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今年全民营养周把“食养”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通过一日三餐以及合理正确的膳食营养搭配,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良好作用。5月15—21日是第九届全民营养周,口号为“健康中国营养先行”,旨在让民众了解食物、提高健康素养、建立营养新生活,让营养意识和健康行为代代传递,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国“营养梦健康梦”。
让“全民营养”走进千家万户
5月18日,太原市丽华社区举办健康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开展“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高血压主题、“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全民营养周等宣传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健康医疗服务,切实提高幸福感。
义诊现场,人头攒动,前来咨询就诊的居民自觉排起长队,来自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心内科、呼吸科、肿瘤科等10个临床科室20余名专家齐上阵,结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详细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并根据每人不同情况提出治疗意见。
“我的血压偏高,医生让我在饮食上尽量低盐低脂,主食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摄入,把好一日三餐营养关。”今年68岁的王女士得知有三甲医院专家来坐诊,早早就在活动现场等候,看完营养科医生,又去做了量血压、测血糖等慢性病筛查。
提高全民营养科学素养
秦文君介绍,食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是利用食物性味方面的特性,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治疗和身心康复。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帮助老年人全方位应对健康问题愈发紧迫,老年群体的营养摄入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不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常发疾病,往往与长期营养缺乏有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医生李王杏安告诉记者,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基础上,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出四条核心推荐:食物品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定期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老年人饮食还要特别注意,少量多餐、饮食易消化、补充水分,同时注重营养比例,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要从多方面加强老年人营养摄入,改善饮食结构,让他们吃得科学、活得健康。”
把好一日三餐营养关
今年全民营养周主要任务包括,宣传解读《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鼓励居民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3个成年人里面就有1个是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郑文霞介绍,通常说的高血脂表现为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包括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调控脂肪,少油烹饪;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少盐控糖,戒烟限酒;因人制宜,辨证施膳;因时制宜,分季调理;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5至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郑文霞建议,北方地区高脂血症人群应多食新鲜蔬果、鱼虾类、奶类、豆类,控制油、盐摄入量,减少腌制蔬菜的摄入;同时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化痰的食药物质,如橘皮、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莱菔子、山楂、桃仁、沙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