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精选十篇)

我们要让幼儿保持良好的食欲,在饮食方面要卫生保证幼儿平时的规律和正确的习惯,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能保证幼儿幼儿健康。[1]

由于现在很多家里都是六名大人养育一个幼儿,造成了对幼儿的溺爱,加上家庭因素、生活情况的不同,使幼儿在饮食方面出现挑食偏食的毛病、进餐时看电视、过多摄入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这样发展下去会造成幼儿营养不良、肥胖甚至引发疾病,严重的话影响幼儿一生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幼儿饮食方面的错误,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必须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入园开始抓起。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身上的表现以及成因

(一)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身上的表现

1.幼儿在饮食方面出现偏食、挑食

偏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它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从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在家中偏食的现象明显多于在幼儿园。

2.幼儿在饮食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些幼儿无论是幼儿园还在在家里,在吃饭的过程中喜欢边吃边玩或是边发呆边吃饭,部分幼儿在吃饭的过程中将吃饭用的小勺含在嘴里不吃饭,当在旁边去喊他时才会继续吃饭,不一会又去玩。还有一些幼儿需要大人喂才肯吃饭,等大人喂完一口饭的时候这部分幼儿将饭含在嘴里不咀嚼,还有的观望四周的情况,还有的是到处抓东西玩。

3.幼儿厌食

(二)出现以上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平时的教育方式而养成的。还有家庭在饮食方面存在陋习给幼儿带来负面,很多幼儿模仿家长的饮食习惯,一些家长饮食习惯不规律暴饮暴食,饮食方面全凭个人喜好,还有一些家长在饮食方面不注意卫生生熟乱放,对幼儿饮食习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外部因素

另一部分由于幼儿园对幼儿饮食工作的欠缺原因导致的。[2]从而造成幼儿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和规律,影响幼儿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幼儿园我们要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膳食。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是很难。作为教育和养育幼儿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3]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主要策略

(一)幼儿园实施的主要策略

1.示范法:我们要根据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在饮食的时候利用集体氛围进行渲染,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有着抵触情绪,比如糖蒜头,面对这种食物这些幼儿选择不吃或者扔掉。对于这类幼儿我们在吃饭之前做一些安静小游戏,比如:让宝贝们猜猜今天会有什么菜让我们品尝,最后教师告诉孩子这些菜的营养价值和多吃这些菜的好处,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情绪。

3.物质鼓励法:

对于一些吃饭困难的幼儿一旦在饮食方面有进步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奖励和鼓励,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改正幼儿饮食上的不良习惯。

(二)家长实施的主要策略

1.现在的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很严重,我们家长首先让幼儿了解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播放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电视节目和动画,让幼儿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让他们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

2.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可以采取奖励的办法,对进步的幼儿进行物质奖励,或是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毛病。

3.幼儿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在家庭饮食方面让幼儿模仿家长饮食,以具体生动的形象的饮食方式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模仿家长吃饭的积极性。所以,进餐时,家长应树立些正面的形象,以一个正面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幼儿。

综上所说,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提高幼儿的美德教育。我们为幼儿要安排合理的三餐,制定科学的饮食结构,必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以此为主要基础,让幼儿了解正确饮食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幼儿自身积极性,从而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要经常提醒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蔬菜要洗干净后才能食用,为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5]

很多幼儿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家长要做到不训斥、不埋怨,教会幼儿运用自己的大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我们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的相互合作但,幼儿们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国家培养健康的人才。

摘要:人的习惯养生主要在幼儿期形成,所以这个阶段属于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让幼儿产生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的诱因,有些可能是家长导致的,有些还有可能是幼儿教师导致的。幼儿的这些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如何,幼师又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幼儿去除不良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关键期,重要性,行为表现,纠正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9.

[2]幼儿教学研究[J].2008(9):17-19.

[3]李季湄.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万鸿平.中国保健营养[J].2001(10).

