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绝大部分都跟“吃”有关。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近20%对健康有何影响?
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如何?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学龄儿童的超重肥胖问题比较突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介绍,根据最新的数据,学龄儿童当中超重肥胖的接近20%,那么儿童肥胖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超重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在我们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当中也进行了分析,那就发现超重肥胖的儿童,他比正常儿童患这些慢性病的风险是大大增加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血脂异常,还有对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的影响,已经在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去遏制在儿童少年当中超重肥胖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何要单独列出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指南?
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有哪些变化?
据了解,指南与此前的2016年版相比,增加了学龄儿童营养素养提升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等内容。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基础。同时,学龄期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受益终生。
新版指南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依据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对一般人群膳食指南进行了扩充,提出学龄儿童营养的五项核心原则,包括:
能量过剩营养就一定充足吗?
我国学龄儿童当中超重肥胖的接近20%,那么食物中的能量过剩,营养是不是就一定充足呢?
专家介绍,总体上,我国居民营养显示的特点就是能量相对过剩,但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却普遍存在。微量营养素即矿物质和维生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五大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含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专家表示,从不同省市监测点的数据分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的肉禽蛋类,清淡少油膳食模式的人群,显示出获得了更好的健康收益。
学龄儿童与成人健康膳食有哪些不同?
不久前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刚刚发布,而今天发布的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把6到18岁这个阶段的营养膳食单独列出,那么学龄儿童和成人的膳食营养和健康原则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在成人的指南当中,我们说不喝和少喝含糖饮料,但是在儿童指南里,我们就会说不喝,连少喝都不会说,就是因为儿童正好是养成健康行为的时候,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态度更加坚决一点。第二,比方说运动,在成人的指南里,我们会说每周运动5天,然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这个运动,但是在孩子的指南里,我们就说每天至少60分钟,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量。还有就是饮酒,对成人我们说,最多你25克,对于孩子来说,禁止饮酒,这点也是非常明确的。指南有很多的不同,都是针对孩子的特点的。还有就是监测体重,监测身高的增长,这里包括了他的肥胖问题,要对体重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包括他的身高。
一日三餐如何科学搭配更营养?
学龄儿童的一日三餐应该怎么科学搭配?
上网课期间如何平衡膳食培养良好习惯?
由于疫情原因,现在部分地区的学生在上网课,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