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事情越来越多,虽然每天看起来很忙,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效率太低,乱七八糟的破事更是让自己精疲力尽,然后我就接触到了“吞青蛙表格”和“九宫格日记”以及精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但对大部分朋友来说,最好的学习顺序不是先找方法再去解决问题,而是当生活中遇到问题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找到一个方法就赶紧用起来。
1)计划清单表格【日程安排】
优点:简单易操作!
每天抽出10分钟就可以对每天的生活给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至于慌张、错乱、迷茫。
每日的反省也给了自己一个总结的机会,让自己清楚每天的不足在哪里,对自己的短板有了充分的了解。
缺点:灵活性不够。
因为每个人的计划能力有限,很多计划外的事项我们未考虑进来,最终导致计划清单完成率过低。
2)九宫格日记表格【统筹规划】
优点:统筹安排,避免顾此失彼,书写过程的仪式感很强。
缺点:字数有限,不能够完整的记录某件事带来的深度感悟,只能简单的将事情概括出来。
不过在上一篇介绍九宫格日记的时候我就说过,为了解决原始九宫格日记记录有限的缺点,我把它简化成了这个模板。
跟传统九宫格日记相比,这个表格看起来很“糙”,一点也不精致,但其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通过多维度的规划和记录,避免顾此失彼。
两种九宫格日记的记录方法,大家选择喜欢的即可,最好是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形成专属于你的九宫格模板。
3)吞青蛙表格【抓住重点】
吞青蛙表格是由《吃掉那只青蛙》的作者博恩·凯西提出的。
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今天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先解决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我们每日最难办,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就可以看成青蛙,每天优先吃掉三只“青蛙”。
优点:明确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将帕雷托原则即二八原则运用到极致。
缺点:一开始就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04)新四象限表格【提高效率】
但实践过的朋友有没有觉得很难落实呢?
优点:相比传统的四象限表格,纪元老师的新四象限表格更加方便易懂,可操行性更强。
事情处理顺序:执行计划>随机之事(此项目需要临时打断执行计划,但先后顺序上执行计划通常在前面)>制定计划>发呆。
别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完全不懂享受生活的机器人。
使用方法:
1)贪多嚼不烂
2)多问为什么?
3)实践出真知
曾经推荐给很多朋友,有人说好,有人吐槽,觉得如果一开始就完成挑战性工作很容易懈怠,做着做着就没心情,容易知难而退,反而妨碍了后续任务的完成。
如果是这样,就可以结合自身试着开始“吞青蛙”之前安排一些简单易完成的工作,先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再尝试“吞青蛙”。
提高专注力:forest&潮汐。
此时,我们可以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虽然是最简单的,但因为其实用性而备受推崇。
安卓系统可以试试forest,当你专注25分钟时候就可以拥有一棵小树,专注的越久,树苗越大,最终便会形成一片森林。
而当你在专注过程中偷懒,使用手机的话,树苗就会枯萎死去,用视觉化的成败提高你的专注力。
日程规划:印象笔记。
关于印象笔记,我已经不止一次地推荐过它。
睡眠管理:sleeptown
奖励和惩罚都很有趣,当你拥有的房屋越多就可以变成城镇,还可以用金币(免费的,需要通过早睡早起获得)购买一些装饰品。
2)克里斯·贝利《最有生产力的一年》
一本把人生当做一场实验的书籍,为了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他曾尝试过10天里完全与世隔绝,从而判断环境对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