合理安排幼儿零食

如何选择幼儿饮料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1-3岁幼儿每日需水总量约为1250-毫升,幼儿需要的水除了食物中所含的水分(特别是奶类、汤之类食物含水较多)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额外补充来满足,约需600-1000毫升。幼儿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应该严格控制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重视幼儿饮食卫生

饮食习惯是卫生习惯的一个方面。为了使婴幼儿得到充分、均衡、全面、合理的各种营养,除注意膳食的调配以及烹调技术和饮食卫生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一、要给幼儿一个宽松、安静的进食环境

幼儿吃饭时,不要在餐桌上对孩子直接进行批评教育,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受到训斥后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势必影响孩子的食欲。

二、合理制定食谱

根据不同时节和幼儿生长发育的所需营养,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科学合理地为幼儿制定食谱。有些家长不考虑幼儿的特点,大人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还有的家长根据自己所患的病情需要搭配饭菜,完全没为孩子着想,这样自己是省事了,可孩子正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三、杜绝偏食和挑食

当孩子在吃饭时有不正确的喜好时,我们成人总用"孩子还小"、"他们不懂事"做借口,偏袒孩子、安慰孩子,但成人的迁就却无形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孩子在餐桌上随意放纵,影响的不仅仅是营养摄取的平衡、全面,其实也滋生了孩子的其他坏习惯,容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要从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在餐桌上注意尊敬长辈,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成人应该给孩子提出保持餐桌整洁的要求,如果不小心弄脏了餐桌,应该自己用抹布清理。虽然看上去这些要求对孩子有些严格甚至苛刻,但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礼貌待人。

五、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

让幼儿在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千万不要一次盛得过多,吃不完倒掉就是浪费。教育孩子珍惜粮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自己能吃饱饭不要忘了还有贫困地区的儿童每天连肚子都填不饱。

六、进餐前后不剧烈运动

进餐前,保持平和的心态,安静地等待开饭。进餐后,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部的不适,影响消化功能,应先休息半小时左右,再逐渐做适量的活动。

七、不要暴饮暴食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得病,十有八九是由于吃得过饱,穿得过暖而致。孩子小遇到爱吃的就有可能吃过头,这时成人就要在旁边把握着,吃饱了就让他放下碗。饭后过一会再加点水果就行了,千万不能给孩子吃的过饱,一方面容易积食,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八、要控制孩子的零食

现在商店的儿童零食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幼儿对其很感兴趣,成人就要限制孩子的零食,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否则到了饭点孩子就不感到饥饿,势必影响了正常的进食。再说零食中很大一部分是垃圾食品,其中不但没有营养,还含有一定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有害成分,孩子吃了百害而无一利。

关键词:幼儿教育,饮食习惯,培养策略

一、案例呈现:凸显问题

二、指南引导:寻求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二)纠正偏食、挑食的用餐习惯

《指南》在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针对幼儿进餐提出的“教育建议”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包括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挑食。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夸张法

幼儿普遍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和夸张的动作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进餐前,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语气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今天有番茄炒鸡蛋,好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能引发幼儿的食欲,这样幼儿就会学着教师的样子,开始吃饭。对于班里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进餐的欲望。如吃菠菜时,有的幼儿不爱吃菠菜,教师可以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啊”再引导幼儿发现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得很厉害,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这样能有效激发幼儿吃蔬菜的兴趣,保证幼儿摄入有均衡的营养。

2.强弱结合法

幼儿除了对教师有模仿性,对同伴同样具有模仿性。在进餐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吃饭小能手的典型榜样,教育其他幼儿学习他主动把饭菜都吃干净。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以强带弱,慢慢提高幼儿的进餐速度。

3.循序渐进法

在盛饭时,教师往往会给幼儿盛满一碗饭,但有的幼儿看到教师给他盛了满满一碗饭后,就开始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不用盛得太满,留一点饭菜,等幼儿吃完时再酌情增添。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添饭的次数越多,幼儿越有自豪感。盛菜也一样,有的幼儿不爱吃绿色蔬菜,教师一开始可以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适应,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

对儿童来讲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通过吃各种食物来取得,所吃食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可是,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孩子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缺乏症等情况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1.饮食要有规律2.不挑食、不偏食3.不随便吃零食4.不暴饮暴食5.注意饮食卫生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与就餐环境。

【关键词】肿瘤;学生;饮食习惯

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和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有关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与正常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并呈无规律的迅速生长,以至可以破坏正常组织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人体各部位是由不同细胞和组织构成,除头发、牙齿和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可以发生肿瘤。根据肿瘤生长的形态学特征和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肿瘤3种。

