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论文汇总十篇

本文研究对象以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的本科学生的膳食营养为研究对象,学生为19岁至24岁的成年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的有关运动膳食营养及网球专项营养补充的论文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观察法

通过对追踪观察网球专业本科学生日常摄入食品的种类及多少来推算运动员摄入的营养,总结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为研究做好充足详实的准备。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食谱调查与分析

(1)早餐:主食:油条、烧饼、糖饼、鸡蛋,汤类:大米汤、小米汤。

(2)午餐:主食:馒头、米饭、面条,副食:白菜、蘑菇、油菜、洋葱、豆芽等素炒菜;也有菜和蛋类肉类搭配的副食如西红柿鸡蛋、苦瓜鸡蛋、青椒肉丝等,肉食:鸡腿、鸡翅、排骨、肉丸,汤类:鸡蛋汤。

(3)晚餐与午餐种类大致相同,有时提供高淀粉类食物。

通过以上总结看出,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所摄入的食物中涵盖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这些运动员必需的营养物质。

2.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饮食习惯调查与分析

(1)早餐:一般为烧饼和鸡蛋,去食堂就餐的学生一般食用鸡蛋搭配油饼富含淀粉蛋白质的主食。

(2)午餐:网球专业学生进行午餐时通常会选择烧饼、米饭做主食,并搭配两菜一汤,但由于口味原因有时会出现浪费过多现象,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来应对下午的训练,造成过早疲劳的出现。

(3)晚餐:由于食堂晚餐与午餐供应食物的种类相同,学生在经过训练后偏向于“味道可口”的食物,忽略了维生素的摄入,不利于运动员在下午经过中高强度训练后的恢复。

(二)网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研究对策

1.网球运动员训练日配餐依据及设计原则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技巧、耐力、爆发力、速度、反应等综合素质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员膳食食谱设计既要考虑均衡、全面等原则,同时也要针对每个运动员自身不同特点以及在训练、比赛前后不同生理阶段的状态分别进行膳食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建议:

(1)保证食物多样性,以谷物为主,营养平衡;

(2)早、中、晚餐及加餐的热能分配比分别保证为25%、40%、25%、10%。

(3)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热能配比要合理,分别是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1%-15%、脂肪21%-30%。

2.网球专业训练课后的营养和恢复措施

为了调整需要,以恢复最佳比赛状态和进行高效的训练,此时补充营养的主要目的在于达到或超过(超量补偿)赛前水平。由于赛后酶活性增高,机体急需必要的营养素(如糖原合成)。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富含矿物质的水或功能性、运动性饮料,所以要补充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此时营养安排:

(1)运动后按照运动体重的偏差,应保证体重每下降1公斤补液1升。

(2)多方面的高糖饮食(大米、面条、土豆),使工作肌群的糖原快速、广泛、高效的恢复。

(3)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相应地减少脂肪的摄入(可食用去脂奶制品、低脂肉类),尤其是儿童和少年。

(4)新鲜的含糖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蔬菜,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使机体能快速的消除疲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学生的饮食调查发现,他们摄入的食品种类较为单一、固定,食堂的午餐与晚餐所提供的食品种类、菜色基本相同,导致口味与营养单一,间接地导致了学生不在食堂内而是在校外就餐情况的出现。

(二)建议

参考文献: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9月21日下午,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9B会议厅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共有150余名内分泌界、营养学界、运动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刘境女士到会致辞,并对分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主持了会议。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糖尿病的医学营养和运动康复”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就糖尿病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的现状、模式、研究进展等方面充分交流,提出了有关糖尿病康复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其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常翠青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陈伟教授分别就《糖尿病患者运动安全评估》、《中国糖尿病患者运动习惯及其效应―全国多中心调查结果》、《糖尿病营养康复:新指南,新证据》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陈伟教授指出,“糖尿病的医学营养与运动康复”这个主题非常贴合目前的糖尿病全程管理与综合管理理念,对于预防糖尿病易患人群患病,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会场学术气氛浓郁,精彩纷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共收录论文8篇。与会专家学者对于会议的组织筹办、主题内容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论坛主办单位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方面做的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之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

