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持续更新及更改。(最好用电脑浏览,手机上看觉得太长的话可以点“为你朗读”)
欢迎光临!希望你在阅读完本文后能有所收获。
建议首先通过以下可能使你受益终生的推荐资源自主学习(如果还没有的话;当然,自信判断力强的人也可以先跳过)。
推荐学习资源
“老虎健康”公众号
(作者Yibo)
推荐app:食物库(食物查询、饮食分析,不一定精确,但使用方便,主要用来粗略测个热量、比较常见食物。通过“饮食分析”能方便地制定饮食计划,同时有效避免过于主观的错误,例如避免产生“肉吃饱了就不用再吃别的东西”的错误想法;它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首先它的预设营养比例就完全不适合生酮,同时营养素推荐值也有问题,数据也不很全面准确……就当不存在好了,毕竟自己的感觉比任何app的计算都更重要;别的类似app如chronometer和myfitnesspal也可以试试,个人认为其实有些鸡肋……)和下厨房(食谱,可以搜“原食主义”“原始饮食”“生酮”“无麸质”“原食”等等,我觉得没多大用处,因为很多原食菜谱简单到不好意思传上去,事实是级别上去了就没有多少菜需要操心,而且常常搜索引擎会更好用……可以搜搜更多的不原始但常见的菜谱把它改进一下以符合原始)。如果想迁居也可以用蔚蓝地图看看温湿度空气质量水质污染源等各种环境因素,旅游地图推荐奥维互动地图加一个常见的地图app。此外淘宝闲鱼阿里巴巴京东到家中粮我买网等也很重要。
原始饮食,起飞!
1.吃(原始饮食之前强烈强烈强烈建议先体检,尤其是铁蛋白(还没更完)和甲状腺抗体,甲状腺抗体有球蛋白的和过氧化物酶的这两项就够。如果铁蛋白超过100ng/ml就要限制食用兽肉和红身鱼等红肉和兽肝、鸟肝等红肝及血液减少铁尤其是血红素铁的摄入总量,防止体内蓄积过量铁造成伤害,如果已经较高则需要通过献血放血等直接减少铁蛋白、每餐食用至少一个蛋黄、补锌补钙等阻碍吸收铁和运动、断食等多种途径降低铁蛋白水平。如果带着较高水平甚至只要是并非阴性的甲状腺抗体直接原食,通过大量食用海藻海鱼海贝一下子丰富起来的碘摄入可能会大幅增加抗体水平并加重抗体对甲状腺的攻击,可以补硒限碘严格饮食注意生活习惯;实际的食谱在最后面)
补剂(这里列几种通常有用的,一般在iherb买。在“原始饮食”公众号输入补剂名称可能有推荐,虽然有些还没更新。含油的补剂要冷藏保存。家中有儿童可以按与成人体重的比例减量吃某些补剂,但注意不要把补剂放在他们能够到的地方;给潜在的原食商人的一点建议∶理论上,很多补剂以及别的一些东西在阿里巴巴买比iherb便宜很多很多很多,看透了本质它就是这么便宜,就是进货量大人少几乎用不完,比方说你买一公斤进口维生素k2mk-4,这个量一千个人都要用上差不多三年……还有外用的镁油镁片,它们就是氯化镁呀,海水里多的是,而且皮肤吸收效率还真的就很高……但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如果找到了优质的货源或许可以联络我们谈妥了再用可靠的包装分装好以合理的价格卖给预订过的团购买家。难点就在于破除“外国月亮”魔咒,并使更多人了解和相信现代化工,不过为了公益和中国保健品市场健康发展,这些努力是值得的;实在没人愿意做的话,我以后尽量试试……)
内服∶推荐螯合镁,比如doctor'sbest的就不错。镁盐是苦的,内服感到苦正常。还有种能直接穿越血脑屏障的镁盐,苏糖酸镁,这个不同人吃了感觉不一样,有很多人觉得和别的镁补剂差不多;
说明∶一般通过泡澡泡脚喷雾涂抹等方式外用的“卤水”或浴盐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取自海水的工业级或食品级的六水氯化镁或称“卤片”,二是死海这样富含各种矿物质的高浓度盐湖制得的浴盐,三是荷兰海底镁灰岩中成分较单一的六水氯化镁形态为“镁油”“镁片”。提取自海水的六水氯化镁含有有用的杂质,即包括锂、硼在内的各种矿物质,不知道有多少,但肯定不比纯的“镁油”“镁片”少,同时初步除杂去除了大部分有害的重金属、卤族元素,可以放心使用。死海盐也就是过去的海水,成分也相当不错,可能微量元素含量比海水提取的六水氯化镁更高,但是不除杂,里面含有的一些可能对某些皮肤病有疗效的溴之类的卤族元素也许使之不太适合长期使用,在阿里巴巴上买不贵。提取于海底镁灰石的六水氯化镁制成的“镁油”“镁片”则成分比较单一主要就是六水氯化镁,光是补镁效果也很好,不过没什么微量矿物质有些鸡肋,而且镁油喷雾用起来每天换着部位喷十几下体验不是很好,还经常喷不出来,建议还是用前面的外用方法)
甜菜碱(降低由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因地理等原因很少或不吃海洋无脊椎又不想每周吃一斤菠菜或五斤甜菜建议用补剂,每周最少2000mg,或者根据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体检数据调整。iherb上搜tmg,或者在阿里巴巴或淘宝上买“食品级甜菜碱”,甜菜碱的别名有甘氨酸甜菜碱、三甲基甘氨酸、glysinebetaine、trimethylglycine、tmg等等,都是一个东西。一千克甜菜碱最多够一个人吃个十年吧……)
前面六种是比较常用的,得意地总结一个琅琅上口的口诀∶甜镁硒碘KD
