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旗人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音)门下。1907年,郑兴文到哈尔滨滨江道衙门,当上官厨,给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西安事变以前,东三省归属张氏家族管辖,很多道台府里的菜,都属于禁菜、私菜。日本侵占黑龙江以后,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辽宁人对锅包肉进行了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菜品特色:锅包肉用猪里脊肉和淀粉,经两遍油炸而成,一炸熟,二炸色,出锅时汁并着以香菜点缀。外观红白相间,肉质外焦里嫩,微酸微甜。
食用须知
营养价值:猪里脊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等,而且肉质较嫩,易消化。另外,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猪肉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小便和止消渴。
搭配禁忌:
1.猪肉不能和甘草一起食用,一同吃会引起中毒。但可以吃绿豆汤缓解中毒。
2.猪肉和乌梅不能一起食用,一同食用有可能引起中毒。如果中毒可以用地浆水治疗。
3.芫荽又名香菜,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二者配食,对身体有损害。
4.苍术可以健脾养胃,且能去除身体的湿气。但是猪肉却是帮助人体增加口水分泌,增长湿气,因此它们的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不能一起煮。
5.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形象推广:
2014年,哈尔滨百年菜肴“锅包肉”以“郑大厨”、“杜道台”和“瓦西里”3种Q版形象,在它“诞生”的餐馆亮相,这道地方名菜首次拥有了自己的推广形象。
三种Q版形象分别以“锅包肉”创始人郑兴文、道台府首任道台杜学瀛以及俄罗斯人形象为创作雏形,以卡通形式展现,活泼有趣。
为锅包肉设计了Q版推广形象,旨在让这道名菜展现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并重现当年锅包肉产生的时代背景。
详细做法:
用料:猪里脊半条,姜2片,蒜1瓣,葱10克,盐半勺,鸡精少许,食醋1勺,植物油适量,白糖1大勺,鸡蛋1个,淀粉120克,水适量,浓缩橙汁少许。
步骤:
1.准备好各种材料。家里没有大葱啦,我就用的小葱。
2.将猪里脊表面的筋膜撕掉,顶刀切成3毫米厚的大片。葱姜切丝,蒜切片备用。
3.把玉米淀粉、少许水、盐、鸡精、鸡蛋和里脊肉倒入大碗中,用手抓匀,使肉的表面裹着薄薄一层浆,腌制一会儿再炸。这样肉质不容易散失水分,更嫩也更入味。
4.铁锅中倒入适量植物油,烧到五成热,把肉片一片片摊平,放入油锅中炸。
5.先用五成热的油,把肉片炸到金黄色,捞出沥净多余的油。
6.再把锅中的油继续烧热到七成,把肉片倒入锅中复炸。
7.把肉的表面炸硬,内里炸透,捞出备用。复炸一次很重要,必须把表面炸硬,这样最后回锅勾糖醋汁的时候,表面酥脆,不容易泡软,口感更好。
8.称出适量的白糖用来调糖醋汁。糖和醋的比例一般是1:1,糖也可以稍微比醋多一些,因为后面还要用微酸的橙汁提色提香。
9.将白糖、食醋、少许浓缩橙汁和少许水调匀。
10.倒入锅中,小火加热到白糖完全融化,汤汁黏稠起泡的状态,加入蒜片、葱姜丝炒匀。
11.倒入炸好的肉片,快速翻匀,让汁液均匀地包裹在肉片上,盛出即可。用调糖醋汁的方法,也有的做法会用番茄酱来调糖醋汁,或者最后再勾一次芡,这就看个人口味不同了。
东北菜白肉血肠
白菜一到到冬天,就放不住,人们便把它腌成“酸菜”,在东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一些;白肉,就是五花肉;血肠,是把猪血加入其他作料灌进肠衣煮制而成的。酸菜切成细丝,飞刀切出整齐的白肉和血肠,也是大火狂炖。如果用来下饭,多搁点盐,如果直接把菜当饭吃,少搁点盐即可。
