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开学后的日子,是不是有点手忙脚乱?今天,给大家带来三张表,在“化繁为简、化忙乱为井井有条”方面,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大家知道,咱们很多花友是“表哥、表姐”,非常擅于把项目管理的一些方法用在教育孩子上,比如用表结构让“孩子该做什么”这件事变得“可视化”,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大人知道做什么,小孩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儿。
1、“重要-紧急”四象限表:
适合在学年、新年开始做,在确定具体的任务前,先分清主次,明确这个阶段的“战略重点”。
3、早读表:
新学年开始之际,我们一起加油!
第一张表
我用"四象限"法则,帮儿子学会分清主次,
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作者@Para的藏金阁
我家儿子一年级,最近遇到个问题,每天放学回来后,总是不知道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原来娃磨蹭、不分主次是因为
磨磨蹭蹭、拖延症、分不清事情的主次,其实这些问题,不是大部分儿童都会有的问题,我们大人也一样存在。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一脸无辜的样子了,人家的生理发育程度还未到。
我们根据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来划分成四个象限,具体说明一下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这个象限表示非常重要的,把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放进来,方法是马上去做。
我带儿子将四象限法则
做法一共分四步——
第一步:准备好工具"表格+便签"
1.一张打印好的四象限表格
2.四种颜色的便签纸
我用的是无印良品的四色渐变便签纸,颜色越深,代表事情越重要。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让孩子更直观地让抽象的事件管理变得具像化。
第二步:事件分类
和儿子一起陈列所有需要做的事,哪怕是一个小念头也可以。
根据事件的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程度,分别写在不同类型的便签纸上。
根据四大象限把便签内容,放置到对应区域里,形成空间流。
按照象限划分好了以后,我们可以按照番茄钟来执行流程,一个番茄钟是2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继续下一个番茄钟。
番茄钟(Pomodairo)是一种小巧玲珑的桌面软件,可以有效的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番茄”是指把任务分解成半小时左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
第四步:乾坤大挪移
这一步就完全是游戏化的一个过程了。
对于孩子的指导要求就变得很简单,尽量先把颜色深的部分消灭完即可,每做完一件事,就移出象限区域。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衡量标准即使第一象限的内容已经“消灭”光了,第二象限的内容“消灭”越多,越值得表扬。
我们总是在说,小学生低年级的习惯建立有多么重要,却很少有人仔细地来讲解怎么搭建这些重要的习惯。
所以我用这种细碎的方式,来让「做作业」这个流程固定下来,并让它们成为无意识的行为,这就是一次了不起的小成功。
一旦建立起来常规的执行,就会成为永不枯竭的习惯馈赠。
我的进一步思考
1.坚持第一象限
第一象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按照《要事第一》的观点认为:不是给你提供另外一个时钟,而是给你一个罗盘。
因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而第一象限就是前进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项,将这份压力转换为我们提升的机会与动力。
第一象限的事是最重要的,也很有可能是最难啃的骨头,因此运用这样简单的一张四象限表格,让其变成一种刺激物,并以此来建立一种常规,来触发你坐下来,把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最难的事情上去。
在产生任何畏惧情绪之前,就马上去做,这样也能很有效地改善拖延症。
2.投资第二象限
比如说运动、好好吃饭、充足睡眠、阅读提升、计划总结、维系人际等,这些事都迁移到哪里去呢?
可以将它们计划进入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这有助于我们将很多紧急扼杀在摇篮里面,避免慌乱,甚至是焦虑。
当你深刻理解了长期主义的真谛,你就会真正明白四象限法则中的“重要不紧急”是什么概念。
3.走出第三象限
4.精简第四象限
对于第四象限的事,讲究的就是拒绝的艺术。
我们要尽量避免去做第四象限的事,有志向而且勤奋的人断然不会去做。
总结而言,哪怕是我们大人,也很少会具备去区分什么是重要的事,这种“精要主义”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这种看清事物的本质,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竞争性的洞察力,如果一个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去安排、决策事情,很难说未来的他会不无成就。
“每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有能力决断什么才是头等大事。”
只有目标真正明确,才能真正达到优秀,这也是培养驱动力的另一翻面貌了。
第二张表
我用这张表,把娃放学后的几个小时
安排得妥妥当当!
