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营养先行——《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点击健康胶东在线

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

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

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

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

推荐一: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1.学龄前儿童的均衡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提供,规律就餐是儿童获得全面充足的食物摄入、促进消化吸收和建立健康饮食行为的保障。

实践指导1:合理膳食及餐次安排

建议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为了让儿童膳食更加丰富,推荐以下几种方法:①选择小份量食物;②与家人共餐;③同类食物互换;④荤素搭配;⑤根据季节更换和搭配食物;⑥变换烹调方式。

应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上、下午各一次加餐,若晚餐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尽量不选择油炸、膨化食品、甜点及含糖饮料。

实践指导2:培养专注进食和自主进食

倡导学龄前儿童专注进食,鼓励和指导儿童自主进食,这对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进餐时应注意:①尽量定时定位就餐;②避免进餐同时有其他活动;③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④让儿童自己使用筷子、匙进食。

实践指导3:避免挑食、偏食及过量进食

由于学龄前儿童自主性的萌发,会对食物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喜好,可能出现一时性偏食和挑食,应给予重视和引导,具体方法如下:①鼓励儿童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及时提醒和纠正儿童挑食、偏食或过量进食的不健康行为;②家长应与孩子一起进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③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鼓励儿童反复尝试并及时表扬、变换烹调方式、改变食物形式或质地、食物份量以及更新盛放容器等方法加以改善。④避免儿童过度进食,让儿童养成专注进餐、自主进食和适量进食的健康饮食行为。⑤家庭和托幼机构为儿童制定相对固定的进餐计划,营造整洁温馨的进餐环境。

推荐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

2.2-5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出汗较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3.零食作为学龄前儿童全天营养的补充,应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

4.多选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如奶类、水果、蛋类和坚果等作为零食,不宜选择高盐、高脂、高糖食品及含糖饮料。

实践指导1:培养饮奶习惯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奶,每日饮奶量为350-5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以满足钙、优质蛋白等营养需求。推荐选择液态奶、酸奶、奶酪等无添加糖的奶制品,限制乳饮料、奶油摄入。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儿童每日饮奶,从小养成天天饮奶的好习惯。若儿童因乳糖不耐受或继发乳糖不耐受,空腹饮奶后出现肠胃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改善:①饮奶前或同时进食固体食物如主食;②少量多次饮奶;③选择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④选用无乳糖奶或饮奶时加用乳糖酶。

实践指导2:首选白开水、控制含糖饮料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水的总摄入量为(含饮水和汤、奶等)1300-1600ml,其中饮水量为600-800ml,并以饮白开水为佳,少量多次饮用。

实践指导3:合理选择零食

建议学龄前儿童的零食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零食量不宜多,应不影响正餐食欲。吃前洗手,吃完漱口,睡前30分钟内不吃零食。选择零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优选奶制品、水果、蔬菜和坚果;②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糖果甜点、冰淇凌等;③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④零食应新鲜卫生、易消化;⑤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进食安全,避免食用整粒豆类、坚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

推荐三: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

1.从小培养儿童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身的健康饮食行为,烹调儿童膳食时应控制盐和糖的用量,不加味精、鸡精及辛辣料等调味品,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儿童品尝和接纳食物的自然味道。

2.建议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煎、炒的方式加工烹调食物,有利于儿童食物消化吸收、控制能量摄入过多以及淡口味的培养。

实践指导:从小培养淡口味

建议烹调学龄前儿童膳食时,以淡口味为宜,尽量少放盐和糖,少用含盐量较高的酱油、豆豉、耗油、咸味汤汁及酱料等。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可选择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香草等)和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柠檬、南瓜汁、菠菜汁等)调味。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2-3岁<2g,4-5岁<3g。学龄前儿童膳食多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少用油炸、烧烤、煎等方式。

推荐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

1.学龄前期是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建立基本营养健康意识的重要阶段。家庭和托幼机构应定期开展食育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多接触、观察和认识食物的机会。

2.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鼓励儿童参与食物选择和烹调加工过程,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培养尊重和爱惜食物的意识。

实践指导:培养认知食物与喜爱食物

应尽可能为儿童创造更多认识和感受食物的机会,建议组织儿童参加各种参观体验活动,如去农田认识农作物,观察家里和幼儿园内种植的蔬菜、水果的生长过程,聆听关于蔬菜和水果的营养故事等。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选购食物,并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食物加工活动(如择菜等),增加其对食物的接受度,增进亲子关系。

推荐五: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

2.应鼓励学龄前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20分钟,家庭、托幼机构和社区为儿童创建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

5.应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儿童营养健康问题,避免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实践指导1:鼓励积极规律的身体活动

实践指导2:限制久坐行为和视屏活动

实践指导3:定期体格测量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及时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动态变化,依据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根据儿童体格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膳食和运动。

THE END
1.降科普丨学生营养膳食指南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做到合理膳食更加重要。为向同学们普及合理膳食相关知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从中心健康促进与教育资源库中遴选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长图,现予推送,欢迎大家关注。 原标题:《健康科普丨学生营养膳食指南》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46256
2.33-6岁的幼儿正在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营养的摄入量和食物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同时还需要根据幼儿营养需要以及饮食安排决定。平时在生活中需要培养儿童的用餐习惯,在搭配食物时做到多样化,做到合理、均衡的膳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https://www.meipian.cn/4r3k9cgz
3.《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pdf《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 0~6 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出版发行 由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编著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 0~6 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已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参加编写的修订专家委员会由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荫士安、副主任 委员苏宜香、汪之顼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0316/8007056070002102.shtm
4.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简要本)》为覆盖的每个人群提出了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膳食建议,内容较为全面;同时对每个人群都以膳食宝塔图形指导其食物搭配,可操作性强。希望中国的孕妇、乳母以及0~6岁儿童的看护人,能够认真阅读本指南,从中汲取平衡膳食的知识与合理营养的理念,并贯穿于生活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26431/
5.全天候科学营养膳食,这所幼儿园这样做!3-6岁儿童并非吃得越多越健康,而是有一定科学定量比例。美墅幼儿园主要参考《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标准(详见表二),结合各餐热量占总热量百分比(详见表三),以及各年龄阶段所需的热能供给量设计制定全天候营养膳食食谱(详见表四)。 表二:3-6岁儿童每日营养摄入量(克/人/日)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Detail?Id=8dcc8aae-23a9-4884-8059-20e8316e606a
6.营养师带你解读《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2022年5月19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 学龄儿童是指从满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充足营养来保证健康成长。 NO.1学龄儿童膳食宝塔 学龄儿童是指从满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充足营养来https://www.jianshu.com/p/22b6c6033dde
7.《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简要本)》,作者: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 编著,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简要本)》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http://product.dangdang.com/20946006.html
8.托育机构举办和运营政策指南注:《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2010年) 三、体格锻炼 (一)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二)保证儿童室内外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清洁、卫生、安全,做好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https://wjj.huizhou.gov.cn/gkmlpt/content/5/5035/mpost_503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