最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郑欣主任为本次论坛做了精彩的总结。她指出,本次论坛充分展示了糖尿病营养与运动康复领域当前的发展水平、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方面,为广大内分泌科与营养科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同时为促进业界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九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糖尿病康复分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并圆满结束。

本文对1982―2003年全国体育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体育院系、国家体育总局等30多个单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选题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论文505篇,其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2数理统计法对论文的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从图形及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尽管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各研究方向的数量和总数都在逐渐增多。

2.2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2.2.1运动生理专业

2.2.2运动生化专业

2.2.3运动解剖学

2.2.4运动医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训练效果、骨骼肌生理及运动损伤等方向,各个方向的科研讨论数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比较紧密,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训练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运动医学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2.2.5运动生物力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运动项目的某些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标、数据,并采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涉及动作技术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达到生物力学研究生论文总数的23.81%,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随着科学的发展运动生物力与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逐渐增多。

从各自专业方向选题特点来看,运动生理方向选题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劳与恢复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对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无损伤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劳后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动解剖学方向论文选题明显集中在“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3个方向,占论文总数的80%。

运动医学的选题则集中在创伤、心血管、训练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各占该方向论文选题的13.04%、17.39%、15.22%和13.04%。

2.3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中动物实验占到总数的41.05%。运动员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体院学生,占12.26%。近年来,动物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体实验在逐渐减少。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上看,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人体实验时,实验条件不一,且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难以控制,作为受试对象的人本身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样本个体差异小,条件容易控制,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特别适合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其缺点是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太远,有时候反映在动物身上的变化,未必可以在人体上得到重现。而且,动物采用的运动模型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常用的动物运动模式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动物跑台。且不说这些运动模型的控制是否严格,从这些运动方式上看,与人体的运动毕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疲劳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论文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研究生论文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的选题不仅在于题目本身,实验设计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2.4各专业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运动生理专业

2.4.2运动生化专业

2.4.4运动医学专业

在研究手段的选取上:运动生理学使用较多的是生化指际、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共占其研究总数的74.99%,近几年来,借助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数量逐渐升高。运动生化方向则是生化指标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总数的85.19%,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运动解剖学则较多地应用身体素质指标、组化电镜、生物电技术及常规生理指标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即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手段呈现多元化。运动医学方向中应用较多是生化指标、常规生理指标和组化电镜及生物电技术,占该方向研究手段总数的89.36%,体现了运动医学监测过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点。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现出互不相同特点,归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动作技术分析系统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学各研究手段总数的42.22%,它是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训练直接服务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拍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进入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运用在计算机分析、评价系统中,这些先进、准确手段的引入对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6除运动生物力学外所有专业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对比

表13显示,80年代采用较多的是生物电技术、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各占总数的28.87%、25.77%、25.77%,他们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简单手段,如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的应用比例逐渐减少,而生化指标等反应受试者机体机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达到总数的52.30%,体现了各学科研究的精确、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渐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术开始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应用。本文所统计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但其变化趋势基本和90年代相同,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水平的提高。

1.水的补充

运动时最好饮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或凉开水,纯净水或蒸馏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

2.电解质与糖的补充

对大众健身者来说,每次运动所丢失的汗液不是非常的大,消耗的也没有专业运动员多,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分的电解质。尤其是氯化钠,还有钾离子,在运动中都会流失。这时身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地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对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者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

对不超过1小时的运动通常来说可以补充少量糖,对超过1小时的运动来说应该补充糖。含葡萄糖、蔗糖和其它多糖的补液饮料有一定功效,可以增加外源糖的氧化作用、推迟疲劳和提升运动能力

3.运动时少服用高浓度的果汁、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从而产生清凉爽快的感觉。它虽可补充水分,但营养成分很少。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引起胃痉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免费论文。

5注重提高补液的口感

提高补充饮料的口感是达到饮料摄入与体内水分流失平衡的一个有效方法。饮料的口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和调味品等,虽然多数人喜欢饮冻水,受他们自己的饮水习惯影响的。试验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恢复期,感觉最舒服的饮料温度是5℃,当然如果大量饮用时,15-21℃的饮料是较好的。当口感比较好时,自由饮用的饮料量明显提高。因此,饮料的舒适温度和口感对提高运动中饮料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来讲,味道是甜的,温度介于15-21℃,口感比较舒适的饮料有助于运动中和恢复期的饮料补充。这也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鲍勃.默里.液体补充: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见解[J].体育科学,2000,20,(3):88-91.