鱼油(实在搞不到新鲜好吃的海洋无脊椎、高脂海鱼、鮟鱇鱼肝、鲶鱼、兽脑……的情况下用于补充DHA,推荐whc的unocadio;磷虾油更贵,看看每粒的份量就知道了……)
辅酶Q10(CoQ10,参与线粒体正常运作,30岁后人体产量会下降,可以补充)
益生菌(虽然原始饮食强调“食疗”,但我认可正确选择好的益生菌补剂,比如土壤益生菌,乃至粪菌移植,能够加速恢复肠道健康,对于某些患有严重肠道疾病的人而言可能更是恢复健康的重要依靠;这方面是木森比较了解,下篇文末有链接)
调料
香料(一般完整的中等以下大小的炖汤加热半小时到一小时,过久可能会微苦。不要买太多种,很多不一定喜欢用,喜欢的也不一定半年能用完,比如香叶丁香小茴香这些用量少的……干调料当然有霉菌毒素,但“肉不好吃”可能危害更大。为减少霉菌毒素和风味物质损失一般建议买完整的,腌制或快煮或烫并且不介意肉或汤变混浊的话建议最好磨粉加快入味,可以自己磨或让卖家磨,一次不要磨太多。很多香料有新鲜的,可以自己种;
一斤肉的参考配方:
猪肉:八角花椒肉桂丁香,一个中等大小的八角、一撮花椒、一截小指甲盖大小的肉桂、一粒丁香,介意种子的话还可以把八角果荚里的种子用指甲之类的抠掉,不介意种子的话小茴香也可以放一撮,这样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五香了,几乎没有人需要拒绝五香,关火半小时前放五香一般不会让你有什么特别的不良反应,相反,肉和汤会比白水煮的好吃多了。建议初次买香料先买五香,别的可以慢慢试。
牛羊肉:可同前,肉好的话还可只放姜,有点膻味再加花椒,或者花椒之外再加草果肉蔻或地椒(即百里香,陕西炖羊肉必备,我个人觉得味道不是特别好……)。
鱼肉:现杀的最多葱姜蒜,还可再加花椒、紫苏或陈皮。
鱼汤∶可以放点白胡椒粉,大概是养殖淡水鱼。
煎烤肉∶洋葱或红葱头,迷迭香。不介意种子也可以用黑胡椒、小茴香、孜然之类的。可能需要加点油;
然后是加热完肉之后的蘸料和凉拌∶
盐∶约占肉净重的1-2%,炖汤结束前10分钟内或结束后放。
蒜泥∶约占肉的2-3%(要是因为大蒜而眼部不适、有血丝,还可以再低点,低到蒜泥不够的程度时,建议加点别的比如醋,或者干脆换成别的吧……)。蒜瓣去皮后用蒜臼加细盐捣或用磨姜器磨了再与盐混合,转移入容器中蘸食或凉拌。
黑胡椒∶约占肉的0.5-1%。用蒜臼、研磨瓶、干磨机等工具弄碎;
梅子可以炖汤,代替醋,可以配合紫苏做鱼;香茅可以做东南亚菜或烤肉,也可以用来泡茶,干的三指一撮开水泡了喝一杯可驱蚊一小时左右,可以加差不多一杯就喝完的肉桂粉或喝几杯不用反复加粉的肉桂碎,还可加入蜂蜜或姜,喜欢薄荷也可以替换肉桂。香茅精油可以做成喷雾、香薰或浸入缓释材料中佩戴,既可驱蚊虫还可自制洗衣液、肥皂、香水等各种用品;姜黄中姜黄素是一种色素,会把锅和牙齿什么的染色,对健康无影响,甚至有一定的好处不介意的话也可以用;香料用得多的话可以用植物纤维的调料袋或茶包袋提前配好)
发酵类
鱼露(一般主要用鳀鱼这种小鱼发酵而成,咸鲜而微腥,尤其适合做汤和蛋;可致癌)
料酒(调料加酒精,调料和酒精原料发酵产物增香提鲜,酒精溶解腥味物质并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从而去腥,并且简言之就是一种方便的混合调味品。注意乙醇沸点为78度,加热温度低于78度可能达不到充分去腥的效果,至少汤里的腥味去不掉。红曲糯米酒,简称红曲酒,就是一种无麸质料酒可以直接用。或者可以自制,各类度数不是太低的无麸质酒或食用酒精都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和个人理解加入各种各样的调料,既可冷泡也可熬煮。有些酒也可以直接用,比如味淋、梅酒、米酒、清酒……“你看,无麸质多简单!”/滑稽;能确保安全操作的话甚至还可以自酿,家里的大米之类很多富含淀粉的食材都可以酿酒,虽然肯定没糯米的效果好……以前原始人吃耗费柴火的谷物的方式就是酿酒,物尽其用嘛;任何量的酒精都对人体有害)
酱油(一定要用的话,推荐椰子酱油,又称椰子氨基酸,不讲究的话大豆氨基酸和大豆黑豆大米做的也可以将就用用。黑蒜也可以做成甜味酱油;如果暂时只能买到味道不怎么好的肉,那么酱油和别的一些调味品还是应该用用的,不要太极简,毕竟难吃很容易导向乱吃)
酸梅酱(酸酸甜甜,去腥效果极佳,可用来炖煮或蘸食凉拌;市面上大批量生产的大多偏甜偏咸)
太白粉(生的土豆淀粉,含有比熟了放凉的土豆多得多的抗性淀粉,基本上完全不含土豆本身的有害物质。可作为增稠剂用在中餐里勾茨让汤浓稠,给肉片肉馅上浆淀粉遇热糊化有利于保持肉片肉馅的水分进而提高嫩度。生吃则可在基本不影响血糖的情况下方便地补充作为益生元的抗性淀粉,如需恢复肠道健康可以试试,建议泡水,干吃口感奇特可能不是十分安全。爆碳水后也可以吃一点大概有些好处;如不担心可能存在的麸质交叉污染,可以直接买国产的)
蜂蜜(食用当地相应种类的花蜜可能对当地花粉过敏有一定疗效。亦可作为甜味剂做菜或加到水、椰浆等饮料里,水温不要高于温水。睡前吃10-20g还可能有助睡眠)
