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抖音,快手推送的仅仅只有十几秒的视频,我们称之为快餐文化,而我认为小视频作为一种快餐,只能用来饱腹,却鲜少具有营养价值。
叫我们这样一个年纪,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且较差,而且面对某些短视频里的高危动作,我们可能会盲目模仿。比如小明是个跑酷热爱者,他平时经常会看那些振奋精神的跑酷。段视频有一天他一时兴起也模仿短视频里的那样,最后却躺进了医院这样的新闻事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层出不穷,可见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荼毒。
音乐诗人李现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从不买智能手机,只有最朴素的小灵通,在家中时与最爱的两本图书作伴,这是因为你现在自己的一方净土上不断提升自己没有段视频的侵扰,他才能写出想贝加尔湖这样悦耳动听的歌曲。
幸运的'是,不少人已经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在寻找自己的对策,就像抖音上有许多抖音号是为我们科普法律知识的,帮助我们了解文成的,还有回顾解读历史的如此,有没有应该给予支持,所以面对小是不是叫哥哥有人的快餐,我们应该守住心中净土,在纷扰的世界里捧一本书,观一朵云,嗅一束花香。
什么是快餐文化?所谓快餐文化就是追求速度、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现象,快餐文化的例子有很多,网络小说、短视频APP、选秀、相亲之类的综艺节目等比比皆是。
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快餐文化总体是弊大于利。
现代社会一个分工明确,我们没必要去追求太过宽泛的知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学好自己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尽自己所能去学一些课外的知识。
再者,快餐文化内容碎片化,容易让人思想混乱。比如某些网络视频他的论述貌似有理有据,不知不觉在说服你自己,但他们三观不正。如果你课外阅读足够多,见解足够深刻,自然可以抵御这些偏激的言论;反之,势必会被某些言论影响,容易混淆视听。
各位同学,对于快餐文化我们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
街头多了一个又一个快餐店,我们习惯了这种饮食方式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了与之相伴相生的各种“文化快餐”。无须捧读那厚厚三大本《红楼梦》你就可以看到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切喜怒哀乐;天须面对满纸文言文不知所措.通俗的译文可以让你轻松阅读二十四史。对于这种种掠夺式的“文化快餐”,拥护者大有人在,你没见书店里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卖得红红火火吗
当一个孩子对清朝的理解只是一个郑少秋式的风流调悦的皇上,或是一个满口胡言乱语、疯疯瘫癫的还珠格格时,也许他还会有些羡慕那段历史,会有种生不逢时的惆怅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悲哀。然而翻翻报纸,看看身边,这样的孩子还少吗当戏说冲淡了历史,五千年的厚重变成浮躁,随便挖掘一段去进行商业炒作时,我在想明天的中国,明天的孩子。我害怕。
当一个孩子可以讲出好多名著的故事梗概,却不了解那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因为什么而涌动出灵感而创作的;不知道《傲慢与偏见》里有着那么多精彩的细节、对话描写;不知道《红楼梦》中的王熙风是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人物,更何谈让他们读(简·爱》时感受简·爱那自尊的心灵;何谈让他们理解大仲马写在《基督山伯爵》最后的话—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语里:等待和希望;更不要说让他们揣摩《欧也妮·葛朗台》中关于当时法国社会的描写用意和《牛虹》中那爱恨交织的感情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看了”名著有什么意义,就像我不知道有哪几部流传至今的名著是靠简单的情节取胜,所以我不知道当我面对着这样读书的孩子时,我是该欢喜还是无奈。
我不想再提几年前《水浒》上演时,满报纸、满耳朵的失望、指责之词;也不想再提熟悉了岳飞《满江红》里的名句的歌手李玫让人快请岳飞给她写歌词,以为遇上了知音的轶事。打开电视,你可以看到(三国演义》、(太平天国》、(西游记》,这其中你究竟了解了什么,又揣摩了多少荧屏以外的东西我以为,这世界乱了!当需要你数遍细品的东西都变成要你快速吸收的“知识快餐”,我们已经全乱了!
不知道几年后还有没有人为黛玉的死而泣,还有没有人坐在戏楼听一段京剧。或许我已经成了与时代格格不人的人,我在排斥着我不能消化的“文化快餐”。因为对于未来世纪的中国、未来的孩子,我有些莫名的担优,但愿是庸人自扰。
FastFood,译为快餐,发源于美国,是为了满足快节奏生活的广大国民的需要而兴盛起来。几十年来,逐渐形成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品牌,也衍生了其他副产品,甚至于我们发现,这种快餐风也吹进了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快餐文化的普及在名著被翻拍为电视剧上尤为突出。我们欢迎这种大众口味的电视剧的出现,但对于一些把现代复杂的多角恋情强加到纯历史、纯文化的名著里,以求取高收视率的做法,不免心生厌恶,不敢苟同。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快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有很多学者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文化,并广为大众所接受。例如,易中天幽默解读《三国演义》,于丹则以我们乐见的说事方式巧解《论语》。据调查统计,因两人独特的阐释方式,在社会上引发了重读《三国演义》和《论语》的热潮。
在我看来,固然快餐文化有诸多优越的地方,也带来了诸多有利的影响,但我们在面对它的冲击之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渊源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炎黄子孙思想的慰藉之泉,精神动力之源,是万万不能摒弃的。
若把传统文化比作隽永大气的青花瓷,那么大众文化则是秀色可餐的洋快餐。当我们面对快餐文化之时,何不用青花碗盛装洋快餐呢?这样,既不抛弃传统文化之根,又能受到快餐文化的有利熏陶,何乐而不为呢?如此,自享其中两者有机结合的奥妙。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