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朋友的饮食结构不太合理,突出表现为少“肉”。这个“肉”指的是优质蛋白质,包括牛奶、鸡蛋、畜禽鱼虾,以及黄豆、黑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
营养师经常提醒老年朋友,三餐都要有“肉”。这是因为吃“肉”才能长肌肉,避免患肌少症。
01
肌肉少可不好
肌肉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肌肉由肌纤维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根据功能,肌肉可分为三大类: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的六大重要功能包括:
一、运动。肌肉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
二、稳定。肌肉也被称为关节的动态稳定结构,对于进行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都至关重要。
三、感知。肌肉使我们能够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协调肌肉的张力,帮助身体进行精细运动控制。
四、保护。肌肉可以保护关节和骨骼免受损伤。例如,强健的肌肉可以支撑脊柱,减少腰部受伤的风险;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肌肉反射性痉挛也是一种保护。
五、静脉泵。收缩的骨骼肌会挤压静脉,使血液流向心脏,帮助排出身体废物并带来营养和氧气。
六、收缩产热。当我们感觉到寒冷时,肌肉会自动收缩使人颤抖,产生热量帮助我们保持体温。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使用小腿围或问卷进行肌少症筛查。男性小腿围<34厘米,女性小腿围<33厘米,应警惕肌少症。
02
吃“肉”长肌肉
营养干预是肌少症治疗的核心。
骨骼肌量稳定主要依赖肌蛋白合成与分解代谢动态平衡。机体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蛋白合成抵抗,分解大于合成,最终造成骨骼肌量和功能下降。
肌少症营养干预的核心内容是蛋白质摄入,也就是“肉”的摄入,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入1.2~1.5克的蛋白质。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蛋白质摄入应达到每天每千克体重1.5克以上。
蛋白质的补充需平均分配到每日的3~5餐中,因为人体内的蛋白质合成有时效性,午餐里的蛋白质供不上晚餐时肌肉合成的需求,必须再次补充蛋白质摄入。正因如此,营养师建议老年人每一餐都要有“肉”。鼓励肌少症患者长期进食富含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肉碱、微量营养素的食物,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营养补充剂,具体可咨询注册营养师。
除了营养干预,运动干预也对肌少症治疗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可到运动康复门诊进行评估后,请医生开具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