糖(只要能控制住自己就可以用糖,毕竟甜味也是重要的一味,能与其它味发生复杂的关系起到协同作用,比如炖汤最后和盐同放,加盐猪油也可以加点红糖碎或红糖粉,其中还是有些学问的……本身接近零碳水的生酮者,每天用20g以下的糖不会影响生酮。相对天然的糖有通过甘蔗获取的红糖、包括椰子树在内的某些棕榈树获取的椰糖或棕榈糖和糖枫获取的枫糖等等。个人推荐更物美价廉、带有独特焦香的红糖,淘宝搜“纯正红糖”五元左右一斤。如果控制不住想吃糖,就把糖加到脂肪里或别的调味品比如说醋里,或者将进食糖的行为与之前之后的一系列行为结合起来,作为“固定修炼”的一环,详情可以看看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
D核糖(人体内亦有少量合成,也许是最安全的代糖,参与ATP等的合成,适合运动量较大的人食用,不适合癌症患者和老人)
///(现在,请做一组深蹲或俯卧撑或其它你熟悉的运动,并走动五分钟尽量远眺;这句话会重复的)
动物
内脏(动物体内营养密度最高的部分。心脑肝肠还含有一般比骨骼肌更多的线粒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和绕开线粒体直接与ADP生成ATP进而为高强度无氧运动功能的肌酸,吃得多的话可以搭肥肉肥膘。菜市场没看到的可以向摊主预订,种类不一定比大超市丰富)
心(辅酶Q10、维生素K2和甘氨酸含量较高,较瘦,结缔组织更多,肉质紧实,好吃。兽心Neu5Gc含量很高,介意的话可以换成鸟心;猪心比猪瘦肉综合营养高一截,600g精五花差不多也就300g骨骼肌,而一个猪心则约有300-500g更有营养的心肌。“一头猪可以有很多条五花肉,但它只能有一颗心(,那颗心被我吃掉了)”。我一般剪刀剪成三块然后剪筋遇空隙剪开翻开冲去揪掉余血,然后放一片姜煮熟弃汤真,将猪心置于熟食用的砧板上冷却后切片与蒜泥或别的凉拌)猪心12元
脑(这里主要指猪牛羊等中大型哺乳动物的脑,别的脑子太小了,可以吃但是不顶数……相对最干净的器官,富含DHA,作为例外无Neu5Gc。碘含量很低,在有甲状腺抗体的情况下比海贝海鱼更适合用来补充DHA。按DHA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牛猪羊,专门用来补DHA平均每天最少100g即可。猪脑一般能买到新鲜去筋的可以直接做,牛羊脑如果是冷冻的口感可能不会特别好,而且筋膜一般也没去,猪脑羊脑比较小,牛脑比较大建议几天吃一次;一次买多个冷冻时建议一个个分开防止冻在一起;无法接受直接吃并且喜欢炖汤的话,脑子可以用来做白汤)
肠(需要修复肠道建议吃,洗干净。也可以灌香肠,让别人灌要确保没有交叉污染,一般用大肠,可以包各种食材,乃至大肠包小肠,最好现做现吃,不过灌香肠的传统目的也是保存肉,如果不介意一些小问题也可以吃,尤其是平时买不到肉的原人)
肾(腰子、腰花,主要是猪牛羊的肾,在不吃海洋无脊椎、巴西坚果和补剂的情况下用于补硒,腰子里白色的部分要去掉即为净腰,油腰则包括外面的油可以烤着吃。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猪牛羊。吃肝当天一般硒摄入量已足够无需再食用肾)
蛋(这里为了方便就随性归类了。各种蛋都可以,建议只吃蛋黄,推荐海鸭蛋,算是海鸟蛋中最易于获取的一种,一般是散养加一点谷饲。或者买别的散养蛋。鸡蛋蛋黄约29%,海鸭蛋黄约33%;储存时注意透气;蛋清有致敏性,蛋黄也有一点点,可以不高于90度加热或生食减少过敏可能。鸡蛋水开后调小火放入煮4分钟以下然后关火泡着也不会太柴;蛋大概是在只有最低零下18度冰箱的情况下除了海洋封闭养殖三文鱼外唯一的生食选择,在生食之前,你需要确认自己并非老人、孕妇、小孩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且食材新鲜有一定保障,并且清楚自己只是为了健康或体验生食的感觉,如果冒险就有可能发生诸如腹泻之类的风险……那么你就可以把收到的蛋放冰箱冷藏,吃法一∶取出洗一下可能存在粪便的表面,垂直于长轴敲一下,大拇指开盖倒到另一只手上,如果蛋清没有从指缝间漏下去,那么就用指缝夹住蛋清将蛋黄在两手之间上下来回传,蛋清差不多没了就OK了。或者可以放心食用的可生食鸡蛋有兰皇、伊势、力丹。海鸭蛋黄的味道大概是咸鲜醇甜香酸)
~~~~~
海洋无脊椎动物(吃这些高营养密度的小动物是“吃完整的动物”最简单的方式。绝大多数无Neu5Gc,这里的没有。主要按可食部分的营养从高到低排序,首先看镁和微量元素,其次看脂肪。能吃到并且好吃的话建议任选其一每周至少吃一次。注意新鲜,除非快递效率高,否则不推荐在沿海省份之外购买。海贝加热出的汁可以给其它食材调味,一般就不用盐了,可以冷藏冷冻保存。垃圾桶可以放下面等着壳)
牡蛎(海蛎子、生蚝,DHA大概250mg,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海贝蒸到开壳就熟了;壳比例很大,大概五六斤带壳重才能有一斤肉,如果本地或闲鱼淘宝有比较新鲜的去壳牡蛎肉也可以试试,搜“生蚝肉”,连云港的一般是冷冻的又小又渣,真空包装也没用,还是买带壳的吧……广东的一般是冰鲜的个头较大,例如程村蚝;还可以试试冷冻的搜“半壳生蚝”,不保证新鲜和口感,可以加料烤了吃,注意冷冻室大小)
海蟹(一般活蒸活煮,也可油炸。吃不习惯的话可能会觉得吃起来很麻烦,油炸酥了连壳吃还好,加热温度没那么高又想吃干净要买吃蟹工具……)
贻贝(海虹、淡菜,DHA大概250mg,国内多为最常见的黑壳,新西兰有青口贝,法国有蓝贻贝。吃时把足丝揪掉。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海贝,沿海省份可网购最近海边城市的,做熟后没吃完的冷冻后尽早吃完。进口和国内的均有生冻的、熟冻的和新鲜的,除了“贻贝”“海虹”外还可以搜“新西兰半壳青口贝”“法国蓝贻贝”“蓝口贝”“黑口贝”等等)