白肉血肠名闻东北的地方菜。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作料五味俱全,脍炙人口,驰誉吉林食苑已有几百年历史。
做法一
材料
主料:猪肋条肉(五花肉)(1000克)猪大肠(1000克)猪血(1000克)酸白菜(250克)
调料:砂仁(8克)桂皮(8克)盐(50克)肉豆蔻(8克)丁香(8克)味精(5克)酱油(20克)辣椒油(15克)腐乳(红)(20克)大蒜(15克)虾油(10克)香油(10克)香菜(15克)
制作过程
1、带皮猪五花肉皮朝下用明火把皮烧焦,在温水中泡半个小时取,刮净焦皮,下开水锅中煮开后,用小火煮透,趁热抽去肋骨,晾凉后切薄片装盘。
2、猪肥肠治净,皮朝内翻出,一头扎紧。
3、鲜猪血澄清,上部血清加1/4清水、盐、味精及用砂仁、桂皮、企边桂、紫蔻、丁香合制的调料面搅匀,倒入猪肠中,扎紧封口,下开水锅用小火煮至浮出,捞出晾凉切片,下水锅中焯透捞如汤碗只,加葱花、姜丝、味精等调料及肉汤,随白肉一同上桌即可。
做法二
用料:五花肉1000克、猪大肠1000克、猪血1000克、酸白菜250克
调料:食盐50克、酱油20克、味精5克、蒜15克、桂皮8克、香油10克、高汤10克、砂仁8克、肉豆蔻8克、丁香8克、辣椒油15克、腐乳(红)20克、虾油10克、香菜15克
菜肴做法
白肉制法:
1.将肉叉于铁叉之上,用中火烤,烤出浮油,将毛烤净
2.把烤好的肉放入水中浸泡10分钟后,用刷子刷3~4遍,刷净污染,吊起擦净污水
3.肉皮向下,开水下锅,水开后,移至微火煮至六七成熟,抽出筋骨,再煮熟为止
4.将煮好的肉切片,每片1.3~16厘米长、0.5厘米厚
血肠制法:
5.将猪肠加盐、醋,搅拌见起白沫,用水洗净白沫和污物,放入冷藏箱待用
6.取杀猪时流出的鲜血,坐清两次,把清血和混血分开
7.混血与清血加水各125毫升、大骨浓汤10克、盐10克、味精1克、砂仁、桂皮、肉寇20克;使用时候可以先把大骨浓汤溶解在水中,一并加入,这样混合更均匀些
8.把猪肠从冷藏箱内取出,用水洗净,一头用马莲扎好,从另一头灌血,灌好后,将口扎住,再从中间扎住,分为两段
9.开水下锅,煮10分钟左右,见血肠浮起捞出。放入冷水盆内,把煮熟的血肠用刀切1.3~1.6厘米的片
10.酸菜去外层老叶,洗净,切成细丝
11.将白肉、血肠、酸菜丝,下锅同煮3~4分钟即可
12.蘸调料食用:调料用酱油、韭菜花酱、辣椒油、腐乳、蒜泥、虾油、香油、香菜末合成
烹饪技巧
1、要选用肉质鲜嫩、膘厚薄适当、带骨带皮的猪肉;
2、烤好的肉要在水中排酸。冬天用热水,夏天用温水;
3、肉切汁时,趁热由外向里四面切,稍凉回锅,再换另一块热肉切;
4、用猪鲜血风味才好,灌肠时,将血上下搅拌;
5、制韭菜花酱时除韭菜花外,加适量的嫩韭菜、苹果、梨、小黄瓜等,清香可口,别有风味;制辣椒面用辣椒,先用净布擦净灰尘,用剪刀剪成细圆圈,连粉一起炸成椒油,有糊香味;
7、血肠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盐50克、醋100克腌制去白沫和污物。
食谱营养
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猪大肠:猪大肠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便秘等症,因其性寒,凡脾虚便溏者忌食。
猪血:猪血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营养不良、肾脏疾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后的调养都有益处,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并能有效地预防中老年人患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猪血还能较好地清除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对人体的损害;猪血不宜食用过多,以免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凡有病期间忌食。