作者@艾小西
我家有个一年级娃。进入一年级之前,我们用天天练App学完了一年级数学,识字量1800左右,自主阅读没问题。虽然不是牛娃,但我觉得应付一年级,问题不大。
我整理了一个思路:明确目标—梳理事项—评估任务—任务排序—制定计划表—执行计划—复盘。
1.明确目标(重要/紧急两维度)
2.梳理事项(嗯,梳理完发现,妈妈的欲望是无底洞……)
我们家除了运动、学校作业、练琴,还有妈妈牌作业《53天天练》《实验班》,还有英语刷分级、口语星球、小小优趣,还有天天练、口算大冒险,还有语文预习、练字、泉灵语文、有道乐读、叫叫阅读、小古文……妈妈想要的太多。
3.评估任务(用时、难度)
4.任务排序(先难后易,按颜色区分)
用彩色排序法对任务进行排列:
红色—重要紧急或难度高的任务
黄色—难度略低的任务
绿色—难度低或孩子很有兴趣的任务
我们家目前学校作业、练琴、写字是红色,语文预习、妈妈牌作业、刷分级是黄色,打卡学习的网课比如有道乐读、小古文等是绿色,绿色都是最轻松的。
5.制定计划表
先发一张我家的计划表:
我制定计划表的时候主要考虑了几点:
c.有所取舍,除了户外、作业、练琴、阅读每日必备,有些任务隔天安排,有些任务放在周末。
d.我一般晚6:30到家,娃可以独立完成的,安排在晚饭前娃自己完成。需要陪的,晚饭后进行。
e.无论是娃独立完成,还是妈妈陪的,都是先难后易。
h.全家一起配合计划表,各司其职。我们是开家庭会议明确个人责任的。奶奶负责6:30准时开饭,爸爸负责陪娃练琴和运动,我负责作业和其他事情,娃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自己负责。
6.执行计划
前面提到,我们家准备了一个白板和磁贴:
磁贴颜色与任务排序、每日计划表的颜色三者保持一致
前一天晚上,根据计划表把任务贴在“任务栏”,这样可以帮助娃对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我女儿很喜欢这个环节,而且一定要把磁贴摆的整整齐齐。
娃每完成一项,就把磁贴移到“已完成”,可视化的小成功给娃成就感。当天没有安排的任务放在“无”区。
突然想到,应该把“任务栏”改成“大青蛙”,把“已完成”改成“吃掉啦!”娃一定更有成就感。
7.复盘
计划表中最后一项是实际用时,每天晚上全部任务完成后,跟娃聊一聊,记录下来。数一数今天种了几个番茄,吃了几只青蛙。
如果娃有专注不磨蹭的行为,哪怕只有一次,一定要表扬、鼓励、称赞,强调孩子的主观努力。多给孩子正向激励,能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内驱力。
我们家是用成就罐来正向激励的,彩虹屁写在纸上,写完读给娃听,然后装在玻璃罐里保存。娃特别享受这一刻。
第三张表
早读我们用“337”朗读表,每天读15分钟
做起来不难,效果还不错
作者@Isabella2011
简单说说我们家的情况:女娃,三线城市公立学校小五娃,爱阅读,爱手工,成绩中上。
三岁开始中英文阅读启蒙,以绘本为主。八岁实现中文阅读自由,九岁实现英文阅读自由。孩子的阅读题材主要以自己感兴趣主题的故事类和历史为主,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对于散文、议论文以及古文等,平时涉猎很少。而这一块却是应试的必备内容,为了提升语文整体素养,因此将337朗读法运用到日常的日积月累中。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什么是337朗读法,就是选三种不同类型的题材,每种题材选三段内容,每天朗读,一周(七天)之后换新内容。
作者女儿在读书...
1、选择3种体裁文本:散文+诗词+古文
这三类是不是和高考语文阅读的内容很相似?哈哈!是不是有点功利性?(偷笑!!!)
如果在提升个人素养的同时,能对以后的升学有所帮助,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散文、诗词、古文,我们的“早读三件套”!
其一,读散文。
其实,散文是现在非常不熟悉的一种题材,虽然语言很优美很有韵律感,但是没有故事情节呀!
在小花生App上,我还曾为这本书写过书评:
本书收集了国内外非常有名的散文,对于一般看科普及故事比较多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补充阅读!
