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9日印发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1〕86号),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由于首次制定,难免存在不妥之处。卫生部已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各地使用中反馈的意见建议,适时进行补充完善,并修订公布。各地调查机构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可及时反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录

1导言-5-

2调查准备-5-

2.1机构及人员-5-

2.1.1事故调查领导小组-5-

2.1.2调查员-5-

2.1.3专家组-6-

2.2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6-

2.3联络沟通机制-6-

2.4信息管理-7-

3工作要求-7-

3.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7-

3.1.1分级管辖-7-

3.1.2调查启动-7-

3.1.3多辖区联合调查-7-

3.2依法有序、协调配合-8-

3.3科学循证、效率优先-8-

3.3.1边调查边分析-8-

3.3.2边调查边控制-8-

3.3.3边调查边报告-9-

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9-

4.1核实诊断-9-

4.2制定病例定义-10-

4.3开展病例搜索-10-

4.4进行个案调查-11-

4.4.1调查方法-11-

4.4.2调查内容-11-

4.4.3设计个案调查表-12-

4.5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12-

4.5.1临床特征-12-

4.5.3地区分布-13-

4.5.4人群分布-15-

4.5.5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分析-15-

4.6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15-

4.6.1病例对照研究-16-

4.6.2队列研究-16-

5食品卫生学调查-17-

5.1调查方法与内容-17-

5.1.3现场勘查-17-

5.1.4样本采集-18-

5.2基于致病因子类别的重点调查-18-

6采样和实验室检验-19-

6.1采样原则-19-

6.2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19-

6.3确定检验项目和送检-19-

6.4实验室检验-20-

6.5致病因子检验结果的解释-20-

7资料分析和调查结论-21-

7.1做出调查结论的依据-21-

7.2调查结论中因果推论应当考虑的因素-21-

7.3撰写调查报告-22-

7.4工作总结和评估-22-

7.5案卷归档-23-

8附录-24-

附录1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图-24-

附录2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物资准备清单-25-

附录3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表格-26-

附表3-1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26-

附表3-2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28-

附表3-3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29-

附表3-4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30-

附表3-5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32-

附表3-6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35-

附表3-7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记录表-39-

附表3-8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整理表-40-

附表3-9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纲-44-

附录4食品安全事故标本和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45-

附录5食品安全事故常见致病因子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及生物标本采集要求-48-

附录6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中流行曲线的应用-59-

附录7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63-

1导言

事故调查的任务是通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工作,调查事故有关人群的健康损害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事故有关的食品及致病因子、污染原因,做出事故调查结论,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政府确立的承担组织查处事故的部门,以下同)提出事故调查报告,为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发生原因提供科学依据。事故调查的基本工作流程参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图》(附录1)。

2调查准备

2.1机构及人员

2.1.1事故调查领导小组

2.1.2调查员

2.1.3专家组

2.2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

调查机构应提供事故调查所需要的交通、通信、办公、会议等条件,保证满足日常和应急工作的需要。

(2)调查机构应当参照《食品安全事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物资准备清单》(附录2)做好事故调查现场所需物资准备。消耗性物品应在完成一次调查后及时补充,无菌物品要保证在有效期内,确保随时可投入使用。

(3)各级调查机构应当具备对辖区常见事故致病因子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国家级调查机构应当具备检验、鉴定新出现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的能力。

2.3联络沟通机制

(2)同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事故应急处置的联络人;

(3)上、下一级调查机构事故调查联络人;

(4)县区级调查机构应掌握本辖区乡镇、社区以上医疗机构的通讯联系方式。

调查机构领导小组成员、调查员及有关支持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2.4信息管理

调查机构、调查组和调查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自对外披露调查信息,应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对外发布调查工作有关信息。

3工作要求

3.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3.1.1分级管辖

各级调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规定承担事故调查任务。一般管辖分工为,县级调查机构负责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市级调查机构负责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省级调查机构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国家级调查机构负责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事故分级和管辖权限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3.1.2调查启动

调查机构接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的通知后,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选派一定数量的调查员组成事故调查组,启动事故调查工作。调查组应当由3名以上调查员组成,并指定1名负责人。调查员与所调查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1.3多辖区联合调查

(1)可疑进食场所与发病场所不在同一辖区的。如旅行团在旅游景点就餐,返回居住地后发病;

