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的一个小小黑疤,三个月就让她面临截肢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2020年9月,我的母亲度过七十大寿,她曾在乡镇中学教书几十年,大家都称呼她为沈老师。

我在外地工作,专程回家为她祝寿,约了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湖北的九月还是夏季的感觉,白天的阳光强烈而炽热,早晚凉爽怡人。

那天母亲精神很好,穿着颜色鲜艳的短袖,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毒舌吐信:

脚趾的小小黑疤

母亲三四十岁时就开始有高血压,六十来岁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终于在2015年的秋天,进展到尿毒症期,开始透析治疗。

晚上,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

「都是那些老毛病,别的没有特别不舒服。」母亲听着我的问询,很熟练地描述自己的情况:「还有就是最近透析的时候,脚麻木得厉害,还总是觉得脚冷。」

「躺的太久也会脚麻,你下次把脚踝转一转。」

「没事,可能过阵子就好了。」母亲没当回事,「帮我剪剪指甲,眼睛花了看不清。」

我应承着,拿出指甲刀。老人家的指甲厚而硬,不好修剪。枯瘦发皱的脚背,老皮层叠的脚底,颜色红通通的脚后跟。

等等,红通通?脚后跟怎么会这个颜色?我抱起一只脚端详,发现左脚中趾上,有绿豆大小的一块黑疤。

「你脚磨破皮了呀?」

「可能什么时候碰破皮了,这都已经结痂了。」她看了一眼脚说。

「明天去医院全面检查一下吧!不然我回去工作也不安心。」我对这块痂倒是没太在意,更担心的是她的心功能、肝功能之类,毕竟长期透析、吃药,这些脏器负担大。

血管外科会诊:

建议手术,也可以静观其变

第二天,母亲在肾内科办理了住院。针对「脚后跟发红,透析时脚麻」的症状,医生让我们做一个下肢血管彩超。

报告单出来,主治医生看后摇头叹气:「左下肢动脉重度狭窄,几乎完全堵塞,右下肢也堵塞得断断续续。」

约来血管外科的医生会诊,他解释说,这是给腿和脚输送血液的下肢动脉里,出现了硬化的情况,专业术语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因为血管失去弹性、多发斑块,原本通畅的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堵塞,越细的血管越是缺血,所以末端的脚趾、脚跟才会出现麻木疼痛的症状。后期严重的话,甚至会肢体坏死。

这个病怎么会找到我的母亲呢?我在一篇医院的科普文里,我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什么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吸烟者;(2)糖尿病患者;(3)高胆固醇患者;(4)高血压患者;(5)缺乏有氧运动,或肥胖人群;(5)冠心病患者;(6)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炎性动脉病变;(7)其他少见原因,例如肢体烧伤或外伤引起的下肢动脉损伤。

总之,三高人群或吸烟者更容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

我的母亲,7样原因里占了三样。

她从30多岁就一直血压高,60岁以后血压一度高达230/100mmHg。但她吃降压药并不规律,不提醒就忘记。直到透析之后,血压才稳定下来。

另一方面,她是肥胖大军中的一员,体重最高峰达到95公斤。因为胖而运动不便,身体虚弱之后更是不愿运动。加上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胆固醇也是相当高。

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缺乏有氧运动,加上得了尿毒症后代谢不好,血管弹性更差了.......

据医生说,我们可以选择血管的介入手术治疗,简单来说就是把血管狭窄或堵塞的地方扩宽,让血流可以重新通过。

怎么一上来就是手术?母亲和我对手术都有着抗拒的心理,可以保守治疗吗?

医生说可以先吃药扩血管,缓解一下。一旦出现严重疼痛,就得马上就医。

住院一周进行检查调养后,似乎一切回到正轨,于是我们办理出院回家。

晚上,我又抱着母亲的脚观察,却发现那块绿豆大小的黑色硬痂,已经有花生粒大小了。摸起来不疼不痒,但也没有脱落的迹象。

母亲舒适地靠在沙发上,父亲坐在另一头,电视机播着综艺节目,俩人看得津津有味,客厅的灯光温暖而明亮,一切看起来平静祥和。

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疾病的毒蛇在出击前短暂的蛰伏,是一跃而起前的蓄势待发。一旦发动袭击,将会势不可挡。

第一次手术:

血管介入治疗

两周后,母亲再次住院了。那几天透析时,她左脚的脚趾和脚后跟麻木疼痛突然加重,从腿到脚都是冰凉的,特别畏寒。

这时,母亲左脚那个当初小小的黑疤,已经覆盖了中趾的两个指节,成了一块硬壳。

这叫干性坏死(坏疽),是肢体远端供血不足造成的,就像树木缺水之后,枝干会逐渐枯萎一样,母亲的脚趾也因「缺水」而枯死了。

开通血管的手术成了目前唯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天,在手术室外忐忑不安地等待两个多小时后,手术结束了。

主刀的主任说,膝盖以上的动脉开通还比较顺利,但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母亲的身体状况,膝下分叉的三条小血管仍旧是堵塞的状态,暂时做不了开通。

