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胃里。唤醒沉睡的味蕾,与食物相濡以沫,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本文主要从功能角度分析下厨房与美食杰两款产品,如有不当之处望指正。
一、行业状况
1.活跃用户数及使用时长
从趋势发展上看,移动端菜谱的活跃用户数缓慢上升,而使用时长上升较快,说明移动端菜谱用户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人们在饮食上更追求品质享受。
2.中国美食菜谱应用逐步从菜谱工具向平台化转变
二、竞品选择
依据最新appstore美食佳饮排行榜和易观美食社区排行榜的排名顺序且具有菜谱功能的app选择出“下厨房”和“美食杰-家常菜谱大全”(以下简称美食杰)两款产品进行分析比较。
三、体验环境
索尼Z3Android4.4.4
四、竞品分析
1.产品概况
从表中可看出各自的定位,下厨房倾向于文艺小清新的美食生活,美食杰倾向于打造以美食菜谱为核心的多方服务平台。
2.产品迭代
(以下的版本迭代信息均为新增功能或有较大改动的部份,筛选掉了功能优化和修复bug的部份。)
下厨房:
美食杰:
从美食杰的版本迭代来看,主要在界面和用户体验上不断完善。从版本6开始,美食杰尝试通过个人数据的积累精准化用户需求,让用户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烹饪菜谱。
3.用户分析
从性别分布可知两款的用户主要以女性为主。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掌握着厨房的主导权且对美食更为喜爱,因而对菜谱的使用也有更高的需求。
区域热度上,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省份/直辖市有较高覆盖率,这些地区相对于其它省份在生活品质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4.产品结构
个人建议,排行榜中的“流行菜单”可整合在首页一级结构的“本周流行菜谱”中。
此外“流行菜单”的结构设置也比较尴尬,与其并列的功能都是某方面的排行榜,虽说包含菜谱却以菜单热度作为标准,而菜谱排行榜以菜谱热度为标准,两者又都是为了满足用户选择菜谱的需求,单独的“流行菜单”不免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对比分析
两者在整体功能上比较相似,电商、社交、媒体两款产品都有涉足,但是程度各有不同。电商方面两者结构相差不大,在此不做比较,其它方便以结构为主做简单分析,详细分析见功能体验分析部份。
社交上,两者都具有基于LBS的社交功能。下厨房更注重用户间厨艺及厨房知识的交流讨论,比较实用,类似知乎的形式;美食杰则类似于微博,用户在社区中发布话题,晒美食作品,展现个人的饮食状况,营造交友氛围。媒体上,美食杰注重实用性,以传播厨房知识为主;下厨房则豆瓣化,相对文艺和趣味,以文字媒体为主。从菜谱分类和排行榜来看,美食杰更加系统丰富,功能性更强,适用人群更加广泛,但也会造成用户在选择上的困难;而下厨房分类简洁,在体验上以发现美食为主,因此用户定位更加精确。
5.主要功能分析
1)首页搜索对比
在内容搜索上,下厨房的搜索范围更广,除了菜谱和食材的搜索,还可以搜索菜单,并把厨友的搜索也添加到主页搜索中,使用户在主页中不必切换页面就能搜索厨友。不过美食杰在搜索中展示的食材和菜谱更丰富,而且在搜索框中设有一键清除,操作性更佳。
2)菜谱
菜谱功能概况:
两者在操作界面的体验和功能的使用上都能很好地满足菜谱使用的需求,在此不具体分析两者相似之处,只做简单列举:
不同:
下厨房
美食杰
3)菜谱上传
两者上传菜谱的方式类似,但在上传菜谱的分类选择上。下厨房比较灵活,用户可以按日常标签对菜谱进行分类。
4)电商
购买界面对比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上下分别为下厨房和美食杰),下厨房在商品页的功能上是比较完善的,且商品的评价模式延用了菜谱的评价模式,亮点突出,在查看评价时的操作感也不错。此外,下厨房在鼓励用户消费和购买商品后评价的方面上做得非常不错。