(2)病例分布范围超出本辖区的。例如某次大型聚餐后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可能分布于不同辖区;

(3)其他需要联合调查的情况。

3.2依法有序、协调配合

调查机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应当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与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承担事故调查任务的调查机构现有技术与资源不能满足事故调查有关要求时,应当报请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调查机构专家组成员应当为调查机构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

上级调查机构也可根据下级调查机构的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3.3科学循证、效率优先

3.3.1边调查边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可为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提供重要线索。首赴现场人员应根据事故流行病学特点优先考虑采集标本和样品(以下简称样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均应尽早开展。

调查组在调查中应当及时沟通分析工作进展情况,相互补充验证调查结果。调查员调查中发现新的线索和重要情况,应当及时向调查组负责人报告。调查组应每日汇总调查进展,向调查机构负责人报告,必要时随时报告。

3.3.2边调查边控制

调查过程中,发现高危人群、致病因子或重要的食品污染信息的,应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采取控制措施和卫生处理措施的建议。同时视控制措施效果情况,及时调整调查内容和调查重点。

3.3.3边调查边报告

调查组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发现病人人数有变化或分类(指疑似、可能、确诊)有变化的;

(2)发现需要多辖区联合调查的;

(3)发现致病因子可能存在人-人传播、水体污染因素、职业接触、投毒、超出管辖范围等需要移交的情况的;

(4)有证据认为需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

(5)发现可疑食品或原料来自外辖区或流出本辖区的;

(6)调查工作遇到困难和阻挠,不能正常开展调查工作的;

(7)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阶段性调查结果的;

(8)其他需要及时报告的事项。

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一般包括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等内容。具体调查步骤和顺序由调查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4.1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达现场应核实发病情况、访谈患者、采集患者标本和食物样品等。

(2)开展病例访谈。根据事故情况制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人数并进行病例访谈。访谈对象首选首例、末例等特殊病例;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发病和就诊情况以及发病前的饮食史等。访谈提纲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附表3-1)。

4.2制定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应当简洁,具有可操作性,可随调查进展进行调整。病例定义可包括以下内容:

(2)地区:限定事故地区范围;

(3)人群:限定事故人群范围;

(5)临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包括临床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功能学检查等,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铁血红蛋白增高等。

(6)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该药物仅对特定的致病因子效果明显。如用亚甲蓝治疗有效提示亚硝酸盐中毒,抗肉毒毒素治疗有效提示肉毒毒素中毒等。

(7)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病例的生物标本或病例食用过的剩余食物样品检验致病因子有阳性结果。

病例定义可分为疑似病例、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定义通常指有多数病例具有的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可能病例定义通常指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阳性,或疑似病例采用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确诊病例定义通常指符合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定义,且具有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

在调查初期,可采用灵敏度高的疑似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并将搜索到的所有病例(包括疑似、可能、确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在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时,应采用特异性较高的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定义,以分析发病与可疑暴露因素的关联性。

4.3开展病例搜索

调查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可参考以下方法搜索病例:

(1)对可疑餐次明确的事故,如因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可通过收集参加聚餐人员的名单来搜索全部病例;

(2)对发生在工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事故,可要求集体单位负责人或校医(厂医)等通过收集缺勤记录、晨检和校医(厂医)记录,收集可能发病的人员;

(3)事故涉及范围较小或病例居住地相对集中,或有死亡或重症病例发生时,可采用入户搜索的方式;

(4)事故涉及范围较大,或病例人数较多,应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机构查阅门诊就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报告登记等,搜索并报告符合病例定义者;

4.4进行个案调查

4.4.1调查方法

4.4.2调查内容

个案调查应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1)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

(4)其他个人高危因素信息:外出史、与类似病例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基础疾病史及过敏史等。

4.4.3设计个案调查表

一览表设计可参考附表3-2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附表3-3)。个案调查表可参考以下不同事故特点设计:

(1)病例发病前仅有一个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4)设计调查表。

(2)病例发病前有多个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5)设计调查表。

(3)病例之间无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如多个社区居民的腹泻暴发,可参考《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6)设计调查表。

4.5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个案调查结束后,应根据一览表或个案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及时录入收集的信息资料,对录入的数据核对后,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4.5.1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分析应统计病例中出现各种症状、体征等的人数和比例,并按比例的高低进行排序,举例见表1。根据临床分布特征,可参考附录5初步分析致病因子的可能范围。