花蛤(菲律宾帘蛤,短颈蛤,花甲,花蛤蜊,花蚬子……“天下第一鲜”,甜菜碱含量最高。花蛤好歹算是海水养殖,在内陆如果有味道还好的也可以吃点,伸“头”出来乱晃吐水就是最有活力的,否则就别买(我已经倒掉几锅了……建议一开始少量买尝尝,不行就像我一样倒掉……),大不了多吃点肝和海藻。“头”是一对虹吸管,滤食和排泄器官的一部分。花蛤好像可以活冻;吃的时候有少量泥沙或寄居蟹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注意有些重量异常或没开壳的可能要么是空的要么是一坨泥沙,所以在垃圾桶上空打开就行了;文蛤、白蛤、黄蚬子、赤贝等小海贝也可以试试,营养应该都差不多)内陆7元
蛏子(价格较贵,肉比例较大,味道不错,名字也挺有意思)
海虾(比如超市里最常见的中国对虾,没说哪国的虾就是国产的。厄瓜多尔白虾,味道不错。阿根廷红虾也不错,网购推荐conarpesa的黑盒,搜“阿根廷红虾黑盒”。北极甜虾,比较甜,熟冻的可解冻后直接食用;虾头有各种内脏,营养最集中,可以带壳吃或者把里面吃了扔壳,去了虾头的虾仁相比之下基本没什么食用价值;海虾总体营养价值比海贝和海蟹低一截,大致相当于鸡蛋黄和鸡翅的差别吧)
鱼(Neu5gc含量很低,最易消化;顺口溜七类我觉得不错的鱼∶鲭秋鲑鳗多鲶鮟;很多养殖鱼有内脏脂肪,其中富集毒素,尽量不要吃。除去腮和胆,别的内脏一般都可以吃;有些鱼的有些做法可能需要鱼刺夹先行拔刺)
海鱼(有很多可以吃,但绝大多数就本身而言脂肪不够高,吃的话一般需要搭配别的高脂食材;鱼侧面中间皮下肉为褐色,铁含量较别的肉略高)
鲭鱼(国内一般是有各种名字的一种鱼∶青花鱼、青占鱼、鲐鱼、白腹鲭、日本鲭、真鲭,学名Scomberjaponicus,DHA含量非常高的高脂肪野生海鱼。太平洋的鲭鱼也是秋季最肥,但是与秋刀鱼比还差不少,吃饱大概也要两斤或更多,吃两斤可能还需要搭点别的才能真正饱足,我觉得脂肪有点少有点柴,没秋刀鱼好吃。从纬度更高的挪威进口的大西洋鲭鱼Scomberscombrus会肥不少,可能比绝大多数秋刀鱼还肥一点,淘宝“(挪威)青花鱼(片)”有箱装和分开袋装的。买的醋鲭鱼无菌无寄生虫可以解冻了直接吃,就是一般会加些糖,有条件也可以自己做;变质也很快,注意事项同秋刀鱼)
秋刀鱼(DHA含量很高的高脂肪野生海鱼,100g带皮鱼肉有1600mgDHA,一天一条DHA就很够了。要直接吃饱大概要两斤,但不能长期吃这么多,Ω3会过量,但也可能造成不适的是组胺。部分沿海省市能买到整箱20斤或半箱10斤的,便宜,整箱比较大,可能很多会冻在一起,建议直接放进足够大的冰柜里以后再说或用冻肉刀锤子等乱七八糟的工具分开或简单点摔开,半箱是从整箱先分开的,新鲜度比整箱可能低一点。由于秋刀鱼变质很快,普通冰箱零下18度冷冻几天就能感到不如一开始新鲜,最好两周内吃完,怕吃不完浪费可以请客或喂小动物,只要处理干净高温烤了绝大多数人还会说好吃的……想吃久一点可以考虑额外买个零下40度或更低温度的低温冰柜,暂时不吃的鱼保持在零下30度或更低。为了平衡过高的Ω3可以吃些蛋黄,鸟肉兽肉也行,总之别光吃秋刀鱼,否则Ω3过多也会抗凝血导致视力模糊和头疼。秋季最肥,尤其是九月末,注意看是几月的货;冷冻秋刀鱼酸苦腥,我是吃了一箱半加外面好几袋才最终放弃了它......如果不想天天高温盐烤或糖醋煮最好还是换成鲭鱼或更好一点的三文鱼边角料,生食又要生酮的话受鱼本身味道限制,可能就醋有点用,但是吃那么多醋对口腔和牙齿也不好……)8元
多春鱼(胡瓜鱼科,鱼身有一种鲜黄瓜般的气味,鱼肚中一年都有鱼籽,一次大概能吃几十条。其实鱼籽也可以单买,比飞鱼籽还便宜;胡瓜鱼科还有一种差不多大小的淡水鱼学名Hypomesusolidus,俗名黄瓜香鱼,东北有野生的)
鮟鱇鱼(安康鱼,当你凝视鮟鱇鱼时,鮟鱇鱼也在凝视你。软骨鱼,无Neu5Gc,大部分骨头用厨房剪即可。近海底栖鱼,在海边可现杀还很便宜,特别容易腥,所有部分都不建议网购。富含胶原蛋白,鲜嫩爽滑,鱼骨软可直接吃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样过于嫩滑的口感。本身脂肪和DHA含量很低,但鮟鱇鱼肝DHA含量极高,100g约有3600mg,蛋白质10g,脂肪42g,肥美细腻,十分美味,称为“海中鹅肝”,但因为DHA含量太高,所以一周不要超过一斤,且营养不很全面不能代替鸟兽的肝,不要买圆柱状的加工品,自己做也要确保新鲜,去深色的筋,泡料酒半小时,蒸一刻钟到二十分钟,蘸酸梅酱或者别的酸甜的调料)
海鳗(海边比较便宜,不错的海鱼,就是刺有些多,DHA含量够高大概1000mg,沿海省份网购也行。不要买干货;还有一种较常见的身上带斑点的海里的鳗叫星鳗,刺比较少但看起来更瘦,偶尔吃也行)
淡水鱼
鲇形目(各种鲶鱼,DHA含量大多在100-300mg之间,网购搜“斑点叉尾鮰”“鮰鱼”“江团”“塘虱”……有闲的话可以自己捕捉,买的话尽量买整鱼,最好市场现杀或网购活鱼,其次是网购杀后冰鲜。尽量不买腌制过的冻货,比如各种巴沙鱼制品,不过想吃的话一周吃一次也没关系;不是现杀的或不确定现杀鱼的品质的话建议多放葱姜蒜,尤其要多放大蒜,建议先放三头试试;鲶鱼并非必需,这一点搜一下营养就可以看出来,买不到好吃的鲶鱼就别吃)
