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过去的这一年时光时,你脑海里首先弹出的关键词是什么?
先别急着回答我。
因为那些能代表2024年的词都在下面,不妨看看有没有你的同款答案。
2024十大网络流行语揭晓
工作枯燥乏味,玩梗扫清疲惫。
12月12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发布了2024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
下为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细则↓
下为202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解析↓
偷感(很重)
草台班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解析:源自对抗负能量的“草台班子理论”。该理论号召大家放弃焦虑、内耗等负面心理,不要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因为那些职场大佬也会有边干边学的时候,只不过他们都非常默契地不揭穿彼此罢了。
班味
解析:指人们在上班后懒得打扮自己,从“青春代言人”向着“无聊的大人”快速转变。
那咋了
解析:网友们对抗内耗的常用句。它所代表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不被他人左右”。常见的使用场景是A抛出问题,B因为不认可对方的观点用“那咋了”快速回应。
(就这么)水灵灵地××
解析:源自某韩国艺人在节目中的台词——“我就这么水灵灵地()站在中间”。后因句式魔性而迅速走红,导致“水灵灵地”被网友们用来形容那些令人意外、吃惊的行为或事件。比如小明的室友对他说“今天早上是系主任的课,你就这么水灵灵地跑路了?”
古希腊掌管××的神
解析:因为古希腊神话的设定丰富,所以网友们在形容某人在某方面表现出色的时候,就会称他是“古希腊掌管XX的神”,后发展出调侃/暗讽的延伸意。像是阿强做饭特别咸,朋友们就会调侃他是古希腊掌管食盐的神。
city/city不city
解析:源自于美国博主保保熊和妹妹在中国旅游时的一段对话“上海city不city啊?”“好city啊!”因为外国人口音独特,该内容在网上迅速走红。city/city不city,也开始被网友们用来代指现代化、洋气等概念。
包××的/包的
红温
解析:源自游戏角色“兰博”,其技能机制为机甲过热后进入“红温”状态,从而获得额外属性增益。“红温”一词后被网友形容某人生气时面色通红的样子,它的使用场景类似于之前流行的“急了”“破防”等。
搞抽象
解析:源自于某游戏主播的口头禅——“真是太抽象了”。随着主播的走红,“抽象”“搞抽象”也开始被网友们用来代指一切反常规、荒诞、戏谑的内容,并逐渐进化出了释放情绪、用娱乐内容解构热点信息的“抽象文化”。
2024年轻人的抽象元年
如果一定要给2024年的网络文化、年轻人选出一个关键词。
那一定会是“抽象/搞抽象”。
因为它不仅上榜了《语言文字周报》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还当选了小红书的2024年度关键词。
这个概念有多广泛呢?
社交平台上的meme图是在搞抽象↓
向佐在直播间里放弃表情管理是在搞抽象↓
此前爆火的废话文学、已读乱回同样是在搞抽象↓
为什么“抽象”能从一个小众的直播梗,一步步变成当下年轻人的文化符号之一?
一方面是因为它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为年轻人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乐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替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意外、困难面前建立了缓冲区。这也让整个抽象文化在搞怪、无厘头、反主流的表面特征下,暗藏了年轻人抛弃社交面具、勇于表达情绪的行为内核。
年轻人通过搞抽象的方式直面压力,在笑作一团后选择继续挑战困难。最终在玩梗、创造梗的同时,见到了、接纳了那个更加真实与纯粹的自己。
牛津词典硬刚人工智能
同样是在12月,远在大洋彼岸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也组织了2024的年度关键词评选。
本次入围的选手分别有:传说(lore)、浪漫奇幻(romantasy)、垃圾内容(slop)、端庄(demure)、动态定价(dynamicpricing)、脑腐(brainrot)
经过超3万名用户的投票后,脑腐(brainrot)一词击败其余五名对手,正式当选了牛津词典的2024年度词汇。
简单来说,老外口中的脑腐就是国内“玩手机玩傻了”“冲浪冲傻了”的委婉化表达。
毕竟自从生成式AI问世后,互联网上拥有低质量、不真实、有误导性等特征的内容正越来越多,甚至整个互联网的信息生态也因此受到了污染。
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唤醒人们对低质内容的警惕心,评委组这才把2024年度词汇的头衔送给了脑腐。
参考:
澎湃新闻:啥是“偷感、红温”,这些网络流行语你会用吗
上观新闻:流行语大盘点:2024,你玩“抽象”了吗?你“接”了什么?
光明网:“脑腐”击败“垃圾内容”,当选牛津词典2024年度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