表1某起食品安全事故的临床特征分析

症状/体征人数(n=125)比例(%)

腹泻10382

腹痛6552

发热5141

头痛4838

头昏2923

呕吐2520

恶心2117

抽搐43.2

(4)在流行曲线上标注某些特殊事件或环境因素,如启动调查、采取控制措施等。举例见图1。

图1某起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曲线

4.5.3地区分布

通过绘制标点地图或面积地图描述事故发病的地区分布。

图2某村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的6户家庭分布图

(2)面积地图适用于规模较大、跨区域发生的事故。利用不同区域(省、市、县/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的罹患率,采用EpiInfo或MapInfo等地图软件进行绘制,并分析罹患率较高地区与较低地区或无病例地区饮食、饮水等因素的差异,举例见图3。

图3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暴发中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病例的地区分布图

4.5.4人群分布

按病例的性别、年龄(学校或托幼机构常用年级代替年龄)、职业等人群特征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人群的罹患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推断高危人群,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各组人群在饮食暴露方面的异同,以寻找病因线索。举例见表2。

表2某起食品安全事故病例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病例数总人数罹患率(%)

0-337445

5-153642

10-103132

20-189120

30-63318

40-137617

50-1410114

60-7591088.3

合计11855021

(χ2=50,p<0.005)

4.5.5描述性流行病学结果分析

根据访谈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布,应当提出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结果分析,并由此对引起事故的致病因子范围、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做出初步判断,用于指导临床救治、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4.6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分析可疑食品或餐次与发病的关联性,常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在完成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后,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当继续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未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

(2)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无法判断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的;

(3)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生风险的;

(4)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

4.6.1病例对照研究

在难以调查事故全部病例或事故暴露人群不确定时,适合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1)调查对象。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应尽可能选择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病例人数较少(<50例)时可选择全部病例,人数较多时,可随机抽取50~100例。对照组应来自病例所在人群,通常选择同餐者、同班级、同家庭等未发病的健康人群作对照,人数应不少于病例组人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数比例最多不超过1:4。

(2)调查方法。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3-4、3-5、3-6),采用一致的调查方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个案调查,收集进食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中所有食品的信息以及各种食品的进食量。

(3)计算OR值。按餐次或食品品种,计算病例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与对照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的比值(OR)及95%可信区间(CI)。如OR>1且95%CI不包含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2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参考《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附录7)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4.6.2队列研究

在事故暴露人群已经确定且人群数量较少时,适合开展队列研究。

(1)调查对象。以所有暴露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如参加聚餐的所有人员、到某一餐馆用餐的所有顾客、某学校的在校学生、某工厂的工人等。

(2)调查方法。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3-4、3-5、3-6),采用一致的调查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个案调查,收集发病情况、进食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中所有食品的信息以及各种食品的进食量。

(3)计算RR值。按餐次或食品进食情况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计算每个餐次或食品暴露组的罹患率和未暴露组的罹患率之比(RR)及95%CI。如RR>1且95%CI不包含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2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参考附录7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5食品卫生学调查

5.1调查方法与内容

访谈对象包括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加工制作人员及其他知情人员等。访谈内容包括可疑食品的原料及配方、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的操作情况及是否出现停水、停电、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从业人员中是否有发热、腹泻、皮肤病或化脓性伤口等。

5.1.3现场勘查

在访谈和查阅资料基础上,可绘制流程图,标出可能的危害环节和危害因素,初步分析污染原因和途径,便于进行现场勘查和采样。

现场勘查应当重点围绕可疑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成品存放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

(1)原材料:根据食品配方或配料,勘查原料储存场所的卫生状况、原料包装有无破损情况、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测量储存场所内的温度;检查用于食品加工制作前的感官状况是否正常,是否使用高风险食品,是否误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等。

(2)配方:食品配方中是否存在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是否使用高风险配料等。

(3)加工用水:供水系统设计布局是否存在隐患;是否使用自备水井及其周围有无污染源。

(4)加工过程:生产加工过程是否满足工艺设计要求。

(5)成品储存:查看成品存放场所的条件和卫生状况,观察有无交叉污染环节,测量存放场所的温度、湿度等。

(6)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查看接触可疑食品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可能污染食品的不良卫生习惯,有无发热、腹泻、皮肤化脓破损等情况。