[4]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5]运动生物化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7]张蕴琨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实验内容的安排,应密切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设置的内容上,应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并且尽量涵盖其专业主要的教学内容。

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营养学领域内一些检测手段和评价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的实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修改。实验仪器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用于科研工作的优质仪器设备资源可以用于支撑本科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大型仪器的运用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目前的实验设置中没有涉及到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拟新增涉及此类仪器的实验,以增加学生接触大型仪器的机会。另外,学院最近购置了一批新仪器,如水分活度仪、食品安全检测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等。拟将这些仪器逐步渗入到营养学本科的教学实验中,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以进一步提高。

实验方法教学实验的方法应包含营养学实验的常用方法,要具有实用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目前,本专业选择的实验方法多为常用的经典方法,如脂肪含量测定的索氏抽提法,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凯氏定氮法和双缩脲法(Biuret法)等。纵观本专业目前所开设实验的实验方法,没有快速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较先进的检测技术;设想将这些检测技术融入到本专业的教学实验中。在原有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拟新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快速法。

前言:人类的每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源泉;健康是生命意义上的真正财富,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营养与健康影响着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

1现阶段我国在国民营养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丰年有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进步渗透至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国民的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健康指标已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全民营养健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1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已超越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越400kg。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水果及蔬菜生产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1.2.1食物摄入情况:

从1982年、1992年和2002年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比较看,我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总体显下降趋势。2002年城市和农村居民谷物摄入量比1982年分别下降了20%和22%,比1992年分别下降了10%和14%。

动物性食物畜禽肉和鱼虾类的摄入量增大,其中2002年畜禽肉类摄入量平均为79g,比1982年的34g增加了1倍多。2002年的鱼虾类摄入量是1982年的1.7倍,比1992年增加了80%,且农村由1982年的7g增至24g。

奶、豆类食物的摄入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奶类在城市的增量较大,由1982年的10g增至2002年的66g。豆制品的摄入量由1982年的5g上升为2002年的12g。

此外,食用油的人均日摄入量城乡差别不大,大致为42g。但动植物油的食用结构差别较大,城市食用油的动植物油比例为1:10,在农村这一比例为1:3,可见农村食用动物油的比例是城市的将近3倍。另外2002年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为12g,酱油为9g,比1992年,这两个量都有所下降。

1.2.2膳食能量与营养素的摄入:

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日摄入能量为9414KJ,其中城市为8929KJ,农村为9606KJ。这三个数值分别比1982年下降了1008KJ、1322KJ和900KJ。

蛋白质的人均日摄入量为66g,其中城市为69g,农村为65g,与1992年比,城市略有下降,农村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动物性食物增加,优质蛋白比10年前增加35g。

脂肪的全国居民平均日摄入量为76g,其中城市与农村分别为86g和73g,比20年前总量增加328g,农村对脂肪的摄入量增长较快。

2002年,各种维生素的全国人均摄入量为:视黄醇470μg、硫胺素1mg、核黄素0.8mg、抗坏血酸88mg,这些数值与1992年比较,除农村的视黄醇上升外,城市的视黄醇和城乡的硫胺素与抗坏血酸都有所下降。

矿物质中,钙的全国居民人居日摄入量为389mg,其中城市439mg,农村370mg。但总体来看,钙的摄入量为不足的水平,且女性不足比例高于男性。锌的平均摄入量为11mg。

1.3膳食结构:

我国的膳食结构以粮食为主,辅以适量的肉食、大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属于杂食型膳食结构。据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全国按标准每人每日摄入热能平均为9740.3kJ,占供给量标准的97.1%。其中谷类食物提供热能占膳食总热能的66.8%;动物性食品提供的热能比例平均仅为9.3%,其中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的该比例相对高些;全国平均每人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为68g,达到供给量标准的93%。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

从健康出发,提倡和坚持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适当增加奶类、豆类、绿叶蔬菜等食物的比例,注重增加优质蛋白食物源开发,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在减少“贫困病”发生的同时防止“富裕病”的上升,这是我国今后膳食结构调整的方向。

