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
陈吉棣杨则宜李可基常翠青艾华
1前言
各种营养素和食物的适宜摄人量是合理安排运动员营养的基本依据。本课题
组自1988年4月开始工作,1991年在国家体委科教司的主持下,在国内营养专
家沈治平、金大勋、陈孝曙等的指导与帮助下,初步制定了我国第一份运动员膳
食营养素日供给量(RDA)建议,在中国《营养学报》1991年第13卷第3期发表
了“推荐的运动员膳食营养素日供给量建议和说明。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贯彻落实
措施,特别是缺少科学营养与加强膳食管理的办法,以致该建议未能得到广泛应
用。
近10年来,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营养工作
在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体能恢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运动营养领
域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受到广泛的重视。当今国际竞技体育竟争日趋激烈,为使我
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舞台再上一层楼,运动营养工作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
近几年来,国内对国家和省市集训队优秀运动员的营养调查和监控数据表
明,运动员中已无严重营养不良情况,运动员贫血的检出率显著降低,但膳食能
量的分布仍存在脂肪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过高(多数40%总热量),尤其是动物性食
物过多使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而碳水化合物(糖)的比例过低(多数50%总热
量),还有部分运动员同时存在蛋白质营养过度,高胆固醇,高钠盐以及维生素
B1、B2、A和微量元素锌、铁、钙不足等营养问题。最近我们对国家队和部分优
秀运动员进行营养状况检测,仍观察到运动员的高脂血症检出率较高,大运动量
训练情况下,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B,缺乏的检出率也较高,运动员的免疫机能
状态也有待改善。这些问题与他们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水产、
蛋类等)过多,蔬菜和主食(糖)少有关。多年来,运动员实行自助餐,但缺少营
养知识,对膳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蛋白质食物营养的重要性,
忽视主食、水分和蔬菜的重要价值,选择食物不当等造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切实地尽快地改善我国运动员营养状况,
1991年制定的运动员RDA建议急需修订。鉴此,我们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的
领导与支持下,并借助中国营养学会制定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AB)
的有利条件,于1998年4月开始进行了“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
人量”的研究。
在1998年和1999年两次专家讨论会初步修改“推荐的运动员膳食营养素日
供给量建议和说明”的基础,我们还特别邀请中国营养学会部分专家对本课题
所提出的我国运动员各种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人量的推荐数值进行了进一步的
讨论和审定。
2总的说明
(1)本课题中推荐的不同项目运动员一日能量适宜摄人量(AI值)分为5组,
主要以多年来对运动员大量的膳食营养调查数据为根据。运动员三大能源营养素
占能量比,以及各种营养素的推荐摄人量主要是根据国内外有关运动员需要量的
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并经国内营养学专家讨论后定出。
(2)运动员在体重和运动量方面的差别会主要影响能量需要量,因此,我们
仅综合考虑不同项目和性别能量需要的差别;其他营养素需要量的差别,可以能
量为基础,当能量摄人量变动时,食物所提供的其他各种营养素会相应增加或减
少。
(3)本课题中某些营养素推荐量,如维生索和无机盐可能较难满足,必要时
可采用维生索或微量元索补充剂。
(4)推荐的一日食物应注意营养平衡和多样化,可参考应用食物等价交换表,
可由营养工作人员协助计算和指导。
(5)运动员应保持水平衡和体内良好的水合状态。运动前、中、后均应注意
及时补液,大运动量训练后的24小时,基本应恢复大运动量前的体重。
(6)运动员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比赛期、减体重期、高原训练期以及生长发
育期的膳食调整,应由队医或营养工作人员负责安排并监控营养状况。
3我国运动员不同项目训练期一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推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