斑点叉尾鮰(鮰科,斑鮰、钳鱼、美洲鲶,沟鲶、“梭边鱼”、“清江鱼”,有斑点,胶质较丰富,肉质弹滑细腻,很好吃;讲究一下:钳鱼应该主要是英文channelcatfish的音译,与外形关系不太大,沟鲶可以说明部分的生活习性,虽说也没什么辨识度……梭边鱼本来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川自贡盐帮菜里鱼的一种做法,只是八十年代自美国引入中国的斑点叉尾鮰是多面手很适合这种做法,成了代表,然后……清江鱼本来是一个品牌、湖北清江库区很多种鱼的统称,结果又不知为何被滥用,外面卖的烤清江鱼基本就是斑点叉尾鮰,很多开背鱼还在旁边标上“黑鮰鱼”,当然斑点叉尾鮰的确带鮰字,而且它的确是有点黑……另外,切割下来的带肉腹鳍作为副产品,称为“鱼翅”,斑点叉尾鮰的“鱼翅”名曰“鮰鱼翅”,似乎也没毛病……好像斑点叉尾鮰和长吻鮠有杂交品种,还有,白化斑点叉尾鮰没斑点,可能会被用来冒充红鮰和长臀鮠,所以想吃红鮰的你可能吃来吃去不管黑的红的都是在吃基因优秀的外来物种斑点叉尾鮰,但营养上没多大区别,无所谓了吧)
长吻鮠(鲿科,长江鮰鱼、江团、肥沱、肥王鱼,长江三鲜或四鲜之一,复杂三角关系的中心。同等生长条件下比斑点叉尾鮰贵,和斑点叉尾鮰差不多好吃,这个看个人口味……无斑点,头长且大。主要分为黑鮰和红鮰,黑鮰黑灰色,也可叫灰鮰、青鮰,红鮰白粉红色,是颜色变异并无实际区别,也可叫白鮰。由于某种颜色和外貌歧视,提到相对完整的野生江团我们多半只想到更好看的红鮰,当然红鮰确实是贵一点……总之买整鱼就对了)
鲶鱼(鲇科,这里为了方便主要指土鲶、大口鲶这两种关系比较近的,有条件可以自己捕。市面上有些不是革胡子鲶的便宜“鲶鱼”多为长得快的养殖大口鲶,腥味和各种怪味太大的话说明水质或饲料不好,物种特性被市场特性绑架,不好吃就不要吃了……菜场也可能会有所谓野生的江鲶河鲶卖而且不贵,味道相当不错)
怀头鲇(鲇科,怀子、六须鲇,外貌像土鲶和大口鲶,但一般比较大,5斤以上,大概至少够两个人吃,味道应该很不错,东北有野生的)
胡子鲶(胡子鲶科,本地塘虱,黄色,养殖和野生都有,野生的据说比野生鲶鱼还好吃)
革胡子鲶(胡子鲶科,埃及塘虱,埃及胡子鲶,黑色,国内主要是低端养殖,很多地方卖的“鲶鱼”就这一种,很便宜,和胡子鲶一样都属于体质更强、祖先吃得最多的胡子鲶科,因此“物种特性被市场特性绑架”更严重,很难找到合格的养殖或野生鱼)
黄颡鱼(鲿科,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黄嘎鱼,汪刺鱼,昂刺鱼,昂公……野钓夜钓常客,肉质细嫩有奶香味,养殖的味道也不错,缺点就是太瘦脂肪少,太小吃起来不方便)
乌苏里拟鲿(鲿科,乌苏里鮠、牛尾巴,可能有点像同属鲿科的黄颡鱼,但体型更大类似土鲶,东北有野生的)
斑鳠(鲿科,魽鱼、芝麻魽、白须魽,珠江四大名鱼,斑点比斑点叉尾鮰的显眼很多,价格也贵很多)
长臀鮠(长臀鮠科,白骨鱼、骨鱼、枯鱼,外形与巴沙鱼相似,找不到,野生的应该会很贵)
白缘(钝头鮠科属,水蜂子、水黄蜂、刺鲶,贵)
石爬鮡(鮡科石爬鮡属,石爬子,贵)
红尾护头鲿(油鲶科,红尾鲶、红尾鸭嘴鱼、狗仔鲸、枕头鲶、红尾猫、招财猫、富贵猫,观赏鱼,还有一种叫牛奶猫鲶鱼的塘虱也是观赏鱼也可以试试,应该都不会太好吃......)
七腮鳗(多数为洄游鱼,英文名lamprey,吃死了一位国王的英国皇家美食,非常鬼畜的原始鱼类,吸附于其它鱼身上吸食其血肉,比较肥,DHA和维A含量极高,一周不要超过一斤,东北有野生的,好像网上卖的很多是风干的我不确定是否新鲜就没买)
鲈鱼(鲈形目,淡水鲈鱼多为大口黑鲈,来自美国,八十年代引入中国。买不到好吃的鲶鱼可以试试鲈鱼,DHA含量其实比鲶鱼高一点,蒸着吃不错。但如果在同样的地方比如说超市买不到好吃的鲶鱼,那么同样鲈鱼也可能不好吃,某些养殖的问题……海边还能买到海鲈鱼,即日本真鲈,DHA含量更高比鲶鱼高,注意其一般亦为养殖鱼,内脏脂肪富集毒素尽可能不要吃)
鲻鱼(鲻形目,广盐鱼类,可在海水、咸淡水、淡水中生存,刺和鲶鱼一样比较少,结构简单,比较好吃)
乌龟(营养大概和甲鱼差不多,但据说肝很大很香,炖汤很鲜)
甲鱼(一般指中华鳖,是两栖动物不是鱼,为了方便就放这了……DHA含量大概800mg以上,在淡水动物里也许最高,比鲶鱼高,吃不到别的也可以当DHA补剂每周吃一次这个样子,营养也丰富些,就是脂肪含量低点)
兽(哺乳动物,绝大多数含有较高的Neu5Gc,癌症患者不要食用。兽皮上难以彻底除去的兽毛也可能造成一些消化问题,可以去皮,不吃兽皮要注意吃鱼皮鸟皮或各种动物的关节软骨骨头汤等。觉得肥腻可以切片;别的不清楚,但牛羊肉一般要横切,即垂直于纹理切;筋、骨头和软骨多的都要炖,不然各种吃不到咬不动干着急……可以用高压锅加速炖。不为了炖骨头汤没太大必要买带骨兽肉;细胞越少的Neu5Gc含量越少,所以纯的脂肪组织比密度高点带有瘦肉的肥肉含量少点,炼出来的油和黄油则几乎没有)
羊(羊的Neu5Gc含量最低,Ω6/Ω3也最低能低至1,个人认为是最好的常见兽肉。最好买放养草饲的,产地自西向东大致有新疆、阿尔巴斯、乌珠穆沁、额尔古纳等等,可以说是吃过的原人都喜欢的“阿德牧场”的羊肉就产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进口的考虑到新鲜度、冷冻等因素一般不如国产的好吃,总体上澳洲的新西兰羊肉要优于澳大利亚的,南美国家的不清楚)