2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与精华膳食营养知识

2.1中国现代营养学的发展:

现代营养学研究为各国所高度重视。自美国于1941年首次提出各种人群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标准(RecommendedDietaryAllowances,RDA)后,许多国家也提出了自己的RDA,并在加强营养学研究的同时,制定了自己的营养指南和营养行动计划。

2.2合理膳食与营养:

所谓合理膳食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不但能向人们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在比例上保持平衡,以使人体对各种营养素充分吸收和利用,获得营养平衡。

2.2.1合理膳食基本要求

(1)要有足够的热能:应根据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不同生理状况等决定热量的供给量。

(2)要有适量的蛋白质:为了保证生长发育、组织修补和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供应量应占总热能的10%-14%,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供给量的1/3以上。

(3)要有一定的脂类:成年人脂肪供给量应占热量的20%-25%为宜,儿童可略高些,同时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供给量。

(4)要有充分的无机盐:无机盐参与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不同人群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年龄和生理状况等提供充足无机盐。

(5)要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必需营养素,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及劳动强度提供响度丰富的维生素。

(6)要有适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和正常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积蓄,有利于防止肠道肿瘤的发生,同时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2.2不同人群的膳食建议

(1)婴幼儿合理膳食

①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的营养素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且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

②辅食添加。

正常情况下,4月龄之后婴儿体重从出生时的3.2kg左右增加至7kg左右,而一般母乳的分泌量并不随婴儿的长大而增加。此时仅以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应逐步添加辅助食品作为母乳的补充。

(2)儿童合理膳食。

合理营养是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该年龄段的人群主体是小学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脑力劳动,因而热能、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儿童对热能和营养素摄取量相对地高于成人。很多家长没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三餐比例,因而影响小孩身体、智力的正常发育。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全日总热量分配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有人提出三餐原则为“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早餐应既有主食,也有副食,既有固体食品,又有液体食品。午餐吃饱,要成为一日三餐的主餐,食物量要大。学生在晚上活动量不大,所以能量消耗少,进食量也可适当少些。我们要纠正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误把晚餐当主餐的错误倾向,也要避免晚餐过少,胃排空早,在睡眠中感到饥饿,这对健康也十分不利。

(3)青春期合理膳食。

青少年的膳食安排应符合其生长发育快、对营养要求高的特点。青少年饮食中容易出现不定时用餐、以零食取代正餐和暴饮暴食等对其身体发展不利的情况。养成规律用餐的习惯,三餐充足且比例合理,可推广课间加餐。时下不少青少年流行节食瘦身追求苗条身材,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倾向。应通过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控制体重,以避免贫血和营养不良。

(4)中年人合理膳食。

中年人应供给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主食以谷类为主,注意多吃粗粮和含淀粉比较多的植物性果蔬。动物类食品中注意鱼类、海产品的补充,多选用豆类及其制品,可多饮些豆浆、牛奶。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饱。少饮或不饮酒,饮食清淡,少食用食盐等。

(5)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老年人的饮食计划应以成人均衡饮食为基础,注意食物的种类与烹调方式以配合老年人现有的生理状况和营养需要。

①平衡膳食。

老年人膳食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合理地搭配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淀粉性食物及甜食,以防热能过多及其他营养素缺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②合理烹调。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但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食物制作时宜选用蒸、炖、熏、煮和炒等方式烹调,以利于食物的消化。要经常改变不同的烹调方式,并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③合理饮食。

老年人饮食要讲究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过饱,避免胃肠不适。老年人对口渴不灵敏,缺水会引起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应注意多饮开水帮助体内废物排泄及排便,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2.3饮食营养与健康。

2.3.1肿瘤的饮食预防。

预防肿瘤的发生,饮食的卫生比饮食的营养更重要。食物中存在的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应避免或减少这类物质的摄入,如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等。为预防癌症发生,应从多方面注意饮食的控制:食物要多样化;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增加锌、硒等矿物质的摄入量;选择科学合理的食物加工方法;限制饮酒。

