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中午吃饭》(通用7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观察记录《中午吃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情景描述:
评析:小泽在班级里属于挑食蛮严重的男孩子,在上次的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平时因为老一辈的宠爱,在家里都是吃荤为主,不爱吃素菜,放学回家总会被带到超市买零食,一到家一根鸡大腿,导致在家不好好吃饭,为此家人也很头疼,在上次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并于家中老人沟通好,尽量减少他的零食,鼓励孩子多吃饭。
在今天吃饭的过程中,很简单看出来,小泽的确爱吃荤,不吃素,而且很抵触,他今天肯吃一点青菜其实已经进步很大了,因为在上次家访之后,小泽在挑食方面已经进步很多了。我感觉,要改变孩子挑食的现象,不光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减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数,而且在吃饭前,我们老师要与孩子介绍菜肴的营养价值,勾起孩子吃饭的欲望,当孩子有点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而且,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情也应该及时兑现,这样孩子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强这部分孩子的运动量,按照这样的方式实施下去,孩子的挑食现象肯定会逐步有所改观。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墨墨
观察目的:观察墨墨用勺子吃饭的情况,了解瑞瑞最近的饮食情况。
进餐过程中发现他没有吃蔬菜,我进行引导“小朋友们要饭菜搭配着吃,一口菜,一口饭,这样菜才更有营养。”只见他还是没有吃蔬菜,我又走到他的身边提示他,他拿起勺子开始吃菜,我蹲在他的旁边说道“两只小手都要用起来,一手拿勺子,一手扶着碗吃,吃一口菜,吃一口饭,这样干稀搭配也营养搭配”,他拿上来手,扶着碗大口吃饭,在我的引导下也像其他小朋友似的吃了起来,速度还不慢哦,大大的'拇指送给了他。
采取措施:
1、向幼儿介绍米饭里的小秘密
2、手把手的辅助幼儿小手枪的方式拿勺子
3、语言引导幼儿进行干稀搭配吃饭
4、给予幼儿语言鼓励
5、给予墨墨奖励,体现幼儿吃饭中的进步行为。
6、和爸爸妈妈讲述幼儿在园里吃饭的情况
7、建议家里爷爷奶奶给予杰杰更多自己吃饭的机会
获取成果:
墨墨基本能够自己拿着勺子吃饭,不再需要老师提醒,但是拿勺子的方法还是需要不断的提醒,现在基本能够做到一口饭一口菜的吃饭,相比于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观察记录:
分析:
孩子年龄较小,情绪波动大,小班幼儿心理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自制力差,,自我中心化明显,但他们开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只是他们不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所以常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1、与家长做了及时沟通,得知小徐一直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在家对她特别呵护,每次她不吃饭时爸爸妈妈就会替她吃了,而且有些挑食,挑食不爱吃的菜就会夹给爸爸妈妈,经过双方沟通我们进行了家园共育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特点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正确引导,并上了关于进餐的健康课
获取成效:
幼儿的很多发生在平常中的点滴都是值得被记录的,我们应该抓住这每时每刻的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很多都是幼儿自身就很感兴趣的事情,只有这样自然的环境下的教育才是最真实的,也是幼儿最需要的。
观察目的: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快快的把饭菜吃完。
观察环境:活动室
措施:
首先,我们每一天开饭前组织幼儿猜猜今日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餐前气氛,增进了幼儿的食欲,愿意欢乐进餐。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而对于小班幼儿,成人给予他们的鼓励应当是生动活泼并且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模仿是小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经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我们在进餐习惯培养中经常将鼓励与树立榜样相结合,如“宝宝的牙齿真有劲儿,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一齐嚼,饭菜的味道会更好”;“xxx小朋友吃饭可专心了,安安静静吃饭肠胃最舒服”;“xxx小朋友的小碗里真干净,一点食物都没剩,看看谁能比他还棒”如此等等。教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
观察对象:小明
观察地点:幼儿园餐厅
观察背景:
在幼儿园,进餐活动不仅是孩子们摄取营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学习餐桌礼仪、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场合。小明是我们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食物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进餐习惯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观察过程:
餐前准备:小明在餐前洗手环节表现积极,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洗手,显示出较好的卫生习惯。
取餐:小明在取餐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能够自己拿取餐具和食物,但在取餐过程中略显急躁,有时会将食物撒在桌子上。
