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食,避免误区,享“瘦”人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3日讯(通讯员沙丽娜)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到很多人的健康。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李霞主任医师提醒,减肥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些片面或极端的减肥方式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同时要避开一些减肥误区。

误区一:吃多了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肥胖的原因是人体热量过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合理膳食,荤素搭配可以保证营养均衡。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才会导致肥胖的发生。

与其说吃多了会胖,不如说吃错了才胖,饮食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均衡,摄入的总热量超出了人体的消耗。例如,高盐、水果类摄入不足或太多、纤维素摄入少、水产或海产类食品摄入少、饮酒、高脂或油炸以及外卖和加工类食品摄入过多。

减肥需要控制食物的总热量,但不是控制食物的总体积。所以,我们要多吃营养价值高、体积大但是热量低的食物(比如全谷物、薯类、叶子类蔬菜、鱼虾、奶制品和豆制品);保持合理膳食,建议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饮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及畜类、禽类、鱼类、蛋类、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摄入12种食物以上,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当前比较推荐的健康饮食方式的特点是低脂、低碳水、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并且少量多餐,避免饥饿引起的暴饮暴食。

误区二:过午不食,不吃晚饭

虽然古代有“过午不食”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更提倡一日三餐。

空腹十几个小时的情况下,大脑就会发出强烈的食欲信号,去偏爱高热量食物,导致报复性进餐,更容易储存脂肪。

专家建议,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每天吃三餐,且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进餐顺序可按蔬菜、肉类、主食。晚餐最好安排在17时至19时,晚餐后可以喝水,不宜再吃任何食物。

误区三:不吃主食

一方面,戒主食会促进身体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使肌肉衰减、基础代谢率降低,形成“喝凉水都会长胖”的“易胖体质”。另一方面,当脂肪过度分解时,会产生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也会损伤各个脏器。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肥胖者,不吃主食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心血管意外事件。此外,不吃主食,只吃水煮菜难以长期坚持,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迅速反弹。

误区四:避免所有油脂摄入

有的肥胖患者为了减肥,仅吃水煮菜之类的减脂餐,这属于极低能量摄入。

但人体对于油脂有一定的摄入需求,如果完全无油或者摄入油脂过少,可能造成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从而引发疾病。

误区五:吃肉让人变胖

专家建议,以鱼类、虾类、禽类等白肉为主,优质蛋白质含量高,油脂含量相对较少。

误区六:完全用代餐代替正常饮食

代餐在一开始减重时确实有一定作用,相比单纯的节食减肥,代餐在能够提供饱腹感的同时还能补充部分营养。不过,代餐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正餐。长期依赖代餐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

专家建议,以合理饮食和代餐结合的方式来减重,比如适当地减少主食的摄入,用代餐粉或者代餐棒替代。

误区七:吃水果减肥

不少人用水果代替晚餐来减肥,其实也是一种误区。部分水果热量很高,一碗米饭约含碳水化合物75克,半个西瓜约相当于两碗米饭。

因此,吃高糖水果是不能减肥的。此外,只吃水果会导致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的缺乏,影响健康。

误区八:吃大量粗粮

有些人吃大量粗粮,认为能清肠减肥。粗粮确实能够补充膳食纤维,还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

误区九:控制饮食,就可以不运动了

误区十:体重减下去九可以放开吃了

减肥是一项长期维持的工作。一旦达到理想体重,仍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止体重反弹。体重减下去后,逐渐增加摄入的热量是有可能的,但是需要谨慎。重要的是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维持健康的体重。

减肥后,可以逐渐增加热量摄入,而不是立即放开吃,以便帮助体重稳定,而不是再次增加体重。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健康的食物,包括大量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并控制摄入的糖分和加工食品。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调整饮食计划,确保健康的体重管理。

如何科学管理饮食及体重?