2.3.2高血压的饮食预防。

膳食对干预高血压者的血压最为明显。随着适当的膳食改变,有可能用较少数的药物和较小的剂量即可控制血压。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度高血压者,膳食改变完全可以使药物治疗成为不一定的需要。高血压者应注意: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食盐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多吃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番茄、木耳、海带、西瓜、苹果、山楂、香蕉等。

2.3.3糖尿病的饮食预防。

糖尿病人必须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并需要十分注意饮食。饮食定量;禁止甜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限制水果等都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

2.3.4肥胖的膳食营养治疗。

由于饮食因素造成的肥胖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因素,如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加以预防和减肥,如: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限制糖类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肥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坚持饮食调整与运动并用,指望短期内体重降低很多的想法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减肥态度,要长期坚持饮食与运动同时结合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3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问题

营养健康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表现有异,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营养问题主要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碘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营养性疾病突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了膳食生活质量的提高,但营养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表现为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问题并存。

1982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发现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症和小儿佝偻病发病率较高,城市居民普遍性缺钙,尤其是中老年人缺钙突出。199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摄入钙、维生素B2、维生素A偏低,仅分别达到RDA的50.7%、66.6%和59.5%;城市居民因营养过剩带来的健康问题和婴儿乳喂养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2002年进行的第四次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调查表明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提高很快,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与能量失衡带来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较突出。如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者占17.3%;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占18.8%;有2.6%的人患糖尿病;成人血脂异常率为18.6%;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占23.2%,其中儿童肥胖率已达8.1%,城市老年人肥胖患病率达15%。

4营养健康政策与行动

我国营养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是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营养与健康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我国营养与健康工作,跟上世界发展步伐。

我国食物与健康营养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营养健康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4.1加强对营养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配合,建立现代营养健康管理体制。

4.2加强营养与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及研究机构和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各类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4.3加强营养科研事业的建设,特别是营养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设,大力推广研究成果,促进技术转让;

4.4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促进营养知识,尤其是母乳喂养、科学育儿、膳食平衡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4.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营养意识,全面普及营养知识;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周旺.烹饪营养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第二版.

[2]翟凤英.中国营养工作回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陈仁悼.现代临床营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4]蔡美琴.医学营养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5]陈仁淳.营养保健食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关键词:常规训练;女篮队员;身体成分;营养干预

Keywords:conventionaltraining;women'sbasketballathlete;bodycomposition;nutritionintervention

0引言

1.2研究方法

1.2.3实验法采用BiospaceInbody身体成分测试仪等常规测试仪器对我校女篮队员的身体成分进行监测和评价,身体成分测试仪器的测试原理为生物电抗阻原理,即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不同组织的导电性不同而出现的阻抗不同。

1.2.4数理统计法将监测的所有有效实验数据通过Excel200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S来表示,组内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与分析讨论

2.1女篮队员身体成分的结果与分析讨论身体成分的检测往往是教练和队员检测身体机能水平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为了能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出我校女篮队员身体成分的现状,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女生中选取20名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受试者,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去脂体重是反映体内肌肉含量及力量大小的重要参数指标,是研究者从理论层次研究运动员力量大小的可靠指标之一,结果显示我校女篮队员的去脂体重较体育系女生该值大,结合专家和教练对篮球项目的运动特征及队员的身体条件,我们大概总结如下:结果几年的专业化训练,由于训练的规律性和可持续性,队员的力量素质在大幅度提高,从提高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肌肉含量的增加,增加了队员的对抗能力和爆发力,另外一种是在体重增加幅度不大的前提下,增加了体内糖的储存和转运速率,减少了脂肪的合成,在同体重的情况下,和体育系女生相比较,运动员的力量大小更容易表现出来。

对于普通人群来讲,我们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大约每天需要摄取的蛋白质含量为每千克体重1g,对于从事大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来讲,该值大约为1.5-2g,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推断,对于我校女篮队员来讲,每天每人平均摄取的蛋白质含量大约为140克左右,再加上特殊的生理周期和环境的变化,大约为150克左右。从实际的寻访中,我们大概了解到,我校女篮队员每天摄取蛋白质的方式除了通过正常的饮食外,补充豆类、乳脂产品及运动饮料是其主要方法。

水分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从测试结果来看,体液测试结果略微偏高,我们分析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因素:①可能存在实验前大量补水的原因。②由于天气影响,体内水分损失过快,所以日常补水量加大。③长期的运动训练形成的细胞外液增多。