5.1.4样本采集

5.2基于致病因子类别的重点调查

初步推断致病因子类型后,应针对生产加工环节有重点地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参见表3。

表3不同致病因子类型食品卫生学调查重点环节

环节致病因子

致病微生物有毒化学物动植物毒素真菌毒素其他

原料++++++++

配方+++

生产加工人员+++

工用具、设备+++

加工过程++++++

成品保存条件++++

注:“++”指该环节应重点调查,“+”指该环节应开展调查。

6采样和实验室检验

6.1采样原则

采样应本着及时性、针对性、适量性和不污染的原则进行,以尽可能采集到含有致病因子或其特异性检验指标的样本。

(1)及时性原则:考虑到事故发生后现场有意义的样本有可能不被保留或被人为处理,应尽早采样,提高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机会。

(2)针对性原则: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结果,采集最可能检出致病因子的样本。

(3)适量性原则:样本采集的份数应尽可能满足事故调查的需要;采样量应尽可能满足实验室检验和留样需求。当可疑食品及致病因子范围无法判断时,应尽可能多地采集样本。

(4)不污染原则:样本的采集和保存过程应避免微生物、化学毒物或其他干扰检验物质的污染,防止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同时也要防止样本污染环境。

6.2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6.3确定检验项目和送检

6.4实验室检验

6.4.2当样本量有限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对最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子进行检验。

6.4.3开始检验前可使用快速检验方法筛选致病因子。

6.4.4对致病因子的确认和报告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方法,在没有国家标准方法时,可参考行业标准方法、国际通用方法。如需采用非标准检测方法,应严格按照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要求实施检验。

6.5致病因子检验结果的解释

致病因子检验结果不仅与实验室的条件和技术能力有关,还可能受到样本的采集、保存、送样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致病因子的判断应结合致病因子检验结果与事故病因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6.5.1检出致病因子阳性或者多个致病因子阳性时,需判断检出的致病因子与本次事故的关系。事故病因的致病因子应与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特征、潜伏期相符,调查组应注意排查剔除偶合病例、混杂因素以及与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特征、潜伏期不符的阳性致病因子。

6.5.2可疑食品、环境样品与病人生物标本中检验到相同的致病因子,是确认事故食品或污染原因较为可靠的实验室证据。

6.5.3未检出致病因子阳性结果,亦可能为假阴性,需排除以下原因:

(1)没能采集到含有致病因子的样本或采集到的样本量不足,无法完成有关检验;

(2)采样时病人已用药治疗,原有环境已被处理;

(3)因样本包装和保存条件不当导致致病微生物失活、化学毒物分解等;

(4)实验室检验过程存在干扰因素;

(5)现有的技术、设备和方法不能检出;

(6)存在尚未被认知的新致病因子等。

7资料分析和调查结论

调查结论包括是否定性为食品安全事故,以及事故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子、污染食品及污染原因。不能做出调查结论的事项应当说明原因。

7.1做出调查结论的依据

调查组应当在综合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三方面结果基础上做出调查结论。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开展补充调查时,调查机构应当根据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开展补充调查,结合补充调查结果,再做出调查结论。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相互支持的,调查组可以做出调查结论。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或实验室检验结果之一支持的,如结果具有合理性且能够解释大部分病例的,调查组可以做出调查结论。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未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因子范围、致病餐次或致病食品,经调查机构专家组3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审定,可以做出调查结论。

(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不能支持事故定性的,应当做出相应调查结论并说明原因。

7.2调查结论中因果推论应当考虑的因素

(2)关联的特异性:病例均进食过可疑食品,未进食者均未发病;

(3)关联的强度:OR值或RR值越大,可疑食品与事故的因果关联性越大;

(4)剂量反应关系:进食可疑食品的数量越多,发病的危险性越高;

(6)终止效应: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或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后,经过疾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发病例。

7.3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机构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整理表》(附表3-8)的格式和内容整理资料,按《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纲》(附表3-9)的框架和内容撰写调查报告,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对本次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先后次序介绍事故调查内容、结果汇总和分析等调查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调查结论和建议,事故调查范围之外的事项一般不纳入报告内容。