恶性肿瘤其因危及生命,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居第2位。

1引起腫瘤的因素

外源性致癌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因素。

化学因素:①多环芳烃类。主要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存在于煤烟、香烟的烟雾中,或熏烤食品如熏鱼、熏鸡、火腿、腊肉、烤牛羊肉、烧烤中。这类化合物的特点是小剂量长期作用能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癌变,主要为胃癌和肠癌。②香胺类。广泛用于染料、药物、杀虫剂、塑料橡胶的制备中,能引起泌尿系肿瘤,如膀胱癌。③亚硝胺类。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致癌范围广,小量1次作用即可致肿瘤。亚硝酸盐是贮存食物的一种常用的防腐剂,能使食物长期存放并颜色艳丽,午餐肉、香肠、火腿、腊肉、各种罐头及蜜饯食品的加工中,亚硝酸盐被广泛使用。④烷化剂。有机农药。硫芥等属于烷化剂,其生物学作用类似X线。可致肺癌及造血器官肿瘤。⑤霉变食物。大米、小麦、黄豆、花生、玉米等食品易变潮霉变,从而含有大量的霉菌及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其致癌性是三氧化二砷的100倍,易导致肝癌、胃癌。

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X线防护不防所致的皮肤癌、白血病等。一度成为放射性工作者的职业病。紫外线也可导致皮肤癌,油漆着色性干皮病病人作用明显。

生物因素:有些病毒有致癌作用,乙肝病毒可致肝硬化、肝癌,单纯疱疹病毒反复感染与宫颈癌有关。

(2)不良生活习惯:

如经常进食霉变、腌制、烟熏、油炸食品及高脂肪、低纤维素,低维生素等饮食与有些肿瘤的发病有关;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肝癌;吸烟可引起肺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

(3)内源性促癌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2肿瘤的预防

3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

对我校2010届护士1—13班,助产1—2班653位住校生进行饮食习惯的调查,发现喜欢吃烧烤的占70.5%,其中37.1%的学生作为正餐,每周吃1—2次占58.6%,每周吃3—4次的占32.8%,每周吃5—6次的占8.6%;喜欢吃麻辣烫的学生占80%,其中55%的学生作为正餐;经常吃方便面的学生占20%;经常吃火腿肠的学生占19.8%;喜欢喝可乐的学生占33.5%;喜欢吃臭豆腐的占25.1%;经常吃剩饭的占5%;喜欢喝酸奶的占27.3%。此外,学生中还有极少数抽烟、饮酒的现象。

4讨论

肿瘤的预防不但要让同学们懂得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而且还应要求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给青少年们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掌握防癌的知识和具体方法,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良好习惯,并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简介: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这时的家长不再只关心幼儿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我园一致认为培养5-6岁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加大力度,主要从看、听、说、想、读、写、整理等方面入手,现将总结如下:

首先,让幼儿学会“看”。

其次,让幼儿学会“听”。

(1)教幼儿学会听。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幼儿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并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让其活而不乱,而且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在实践中,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幼儿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课中,在探讨问题时,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能用体态语做积极的信息交流。

(3)设疑激趣法。在教幼儿认真倾听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在轻松地情景中学,从而养成好思考等良好习惯。大多数教师用了设疑激趣法,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我们先引出了两只小兔分积木的故事,一只小兔把长方形积木和梯形积木放在一起,而另一只说不能放在一起,以它们的争吵作为疑问,激起幼儿帮助小兔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幼儿主动地去比较和思考长方形和梯形的不同。

再次,让幼儿学会“说”和“读”。

还有,让幼儿学会“想”。

“想”即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他们大多依赖性太强,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想让他们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家长和老师还得狠下决心,努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幼儿园活动教育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二等分》的活动中,教师事先并未进行二等分的示范演示,而是先让幼儿进行二等分尝试,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操作中寻找二等分的正确方法。在幼儿的失败,再失败然后到成功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验证,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而且幼儿在尝试与他人不同的二等分方法时创新思维习惯得到了很好培养。又如:在歌表演《洗手绢》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用动作对歌曲创编,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为习惯。S

一、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幼儿在年龄小时,不管是好还是坏习惯都容易养成,也易于巩固,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若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会逐渐固定成形,并且还影响到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在幼儿时期一定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且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不能因为事小,就不加注意,往往是积少成多,小事养成了坏习惯。比如:正在玩玩具的幼儿园小朋友一听到要吃饭了,就扔下手中的玩具,跑向饭桌,这时老师就要针对这种情况,及时的教育幼儿,要先把玩具放回原处,才能去吃饭,谁第一个放好,谁就第一个吃上饭,老师还要给予奖励,但不能惩罚幼儿,更不能说放不好玩具,就不能吃饭之类的话。通过老师的教育,幼儿会很快的把玩具放好,高高兴兴的去吃饭去,久而久之,孩子们去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做完游戏都会把玩具放回原处,这种习惯还会延伸其它方面,对生活用具和学习用具也会做到用完放回原处,方便下次取回。身边的这种小事很多,在教育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坚持不懈,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习惯。

