iv项分为5个计分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打分。
2.调查对象及实施过程。本次调查在徐州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展开,作者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其中女生57名,男生43名。作者利用自习课发放问卷。告知学生问卷不记名不评分,必须如实填写,问卷当堂完成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有效问卷率达到100%。然后,对调查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软件进行图表绘制,了解每项的得分率和得分分布。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1.造成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原因的调查结果。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需从了解造成听力困难的原因入手。该项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学生在词汇、语速、记忆、理解所听内容、注意力和情感方面存在困难。其中,(1)语速太快是造成听力困难的最主要原因,67%的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听不懂听力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语速太快;(2)55%的学生归因于不了解词义;(3)另有55%的学生听到生词或听不懂的句子时精神紧张,导致听力困难;(4)51%的学生听的过程中容易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5)最后一项主要原因是反应太慢,无法马上理解所听内容,47%的同学归因于此。第一项、第五项均与记忆有关,第二项属语言因素,第三、四项属情感因素。而最不会造成听力困难的原因是对听力内容的兴趣(10%)。
3.英语听力信心调查结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心理素质对于英语听力来说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对英语听力的信心。综合各项平均值来看,学生英语听力信心的总平均得分为2.78分,得分较低,这说明学生对英语听力普遍缺乏信心。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信心调查方面,较为符合大多数学生情况的是:我通常能理解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并理解文化背景知识(3.16分),课本中的听力练习非常简单(3.14分)。然而只有约13%的学生有信心认为自己的听力能力比其他同学好(2.46分),仅仅9%的学生认为自己和外国人交流没有问题(2.13分)。
在各项中,学生综合得分最低项为“我会制定训练计划并认真执行”,有67%的学生(得2分及以下)认为自己无法认真执行已制定的听力训练计划。此外,有5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对所听内容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说明大多数学生在课外英语听力训练时是为做题而做题,舍本逐末,做题之后没有反思和巩固,不能通过做题达到提高的效果。
在本次调查中,只有少于半数的高一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时能够做到制定明确的英语听力训练目标,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听力策略、方法并且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练习英语听力。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课外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英语听力在高一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有80%的学生(得分3分及以上)认为,自己了解自己在英语听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现有水平的了解是学习与提高的基础。对自己在听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为英语听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做好了基础,同时说明了学生具有分析、总结当前英语学习状况的能力。
四、原因及启示
从学生认为语速太快、词汇量小是造成听力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可以分析,他们平时听力训练的材料基本都是慢速、标准发音、非真实交际材料,题目简单、材料词汇量小、发音准确使他们得不到真正的听力水平的提升。这就启示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尽可能选择真实交际的原声材料。另外,注意力无法集中和精神紧张是平时训练量少而导致的结果,Krashen(1982)的输入理论认为,若可理解输入增加,则情感过滤作用降低,从而增加语言的摄入。可见,若平时多加训练,势必会克服情绪障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最后,因记忆因素而导致的困难,需要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听力过程中记忆关键信息的技巧,利用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大脑的短时记忆的特点,帮助学生克服记忆障碍。
高中学生课程紧张,教师往往对听力的课时安排很少甚至没有安排,训练听力也仅仅是放录音,对答案,导致学生对听力提不起兴趣。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虽不能完全放弃这种传统的听力训练模式,但可以采用相应的补偿办法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真正提高。听力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在学校练习的机会,毕竟学生自己也表达喜欢听力课,希望有更多共享资源;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听力的习惯,提供给学生适合他们听力材料的网站或书籍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听的多,能力提高,必然有利于他们听力兴趣的增加。
另外,课本中所设置的听力练习以及教师上课所使用的英语语言是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因此对于课本的练习,学生普遍信心较高,学生基本可以理解听力材料,从而答出题目,说明学生对于自己做听力题的能力很有信心,这是个好现象。但是,衡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最重要的方面恰恰是以上几个低分项目。可见,学生对于自身的听力水平信心总体来看是极为缺乏的。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推测,造成学生听力信心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对自身的英语水平缺乏自信;
2.受母语的负干扰,过分依赖母语的辅助作用;
3.语音知识与词汇量不够,音、形、义分离;
4.句子和篇章理解水平上的障碍,应变能力不强;
5.课外原声听力练习过少;
6.课堂上对于听力难度的设置过于简单。
因此,教师可从这几方面原因入手,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取消或尽量较少母语负迁移,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及文化知识的储备量,课内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增加原声材料练习的机会,增加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人士的交流机会。这样,提高学生的听力自信心指日可待。
此外对于高一新生,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制定合理英语听力训练计划的方法,同时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坚持执行计划的毅力。
五、听力教学改进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所发现的学生在听力训练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进行听力方法指导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学生逐步克服听力训练中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提升对英语的兴趣及信心,从而自主自发去练习自己的英语听力,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作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听力过程中,造成理解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语言因素、记忆因素和情感因素。我们应充分利用需要分析理论,分析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困难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听力训练方案。
2.听力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理解方式。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听不清或听不懂的情况,原因很多。有些是由于说话人发音不清楚或录音效果不好,有时是因为出现了生词或内容陌生的缘故,这就要靠训练学生宏观把握听力材料的策略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3.听力训练尽可能形式多样,避免单一机械的训练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Krashen的窄式听力训练模式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尝试。
4.精听与泛听结合,以泛听为主、精听为辅,每周做到三至四次泛听,一至两次精听。精听材料可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可选用VOA、BBC、CIR(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或CCTVChannel10中的节目或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学生多接触录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提高听力信心。
5.为学生制定可行的听力训练计划,提高学生自主练习听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1982).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Press.
[2]Anderson,A.&T.Lynch.(1988).Listening.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