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菜即上海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风味菜之一。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
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糖,别具江南风味。
李守白-国画-《海上本帮菜》2023年
2023年,李守白用国画的形式绘制《海上本帮菜》系列,以26道菜品为大家奉上独属于上海人的“满汉全席”。
1
冷菜
白斩鸡
上海人特别喜欢吃鸡,尤其是白斩鸡。
白斩鸡选用的三黄鸡,鸡肉不绵不柴,皮脆肉嫩,丝丝缕缕的肉丝滑嫩可口,吃起来可谓唇齿留香。
一盘白斩鸡,再加上一碟酱汁搭配鲜姜,可以说是吃鸡的标配了。
土豆色拉
80年代初,西餐文化涌入上海,家家户户都流行做“土豆色拉”,但因为色拉的制作十分考究,谁家若能做出一道“土豆色拉”,便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
煮熟的土豆和方腿切丁拌上色拉酱,点缀几颗小青豆,简单又好吃。
酱鸭
一说到酱鸭,想必会有不少人会口水直流,拇指大动的。
上海酱鸭是本帮菜的传统风味名菜之一。其因色泽黄黑而得名,具有香、酥、嫩等特点。其味悠远,甜中带香,香味入骨,使人垂涎三尺,食之不忘。
四喜烤麸
一盘烤麸,是上海人心尖上的妙物。
甜软香润的烤麸既营养又美味,再加上“烤麸,靠夫”的好口彩,人气热度始终不减。多少年来,在每个上海人家中,烤麸都坐拥着极其稳固的地位。四喜烤麸是经典的上海家常菜式之一。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
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麸”之称。
熏鱼
在本帮熏鱼又被叫做爆鱼,对于这个名字,吃了这么多年,上海人自己几乎没有人在意两者的区别。能说的清楚的人也没有几个。
“上海的蔡澜”沈嘉禄说,曾经宴请北方的朋友时,被问熏鱼和爆鱼在上海到底有什么区别,他自己这个老上海其实也说不太清楚。
上海熏鱼(爆鱼)是一道热菜冷作,将油炸后的鱼块浸入烧好冷却的卤汁中入味。味道丰富,咸香中带着鲜甜,内部鱼肉肉嫩带汁,鱼皮带有丝丝的干香和Q劲,吃起来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悠长,是下酒佐餐两相宜的美味佳肴。
大红肠
身为上海最为经典的卤味,大红肠承载着无数上海人童年的记忆!
糟毛豆鸡
糟毛豆,是上海菜中的特色之一,其色翠绿、其香雅淡、其味醇永,鲜美而不费,实为夏日佳品。
糟毛豆,鲜香中带着丝丝酒味,酒不醉人,人自醉。
虾仁油爆虾
油爆虾是地道的上海本帮菜。
说来也有意思,上海菜并不擅长于“爆”,那些老上海食谱上唯一用“爆”来烹饪的也就是这道油爆虾了。
酱肉
童年里,提起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酱肉了吧!把做好的绛红油亮的酱肉往阳台上一挂,空气中都飘散着浓浓的酱香,这不就是春节的味道吗?