1.猪血血中含铁量较高,而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多吃些有动物血的菜肴,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并能有效地预防中老年人患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
2.猪血中含有的钴是防止人体内恶性肿瘤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这在其他食品中是难以获得的;
3.猪血含有维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因此有止血作用;
4.猪血还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对营养不良、肾脏疾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后的调养都有益处,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吐血衄血、崩漏血晕、损伤出血以及惊厥癫痫等症;
5.除此之外,猪血还能较好地清除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对人体的损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猪血中的蛋白质经胃酸分解后,可产生一种消毒及润肠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与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起生化反应,然后通过排泄将这些有害物带出体外,堪称人体污物的“清道夫”。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贫血患者、老人、妇女、从事粉尘、纺织、环卫、采掘等工作的人食用;适宜血虚头风眩晕者食用;适宜肠道寄生虫病人腹胀嘈杂者食用;
2.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少食;凡有病期间忌食;患有上消化道出血阶段忌食。
酸白菜:酸菜中的乳酸能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还能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同时,白菜变酸,其所含营养成分不易损失。但酸菜只能偶尔食用,如果人体缺乏维C就应少吃,长期贪食,则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皮肤和嘴唇青紫、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严重者还能致死。
食谱相克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
猪血:猪血不宜与黄豆同吃,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忌于海带同食,会导致便秘。
酸白菜:酸菜不宜与柿子同食,会导致胃石症。
健康提示:猪肉性味甘、咸、平。蛋白质含量为16.1~16.7%,同时还含有脂肪、灰分。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C、烟酸等成份,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消渴、赢瘦,燥咳、便秘等;猪血有补血益中功效,适宜用于中风眩晕。脘腹胀满、嘈杂、宫颈糜烂,贫血等;猪肠具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适用于虚劳赢弱、泻泄、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
东北菜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需选料精细,所用的榛蘑是野生的。成菜汤鲜浓厚,鸡肉酥烂。
营养价值
1.蘑菇含有干扰素的诱导剂,它能提高人体内干扰素的水平。而干扰素能干扰病毒的蛋白合成,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此外,蘑菇还含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效的活性物质多糖。