2.2常规训练对女篮队员身体成分的影响为了对常规训练的影响程度做更全面的评价,我们对大赛前的大强度集中训练与日常训练的身体成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部分指标上存在差异。

我们选取的大赛包含两个,一个是世界大学生篮球竞标赛,一个是教育部CUBS赛事,常规训练保持不变,从大赛前2周得到的数据显示,脂肪含量、去脂体重及体液大赛前明显降低,通过专家意见及自身分析谈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①赛前的集中训练,一方面给队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队员训练强度的增加,必然造成胃肠消化功能的下降,食欲及食物消化吸收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篮球这种速度耐力见长的比赛项目,势必会出现脂肪代谢速率的加快来弥补糖元含量的不足,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②大量水分的丢失一方面存在补水的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运动引起的代谢速率加快的真实体现(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脾脏功能的改变)。③从无机质含量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大赛前训练和常规阶段训练的无机质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断:在大赛前运动强度增加导致的生理代谢功能旺盛和心理负担加重的情况下,运动员在日常饮食未进行大幅度调整时,营养补给量基本不变,运动员出现的身体成分差异性说明常规训练对女篮队员的身体成分影响呈现良性变化。

2.3日常膳食营养干预队对女篮队员身体成分的影响日常饮食状况是对身体成分影响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其研究前身是营养对运动训练的价值,为了了解和掌握我校女篮队员日常饮食的营养价值对训练的作用程度,我们对队员日常饮食状况和体育系女生的日常饮食状况做一概述。

3结论与建议

①常规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我校女篮身体成分并使之趋于合理化。②饮食的正常干预对女篮队员的身体成分的影响相对较小。

[1]李爱春.对评价大学生身体成分方法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43-145.

[2]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周君来.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6,13(1):65-67.

《科学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家餐桌上的菜肴也越来越丰富了,但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使现代人患上了很多富贵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食物才更利于健康呢?

钙量。

有统计数字显示,一个活到65岁的人,一生要吃7万顿饭,相当于吃了50t的食物,我们通过食物来保持健康的身体。但同时,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也会影响健康,会引起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比如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有些老年患者因牙齿不好,咀嚼功能差,就只喝白米粥,不吃肉和鸡蛋,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低蛋白血症,表现为疲乏无力,甚至水肿,长期卧床的人还会出现压疮,就是创口面不容易愈合。营养不良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贫血。同时,错误的饮食习惯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饮食的选择尤为重要,要选择低蛋白饮食,控制植物蛋白的量,而优质蛋白比如肉、鱼、奶、蛋所占的比例要适当增加。总之,我们通过健康的饮食,合理的餐盘的选择可以预防一些合并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生活》:随着甲状腺检查被纳入普通的体检项目中,查出患甲状腺疾病的人群也随之增多,那么甲状腺有什么作用,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哪些?

孙主任:甲状腺位于喉结下方,气管的两侧,大家可以自己摸得到。甲状腺的作用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我们机体的能量代谢。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就会出现单纯性甲状腺肿,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很多大脖子病,尤其在北方,不靠近海边,很少吃海产品,那时候也没有加碘盐,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人就比较多。

大家了解比较多的一类甲状腺疾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病的发病原因一个是碘的摄入过多,还有一个是自身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

与之对应的一类疾病是甲状腺机能减退,它与甲亢是相反的。此外,还有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可能很多人体检时会发现甲状腺结节,这种情况大家也不要太紧张,定期复查,结合甲状腺的功能来综合评估。还有甲状腺癌,现在此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甲状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那么碘对人有什么益处,哪些食物中含碘比较

丰富?