(2)调查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准确、科学,报告中有关事实的认定和证据要符合有关法律、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防止主观臆断。

(4)复制用于支持调查结论的分析汇总表格、病例名单、实验室检验报告等作为调查报告的附件。

(5)调查报告内容与初次报告、进程报告不一致的,应当在调查报告中予以说明。

7.4工作总结和评估

事故调查结束后,调查机构应对调查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以更好地应对类似事故的调查。总结评估的重点内容包括:

(1)调查实施情况。日常准备是否充分,调查是否及时、全面地开展,调查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调查资料是否完整,事故结论是否科学、合理。

(2)协调配合情况。调查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调查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否畅通,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

(3)调查中的经验和不足,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等。

7.5案卷归档

8附录

附录1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图

附录2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物资准备清单

一、文件资料

(二)调查表格:标准化的病例调查用表、采样表、实验室检测申请表。

二、取证工具

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

三、采样用品

(一)食品(固体和液体食品)采样用品:灭菌塑料袋、广口瓶、吸管、刀、剪、铲、勺、镊子等;

(二)涂抹样本采集:棉拭子、灭菌生理盐水试管(有条件应配备增菌液、选择性培养基);

(三)粪便采集:便杯、采便管、运送培养基;

(四)呕吐物采集:灭菌塑料袋、采样棉球;

(五)血样采集:一次性注射针、采血管;

(六)其他采样必备物品:75%医用酒精、酒精灯、酒精棉球、油性笔、标签、橡皮筋、打火机(火柴)、制冷剂、样本运输箱、手电筒、一次性橡皮手套、口罩、隔离衣/工作服、胶鞋等。

四、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箱(配备能对瘦肉精、灭鼠药、蔬菜中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甲醇、食品中亚硝酸盐、甲醛、砷、汞、食用油中的非食用部分进行快速检测的试剂)、温度计、pH计/试纸、食品水分活度测量仪。

五、工作和通讯设备

附录3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表格

附表3-1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

1.姓名:2.性别:□男□女3.出生日期:年月(年龄:岁)

4.职业:,如为集体单位,填写具体班级或车间

6.监护人(如有):

10.发病后是否就诊?

如就诊,就诊医院的名称?

医院是否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粪便、血或尿等临床标本检验结果(可复印验单粘贴)?

医院是否使用那些抗生素?使用过哪些抗生素?

哪些药物或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明显?

11.病例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中有无类似的症状?

发病前3天病例在家食用过的所有食物名称?

其中病例和有类似症状的家庭成员均吃或吃得较多的食物有哪些?家庭成员中未发病者没吃或吃的很少的食物有哪些?

12.发病前3天内有无家庭以外的进餐史?

如某餐次的同餐者中有类似症状,该餐次的所有食品品种中,病例和有类似症状的同餐者均吃或吃得较多的品种有哪些?无类似症状的同餐者没吃或吃的很少的食物有哪些?

13.发病前3天内有无进食过市场销售的食品或饮料?

14.发病前3天有无有外出史?同行的有几人?其中有几人有类似的症状?有类似症状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15.发病前3天有无医疗机构暴露史?

如有,暴露的医疗机构名称、暴露次数,每次的科室及原因

16.病例认为自己发病的原因

被调查人签名:

调查人员签名:

调查日期:年月日

附表3-2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

单位名称:部门/机构/班级:调查日期:

℃※恶心呕吐腹痛部位腹痛性质腹泻物性状里急后重头痛头晕乏力其他症状样本名称临床

检验

结果备注

次数

※胃内容物带血上腹下腹脐周绞痛隐痛阵发痛次数

※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

注:此表在人数较多时使用,※填写具体数值,有症状在空格内打√或填写具体描述,无症状在空格内打×。

调查人员签名:调查日期:年月日

附表3-3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

编号姓名年龄性别进餐

发病是否食用以下食品(进食打√,未进食打×)

食品1食品2食品3食品4食品5食品6食品7食品8食品9…

注:应与附表3-2一起使用,并根据3-2的结果按制定的病例定义判定发病情况,如疑似病例填1,可能病例填2,确诊病例填3,非病例填0

附表3-4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参加张某某婚宴的人员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被调查对象类别(根据临床信息调查结果进行判定)

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非病例□

2.姓名:3.性别:男性□女性□4.出生日期:年月(年龄:岁)

