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有“贴秋膘”养生说,但实际上,没有人真的需要“膘”,而是需要充足的气血。中医理论讲:“秋冬养阴”、“守得一分血,就留住一分青春”。秋季要把气血养好,气血足了,循环好,代谢好,整个身体的状况就会好——肌肉紧实,皮肤红润,眼睛水亮,精气神足,连头发都会乌黑浓密。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者症状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虚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血少。血虚者症状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中医认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或称为气两虚、气血不足)。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气血不足最好是采用食补的方法,不过食补贵在持之以恒,当然,你也可以去看中医,适当吃一些成药或汤药调理,这样可能会见效快些。下面给你介绍一些简单的常用食疗方,可以平时饮食上多注意调理。
养生滋补食谱
1.黄芪鳝鱼汤
做法:
1、将黄芪、红枣洗净;鳝鱼剖去肠杂,洗净,切块;
2、油、盐起锅放人鳝鱼、生姜,炒至鳝鱼半熟;把黄芪、红枣、鳝鱼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
3、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2小时,加食盐、味精、胡椒粉调味。
功效:补气养血,健美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
2.红枣山药汤
1、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
2、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3、这时,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4、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功效: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这两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级润补的桂圆,好喝又养颜。
3.乌鸡山药汤
原料:乌鸡、山药、枸杞、胡萝卜、葱、姜。
1、乌鸡切块、山药去皮切块,胡萝卜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
2、乌鸡一定要凉水下锅才可以吐净脏东西;
3、大火焯出乌鸡里的血沫;
4、捞出乌鸡控干水发,用热水洗去乌鸡表面的浮沫,锅内做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葱、姜、烹入绍酒;
5、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40分钟;
6、倒入枸杞、撒入胡椒粉少许,盐少许调味;
8、加入胡萝卜炖5分钟即可出锅装碗了。
4.菊花猪肝汤
原料:猪肝250克,鲜菊花10朵。
1.猪肝洗净,切薄片,用清水浸泡至水清,用适量生粉、油和盐腌10分钟;
2.鲜菊花洗净,取花瓣。先将菊花放入清水锅内煮10分钟,再放入猪肝,煮至猪肝熟下盐调味即成功效:功效:有滋养肝血,养颜明目功效。
5.苦瓜瘦肉汤
原料:鲜嫩苦瓜150克,荠菜50克,猪瘦肉75克,熟猪油25克,料酒15克,盐5克,清汤750克,味精3克。
做法:
1.将鲜嫩苦瓜洗净去瓤,切成l厘米见方的小丁;
2.荠菜洗净切啐;猪瘦肉去筋膜,切成薄片。
3.炒锅置火上,放熟猪油烧热,放入猪肉片煸炒后,加上料酒、盐、荠菜和苦瓜丁炒一下,添入清汤,用中小火煮约10分钟,撒上味精,离火倒在汤碗里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养血滋肝,可治疗热病烦渴、中暑发热、小便短赤等病症。
6.二冬参地骨髓汤
原料:天冬、麦冬各30g,熟地黄30g,生地黄30g,西洋参12g。
做法:同煮,可加猪腿骨半斤。
功效:滋阴补髓,健美容颜。治疗秋季气血不足,容颜衰老,皮肤粗糙,咳逆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