代谢内分泌科专家建议:

1.少吃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

2.适量吃主食:粗细搭配,其中全谷物至少占一半,减少精白米面。

3.吃足量蔬果:特别是新鲜蔬果,水果要适量,品种要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如榴莲、香蕉、荔枝、鲜枣及根茎类蔬菜等。

4.吃低脂肪食物:如鱼虾、去皮鸡胸肉、瘦肉等,奶类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5.正确烹调方法:尽量少油、少盐、少糖,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调油不超过20至25克,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6.不饮酒:酒精能量系数约为7千卡/克,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能量系数。

THE END
1.一般地说.一个正常人的一日三餐摄入的能量的比例应该是A.早餐占30正常人三餐摄入的能量的比例应是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神农牛皮卷期末考向标系列答案 金钥匙课课通系列答案 15天巧夺100分系列答案 小学夺冠AB卷系列答案 课堂作业课时训练系列答案 名师点拨课时作业本系列答案 提优训练非常阶段123系列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c09b258d734fe114d21e12fcf5e5f5ec
2.一般地说,一个正常人的一日三餐摄入的能量的比例应该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一般地说,一个正常人的一日三餐摄入的能量的比例应该是A.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B.早餐占40%,午餐占30%,晚餐占30%C.早餐占30%,午餐占30%,晚餐占40%D.早餐占40%,午餐占40%,晚餐占https://www.shuashuati.com/ti/82c5b9de65e5445090f4972139c4a8d9.html?fm=bdeca456661355499e55c73550051b381a
3.正常一日三餐摄入多少热量爱问知识人正常一日三餐摄入1500-2000大卡。每日所需热量与性别、身体活动情况,体重大小等都有关系。轻体力女性一般https://iask.sina.com.cn/b/6e5lHzYZeFR.html
4.正常人每天摄入多少热量许多运动健身者和减肥瘦身者都是遭遇着一不小心就吃多了的困惑,因此我们需要来掌握下,普遍的热量高的食物,让我们讨论一下十分普遍的、体型小发热量高的食材。在挑选饮食搭配的情况下,请尽量减少吧,那样也可以减少每日摄取发热量的成分。 平常人每日摄取是多少发热量: 一切正常成人每日要摄取一千五到两千元卡路里的https://c.pstatp.com/scene/medical/medical_article/cndzys_zt_article_241122
5.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多少大卡的热量?寻医问药网指导意见:你好,一般1米55,正常体重是50公斤左右。所以患者不算很胖。一般每天的热量是每公斤25到三十https://club.xywy.com/static/20160428/106672258.htm
6.某男性,35岁,公务员,轻度体力活动,标准身高和体重,其一日三餐食物某男性,35岁,公务员,轻度体力活动,标准身高和体重,其一日三餐食物的营养成分见表,请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注:正常成年男性在轻度体力活动情况下,能量和钙的需要量分别为2400kcal、800mg,脂肪供能比例20-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 https://www.examk.com/p/3239706272.html
7.降北京人——全民降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一日三餐应将食物进行合理分配,应遵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清淡并要早”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为宜。应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4.膳食要多样,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868725
8.合理膳食范文11篇(全文)由于膳食的不平衡, 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 导致肥胖症,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 肥胖率为7.1%, 不合理的膳食还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据调查, 高血压病患者超过2亿人, 糖尿病患者超过9240万人, 心脑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 而且这些中老年疾病越来越年轻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2s2i6dn.html
9.糖尿病降管理及营养就餐方案如果日常吃的较多,控制严格的能量会不适应,饥饿感明显,应该先从30kcal开始,也就是65kg×30kcal=1915kcal,适应后再按照25-20kcal控制能量摄入,以将多余的体重减下来,有利于糖尿病的整体治疗。 四、健康教育-了解食物生糖指数,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由于结构不同,消化吸收速率不https://www.douban.com/note/737229255/
10.合理膳食与降论文(通用8篇)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摄入量愈来愈高,这样不利于健康。 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7bjx7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