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获得免费畅听价值989元全栈运营微课的资格。
交友是个大需求,美食也是个大需求
交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斯洛先生早已从心理学理论角度帮我们做了最好的论证。尤其就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说,人口流动巨大,漂着的一代很多,一个人没有朋友少朋友的情况很普遍,在大城市尤为明显。为什么网络交友会流行呢?因为人是会孤单的,是有好奇心的,是想猎奇的,也有其他的欲望(如YP、找女朋友等),当然还有可能真的是身边没有什么朋友或想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美食与交友合体后孕育的新能量
关于移动美食交友应用,很多从业者以及投资人都没有系统性的研究过美食交友产品背后的不同发展方向与发展逻辑,大多停留在当前的视角之下,最多也就迈出了1步到1.5步,其实后面还有好几步等着去实现才能释放这种合体后的能量。
这个大瓶颈反映的是移动社交应用发展初期的交友方式将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用户需求将从以YP为出发点的“野蛮”阶段进化到基于兴趣爱好的“文明”阶段,情感类诉求将会超过肉体追求。
正所谓“先爱后性”的感觉总是要好过“先性后爱”的,人类作为灵长类高级动物最终是要步入正途追求高级需求的。不论你是否认同,这个过程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成为既成事实。
当美食与交友合体后,两大个人的刚需第一次汇合,相辅相成但主次有别。交友是核心,美食是引子,不容分割。之前说到原来的移动交友模式已经遇到瓶颈,赤裸裸的搭讪不仅难以命中对方需求,也难免留下动机不纯之嫌,成功率低肯定是必然。但是美食交友就不会这样了,以美食兴趣为由,结合地理位置发现附近的约会对象,随意的聊聊附近的美食以及自己的见解,兴起之时邀约对方共享一段美好食光,整个过程自然而流畅,此其一大特点。
其二,以请吃饭、去哪吃、食遇为代表的移动美食社交产品都选择了以“约饭”为主功能去满足用户线下约会的需求。相比原来的移动社交模式来说,让用户主动发起“约饭”或报名参加约饭活动在产品设计上就将用户的需求场景进行了前置化处理,是用户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骚扰,这对提升约会的成功率是有帮助的。相对于之前,大多数用户在移动社交应用上发起约会需求都是“美女你好,晚上有空我们一起吃个饭呀?”“美女,晚上我们一起看电影怎么样?”……相对于煞费苦心还不讨好的网络泡妞手段来说,基于“约饭”的美食社交模式简直秒杀了它们。这时候,当你不想一个人吃饭,想找个人陪你吃的时候就可以来发起个“约饭”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