2
热菜
草头圈子
草头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本帮名菜。
因为煮过的大肠切过后为圆形,类似圈子,因此就叫做红烧圈子。
草头圈子油脂丰富,肠浸清香,吃起来酥烂软熟,肥而不腻。
八宝鸭
八宝鸭属于典型的“沪菜”系,以上海城隍庙老饭店烹制的最佳。它曾被很多美食家赞誉为席上一绝,因而驰名中外。
八宝鸭的制作主要以糯米等多种用料填入开背的鸭中蒸熟,鸭形丰腴饱满,原汁突出,蒸好以后再浇上原卤调制的虾仁,青豆芡汁,满堂皆香。
塔菜冬笋
塔菜是上海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冬季时令蔬菜。上海人称其塌棵菜。
塔菜冬笋是上海菜中颇负盛名的一道家常菜。稍微带一点点淡淡苦味的塔菜,梗糯叶软,翠绿清爽,加上鲜嫩的冬笋,质嫩色白,鲜香味美,是一道会让许多远离故乡的游子勾起思乡情的特色家乡菜。
葱烤鲫鱼
葱烤鲫鱼,起源于宁波菜。葱烤鲫鱼的做法是以文火慢炖,靠着小火苗,慢慢将葱香入味。
老上海们面对葱烤鲫鱼,第一口夹的不是鱼肉,而是烧得油亮发黑的小葱。第二口再尝鱼肉,肥嫩的鱼肉伴着葱、酱,口口满足。
全家福
在上海小孩的记忆里,年夜饭里少不了还有一碗“全家福”。肉圆、冬笋、丸子、蛋饺……因为蛋饺形似“元宝”,颜色金黄,所以也有着“发财”的美意。
清蒸带鱼
一道清蒸带鱼,蕴含了老上海的温暖回忆。
一条上好品质的清蒸带鱼,可以最完美的保留鱼肉的鲜美口感。再上葱姜,倒上黄酒,那味道,简直令人回味无穷。
红烧蹄膀
红烧蹄髈是上海的一道名菜。
这道菜里的蹄髈是北方人所说的肘子,在食材选择上一点要选猪前腿的白夹心肉。
红烧蹄髈色泽红亮,口感诱人,用筷子轻戳即透,里面的肥肉瘦肉清晰可见,咬上一口软烂香嫩,肥而不腻,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
红烧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也是上海人的心头爱,浓油赤酱,肉香紧实,配上鲜香的葱花还有嫩嫩的上海青菜,非常好吃,充满了童年的味道!
清蒸鲫鱼
清蒸鲫鱼”是上海的传统特色名菜。
用鲫鱼制菜,早在清代就有。传说“大蚌炖珍珠”就是大文学家曹雪芹青年时琢磨出的一道名菜。有一次,曹雪芹到苏州姑母家作客。在市场上,看到水盆中活蹦乱跳的乌背鲫鱼,及小贩出售的“浪里鸡头”(芡实)。于是便雅兴大发,回去便做了一道鲫鱼抱芡实的菜。
毛蟹年糕
毛蟹炒年糕是上海崇明本帮菜的代表,其色泽鲜红,卤汁浓油赤酱,毛蟹肉相比各类海蟹,其肉更鲜嫩、甘甜。柔柔韧韧的年糕片充分吸收了蟹肉的鲜香与调味的浓香,丝毫不比鲜甜的毛蟹逊色。
腌笃鲜
腌笃鲜,是上海本帮菜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
顾名思义,“腌”指这道菜使用的主料咸肉,“笃”在吴侬软语中就是“炖”的意思,“鲜”则说明了这道菜最突出的味道。
响油鳝糊
很多人在本帮菜馆里必点的一道菜就是响油鳝糊,上菜时,只见服务员一手撒上姜蒜葱沫,一手浇油,随着“嗤”的一声,烟气、香气、热气扑面而来,此时,色、香、味、形都达到了最佳的境界,故有“响油”之称。
而之所以叫鳝糊,是因为成菜基本没有汤汁,鳝丝上裹着浓稠的调味料,整盘菜吃完,盘底也不留汤汁,因此而得名。
糟溜鱼片
糟溜鱼片是一道地道的上海名菜。
糟卤的香味,爽口的木耳配上嫩滑的鱼肉,是最过抢手的一道菜。
糟溜鱼片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关键是鱼片要嫩且不碎,汤汁稠而不厚,肉质滑嫩,鲜中带甜,糟香四溢,因而深受上海人的青睐。
3
点心
酒酿圆子
地道的本帮味道,白色的酒酿圆子,撒上点枸杞和桂花,色香味俱全,是上海人的心头爱。
实心的小圆子,微微有些韧弹,和着爽口的汤汁,酒酿浓香,圆子软糯。
两个字形容,便是:好喝!
锅贴
在上海人的生活里,锅贴绝对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锅贴作为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其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吃起来不仅香脆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春卷
上海人爱吃春卷,很久以前,春卷可只有在年节那几个月才吃得到。
春卷的做法一般都是用包荠菜肉丝或黄芽菜肉丝馅,包成一只只小枕头的模样,入锅油炸至金黄色,跟醋上桌,吃得吱溜吱溜,满口酥香。
八宝饭
八宝饭,是上海过年时常见的食物,更是大团圆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甜菜。
年夜饭吃得再撑,等到八宝饭一上,总是要再吃上几口。
挖一勺糯米,连带着琳琅满目的各式坚果果干,还有香甜绵软的豆沙内馅儿……如此美味,无论如何肚子都得留点位置给它。
作品欣赏
请记得横屏观看哦~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