娃散文阅读很少,对于散文如果只是看,总觉得缺少一些韵味,唯有读出声音,在平平仄仄中,才能体会文字与情感的美。
一天读一篇,重复七天,对娃感悟现代人的美还是很不错,同时还能帮助平日的作文书写!
其二,读诗词。
市面上诗词合集五花八门,无从下手。
我选用的是《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厚厚一本,跟《现代汉语词典》一样,300首诗词,按照年代顺序,从《诗经》开始,到近代秋瑾之流,每一首都是千挑万选的经典。
其次,每一首诗词的难字注音,难词解释,每一句的翻译,以及阅读赏析都是加分项。
美中不足的是,字有点小。
本书,我也写过书评:
这套古诗词鉴赏,对于难点词汇都有注音注解,唯一的缺陷是字体有点小!
从寒假之后,娃按照337模式读散文古文以及诗词,诗词选用的便是这本,每次读三篇诗词,一个星期重复同样的内容,一般四五个星期之后再复习一次。
这种阅读方式已经持续了六七个月,日积月累也是有所收获的。
其三,读古文。
小学生古文界的天花板,当仁不让《世说新语》。网上没有找到合适的版本,正好前几年购买了平哥的《平说古文》,音频加教材,大字版,有一些字词句翻译的练习,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
2、每天15分钟,完成337朗读
很早以前接触国学的时候,就有朋友推荐337朗读法,因为娃小,便没有坚持。
2021年2月,再次听说337之后,与娃进行简单沟通之后,马上开始行动,并且寻找合适的资源。
这是我们的每日打卡...
操作方法:每天大约十五分钟
读一小段散文
三首诗词(较长的诗词会只读两篇,比如《孔雀东南飞》就读了好几个星期)
三篇古文(后期调整到四篇了)
偶尔会有复习,我们稍微改进了一下,每部分内容读两遍,但是十五分钟真的够了,坚持一年零四个月之后,娃对各种体裁都不再恐惧了,这是到目前的进展:
古文读到了第147篇,真的是越读越快,因为前面理解积累,虚词实词倒装吃透之后,后面就直接受益,偶尔几个特殊词理解之后,读起来就非常顺畅。
《世说新语》第147篇
诗词读到张籍(将近一半了),前面有几首较长的诗,因此耽误了一些进度。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读了将近一半
《语文太重要丛书:小学现代文品读》读到林清玄
整体进展不算快,计划在小学结束前全部完成,中学选用新内容。初步计划会加入《古文观止》,现代文会继续保留,诗词也会保留。但是也可能加入英文的阅读,英文诗吧,之前囤了两本诗集,也许可以利用上。
3、坚持16个月,说说心得体会
万事开头难:领读很重要
刚开始的337朗读法进展并不顺利,散文读起来拗口,古文不明白字词义,娃内心比较排斥。
《世说新语》呢,我利用周末听平哥的音频,并做好笔记。带娃读的时候,我将平哥的内容和娃讲解,这样加深了我的参与感,同时娃也能更好地理解古文。
为什么不让娃自己听呢?
其实和早期娃英语学习模式是一样的,为了增强趣味性以及控制互动的节奏,我宁愿自己读书给娃听。当然,这是费妈模式。随着娃水平的提升,我最终还是会做甩手掌柜的。
读多了,语感积累了,面对新内容也容易接受了。
当然,万事皆有例外。早上磨蹭一会儿,周末多睡一会儿,都会影响早读计划。
睡前读也是一样的,据说睡前看需要背诵的内容,睡觉过程中,大脑会自动进行整理记忆。
十五分钟,如果孩子愿意的话,挤挤总会有的,如果实在错过了,第二天补一下也没有大问题的。
需要背诵吗:能背是最好,读熟即可。
我的答案是:不强求。
当然能背诵是最好,我预想的最好状态是熟练朗读。
而培养了语感,就像是“授人以渔”一样,以不变应万变。
如何选择书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小低年级的娃,我建议是选用小古文,诗词选用75+80,另外可以加一本英语,或者选用《声律启蒙》之类的书。
娃儿们,一起读起来吧!
你家娃的新学期计划,有了么?
原标题:《开学后他们用这三张表,把娃的早上与课外安排的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