回到病房,看着母亲原本红通通的脚掌脚趾,恢复了红粉颜色,也有了温度,疼痛感减轻了,我们心中一块大石落下,看来血管开通手术起作用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觉睡醒,母亲的脚再次冰冷疼痛起来。即使用热水袋敷上去,她都很难感受到温度。那个有硬痂的脚趾肚,开始呈现紫红色,就像手指拎重物过久被勒出的颜色。

母亲的噩梦这才真正开始。

现在五个脚趾都出现严重的麻木和寒冷,那种感受她无法形容,强过受伤时的撕裂钝痛,也狠过脚趾踢到床脚的阵阵钻心。

母亲原本是个很坚强的人,一般的病痛她根本不会吭声。然而这一次,她紧皱着眉头,紧紧咬住牙关,却依旧有呻吟不断地溢出,好几次都因无法忍受而痛哭失声。

漫长而难挨的疼痛拉锯战一直在进行。医生每天都要被我叫去病房好几次,可是除了开点止疼的药物,继续输液扩张血管,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能说先观察观察。

止疼的方式,从强自忍耐,到一天两颗止疼片,很快变成三四小时就要吃一次止疼片。再后来,需要肌肉注射曲马多(一种强效止疼药)和口服止疼药共同使用,才能让疼痛缓解。母亲躺在病房里,每天都期待着止疼药起作用后带来的短暂安宁。

难逃的结局:截肢

由于长期的透析,母亲身体的自主代谢很差,血管钙化非常严重,开通膝下血管的手术或干细胞移植的方案都无法展开。

第一次的介入手术收效甚微,医生多次会诊后,都觉得保留左下肢的希望渺茫。要么忍受着疼痛和感染风险,等着从脚趾往上一点点坏死;要么就立即手术,通过截肢,来结束疼痛,避免感染的并发症。

截肢?母亲和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天方夜谭。就是几个脚趾坏了,何至于要砍掉一条腿?

「今年因动脉硬化闭塞症而截肢的手术,我也做了八九台了。听我意见截的,基本一次到位;听病人和家属意见想少截一些的,最终都又做了两三次截肢手术,遭了几次罪,最后也没保住腿。」骨科来会诊的主任说得不紧不慢,我们听起来却不亚于晴天霹雳。

原理很简单,截取坏死部分的位置不够高的话,由于肢体末端供血不足,伤口会难以愈合,甚至进一步坏死,最终还是要二次手术。

「截腿,坚决不行!没有腿了还怎么活啊?我们回家,不治了……」

母亲的抵抗情绪非常之大。我虽然在道理上非常明白,情感上也无法接受。在有一线希望的前提下,谁愿意变成一个残疾人?

评估了感染情况后,医生尊重我们的意见,最终确定了仅「截掉坏死的三根脚趾及部分脚面部分」的手术方案。

这次手术难度不大,很快就结束了。

一周后,医生将伤口上的人工皮拿掉,那一片惨不忍睹的棕黑色和令人作呕的腐臭味,完全打破了我们想保留这只脚的希望。

12月初,我们确定了截肢。再次手术,采取的是局麻,母亲是清醒的,只是下半身没有知觉。但凭着医生的动作,和工具锯腿发出的声音,她清楚地知道,那条伴随她七十年的左小腿和脚,彻底离开了她。

手术快结束的时候,医生叫我去看截掉的小腿,包裹在黄色的医疗废物塑料袋里。这是惯例,所有手术中切除的器官、组织或肢体,都要让家属看一下。之后,再也没人会追究,那截肢体去了哪里。

在为失去一部分躯体而哭泣一晚上之后,母亲终于等来了久违的平静。她睡了个昏天暗地,昼夜不分,似乎要把之前两个月的觉都补回来。

被疾病困住的母亲

母亲的脚很大,要穿40~41码的鞋,一般的女士鞋都塞不进去,得穿男士的鞋子。印象里,我从没见她穿过细瘦的高跟鞋。陪伴她的总是解放鞋、老布鞋、运动鞋,一双定制的大号女士皮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从鞋柜深处拿出来穿。

这双大而厚实的脚,像拧了发条似的带着她不停地忙碌,不知疲倦。

走向授课的教室,走向后院被她开辟出来的菜园,走向拥挤却井井有条的厨房,变出一桌热气腾腾的餐食。即使是坐在椅子上,抱着幼年的我睡觉时,那脚也踮起来,打着节拍。

如今那双脚,一只藏在被子里,干枯起皱,脚底满是老化的角质。另一只,已经消失不见,被当做医疗垃圾处理掉了。

疾病先是让她失去了外出自由,活动范围仅剩床、沙发和厕所的三点一线。现在,她站起、坐下的自由,也需要借助搀扶和拐杖,被困在方寸之地,不得动弹。

虽然脱离了脚部缺血、坏死时的那种疼痛,但已经迈入老年的母亲,还要突然需要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残障人」的现实。

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身体会失去平衡;看起来使用方便的助行器,总是不听使唤。坐轮椅出门的时候,她要求我用一条毛呢毯子盖在腿上,遮挡残缺的部分。

