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代谢:一个人如果躺着不动,室温保持在20~25℃,测出来的能量消耗被称为基础代谢。
一般男性为1400千卡/天左右,女性在1300千卡/天左右。
除此之外,人体消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方面:经常运动的人和体力劳动者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要更多一些。
2、心理方面:大脑消耗的营养素与肌肉消耗的营养素不一样,用脑越多越需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还有脂类中的胆固醇、磷脂。
3、熬夜:熬夜消耗的营养素会更多,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磷脂和蛋白质等。
4、吸烟:吸烟需要更多的抗氧化剂来对抗尼古丁等毒素对人体的伤害。
5、喝酒:喝酒伤肝,需要更多的营养素来修复肝脏细胞,如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
所以为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控一点营养学的知识。
如果把一个人身上所有细胞的膜收集起来进行检测,我们会发现里面实际上主要是三种成分:蛋白质、磷脂、胆固醇。
所有的细胞工作都需要能量,负责产生能量的线粒体很像工厂的大锅炉。
这个大锅炉里一般情况下燃烧的是葡萄糖(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种)。
当葡萄糖不足时燃烧脂肪。
当脂肪不足时燃烧蛋白质,但是蛋白质不能直接被燃烧,要在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以后才能成为能量。
七大营养素究竟为细胞做了什么呢?
1、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能量是看不到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大,走路快,就是能量大)
2、为新生细胞更新提供结构原料。(人体结构可以看到,比如高矮,胖瘦,肌肉是否发达)
3、为新陈代谢提供媒介。(新陈代谢是需要酶的催化,新陈代谢速度越快,需要的酶越多,而酶的主体是蛋白质)
4、养肠道细菌。(肠道中的细菌要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养活)
总结起来就是:
食物进到人身体里有四个主要去向:
大约80多万年前,有部分人种发现野火烧过得动物肉既好吃,又好消化,就把火种引入山洞了。
把打来的动物煮熟了吃,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大脑就会获得更多滋养。
正如恩格斯所说:“从只吃植物过渡到同时也吃肉,是古猿转变成人的重要一步”。
由于生存环境和饮食方式改变,我们的老祖宗开始直立行走,这个时候,外形上从脑容量显著增大(因为大脑获得更多营养素,快速发育)下巴逐渐收缩进去,牙齿变小(食物煮熟了易咀嚼和消化)。
那个时候要围攻一个大型动物很不容易,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石器,开启了旧石器时代。
从营养素的获取来讲,农业革命的开始实际上是食物营养下降的开始。
人类不再需要与大型动物搏杀,每天吃的食物是主动种植的植物或者饲养的动物。
由于植物类食物的增加,粮食、蔬菜、水果等从种植到收获到储存都变得越来越容易,动物类食品开始减少。
再加上人们不再需要像一万年前那样,在自然界追逐猎物和主动采集各种食物,而是去附近交换或购买,所以体质逐渐衰退。
欧洲的工业革命再次让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类获得食物更加容易,可以有更多空闲去享受美味。
自动化代替了人工劳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食物。
冰箱、食品添加剂和特殊的食品加工方法,解决了食物储存中的困难,新鲜食物反而变得稀少。
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就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全都在贬值。
日本2006年发布的调查显示:
和20年相比,菠菜的营养素只剩下了不到20%,正是由于旧基因和新饮食的矛盾,造成了今天慢病的蔓延流行。
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是所有哺乳动物中吃得最复杂的。
我们的老祖宗可以从自然界摄取7000多种食物,能够充饥的无毒食物都成了人类的腹中餐。
随着农牧业的开展以及工业加工食品的出现,人们常吃的食物只有500多种了。
即便如此,还有的人这不吃那不吃,不吃水果、坚果,甚至有人还不吃肉类、蛋类、奶类。
想要身体均衡发展,不让慢病找上我们,就必须搭配出完美的饮食结构。
完美的饮食结构是:
这样完美的饮食结构带来了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低钠高钾、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以及脂肪酸中ω-3脂肪酸的高含量,糖多为蜂蜜和水果提供的果糖。从而大大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我们的食谱与这个时期的食谱越接近,大脑和身体就越接近理想状态。
有一次,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咨询怎么才能让孩子长高一点。
这个女孩子已经10岁了,可个子看起来却像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遇到孩子的问题,都要从出生过程问起。
孩子妈妈说:“孩子出生顺产,1岁多就会走路。在幼儿园的时候,身高、智力和运动能力与别的孩子没有差异。可是上学以后就不长个儿了,学习成绩中等,体育课成绩不好。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吃饭,上学后三餐都在家里吃。”
这么看来应该是吃饭的质量有问题。
孩子每天的饮食如下:
这基本上是纯素食啊。
一个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细胞新陈代谢既需要能量,也需要结构物质。
结构物质主要指磷脂、蛋白质、胆固醇。
如果这些结构性营养缺失了,细胞无法按照DNA的指令完成增生和修复,身体发育就会受到限制。
粮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提供的是能量,是葡萄糖,吃得太多只会转化成脂肪,变不成细胞的结构。
所以这个孩子很胖,却不长个儿。
所以这位妈妈听完了,赶紧回家给孩子吃肉、蛋、奶。
3个月后,很久没长个子的孩子长了两厘米。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呢?
碳水化合物能转化成脂肪,脂肪也能转化成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直接转化而来。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只能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必须要从外界摄取的。
所以,必须多吃肉才能维持身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
营养素在细胞中的吸收和释放都是需要排队的。
最先被利用的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质。
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比例约为4∶1。
比如一个房间里没有电,是靠烧煤来取暖做饭,现在煤也没了,把门、窗都拆了,扔到炉子里燃烧。
如果食物摄入不均衡,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多,人体消耗不掉,就会造成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如果为细胞提供结构和形成调节物质的营养素不足,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呆小症等。
对运动量不大的现代人来说,最好的食物选择是:低热量密度,高营养密度。
如果是体力劳动者,那就要:高热量密度,高营养密度。
所谓热量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中所含的提供给细胞的能量营养素有多少。比如馒头和油煎馒头比,肯定后者能量密度大。
最符合低能量、高营养这一标准的膳食结构,就是地中海膳食结构。
多年的临床研究也证明,这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慢病最有效的饮食方式。
这就是「第一部分:慢病时代」的全部内容啦。
总结一下:
后面的内容明天再继续看啦。
中国人到底怎样吃才健康?
这一本书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建立健康饮食新认知。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