二、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以激励幼儿

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老师不但要靠说教,还要以身作则,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注意自身的修养,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也要按照要求做,做到正面示范和引导教育。同时教师在工作中,要及时的发现并表扬表现非常好的幼儿,哪怕是有一个幼儿有了一些比较小的进步,老师都可以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励幼儿继续进步,这样也给其它幼儿树立起了身边的小榜样,使幼儿互相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环境,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教育指导,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家庭熏陶的作用就越发的明显。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往往使幼儿养成自私自利、骄蛮、无理等不良行为习惯,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固定成形的。当幼儿在幼儿园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后,如果家长不能和幼儿园的老师保持同步,幼儿在家很可能就把学校的教育弃之一旁,依然我行我素,这样就达不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目的。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必须密切配合,可通过开家长会、家园信箱等形式,使家、园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在幼儿教育中保持目标一致,进度一致,并对幼儿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提高家长的育儿知识,指导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最终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逐步巩固这些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良好习惯可将使人终生受益,所以我们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摘要: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出幼儿的良好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老师、家长要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通过不同的方法,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1]姚双.“优秀是一种习惯”在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S1期

一、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向幼儿提出合理要求,让幼儿逐步提高,循循善诱。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我们通过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遵守纪律,餐前便后洗手,自己动手吃饭。进餐后,自己收拾桌子、放碗、洗擦嘴的小毛巾。午睡前后,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主动收拾玩好的玩具,整理图书等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2.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平时的勤劳、肯干、讲卫生,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刚扫地,孩子就拿来了簸箕;老师要去洗抹布,孩子就给你拿肥皂。老师抓住了幼儿平时的这些良好行为,及时表扬鼓励,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挤牙膏,如何使用牙刷,如何放置牙刷,等等,幼儿听清楚了,看明白了,然后练习,慢慢地就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除此之外,还有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等,我们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了随机教育。

3.通过晨间谈话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不良习惯的纠正。晨谈时,通过讲述雷锋、列宁等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利用课间教育活动,如教材中的《不爱用手的小河马》、《小兔的妈妈病了》、《小手的秘密》、《我自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你》等内容来教育幼儿什么事都要学会自己动手,不能懒惰。我们还通过编排童话剧、情景剧、故事等来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二、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三、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发挥评价的功能,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提高有效性及巩固培养成果,我园把教育评价当做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先是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是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3.是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通过幼儿间的互评、教师对幼儿的点评、家长的参评等形式的评价活动,各班还开展了“每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评比活动,把小朋友的照片、名字展示在园班内的风采展示台。使激励效果更明显。

五、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习惯易于养成,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形成性格,性格日久决定前途。

[1]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一、幼儿倾听习惯现状

工作中,我注意认真观察,发现幼儿的倾听习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听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2)较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倾听专注程度有一些提高,但理解能力还比较弱。(3)对相对较长的讲话内容,幼儿还不太能够听清和理解,从而阻碍各自的表达。

二、建立有意倾听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在听方面的特性,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建立一些有意倾听的常规。

1.学会安静,培养耐心。

在活动中,如果是吵吵闹闹、你言我语,看似氛围活跃,但效果往往会很不理想。首先让幼儿学会安静,才能够真正听到、听清同伴和老师的讲话,才能为有效的发言和交流做好准备。其次,要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发言要有耐心,同伴或老师讲话时,不要随便插嘴,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创造出一个有益于专注倾听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创造机会,听说结合。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要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听的机会。如在音乐活动中的听音和模仿节奏游戏等。当然,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在听后不妨多给予幼儿说的机会,这也是检查幼儿听的效果的一种手段。如讲故事讲到一半,让幼儿说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每天让幼儿讲讲自己开心或难过的事,说说自己周末有哪些有趣的见闻,等等。这些与幼儿的生活靠得很近,幼儿很感兴趣,因此表达欲望强烈,听起来格外专注。

三、优化培养倾听的方式

1.教师语言简明,有吸引力。

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比如,语言活动课《动物的本领》中,活动开始部分,教师用简洁、浅显的一句话引出活动主题:“在动物王国里,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非常有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教师的语言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都想知道动物有什么本领,接下来听得非常认真。