羊网油(“网油包一切”,网油也叫肚油,适合包覆其它食材蒸烤,内脏脂肪,膻味相对羊尾油很小)
羊尾油(皮下脂肪,火锅食材,涮烤、炼油、钓鱼、烤羊油治冻疮……注意很多人可能不喜欢羊尾油较浓烈的膻味;炼出来的羊尾油熔点较低,16度左右才会凝固,极易涂抹)
羊排(网购国内的如果卖家不帮忙剁的话一般要用剁骨刀,法式切割多用来煎烤)
羊腩(比牛腩好炖,单独吃大概要两斤左右)
猪(好的猪肉比同等品质牛羊肉还贵,不差钱可以试试主要吃根茎或草的蕨麻猪和藏香猪,别的各种猪吃红薯洋姜土豆紫云英水葫芦燕麦黑麦橡果松果苹果鱼虾蟹也很好)
猪板油(出油率最高,柔软的内脏脂肪)6元
猪肥膘(一般卖的是最好的背膘,不带或只带一层瘦肉,出油率稍低油渣稍多)6元
猪网油(“网油包一切”,蒸烤,蒸鱼烤鱼可以用些)
五花肉(分层越多越好看就越好吃)精五花15元
猪腿肉(超市里过于便宜的前腿后腿肉可能不新鲜比较难吃,正常的前腿肉比精五花瘦一点或差不多肥,后腿肉比前腿肉瘦一点,都可以经常吃)10元
猪腿骨(骨头大的骨髓多,比如筒子骨。能买到草饲牛羊或真正的放养猪的大骨头更好;如果不预先收集骨头集中炖的话,普通锅要先把肉吃差不多了再继续炖骨头汤,高压锅无所谓营养损失的话可以直接炖)筒子骨13元
猪蹄髈(猪蹄,确实富含胶原蛋白,毕竟皮嘛,虽说猪毛及其毛根一般都不能完全弄掉,但……好吃啊!感觉有些偏肥,一周别吃超过三天吧)11元
猪排(排骨,也是个笼统的概念,网购可能要用剁骨刀。偏瘦)25元
梅花肉(猪的上肩肉,有好看的花纹,可以做猪排。偏瘦)15元
下颚肉(猪的下巴肉,活动量少,有更好看的花纹,所以应该更好吃)
牛胸口油(牛胸口捞,火锅食材,涮烤)
牛腩(牛腩这个概念在国内比较大,可以是很多部位,所以网购几家可能会买到各种各样肥瘦不同的肉……)
牛排(切片的比较贵,多数部位一般比羊排瘦)
鸟(无Neu5Gc,除了鸭肠。不少骨头不硬很适合食用。吃的话要注意用Ω3平衡一下可能过量的Ω6,就算能平衡,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不健康,除非没别的选,否则建议一周不要超过三顿,偶尔可以来一顿换换胃口。鸭大多比较肥可以单独吃,鸡不够肥如果要生酮可能需要搭配别的脂肪食用。鸭子可以做莲藕煲鸭、盐水鸭、烤鸭等;价格信息∶同学说农村里的土鸡大概50元一斤,他家自己养的一只当还钱把别人吃傻了,我吃了菜场27元一斤的乌骨鸡汤已经惊为天鸡了,不知道土鸡味道怎么样……)
鸭胸肉(带皮,能做很多菜,比如盐水鸭胸,可能还是会觉得有点瘦)
仔鸡(有时超市卖这种冻货,剪刀剪了煮一下还蛮好吃,大部分骨头都能吃掉)9元
鸡翅中(方便好吃,可以连骨头吃掉;就是感觉不怎么值只适合偶尔吃吃……)20元
鸡琵琶腿(方便好吃,软骨可以吃掉;其实我吃了很久猪肉后偶然买了两斤多白水煮了加盐拌了吃也惊为天鸡……这说明了“换着吃”很重要)8元
鸭边腿(差不多就是半片鸭,超市里很便宜的肉,味道一般,一般要用剁骨刀)5元
植物
姜(姜科,生姜(平时用的)、沙姜(鲜的可作蘸料,干的一般叫山柰、山萘、山奈……)、良姜(小良姜)、南姜(芦苇姜、高良姜)……放在葱属前面大概是姜更加百搭吧)
葱属
大葱(多用于煮炖、蒸鱼)
小葱(多用于煮炖、最后加的葱花作为增香的佐料,可以浇油)
分葱(四季葱,比大葱小,比小葱大……)
洋葱(多用于佐料、煮炖、蒸鱼烤肉的腌料。熟了减辣增甜,生的果糖在低温下也会甜一点,白的黄的没红的紫的那么辣,虽然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用。切洋葱很讲究,垂直于纹路横切入味更快,竖切不易散,交替切丁切粒,更多技巧网上有很多我就不放链接了,总之根要最后切。生吃加醋、酱油等调味减辣,但仍可能造成口腔不适,可以不吃或提前加醋泡好;注意洋葱是高发漫食物)
红葱头(比洋葱小,香味更突出)
香菜(伞形科,也是调味蔬菜,可以切碎像葱花一样最后放。小叶香菜更香。可以自己种;伞形科还有一些调味叶菜可以试试,比如各种芹菜)
水生根茎(可炖肉,大概要炖半小时以上,淀粉含量较高;尽量不要生食)莲藕、荸荠、菱角
椰子(成熟椰子或称老椰子的椰肉中富含的中链脂肪酸能促进生酮,但并非必需,除非很喜欢椰子。铜、锰、硒含量较高;一个椰子有几种形态,每种形态名称都不同,生长过程中紧贴着椰肉的皮和壳颜色会不断变深直至完全成熟时的深棕色,此时椰肉厚度也最大,肉质最老,此即老椰子。椰皇一般是比椰青熟的椰子去皮抛光后方便食用的商品形态,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不一定用的就是肉最厚的老椰子,毛椰也一样。买的老椰子可能会发一点芽,可以拔掉露在外面的芽,取水后开壳吃掉里面可能有的口感和味道都不错的椰胚即“椰宝”、“椰子饼”。老椰子一般只适合榨浆,比较嫩但比椰青老的椰子则总体上无食用价值。用剁骨刀和勺子就可以处理好的椰青也可以当水果吃,碳水高一点比方说想增肌可以经常吃天天吃,反正比绝大多数水果都健康,泰国香水椰不错;很多人对辛酸不耐受,如果吃椰子不舒服那么加工品也无需尝试了)
胡萝卜(伞形科,可炖肉,加热做熟配合油脂食用营养吸收更好)
葫芦科(多数可食的葫芦科蔬菜就本身营养而言没什么食用价值,不过南瓜、西葫芦这些喜欢也可以吃,新疆的板栗南瓜或什么贵族南瓜比较甜。少数亦可腌制或发酵,如黄瓜)