鸡肉、蘑菇、大蒜、葱、生姜、洋葱、白萝卜、香菜等食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尤其是小鸡炖蘑菇这道菜,将蘑菇与鸡肉搭配炖汤,同时重用同样有抑制病毒作用的大葱、生姜与香菜,便会使鸡汤和鸡肉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更加显著。
适宜人群
肾虚者烹制此菜时,可加点板栗佐菜,不仅味道更好,还有治病之功效。但小鸡炖蘑菇吃多了易上火,所以痛风病人以及阳虚体质,常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人要少吃。
鸡汤含嘌呤较多,所以患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者不宜吃。肾功能不全和有高血脂、动脉硬化、消化道溃疡的人应慎吃、少吃。鸡皮含脂肪较多,体形肥胖的人吃这道菜时不要吃鸡皮。
食物相克
1.鸡肉与李子相克,食则拉痢。解救:吃鸡尿白。
2.鸡肉与大蒜相克。大蒜性辛温有毒,主下气消谷,除风、杀毒。而鸡肉甘酸温补,两者功用相佐,且蒜气熏臭,从调味角度讲,也与鸡不合。
3.鸡肉与鲤鱼相克。鸡肉甘温,鲤鱼甘平。鸡肉补中助阳,鲤鱼下气利水,性味不反但功能相乘。鱼类皆含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酶类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鸡肉成分亦极复杂。
4.鸡肉与李子相克,食则拉痢。解救:吃鸡尿白。
5.鸡肉与菊花相克。一般来说鸡肉和菊花同食,会产生中毒反应。不能一起食用。一起食用可能会出现胸闷、呕吐等症状。解救:细辛一钱,川莲五分水煎服。
6.鸡肉与糯米相克。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一些脾胃亏虚、经常腹泻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但与鸡肉同食会引起身体不适。
7.鸡肉与芥末相克。这两种食物如果同食后,会伤元气。因芥末是热性之物,鸡属温补之品,恐助火热,无益于健康。
8.鸡肉与狗肾相克,会引起痢疾。
典故传说
据传,外表无华的炖菜是皇帝的主要饮食。在乾隆、光绪、宣统,还有慈禧的御膳单子上都有“口蘑肥鸡”这道菜,它就是小鸡炖蘑菇。
有一说,在东北炖菜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就是小鸡炖蘑菇。早年沈阳,小鸡炖蘑菇可是年三十儿的主菜,也是招待来宾的招牌菜。曾有句老话说:“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就是说新姑爷陪媳妇回娘家,老丈人家一定做小鸡炖蘑菇。
所需食材
食材:小鸡,香菇
辅料:老抽,盐,料酒,生抽,白糖,葱段,八角,干红辣椒
制作方法:
1.将鸡洗净,剁成小块。
2.将干榛蘑用温水泡30分钟,反复洗净挤干水分。
3.大火加热炒锅中的油,放入仔鸡块翻炒。
4.至鸡肉变色放入葱段,蒜瓣,干红辣椒和八角一起爆炒出香味。
5.调入调味料,炒匀后加入能没过所有固体食物的开水。
6.汤汁沸腾后,撇去浮沫,放入榛蘑后再炖50分钟,汤汁收浓即可。
食用须知:由于鸡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建议血脂高的人群少食用。
东北菜得莫利炖鱼
制作原料
原料:草鱼、青鱼或鲤鱼一条,卤水豆腐一块,粉条一把,大白菜,五花肉数片,榛蘑或香菇若干,土豆一到两个
配料:青辣椒两个,小干红辣椒(一定要有,怕辣可少放),葱一根,姜一块,蒜半头
调料:盐,料酒,糖,酱油,花椒,八角,桂皮
注:传说中炖鱼佐料还有苏子叶,把蒿(藿香),山花椒(五味子)。
制作方法
1.过油:把鱼洗净,改刀,水控净,过油或旺火煎三四分钟。
2.调汤:根据自己的口味掌握盐量;把葱切成段,不要切碎,这样可以增加整道菜的美感;姜切片,蒜去皮。把所有配料放在料理盆里,调匀。这时要把榛磨洗净,浸在水中。土豆切块备用。
4.加料:鱼入锅炖约25分钟后,加入粉条、土豆和榛磨,粉条不要紧贴锅底以免粘锅。10分钟后加入切成大片的豆腐、白菜,白菜可以整片放入,五六分钟后关火出锅。一定要用稍大一点的盆来盛,这样吃起来才够气氛。