第二部分临床信息

7.2010年10月1日您参加过张某某婚宴后到同年同月4日(调查之日)是否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头晕等任何不适症状?是□否□(跳转至问题15)

9.首发症状:

其他症状(详细注明):

11.是否就诊:否□是□(门诊□急诊□住院□,住院天数天)

样本名称

检验指标

检验结果

13.医院诊断

医院用药

药物治疗效果

14.是否自行服药否□是□,药物名称:

第三部分饮食暴露信息

15.根据婚宴的食谱,调查婚宴中所有食品品种及饮料的进食史,并在“□”中划“√”

宫保鸡丁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鱼香肉丝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酱肘子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油炸大虾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蒸甲鱼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清蒸海鱼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西芹炒百合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清炒四季豆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肉焖茄子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凉拌黄瓜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白切鸡吃□(夹了筷子)未吃□不记得□

鲜榨果汁喝□(喝了杯※)未喝□不记得□

桶装水喝□(喝了杯※)未喝□不记得□

※应按统一的容器询问饮用数量,如一次性纸杯、500ml矿泉水瓶等

16.婚宴期间是否喝过生水:否□是□,喝了杯※

附表3-5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

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非病例(同寝室□同班级□其他)

2.姓名:3.性别:□男□女4.出生日期:年月(年龄:岁)

5.职业:学生□教师□食堂工作人员□教工□其他

6.班级名称:年班

第二部分临床发病及治疗信息

11.首发症状:

13.是否就诊:否□是□(门诊□急诊□住院□,住院天数天)

15.医院诊断:

医院用药:

16.是否自行服药否□是□,药物名称:

第三部分饮食和饮水的暴露信息

实例:某学校学生发生腹泻暴发,学生在校内进餐地点包括:学校的三个学生食堂(学A、学B和学C)、一个教师食堂,以及校内超市(销售的凉面、凉粉等食物)。

发病前1天

月日早餐学A□学B□学C□教师食堂□超市□其他

中餐学A□学B□学C□教师食堂□超市□其他

晚餐学A□学B□学C□教师食堂□超市□其他

其他学A□学B□学C□教师食堂□超市□其他

发病前2天

发病前3天

18.学生饮水类型包括:开水、生水、桶装水、瓶装水,填写爆发前(6月2日前)的饮水习惯:

喝开水:总是喝□经常喝□偶尔喝□从不喝□

生水:总是喝□经常喝□偶尔喝□从不喝□

桶装水:总是喝□经常喝□偶尔喝□从不喝□

瓶装水:总是喝□经常喝□偶尔喝□从不喝□

其他:

第四部分其他可疑暴露信息

19.是否住校:是□否□

如是,宿舍名称同宿舍有人

其中,有人发病,发病人的名字

附表3-6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

1.被调查对象类别(根据临床信息调查结果进行判定):

5.职业:6.家庭住址:

第二部分临床发病及治疗信息*

10.首发症状:

12.是否就诊:否□是□(门诊□急诊□住院□,住院天数天)