水果(牛油果不错。中高糖的少吃,例如苹果香蕉橘子桃子梨子等树果和蓝莓等小浆果,椰子例外。酸味水果,例如柑橘类的柠檬等可作为佐料,可以代替醋,容易坏可腌制保存,有些直接吃味道不好或口腔和胃肠不舒服还是别吃或只是泡水喝或先腌制以后食用泡水调味吧。酸中还带较强的苦涩如橄榄、油甘果等不太推荐生吃,可腌制后食用;有些人可能会对柚子过敏,比如吃几瓣就会鼻塞之类。香蕉里果糖低温下更甜,所以可以去皮后冷冻。很多水果可以加一点点盐……但考虑到爆碳水的后果,我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父母不要给我递水果)
甜菜(甜菜根、根甜菜、红菜头、紫菜头……作为碳水,营养比红薯更好,甜菜碱在蔬菜中含量较高,在很少吃海洋无脊椎的情况下建议吃些,每周大概五斤吧……消化那么多纤维不舒服或是要生酮还是吃菠菜或直接补充甜菜碱吧……可生吃,味道和口感有点像低甜度的雪莲果,甚至更多点咸味。但是有土腥味,放冰箱冷藏后味道小很多,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不喜欢吃……要味道可加蘸料,如醋和盐,要入味可以提前腌制。可作为主料做熟搅拌后做汤,比方说有点复杂的甜菜土豆汤,据说当年东欧贫民就靠着土豆和甜菜过活……也可用醋和盐腌制。大概也可像胡萝卜那样炖肉,但应该不能单独炖肉,要加点酸。食用后可能会由于甜菜红素这种色素而使尿液及粪便呈现棕红色或红色,无害)
——————(以下一般不适合生吃)
山药(可炖肉,直接接触皮肤会痒,注意防护)
芋头(也可炖肉,注意同上)
红薯叶(地瓜叶“苕尖”,营养密度最高的蔬菜之一,除了碳水,营养几乎全面高于红薯,口感有些黏滑。可以用红薯种)
甜菜叶(营养和红薯叶差不多甚至某些方面更好,比如“出身”……就是在国内比较难买到,想吃的话也许可以用甜菜种)
菠菜(虽然营养比前面两位差一截,但在几乎天天都能买到的叶菜里还是很强的。和甜菜一样属于藜科,比甜菜更富含甜菜碱,建议在很少吃海洋无脊椎、不喜欢甜菜的情况下吃些,每周600g即可)
土豆(虽然是茄科植物,但也是对健康影响较小的,至少比米面好到不知哪里去了,饱腹感似乎很强,而且纤维、气化酶比红薯少得多不容易胀气反酸,这就够了……因此,适合不生酮人群作为主食之一食用,土豆、黄油、蛋黄、蒜、葱、地椒、迷迭香、甜菜、肉、无麸质酱油……这些都可以用;天不热的时候可以试试网购甘肃定西的土豆;熟土豆放凉了还会生成可作为益生元的抗性淀粉,饱腹感更强;似乎不适合单独炖肉)
红薯(番薯、甘薯、山芋、地瓜、苕,来自美洲,因为“出身问题”,在中国自明朝以来食用历史不过五百年,可能存在尚未完全适应的毒素,且含有造成多食易胀气的气化酶,淀粉、粗纤维含量较高也易造成胀气,实际食用中可能会尝出苦味,尤其是在蒸红薯等加热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所以相对于旧大陆根茎的评级会低一点。热量比一般的根茎高,不生酮的可以吃点,也可炖肉;紫薯、白薯也一样,都是番薯,红薯碳水最少,紫薯碳水最多。如果因为吃了番薯而消化和排泄出现问题可以适当提高烹饪温度更好地消除反营养和分解淀粉,还不行的话就别吃了;若内部有黑斑应去除黑斑附近一厘米,否则吃了可能会中毒)
——————(以下为不再推荐的十字花科的代表;不过要是甲状腺没什么问题大概也可以吃点,虽然它们在蔬菜里是佼佼者,但在营养上并不是必需的。用雪里蕻制作的雪菜和可以用多种菜制作的梅干菜也可以用来调味)
西兰花(十字花科,营养密度最高的蔬菜之一,和红薯叶不相上下,作为味觉正常的人我觉得还蛮好吃的;花菜也是十字花科)
青菜(十字花科,油菜之一,营养密度也很高。最流行的品种是上海青,说实话,味道不行,我吃过的最好的是从小吃的苏州青,没上海青那么苦硬,尤其是春节前的霜冻苏州青,真的是甜糯软嫩,想必毒素也比较少;十字花科一大问题是其含有的硫甙的降解产物对人体有害并可造成甲状腺肿大,油菜籽加工而成的菜籽粕及常用于饲料,其对猪、禽、鱼之类的单胃动物整体有影响,对牛羊之类的反刍动物本身几乎没有影响,但养殖牛羊其奶中还是含有较高水平的硫甙降解产物,所以非草饲的奶制品在这一层面可能也对人体有害……在这个意义上,十字花科真是流毒甚广……)
卷心菜(十字花科,洋白菜、包菜,糖醋包菜,“(干锅)(有机)手撕包菜”……没怎么吃过,就买过一颗做了酸菜,1.8升的罐子绰绰有余)
大白菜(十字花科,感觉没什么营养啊,我还吃菜的几个月都没当配菜做过……就算有那道给白菜争气的“开水白菜”,它营养还是就那么点……适合做酸菜和乱炖吧)
白萝卜(十字花科,同上,突然冒出来一个根菜我也是有点吃惊的……辣根、山葵也是十字花科)
裙带菜(碘含量中等。一般买到的是热烘过的干货,脆脆的可以直接食用,但味道不怎么样好,消化也不容易。买大连的,一般是裙带菜叶,裙带菜从上到下或从嫩到老排序是芽、叶、梗、根,梗一般做成“中华海草”这样的凉菜爽口有嚼劲类似海蜇丝,也可以做成汤,我天天饭前喝)
海带(碘含量大致最高,汤里会溶有大部分的碘,所以不喝汤的话也可以多吃点。厚的有长岛、荣成、大连,薄的有霞浦。厚的很面很糯,比薄的难熟,适合一小时以上炖汤,加热一刻钟以内肉早熟了海带却熟不了硬硬的,所以一般推荐薄的,而且好像更多人喜欢薄的口感。当然,厚海带也可以和鲣鱼干做的木鱼花做日式高汤,味道不错,不过它组胺比较高我就不推荐了,如果要买大包装建议先准备好干燥和密封器材。海带也分几个部位)