营养功效:鲤鱼含有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粉条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矿物质等。豆腐含有丰富蛋白质、大豆卵磷脂和植物活性成分,可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哈尔滨郊区方正县有一个叫得莫利的小村庄,得莫利炖鱼是村里的特色菜肴。
“得莫利”一词是满语“渡口”的音译,这道菜的原产地哈尔滨郊区方正县伊汉通乡得莫利村(伊汉通,为满族“老牛岛”的音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这个村北靠松花江,在鱼多的时候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打鱼来维持生计。在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在路边上开了间小饭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他们把当地的活鲤鱼(也可以用鲇鱼,鲫鱼,嘎牙子鱼)和豆腐、宽粉条子炖在一起,味道鲜美,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
杀猪菜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在东北许多地方常年开设杀猪菜,形成东北饮食一大特色。地道的“杀猪菜”,是由多种菜品组合成的系列菜的总称。
“杀猪菜”在保持原风味的同时,其制法已经有了改进,口味丰富,几乎把猪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猪骨、头肉、手撕肉、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白肉还有“灯笼挂(全套猪下水)”。
菜品特色
另外真正讲究的菜馆都选取农村用粮食、猪草圈养而形成的“笨猪”,这种猪才有最纯正的天然肉香。
而“杀猪菜”里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下几味——
蒜泥白肉:大块的猪肉烀熟后切成大片,蘸着盐面或蒜酱吃,解腻增味,最是原汁原味的鲜香。
蒜泥护心肉:就是猪心脏和肝脏之间的那部分肉,口感筋道,同样要蘸蒜酱吃才好。
柴骨肉也作柴骨肉:是从大骨头上剔下来的纯瘦肉。说“拆”,是指大块的瘦肉要用手撕开;说“柴”,是因为这肉烀熟后肉丝分明卖相好看。蘸料由酱油、醋、辣椒油、蒜泥、芥末、腐乳、麻酱等调制而成。
酸菜炖白肉血肠:酸菜要用东北长白菜靠自然发酵变酸渍成,色泽微黄透亮儿;白肉是带皮的大片儿五花肉;血肠做起来要用新鲜的猪血,加入葱花、盐等料调味后灌入肠衣,煮时掌锅的要拿根长针,不时地在血肠在扎一下,待到针眼不冒血时立即出锅才能保证血肠的鲜嫩。这三味共入一锅咕嘟咕嘟的炖出来,猪肉中的肥油已经被酸菜拿净。
原料
主料:新鲜肥猪肉100克、猪血旺150克、猪肝50克、猪大肠50克、白豆腐100克、酸菜100克,粉条若干。
调料:猪油、姜、盐、葱、香菜、花椒面、酱油、糊辣椒面。
步骤
1.熟猪五花肉切成片;最好再添加些骨头肉;熟猪肠肚切成块;血肠斜切成片;酸菜洗净,切成细丝;干粉条用开水泡发好,切成长节;冻豆腐切成片。
2.炒锅置火上,放入混合油烧热,投入姜片、葱节炸香,下入酸菜丝炒出味,掺入猪骨头汤,下入猪五花肉、猪肠肚、粉条和冻豆腐,烧沸后撇净浮沫,调入精盐、胡椒粉、料酒、酱油、鸡精等,用小火炖约7分钟后,用漏勺将锅中炖好的菜捞出,装入汤内。
3.将血肠下入锅中,烫至肠片卷曲后,用漏勺捞出放在汤内炖好的菜上面,另往锅中汤汁里调入味精,起锅倒入汤内,最后撒上香菜节,随蒜泥味碟一起上桌即成。
东北菜猪肉炖粉条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猪肉炖粉条这道菜由于各家口味的不同也就衍生出了无数不同的食材添加,在保留猪肉炖粉条菜品优点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味道层次更加丰富的菜品。例如白菜猪肉炖粉条、猪肉粉条炖豆腐、萝卜白菜炖猪肉粉条等。根据食材添加的不同,调料也有相应的变化。更多的食材添加也丰富了菜品的营养和色香味,也就能适应更多人的口味。