碘的生理功能是参与能量代谢,促进代谢和身体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如果小孩缺碘会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的会患克汀病,表现为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但这和我们常见的侏儒症还是有区别的,侏儒症虽然身材矮小,但智力发育是正常的。对于孕妇来说,她们需要的碘的量要比一般人多,在孕期适当补充碘和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对胎儿的发育是有益处的。

世界卫生大会1991年提出了在2000年底全球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推荐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要策略消除碘缺乏病。我们国家是从1979年开始在食盐中加碘的。食盐加碘从宏观上来讲是有很大益处的。据1992年末统计,经过13年在碘缺乏病区实行食盐加碘,全国已经有5亿人口食用碘盐,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从1984年的3500万人下降至1992年的700万人。

我们国家新出台的碘盐的含量标准调整为

(35±15)mg/kg,即每公斤食盐碘含量可以在20~50mg。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天碘的供给量是150μg,我们现在的碘盐中,每克盐中约含有25μg的碘,如果我们按照营养学会的推荐,每天食用6g盐的话,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每天所需要的150μg的碘摄入量。

《科学生活》: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很多人碘的摄入量超标,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孙主任:一个原因是口味比较重,比如北方人。黑龙江省做个一个调查,北方人每天摄入盐的水平在20g左右,折算成碘的量为300μg,远远超过了营养学会推荐的量,而过量的碘摄入对健康是有影响的。

还有就是很多人喜欢吃小食品,比如说,膨化食品等含咸味的食品;还有肉类的加工制品,比如,火腿肠、香肠之类的食品,盐分都比较高。这些综合到一起,造成每天食盐摄入的水平超标,进而造成碘摄入的超标。所以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学会认识营养标签,注意食盐摄入量,注意小食品、各类食品加工制品,以免碘

超标。

要知道,无论是碘过量和碘缺乏都是对人体有危害的。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呈现一个U字形,即碘摄入量的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

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是随着碘摄入量增加而增高。碘缺乏和碘过量均会引起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病率的增加。碘过量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及甲亢类疾病;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减退、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和体力发育障碍等。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同人群推荐的碘摄入量的标准(表1),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科学生活》:如何判断体内碘的水平是过量还是缺乏呢?

孙主任:现在有个检测体内碘含量的方法,就是测尿碘,因为肾脏是碘的主要排泄器官,我们可以通过收集24小时的尿来检测尿碘的含量。有些医院可以做这项检查。有些科研机构在做大型的人群分析时也在做这个检测。

如果尿碘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B超检查甲状腺的肿大率,以及通过血液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比如TSH指

标等。

《科学生活》:请您结合临床的病例来给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下甲亢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亢的患者基础代谢率增加,消耗的能量明显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甲亢时,体内的高T3、T4血症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存在发热与散热的增多,基础代谢率增高,机体处于供能不足状态而导致体重

下降。

我们通过调查她的饮食情况发现,患者前后的饮食状况没有变化,那她为什么会消瘦了呢?这是因为患病后,她每天消耗的能量增加了,而进食量没有变化,自身的肌肉和脂肪组织转化成能量,所以体重下降了。

《科学生活》:看来甲亢患者对能量的需求有所增加,那么,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是否也应相应增加能量的摄入?

孙主任:是的。首先要保证患者的体重,并有一定的增加。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能量,即高能量饮食,在常规的三餐之外相应给予2~3次的加餐。可配给面包、馒头、粉皮、南瓜、饼干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些是为了提高能量供给,这样可以减少自身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对于维持体重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搭配水果或牛奶等。

其次,要限制碘的摄入。这类人群要食用无碘盐,可能外地超市里没有无碘盐,如果想购买无碘盐先要到医生那里出诊断书,然后到盐业公司购买。好在上海各区县大型超市里都有无碘盐的定点供应。