THE END
1.美食图片:不点外卖,一家三口每天晚餐不重样!番茄排骨包菜猪耳天津这家包子铺,水馅包子,酱肉青椒包子,味道如何? 介似天津卫 2024-11-27 11:00:00 11 跟贴 11 北京通州吃早点,牛肉烧饼,丸子汤,豆腐脑,味道如何? 介似天津卫 2024-11-26 11:35:57 6 跟贴 6 齐齐哈尔烤肉,果真名不虚传!鲜拌牛肉,爆赞! 深夜美食黎天王 2024-11-29 11:20:02 0 跟贴 0 河南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85HO660553TF9O.html
2.思想食谱家庭主妇视频素材思想食谱家庭主妇实拍视频下载摄图新视界视频库第1页,摄图新视界视频库为你提供高清思想食谱家庭主妇视频素材,思想食谱家庭主妇实拍视频,思想食谱家庭主妇视频制作等思想食谱家庭主妇实拍视频大全,找视频素材就来摄图新视界视频库https://xsj.699pic.com/shipin-sou/sixiangshipujiatingzhufu.html
3.糖尿病家庭食谱(第2版)电子书下载《糖尿病家庭食谱(第2版)》用问题解答、食谱举例、计算列表的方法,介绍了儿童、成年、老年、孕妇以及不同症状糖尿病人适用和禁忌食品的有关营养及饮食知识;设计了不同热量需要、每日不同餐次、不同品种组合的126天家用食谱;编排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用量计算方法及正常人身高体重换算表格。全书配有主要食谱的实物彩照https://topbester.com/ebook/view/160624.html
4.糖尿病家庭食谱本书用问题解答、食谱举例、计算列表的方法,介绍了儿童、成年、老年、孕妇以及不同症状糖尿病人适用和禁忌食品的有关营养及饮食知识;设计了不同热量需要、每日不同餐次、不同品种组俣的126天家用食谱;编排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用量计算方法及正常人身高体重换算表格。全书配配有主要食谱的实物彩照。本书集北京协和医院https://www.dushu.com/book/10038636/
5.ssm家庭食谱管理系统基于ssm的家庭食谱管理系统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如何使用JAVA语言开发一个家庭食谱管理系统 ,本系统将严格按照软件开发流程进行各个阶段的工作,采用B/S架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进行项目开发。在引言中,作者将论述家庭食谱管理系统的当前背景以及系统开发的目的,后续章节将严格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对系统进行各个阶段分析设计。 https://blog.csdn.net/qq_1406299528/article/details/135124672
6.饮食Excel表格模板饮食Excel表格模板下载减肥食谱清单表格Excel模板 210 每日健康食谱表Excel模板 202 个人减肥体重记录表excel模板 181 一周食谱清单明细表excel模板 80 每周健康食谱表Excel模板 181 100天减肥日记excel模板 72 孕期一周控糖食谱excel模板 70 简洁简约减肥体重记录表excel模板 170https://www.tukuppt.com/excelmuban/yinshi.html
7.一日三餐怎么吃最降?家庭一日三餐降食谱9、家庭一日三餐健康食谱 一天的食物应包括红薯、果蔬、畜禽、鱼蛋、牛奶、大豆和坚果,以及食用油和盐,其成分和数量能满足不同能量和营养素个体的需要。均衡膳食是指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和能量需求水平的健康人群的营养和健康需求。各种食物可以多样化,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https://www.scwcxj.com/haixianzuofa/11100.html
8.早餐营养均衡降食谱表格一日三餐选择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维持体内的新陈代谢,还能为全天的精力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制定合理的一日三餐计划至关重要,而一个详细且科学的健康食谱表格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 早晨起步https://www.cudua.com/rou-zhi-pin/875426.html
9.幼儿园膳食营养工作总结12篇(全文)据调查, 幼儿园虽配备了保健老师, 但只是简单编制食谱。即使有食谱, 厨师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 不能共同了解科学膳食的重要性, 不能让膳食营养食谱广泛使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 从幼儿园到家庭对膳食营养健康的认识是非常不够的。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不仅要让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ph13nns.html
10.协和专家说长高:含增高食谱(增订本)最新章节潘慧著家庭适用测身高(长)法 学会在家里科学地测量身高(长),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孩子真正的生长发育情况。但很多父母都会遇到一个难题:自己在家没办法测量0~3岁孩子的身高(长),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根本不能好好地站立。 如何测量孩子的身高(长)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家庭适用的测量方法。 家里一般不会有医院里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34989/9.html
11.家庭财产保险旳特性有()。3.根据下列提供的表格格式设计食谱。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食谱设计。学前儿童一周食谱(幼儿年龄范围: 所在地: 季节: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胃溃疡病好发于( ) A. 胃底部 B. 胃大弯后壁 C. 胃小弯近幽门处 D. 胃体部 E. 胃小弯近贲门处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The ___Ihttps://www.shuashuati.com/ti/b59405c38b9b4f67b9582599c077b0fd.html?fm=bda417263cc8030a751357329f6f163ecc
12.收藏14个食育活动,让家园共育不再愁向家庭发放每月/周食谱 每个月,日本幼儿园都会分发一张 “食育”备忘录。一面是当月的食谱,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很多项内容,详细到当月某日吃什么: 第一列是菜名; 第二列卡路里当日食谱中的营养含量(盐分、蛋白质、脂肪、热量等); 第三列是材料名,这里又细分成三项,包括热饭热菜有哪些、用到什么食材;肉类食品包括https://www.jianshu.com/p/bcbca6c53a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