粉条:粉条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粉条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但是因为粉条含铝很多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食用指南
不可同食
营养成分
能量(3310.94千卡)·蛋白质(48.42克)·脂肪(325.73克)·碳水化合物(49.59克)·膳食纤维(3.21克)·维生素A(57.85微克)·胡萝卜素(47.10微克)·硫胺素(0.49毫克)·核黄素(0.24毫克)·尼克酸(12.80毫克)·维生素C(2.35毫克)·维生素E(24.31毫克)·钙(124.44毫克)·磷(539.05毫克)·钠(1820.64毫克)·镁(120.85毫克)·铁(10.62毫克)·锌(9.19毫克)·硒(21.10微克)·铜(0.49毫克)·锰(0.84毫克)·钾(1217.48毫克)·碘(8.08微克)·维生素B6(0.01毫克)·叶酸(0.69微克)·维生素K(0.35微克)·胆固醇(545.05毫克)
历史传说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发源于四川,在唐朝期间薛仁贵非常喜欢四川菜,薛仁贵被政府发配到东北后,他也把四川菜带来东北,并根据当地的风格将其发展成了东北菜系:东北菜-东北菜包括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菜肴。它亦是我国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自古就闻名全国,深受南北方人的喜爱。
所需材料:五花肉,葱,姜(切片),花椒,八角,料酒,老抽,冰糖,粉条
制作步骤:
1、五花肉切大块。
2、锅中水沸后,放入五花肉,水再开时撇去浮沫,捞出五花肉,用温水冲洗净血污。
3、锅中油热后,放入葱、姜、花椒、八角爆锅,放入五花肉翻炒均匀。
4、放入料酒、老抽、冰糖翻炒至上色。
5、加入适量温水没过五花肉,比做红烧肉的水稍多一些即可。大火煮开,小火煮一个小时。
7、将粉条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小火继续煮十五至二十分钟至粉条软烂即可。
熘肉段
熘肉段是一种美食,主要材料有猪里脊肉、青椒等,辅料有油、盐、酱油、蒜、胡萝卜等。熘肉段是老百姓喜爱的家常菜,做法简单、味道可口。
材料准备:猪肉,青椒,淀粉,油,盐,酱油,蒜,胡萝卜
做法步骤
1.把肉切成小块,加入水淀粉,油抓匀。
2.把油烧至七成热,下入肉段炸至微黄浮起捞出控油。
3.油烧至九成热时把炸好的肉段下入复炸捞出。
4.把油倒入,用锅里的底油炒尖椒、胡萝卜后把肉段下入,再倒入用酱油,盐,淀粉蒜水调好的汁翻炒出锅。
材料准备
猪肉(瘦)200克、红尖椒1/2个、尖椒1/2个、洋葱1/2个、小麦面粉1大勺、鸡蛋清1个;调料有:食盐1/2小勺、鸡精3克、姜1小勺、蒜1小勺、料酒2小勺、生抽3大勺、老抽1/2小勺、香油1/3小勺、淀粉4大勺、水淀粉1大勺、小葱1大勺、白糖1大勺、白醋2/3大勺、植物油500克、水适量
1.备好原料
2.辣椒洗净切成菱形块;洋葱剥皮洗净切成菱形块备用
3.猪肉洗净切成1*2厘米的条,加腌料拌匀腌15分钟入味,然后把面糊原料混合搅匀,放入腌好的肉块挂糊
4.炒锅烧热倒入约500克植物,油烧至6成热,放入挂浆的肉块炸制
5.肉块炸成金黄色时捞出,然后将油继续加热,待油温升高后把炸好的肉块放人热油中,用大火进行复炸一次,炸约10-15秒捞出沥油
6.倒出锅中多余的油留适量底油烧热,下葱姜末爆香后倒入洋葱翻炒几下
7.倒入尖椒、红尖椒块略炒
8.调入料酒和生抽酱油、白糖、盐炒匀,然后沿着锅边烹入白醋
9.倒入清水大火烧开
10.淋入水淀粉煮至粘稠,加点鸡精调味
11.倒入肉块
12.快速翻炒均匀,让料汁均匀的包裹住每块肉,起锅前淋入香油即可
2、最后挂汁翻炒的步骤要快,才能保证成菜外焦里嫩的口感;
3、给肉段挂浆是这道菜的关键,加入蛋清的淀粉糊更粘稠不易脱落;
4、为了便于操作可将调料事先兑成碗汁,一次性倒进锅中,然后煮至粘稠进行裹汁。
做法三