同时,在选购食品时,要避免购买肉类加工制品、咸菜、咸味小食品。

还有,我们在烹调的时候可以把碘去掉一部分。大家知道,碘有遇热升华的特性,所以,我们在炒菜时要先放盐,预热后碘会损失一部分,与一般的烹调方式

THE END
1.饮食Excel表格模板饮食Excel表格模板下载学生一周食谱表Excel模板 1285 幼儿园一周健康营养食谱Excel模板 9912 月子餐食谱清单表Excel模板 1325 橙色简单减肥记录表 13310 简单周减肥计划表 10622 运动健身减肥计划表 785 简单大气减肥计划表 909 个人健身计划表 707 一周减肥食谱Excel模板 453 https://www.tukuppt.com/excelmuban/yinshi.html
2.每天三顿饭中应有哪些水果和蔬菜才能确保足够维生素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还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功能。然而,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保证一日三餐都能摄入足够的这些营养宝贵食品。这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一日三餐健康食谱表格,并解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果和蔬菜来满足每天所需。https://www.yoocw.cn/gan-xian-diao-wei/803432.html
3.营养均衡三餐食谱指南一日三餐健康食谱表格 一、营养均衡的基石 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一日三餐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饮食计划,而这通常以“一日三餐健康食谱表格”为基础。 二、早餐——新的一天的开始 https://www.6dukxby4q.cn/di-wen-shi-pin/698095.html
4.一日三餐营养食谱表格(营养师帮我设计每天的食谱)网上有关“一日三餐营养食谱表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营养师帮我设计每天的食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早餐: 一日之计始于晨。早餐的重要性在于,唤醒大脑活力,令你精力充沛地开始迎接一天的紧张生活。 餐单示例: 1. 鲜牛奶1杯+全麦面包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706/1809588369378906113.html
5.综合实践《设计一周营养食谱》20230824223415.docx综合实践《设计一周营养食谱》.docx 6页内容提供方: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大小:625.32 KB 字数:约3.5千字 发布时间:2023-08-25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0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综合实践《设计一周营养食谱》.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4/8007022033005124.shtm
6.一日三餐怎么吃最降?家庭一日三餐降食谱一日三餐健康食谱中学生一周营养食谱本食谱适合16-18岁青少年,男,体重54kg。如何吃健康的一日三餐?健康膳食食谱一天三顿早餐:一杯牛奶、一份燕麦片和一份水果沙拉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早上要选择健康的食物补充能量,下面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一日三餐健康食谱,希望对你有帮助。https://www.scwcxj.com/haixianzuofa/11100.html
7.生物实践:平衡膳食宝塔——设计一日三餐食谱大家好,我是峻青初中七年级九班的袁婧琦,这次生物实践的内容是,根据“平衡膳食宝塔”设计一日三餐食谱,以下便是我设计的食谱。 早餐:西红柿鸡蛋面 餐后:牛奶(补充营养物质,放松精神状态) 营养: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鸡蛋含有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面条含有碳水化合物。这些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比较容易消化和https://www.meipian.cn/405f8i5u
8.早餐营养均衡降食谱表格一日三餐选择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正确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维持体内的新陈代谢,还能为全天的精力活动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制定合理的一日三餐计划至关重要,而一个详细且科学的健康食谱表格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 早晨起步https://www.cudua.com/rou-zhi-pin/875426.html
9.一日三餐食谱推荐(通用17篇)篇1:一日三餐食谱推荐 一日三餐健康食谱推荐 三餐配餐营养标准: 1、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标准宝宝营养食谱幼儿营养食谱,设计出平均每人每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来进行配餐。早餐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约占全日总需要量的30%左右,午餐占40%,晚餐占30%。每人每天约需2000-2400千卡热能摄入,其中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466qygr.html
10.公众版成绩新鲜出炉!来看看你是否脱颖而出添加糖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25克,日常选购食物时我们可以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找到添加糖,常见的有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等,高果糖玉米糖浆(HIFCS)、玉米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糊精等也是添加糖。为避免摄入过多的添加糖,我们要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http://www.mianfeiwucan.org/infor/detail3/post/2593/
11.全天候科学营养膳食,这所幼儿园这样做!诉求全天候营养膳食体系的可视化“菜单”。以资参考学习,弥补一日三餐科学配置的技能“缺失”;或举一反三,技能升级,以改变家庭中偏食、挑食现象,提高全体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指数。 针对上述情况,美墅幼儿园从解决体弱幼儿家庭膳食问题入手,与家长携手,制定并推行科学健康的全天候营养带量膳食食谱,切实全面提高体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Detail?Id=8dcc8aae-23a9-4884-8059-20e8316e606a
12.幼儿园膳食会议记录二14篇(全文)保健医介绍了带量食谱的制定及搭配、营养分析、我园幼儿体格发育情况和血色素达标情况等内容;教师和保育员代表向家长分享了她们是如何正确护理孩子进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随后还请家长代表品尝了幼儿园一日三餐的食物,并让家长对膳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此提高幼儿园膳食制作水平。各伙委会成员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oudn0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