2.明确倾听任务,主动参与。

3.鼓励幼儿提问,及时引导。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班级活动中,每一个幼儿的首要任务便是“听”,听的时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做小动作,有意识地识记听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想想听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还可以进行一些自己想法的补充。即鼓励幼儿针对听的内容大胆提问。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了解幼儿对哪些地方比较感兴趣,为下面的深入理解倾听内容作准备。

4.搭建展示平台,注重表扬。

幼儿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时,老师就要给幼儿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如开展游戏活动、讲故事比赛、我是小记者等,让幼儿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拷贝不走样、你做大家猜、比比谁的记性好等游戏,这些都是适合幼儿的易操作而且有趣的游戏,能自然地引发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幼儿的倾听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长处,注重表扬激励,保护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

THE END
1.一日三餐(下厨房)饭妈妈在下厨房分享了菜单「夜味腐竹 辣拌西兰花(简单又好吃) 私房美味拌海带 台式卤肉饭 “鲜”美的简单快手菜——素炒鲜口蘑 梅菜扣肉 爆炒花甲 酸梅汤 糯米蛋-好吃到要爆炸 地道川味麻辣烫——冒菜来一盆 水煎包(现成包子版) 边吃边流泪的「孜然土豆片」 红三剁 鱼香https://hanwuji.xiachufang.com/recipe_list/106973003/
2.春节家宴吃什么?送你一份实用的“营养师美食餐单”今天本文特地为大家设计了一套家常美食大餐。无论是家人聚会,还是请客吃饭,按此搭配,都能有里有面,有滋有味,吃得喜庆开心,既要表达满满的仪式感,又不想太麻烦。琢磨之后,制定如下餐单,供各位朋友参考。家常版年夜饭实操型菜单—— 餐前水果:大金橘、香梨、苹果(取吉利平安的意思)。 https://m.gmw.cn/2024-02/09/content_1303657103.htm
3.实践版家庭营养餐在《食谱编制调整评价与应用教练课》上,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食谱落地,有烟火气”。所谓食谱“落地”,是营养师们期待自己编的食谱能够符合用户的需要且能与用户实际生活相结合。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营养师无法深入家庭内部了解每个人的家庭饮食习惯,口味偏好,只能凭经验制定“营养素”更加符合的食谱。https://www.cctalk.com/m/group/89953441
4.一周家庭食谱安排表家庭一周的食谱安排表初中为了确保家庭成员的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我们制定了一份一周的家庭食谱安排表,这份安排表兼顾了各种口味和营养需求,同时也考虑了方便快捷的原则,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份食谱的内容和制作方法。 食谱内容 周一:早餐:燕麦粥、水果沙拉(蓝莓、草莓、香蕉);午餐:黑米饭团、凉拌黄瓜;晚餐:番茄炖牛肉、炒时蔬。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64943.html
5.幼儿园防溺水工作总结(精选26篇)四、均衡合理安排幼儿膳食我园本着卫生、安全、富有营养利于消化的总要求,每周认真为幼儿制定带量食谱,做到品种多样,搭配合理并保证按量供给。对一些别的幼儿园的好食谱,积极采纳。采购中,我们抱着对孩子极端负责的态度,采购食品的质量与供应商签订安全责任书,强调提供的菜必须新鲜、无毒,严把食品的验收关。为了提高伙https://www.unjs.com/youjiao/youeryuangongzuo/20230120185437_6299095.html
6.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7.《降地吃:家庭饮食调理指南(台湾知名养生专家,邱锦伶教你制定台湾知名养生专家,前北京同仁堂台北旗舰店养生咨询师邱锦伶教你制定全家人的择食计划:针对男性、女性、健身族、孩子、老人五大人群,精选三十道补养食谱,帮全家人一起调理,用一日三餐吃出健康好体质。 作者:邱锦伶著,博集天卷出品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352483.html
8.一周营养菜谱如何编制家庭一周营养菜谱根据上述原则,参考食物成分表,结合当地市场供应情况和伙食费情况来安排一日食谱。在此基础上,本着同类食物之间互相调整的原则,制定一周营养菜谱,如鸡蛋、瘦肉豆腐、鲜鱼都能提供蛋白质,可把它们分别安排在每日的食谱中,既达到营养要求,又使膳食品种多样化。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881905_49510117.html
9.降美味生活标准一日三餐食谱营养均衡的家庭用餐解决方案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的一日三餐食谱?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样化,有时会忽视了营养均衡的问题。为了确保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一日三餐食谱。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健康,也是保持体重和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 什么https://www.nulad.cn/yin-shi-jian-kang/78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