材料准备:猪瘦肉300克,青、红椒角少许,鸡蛋1个。调料油1000克(约耗75克),绍酒、酱油各1大匙,香油1小勺,醋、白糖各1/2小勺,精盐、味精各1/4小勺,葱,姜末、蒜片各少许,淀粉适量。
1、猪肉切成菱形段,加精盐、味精,绍酒、鸡蛋、淀粉,挂“全蛋糊”入七成热油中炸透,呈金黄色时,倒入漏勺;碗内加入少许鲜汤、酱油、白糖,味精、水淀粉,调制成芡汁。
2、炒锅上火烧热,加底油,用葱、姜、蒜炝锅,烹绍酒、醋,下入八青、红椒角煸炒片刻,再下入炸好的肉段,泼入对好的芡汁,翻炒均匀,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东北菜人参炖鸡
原料:鲜活母鸡1只(约1.5公斤),人参1根(约10克),蘑菇50克,青豆20克,红枣10个,生姜20克,盐10克,白糖5克,味精3克。
1、鲜活母鸡放血宰杀,褪毛,去内脏、尾尖、爪子,从腹部剖开(背连背),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控干。
2、将人参放进碗里,加清水100毫升,加盖,放入蒸锅中,急火,隔水蒸半小时,使参汁溶于汤中,待用。
3、蘑菇水发后,去蒂,洗净,切片;青豆、红枣洗净;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待用。
4、瓷盆中放入浸泡洗净的鸡,加清水淹没鸡,再放入蘑菇片、青豆、红枣、姜片、盐、糖和人参汤、味精诸料。上蒸锅,用急火蒸50分钟,取出,把人参放在蒸好的鸡背上。
5、食用时,人参可根据就餐人数临时切片用分尝,即可。
1、人参切薄片,鸡切块洗净。
2、二味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下姜、葱、料酒和花生油,武火烧开,除去汤面上浮沫,再改用文火慢炖2~3小时,最后加入食盐即可。
营养价值: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鸡肉味甘,性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除心腹恶气。
但由于各种人参功效不一,因此煲汤时应注意人参的选用。
胃酸过多者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胃溃疡、胃酸过多、胃出血病人不宜喝鸡汤。
胆道疾病者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发胆囊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群是不是吃人参炖鸡汤,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的肾脏对蛋白质的过滤功能大大减弱,而鸡汤当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所以喝人参鸡汤会加重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除此之外三高人群也不适合吃人参炖鸡。
东北菜酸白菜氽白肉
酸白菜氽白肉是一道著名的东北菜。做法非常简单,汤汁浓郁,肉中带着酸菜的香味。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吃的时候可以附上一碟蒜泥酱油蘸肉片吃。酸菜吸足了肉的浓香,口感脆嫩,非常爽口。
辅料:葱姜适量,八角2粒,盐4克,胡椒粉3克,鸡精2克
做法
2把五花肉焯水。
3放入汤锅烧开撇去血末,加入葱姜八角。
4转小火煮至30分钟。
5酸菜从中间片开。
6切成细丝备用。
7五花肉煮至用筷子能轻轻扎透后捞出晾凉。【保留原汤】
8把煮熟的五花肉切成大片。
9锅中加入适量的油,爆香葱姜碎,下入酸菜丝煸炒均匀。
12加入盐鸡精胡椒粉调味,淋入香油,撒上葱花即可。
东北五彩大拉皮
原料:拉皮2张、黄瓜1根、胡萝卜1根、鸡蛋2个、木耳适量、精瘦肉适量
调料:生抽酱油、盐、糖、鸡精、熟芝麻、蒜末、香菜末、陈醋或者清醋(依个人口味)
拌汁制作:
1、精瘦肉切成丝用少量湿淀粉抓一下。
2、炒锅烧热倒油,油热后将肉丝放入翻炒至肉丝变白。
3、加入芝麻炒香。
4、依次加入生抽酱油、盐、糖、鸡精大火烧开,关火,晾凉备用。(喜欢辣味的还可加点干红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