进餐过程:
坐姿:小明在进餐时能够坐在餐椅上,但坐姿不够端正,有时会向前倾斜或扭动身体。
咀嚼与吞咽:小明咀嚼食物时较为快速,有时未完全嚼碎就匆忙吞咽,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餐桌礼仪:小明在进餐时喜欢讲话,有时会与旁边的小朋友交谈,影响了进餐的专注度。此外,他偶尔会用手指去触碰食物,这不符合餐桌卫生要求。
餐后整理:进餐结束后,小明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己将餐具放回原位,但在整理桌面时不够细致,仍有食物残渣留在桌子上。
观察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观察,发现小明在进餐活动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坐姿、咀嚼与吞咽习惯、餐桌礼仪以及餐后整理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在进餐前进行简短的'餐桌礼仪教育,提醒孩子们在进餐时保持安静、专注,不随意讲话或触碰食物。
在进餐过程中,老师可适时引导小明调整坐姿,确保他能够坐得端正舒适。
提醒小明在咀嚼食物时要充分嚼碎,避免匆忙吞咽,以保证消化良好。
在餐后整理环节,老师可进一步指导小明如何细致地整理桌面,培养他的卫生习惯。
【观察背景】:
新学期开始,小班增加了刚入园的宝宝,离开父母,年龄又小,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情绪有些不稳定,每天的午餐成了问题,有的宝宝有挑食现象;有的宝宝吃饭很慢,还有的宝宝连勺子都不会拿,从小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观察实录一:
周一中午,我们分完了饭菜,然后和宝宝们一起认识:白菜炒肉、黄瓜炒鸡蛋、蘑菇鸡蛋汤,主食是馒头,说完后宝宝们吃了起来,只见士杰的盘子里只吃了黄瓜,鸡蛋都挑了出来,那两个菜一动没动,并且勺子还用左手拿着,舀菜也是歪歪扭扭的,吃到嘴里的还不如洒到外面得多。
观察实录二:
嘉怡、国恒呢,每次其他宝宝都吃了一半了,还不见他动勺子,碗里看上去就像没动过似的,提醒几次才嚼到嘴里一点点馒头,但是只嚼不咽,所以每次都吃到最后。
观察分析:
面对此现象,我想家庭因素是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就像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忙于工作,爷爷奶奶宠着护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自己吃饭,允许孩子边吃边玩,甚至跟在宝宝屁股后面追着吃,赶着吃,因此出现了以上状况。
实施措施及效果:
面对这些宝宝的进餐,我经常给他们讲《爱挑食的宝宝》故事,让他们知道: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有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壮,了解了挑食的.坏处;并且让大哥哥姐姐(因为我们的餐厅是混合班)示范及提醒的方式教宝宝学习正确拿勺子的姿势。
对待吃饭慢的宝宝,我采取少盛多添的方法,每次给他们盛的.饭菜相对少一点,等他吃完了再添,这样他就会有成就感,也可消除孩子视觉上的恐惧感,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优势。另外我还经常尝试让几个用餐慢的宝宝报菜单,让他们介绍饭菜的名称,来激发他们的食欲,以达到加快用餐的速度。
从小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对于幼儿今后的生活意义深远。因而,对于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衷心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观察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观察对象:幼儿园小班全体幼儿
观察者:
一、观察背景
本次观察在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以及情绪状态,以便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观察过程
环境准备:餐厅环境整洁,桌椅摆放整齐,餐具已提前摆放在每个幼儿的座位上。幼儿们排队洗手后,陆续进入餐厅。
进餐开始:多数幼儿能够自己端着小碗和小勺子找到座位坐下,开始进餐。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够完成这一动作。
进餐过程:大部分幼儿能够认真吃饭,细嚼慢咽,表现出良好的饮食习惯。但也有少数幼儿存在挑食、边吃边玩的情况。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吃饭姿势和速度,鼓励他们多吃蔬菜。
餐后整理:进餐结束后,多数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餐具放回指定位置,但也有部分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餐后活动,如散步、洗手等。
三、观察分析
自理能力:大部分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吃饭、整理餐具。但也有部分幼儿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
饮食习惯:幼儿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有的幼儿喜欢挑食,有的幼儿则能够均衡饮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改进措施
加强自理能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游戏、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吃饭、整理餐具,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通过本次观察,我们对幼儿园小班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以及情绪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根据观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努力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