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近日相继开幕,为了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他们的饮食可马虎不得。近日,温都记者探访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食堂”,揭秘运动员“舌尖上的安全”。
奥运健儿点赞运动员食堂伙食好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前身为温州少体校,创建于1956年,被誉为我市运动员摇篮,培养了朱启南、徐嘉余、江钰源、潘飞鸿等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该校运动员食堂于2013年建成。在此之前,只有一个普通食堂。去年该校60周年校庆,朱启南、徐嘉余、江钰源等先后回母校,当天午饭就安排在运动员食堂。他们一到食堂就说现在学校的条件真好,运动员的伙食比他们以前好多了。
“我第一次在运动员食堂吃饭,是退役后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回来当助教,当时感觉这个食堂的伙食真好。”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获得者吕志武说,去年校庆他和朱启南、江钰源一起在这里吃饭,当时大家都觉得伙食好,和省队差不多。
“我现在在学校任游泳教练,每天中午都和学生一起在运动员食堂吃饭,比我以前在校训练时好太多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200米仰泳比赛选手白安琪说,运动员食堂菜色丰富,营养搭配好,运动员爱吃多吃,自然对身体有益。
该校有关负责人说,该食堂只有国家一、二级运动员以及大赛种子选手等重点运动员才有资格就餐,连校长都不能破例。
运动员餐标每人每天25元至45元
近日,记者走进运动员食堂看到,午餐是自助式的,十几样菜排成一排,牛肉、鸡腿、蔬菜、海鲜、西瓜等,品种十分丰富。运动员在教练员带领下来到食堂,按队伍坐成一桌。教练员会监督运动员科学饮食,看他们吃得怎么样,吃得好不好。
运动员的餐费由政府财政拨款补助,平时重点运动员的餐标是35元/天,普通运动员是25元/天,夏季和冬季集训时则增至45元/天。
“45元/天其实相当不错了,因为它单指买菜的钱,没有计入人工、水电等费用。因为运动员训练、参赛时段不一样,每两个月,学校训练处会提供一份就餐运动员名单以及餐标给食堂,食堂就按照人数、餐费来采购。”白安琪说,平时运动员食堂有300多人就餐,现在是夏季集训期,有600余人就餐,主要是参加近期赛事以及备战明年省运会的运动员。
肉类经检测专供,绝对不含兴奋剂
除了肉类专供之外,该校运动员的运动饮料、营养品等也是从省体育局指定的供应商采购的。
“运动员一般不允许在外就餐,就医时也特别注意药物选用。”该校体育科研所的韩老师说,省运会、全国青运会这样的大赛都有赛外、赛内兴奋剂抽检,所以在反兴奋剂方面学校非常重视。“为了保障食堂食品安全,运动员食堂除了在厨房安装监控,还要求每顿每个菜都要留样冷藏冰箱保存48小时。”
大赛前食堂特设“控重区”
控重区主要是为减重的运动员设置的,一般要减重6公斤以上的运动员,或者减重困难的运动员会被要求在控重区就餐。该区菜色就少了很多,一般只有四五样。有蔬菜,但不放盐和油;有牛肉不能有猪肉,因为牛肉脂肪量少;也有鱼和水果,水果以苹果、香蕉为主,饱腹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