具体方法如下:
用户在市集购买商品确认收货后在30天内给予商品有效评价,将获得与该商品实付金额等数量的积分(1元=1积分,不包含使用优惠券支付的部份),获得的积分可以800积分/月的形式兑换爱尝鲜资格。
下厨房市集将一部分优质新品商品以较大优惠力度,限时限量发布,仅有爱尝鲜资格的用户方能购买。之后下厨房会将口碑不错的商品推荐给全部用户开放购买,商品也将恢复为正常售价。
对比之下的美食杰则存在着一些不足。
5)社交
交流讨论
关于用户间交流讨论的社交功能,在下厨房中分别体现在用户间的私信交流,社区中的市集讨论区及周边交流,和厨房问答中的提问回答。
社区中的交流由于无法发送图片,加上官方的监管力度,因而整体环境简洁良好。此外基于LBS周边交流的设置,方便用户从线上交流转向线下交流,暂时没有明确的业务形态,发展方向应该是让用户在“吃”方面的需求能够被更即时的满足。但社区入口设置不太明显,建议把模块换色加以区分。
类似知乎的厨房问答非常能满足用户在厨房知识方面的定向需求,同时也是用户圈粉,增强个人存在感的另一重要方式。
其它社交
但其中的提问解答氛围相比下厨房并不浓厚,用户在此提问很难被重视和解答。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提问显示不突出及提问形式简单。没有字词提醒用户(或不明显)应该是提问而不是发表心情看法,造成问题被话题掩埋;提问形式简单,坏问题自然会多,造成愿意解答的人寥寥无几。
所以,建议提问形式按标题加问题简介的形式,而且底icon(感觉更像是发表心情、话题)的设计应明确显示“提问”,这样一来,一方面能避免用户在此发表些与厨房问题无关的话题,营造提问环境。另一方面,用户也不会问出像“好吃吗?”这样的问题(想像一下,标题“好吃吗”,简介…..)。
此外,美食杰还能查看附近的人的资料,但是在交流上只能一对一,并不像下厨房社区式的周边讨论。
6)媒体
左为下厨房,右为美食杰。
6.界面对比
上图为下厨房界面,下图为美食杰界面。
下厨房界面背景以白色为主,图片和字体大小搭配设置都很合理,而且icon的设计比较可爱,适合女性审美,整体给人小清新的感觉。首页主要功能的位置都设置在屏幕的上半部分,因而有很好的即视感。个人界面的用户头像设置在页面偏右的位置,与左边的昵称等文字很好地平衡了画面。
在进入美食杰的首页界面后(最左边的图),三张拼图的banner设计几乎占据了整个屏幕,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icon的设计比较直观、具体,色彩感丰富,界面背景也以纯白为主。在我的页面中,个人资料的背景采用晶格化效果,比较有突出感,但是个人认为在颜色上选用青蓝色调和整体会比较有融入感而不至于用红色而太突出。
7.主要盈利模式
电商分成
市集中B端商家的合作营收及C端卖家的佣金抽成。在产品类别上,接入了品牌供应商和大量由小型商家提供的小众长尾品类。
品牌教育
下厨房联合不同领域的生活家及品牌,通过线上或面授课的形式满足用户对生活品质的进一步需求。
与下厨房类似的货架模式(不过据说要成为场景化的闪购模式),但在商品的推送上以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为主。
线下活动
五、总结
1.同质性
两者都是从单纯的菜谱工具演化成如今以电商业务为主的商业模式,由于人们对菜谱使用的需求,两者在整体用户属性上相似。
从功能上来看,两者都包括社交、电商和媒体。
但在电商方面,下厨房的体验优于美食杰。由于对用户习惯的培养,下厨房市集中所能参考依赖的商品信息更丰富。品牌商的爆款品积累良好的口碑,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对平台的信任,使得那些缺乏评价体系的长尾品类也能从中获益。
2.差异性
从运营方式来看,下厨房侧重用户间关系的培养及市集商品的“可信度”巩固线上用户粘性,并尝试往线下发展。美食杰则不断通过各种活动保持用户活跃度,并吸引线下用户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