紫菜(碘含量较低,而且一次也吃不了多少,不过用来做菜做汤倒是好吃,比如紫菜蛋汤可以最后加蛋黄或等级不高加全蛋……紫菜按收割次序分头水、二水、三水这个样子,南澳紫菜比较好;可以抹点油和盐烤两三分钟做成更脆的海苔,虽然不一定正宗。海苔碘含量可能更低,也就当零食吃吃吧,或者做成有没有米都可以的寿司)
加工品(慎用;有些可以自制,比如熬油;任何油空口吃不惯都纯属正常,用不完可以试试通过煎烤、浇油、油炸之类的方法消耗,尤其是在周边食材品质不高或没有专门的加热设备的情况下,毕竟尽可能保持原食比去吃有毒得多的谷物和植物种子油要好得多)
猪油(一般指板油,较软的内脏脂肪炼的油。常温下易涂抹,没什么异味,对多数人而言会是适口性最好的油。可用来做各种菜,只要不是煮炖炒煎,不管什么东西都可以抹猪油,比如蒸鱼、烤鱼。推荐买板油自己熬,切小块,炒锅加适量水,还可以放最多一撮花椒,水烧完后调小火,也许燃气灶火力太大还得隔三差五关火……用烤箱会比炒锅可控且舒服,看到油渣发黄就算炼好了,觉得油渣还不够脆可以把油渣捞出来单独继续加热以减少整体氧化和致癌物产生,炼好了按需要放一点点盐,降温到半粘稠时如果需要进一步调味还可以放点红糖,100g猪油放大概5g最好是颗粒状的红糖。至于细胞膜上的Neu5Gc,炼过的动物油也可能有微量残留,但应该比鱼还要少,所以喜欢用还是可以用的;猪油可做肥皂,现成的有很多,喜欢做实验可以试试。猪胰皂可能更好)
牛羊油(相对猪油一般适口性较差,不适合即食,多用于烹饪。例外是肚油或称网油,膻味很小,常温下固态,天冷时较易凝固,比较难洗。羊肚油化了之后加香料粉调味去膻后我觉得可能比一般的猪油更好吃,至少应该更健康,比较难洗这一点我选择忍了,毕竟好的猪油不便宜;购买最好选草饲的,产地在草原或山地的可能是,草原的可能更好;牛油可做蜡烛。羊油可作鱼饵,据说烤羊油还可以治冻疮)
油渣(炼动物油的副产品,好吃,脂肪含量较高)
黄油(或称奶油、“牛油”,比较适口,一般没有特别明显的讨厌的味道,但还是不如猪油。发酵黄油可能会更香。因为没多少细胞膜,所以几乎无Neu5Gc。从冷藏拿出来直接啃大概是最适口的即食吃法。没冰箱怕温度高容易坏可以试试buttercrock黄油陶罐。常见做法有“(蒜香)黄油(土豆)”;买纯的动物黄油。最好选草饲的,标明草饲的有爱尔兰的金凯利,没标的有新西兰的安佳、威士宝、恩蓓可;想要牛奶里的有害成分更少推荐换成更纯基本不含蛋白的印度酥油,如amulpureghee。标明草饲的草饲酥油更推荐,虽然比较贵。其实酥油也可以通过加热黄油过滤自制。脂肪含量高于99.8%的无水黄油应该也行,如安佳、总统、歌文,不过一般单件就是很大的,所以必须先看看能不能和朋友拼单并尽早用完……内蒙古酥油可能不行,还会多一些别的问题,而且适口性较差,不能像黄油那样直接食用,像牛羊油一样基本只适合煎烤炒炸,区别在于有黄油味。这几种大概都可以常温保存;黄油相对不容易觉得腻,因为它是一个油包水的乳化体系,而细胞和组织内的脂肪也比烹饪释放、专门炼出来的不容易腻,10度以下腻感也较低)
椰子油(饱和脂肪及中链脂肪酸含量最高,十分稳定的植物油,有益生酮;用途广泛,可烹饪、即食、护肤、护发、卸妆、疗伤、防晒、刷牙、油拔、制皂……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中,椰子油和酥油的地位都十分重要,两者都喜欢的话可以混合使用;即食觉得味道不好一部分可能是不少人对椰油中某些天然存在的物质如辛酸较为敏感,如果经常感到胃部不适就别直接喝椰子油了。除此之外,影响体验的主要是椰油品质,冷榨的推荐gardenoflife和vitacoco,精炼的用于高温烹饪推荐nutiva)
椰子黄油(椰子酱、椰子甘露……将椰肉打碎后椰浆与纤维充分混合后制得,适口性好,就是比较贵,而且据说比较容易上瘾……有功率1500瓦及以上的高速破壁机的话应该也可以自制……大概适合即食、佐餐、凉拌吧,纤维碎了不等于没有,如果消化有问题就别吃了)
椰奶(也叫椰汁,也可以叫椰浆。椰奶从成分上分析通常为椰浆和水,具体区别受各国定义、加工工艺和进口商翻译等因素影响,例如100%椰奶不一定等于椰浆,只是说它是纯的无添加剂,一般会在榨之前加40%左右的水,所以可以看成是60%的椰浆。推荐安来利aroy-d和雄鸡标特浓椰浆。安来利aroy-d那种绿颜色一升装original的1元120千卡热量,就是和老椰子比也算不上贵。雄鸡标特浓椰浆则是半固体状的比较浓稠,尝过的原人大多觉得品质很好。建议一开始别买太多,要是喝了不舒服很难用完的……一般用来做各种菜,比如炖肉或凉拌,不推荐直接喝,一定要直接喝的话,为了防止脂肪泻,一开始兑点水或别的什么慢点喝,而且一天也不要喝太多,比方说最多400毫升。绝大多数罐头含bpa,bpa在任何浓度都对人有害,所以只能用利乐包装的,危害小很多;如果对自制椰奶都不耐受就别喝这些吧,椰子并非必需……)
椰浆粉(可以像椰奶一样用,味道应该比椰奶差一点。国内消费市场上的纯椰浆粉加工时可能是没用到榨浆后剩下的椰肉渣即椰蓉以及保证一定的大众口感,少了很多油,碳水有点多,干吃很甜,单独吃量大了会破坏生酮,所以就是南国和春光这样的品牌也不推荐。可以在淘宝和阿里巴巴找海南或东南亚的脂肪高于50%的椰浆粉,优点是没冰箱的话比椰浆更易保存,缺点是没椰奶好喝)
明胶(用来把某些液态食材做成固态食材,比如说布丁。吉列丁片吉列丁粉等各种形态都可以)
iPhone浏览器用户:1.点击手机桌面“文件”图标2.在“下载”目录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