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每年公历7月7日前后,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即小热。此时,大地上不再刮凉风,而风中都带着一股热浪,虽然很热,但却还未到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小暑之后,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有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是一种危险的天气现象。出行注意安全、带好雨具、并远离高楼、大树、和电线杆等物体。
【小暑习俗】
·小暑尝新米,体验夏收·
小暑过后,民间有食新的习俗。
即,把新割的稻谷碾成米,
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
以祈求来年获得丰收。
另外,人们还会把新米与老米同煮,
配上新上市的蔬菜,
一同享用,品尝丰收的味道~
(点击上图)
吃饺子,开胃解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小暑之后,开始入伏。
人们容易食欲不振而消瘦,
饺子,正是开胃解馋之物,
一口饺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都有了,
正好补充营养~
不愧是小暑节气传统食物,
是老百姓的智慧结晶~
晾晒衣物,杀菌除螨
“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
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是河南民间的谚语。
小暑后,各家各户会把衣服、
棉被、书籍等拿出来暴晒,
以杀除隐藏在里面的虫蚁!
并去除湿气和霉气味,利于健康~
晾晒时,一面晒2小时,翻面再晒,
然后搬到客厅凉一下,叠好并放入柜子中~
【小暑饮食】
·酷暑吃莲藕,清热除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一句话点出了小暑的闷热和潮湿感。
而莲藕是小暑节气的产物。
清爽的莲藕,搭配甜滋滋的
桂花蜂蜜一起食用,
有凉血、滋阴、清热的效果~
非常适合夏天使用~
·小暑吃黄鳝,滋补赛人参·
生于泥窟之中的黄鳝,
小暑前后一个月内,最为滋补美味~
灰黄色的黄鳝,体肥硕大,
不论煲汤还是烧炖,都极为鲜嫩美味,
还有强筋骨、补肝脾之效~
而且,黄鳝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又低,
很适合减肥的朋友食用~
·及时补水,避免中暑·
气温攀升,人体容易缺失水分。
除了直接喝水,可以制作一些
绿豆汤、莲子粥、酸梅汤等食用,
有解渴、清热解暑、养胃止泻之效~
如果出汗量非常大,身体中的
钾元素会大量流失,易发生低钾血症。
及时吃富含钾的水果,像:
香蕉、杏、荔枝、椰子等,
有利于钾和液体的补充~
【小暑养生】
·合理着装,防晒消暑·
烈日炎炎,穿红色衣服能吸收紫外线,
有防止皮肤老化及癌变的作用,
这是因为红色可见光的波长最长~
相反,白色衣服可能因为含有荧光增白剂,
而将紫外线反射到脸部,
反而对皮肤造成伤害。
另外,随身佩戴的装饰物应及时擦洗,
以防大量流汗导致的细菌滋生,
容易引发皮肤发炎或过敏症。
·雨过天晴,不坐露天椅子·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小暑之后,空气湿度大、降水多,
户外的木头椅子最易吸入潮气。
天气好转,太阳一晒,
椅子的潮气便散出。
如果久坐户外的木椅子上,
易诱发痔疮、
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在户外乘凉时,最好准备个薄垫子~
·到负离子多的地方,有益健康·
小暑时节,降水增多,
会给酷暑带来一丝丝凉意~
此时,人会感觉神清气爽,精神舒畅~
这是因为空气中的负离子增多~
打伞出去享受新鲜的空气,
或跑到大自然,如:瀑布、森林公园
对身心有益处~
【小暑谚语】
有两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我们不妨读一读,深刻体会老百姓的民间智慧积累~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小暑带来大量降水,虽然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但对棉花、大豆等旱作物以及蔬菜会造成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