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文化发展了上千年,发展到今天也成为了许多种不同的主食文化。例如在北方地区就是以面食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则更多的是以大米为主食。但是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认为主食中含有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这是导致人体肥胖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有一部分注重养生保健的人,就想寻找到生活中最为健康的主食。下面跟随健康饮食网了解一下吧!
主食吃越少越好?关于主食的营养误区
1、误区1: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会使人发胖,如米饭、面制品、马铃薯。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产能营养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约17kJ(4kcal)能量,而1g脂肪则能产生约38kJ(9kcal)能量,也就是说同等重量的脂肪约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另外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摄入更多的能量。动物实验表明,低脂膳食摄入很难造出肥胖的动物模型。从不限制进食的人群研究也发现,当提供高脂肪食物时,受试者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才能满足他们食欲的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时,则摄入较少能量就能使食欲满足。因此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制品,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使人发胖。
2、误区2:主食吃的越少越好
米饭和面食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摄入后可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并生成能量。很多人为了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往往想到去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有些人认为,低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减肥。另外,有一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也很少吃或几乎不吃主食。
低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减肥。这种减肥膳食有更明显的副作用,可导致口臭、腹泻、疲劳和肌肉痉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
主食不仅要吃好,更要吃的讲究吃的健康
1、吃主食很重要!
有人认为人类吃了几千年的主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多吃菜,少吃主食。还有人认为吃主食会增肥,而以多吃蔬菜来代替主食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事实上,致人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而不是摄入主食。相反,如果只吃蔬菜,很难产生饱腹感,就会进食更多的蔬菜,这个过程也是摄入多余能量的过程,就有可能导致肥胖。并且,只吃蔬菜不能满足人体营养所需,不能提供五谷杂粮所能提供的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而会引起一些疾病。
当然,生命活动也需要蛋白质。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构成,功能是构成组织和细胞,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但是,蛋白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氮,这些氮最终要从尿液中排出。很明显,如果摄入蛋白质过量,对肾脏来说将是严重的负担。而主食中不含氮,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见,合理的饮食结构应该是少量的肉蛋,足量主食,足量果蔬。
2、主食宜粗细搭配
现*大多偏爱精白米和精白面粉,而有些人则返璞归真选择粗粮。最合理的应该是粗细搭配,不能偏向其中一种。米面经过精细加工后,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损失掉了,蛋白质含量也低,膳食纤维损失更大。这样就需要在膳食中补充粗粮、豆类和薯类来弥补精白米面中损失了的营养成分。因为豆类中丰富的赖氨酸可以与米面互补,粗粮未经过碾磨加工,可以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可能有人会说,粗粮口感太差,难以下咽。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粗细粮搭配来解决,如绿豆粥、大米粥、小米粥、八宝粥等,都是很好的将粗细粮结合的例子。
3、主食宜清淡
按照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应该是清淡的主食搭配丰富的菜肴。然而,眼下却是几乎每种主食都带有油、盐或者肉,比如葱花饼、炒米饭、馅饼、肉饼、肉丝面条等,虽然是使得主食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这样会摄入更多的油盐,给身体各器官带来更大的负荷,反而不利于健康。
4、主食宜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
血糖指数,是指吃了含等价于100克葡萄糖的食物之后,两小时内血糖升高的曲线下面积,与进食100克等量葡萄糖或白面包后两小时内血糖升高的曲线下面积的比值。血糖指数反映了不同食物引起血糖应答的能力。一般来说,血糖指数低,意味着葡萄糖吸收速度较慢,血糖不会大幅度波动,对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大量分泌很有好处。而为大多数人所喜爱的精白米面、饼干、蛋糕等即是血糖指数高的食物。要降低血糖指数,应该注意搭配粗粮,比如糙米、全麦面粉等。
5、特殊人群如何吃主食
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胃肠功能不强的儿童应该少吃粗粮,如果要吃,就要将粗粮细吃;中年人,尤其是长期坐办公室的、面对电脑的、应酬较多的,要多摄入粗粮;胃、肠溃疡及急性胃肠炎患者,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肠炎患者,要少吃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