现在,我们都盼着定制的假肢快点做好,让母亲能够从疾病的壳子里,重新走出来。

随着父母年龄增长,或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动脉血管就像是用久了的水管一样,会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会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血管壁变厚进而弹性变差,因此我们把这类疾病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它最常发生的部位,包括心脏、大脑和下肢动脉等。如果心脏和大脑的血管堵塞了,就会发生心梗和脑梗;如果下肢动脉堵塞了,就会造成腿脚的供血不足。

下肢动脉硬化的早期症状包括腿脚发凉发麻,或者走一小段路就感觉下肢乏力或酸痛,需要休息一会才可继续行走,后期可能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腿脚可能会因严重缺血而坏死,面临截肢风险。

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延缓这一过程,而抽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THE END
1.查了过敏原蛋白过敏,奇怪了,之前天天吃鸡蛋也没事啊?吃了过敏以前从来不过敏的,吃任何东西都不会过敏,三个月前晚餐吃了一次山药,半夜突然全身都发痒,而且还长很多一片一片的疹子。之前也有吃过山药也没有过敏,这次突然就这样了,查了过敏原蛋白过敏,奇怪了,之前天天吃鸡蛋也没事啊?吃了过敏药氯雷他定片和缓解急性荨麻疹相关颗粒药物,消下去之后,过几天不懂吃了什么,又https://www.toutiao.com/w/1816516105151562/
2.广州白云这个国庆长假,他们坚守岗位守护平安南方plus蓝金水是江高镇卫生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生,在他的印象里,入职以来的每一个国庆都是在医院里陪着病人一起度过。 血透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尿毒症晚期的患者,他们的病变除了肾脏损伤,还有一系列其他系统并发症带来的病痛,只能依靠每周固定规律的血透治疗来维持生命。这就造成了医护工作的持续不变性,意味着http://pc.nfapp.southcn.com/13707/6952881.html
3.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坚守“生命线”永不停“析”透析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推迟或中断透析将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坚持规律的透析对患者来说是生命的重要防线。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登记的尿毒症透析患者总人数已超百万人,而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2亿,也就是说,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慢性肾病患者。肾病患者管控不好,或可能https://health.dzwww.com/jkxw/shgz/202404/t20240408_13964436.htm
4.“救命辣酱”里的母爱:老母卖辣酱给儿子凑透析费也是从9月18日开始,程勇的手机铃声再也没有停下来过。当日上午10点多,程勇和老母亲搅辣椒期间,接了两个订辣椒酱的电话。可让程勇没想到的是,这两个电话仅仅订单风暴的开始。随后,好心人的爱心订单扑面而来。 “以前手机一天也响不几次,现在一刻不停。昨天下午我去透析,怕影响其他病友手机就关机了。”程勇https://app.langya.cn/a/4287.html
5.血透不停“析”,一刻也不能按下“暂停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其他患者不同,透析患者必须每周三次到医院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在解放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血液净化中心,随着阳性患者的增多,这里的求助电话每天响个不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挑战,医务人员把守护患者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为300余名血液透析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筑起生命的屏障,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https://www.301hospital.com.cn/want/news/Hospital/detail/10546.html
6.一个月内做了透析又怀孕了能要吗一个月内做了透析又怀孕了能要吗医生回答: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没事的,一般在怀孕的3至8周外界因素对胎儿影响是非常小的,在怀孕的8至12周外界因素很容易引起胎儿畸形。建议,平时注意好的生活习惯,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一切刺激性因素。相关https://www.chaonei.com/qa_3294235
7.上一条:2006年第5期院报内容有一次我为一个发烧的人看病,一测体温吓了我一跳,都40度了,病人却说没事,我仔细为病人进行检查,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我给他开了一片阿司匹林,半小时后,出了一身大汗,顿时就好多了。病人对我非常感激,一下子把我当成了神医,那药也成了神药,为了巩固疗效,我又给了他几片,他问总共多少钱,我告诉他只6https://ims.pumch.cn/detail/15759.html
8.尿毒症停止透析活多久周琪医生的语音科普?要看患者残余的肾功能的情况,如果患者尿尿还好,没有明显的浮肿,没有胸闷,气短的,心衰的症状,如果停止透析,因为排泄水分的功能还在,所以这样的患者还能存活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存活时间短的是引起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差不多一两个月。肾功能排泄水分还可以的患者最长的能达到一年。 https://www.miaoshou.net/voice/17208.html
9.停止透析可以活几天语音科普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不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停止透析以后存活几天,主要取决于心脏状况如何。心脏功能不佳的人停止透析后,存活时间通常较短,大多数患者可能能够维持1周左右。 如果心脏功能特别差,可能会更短。如果心功能良好或透析时间不长,并且有一些小的变量,它可能能够维持1到2个月而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患者并发高钾血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udio/88732612.html
10.台湾八成肝癌与马兜铃酸有关他们对一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HCC患者进行了测序,结果发现,在98个台湾病例中,有76例与马兜铃酸高度相关。而在中国大陆,这一比例是42 out of 89(~45%),或许是因为含马兜铃属的中药在大陆都被列为处方药的缘故吧。 由马兜铃酸导致的HCC在东南亚国家比例也较高,在越南甚至高至56%。但在没有嗑草药习惯的北美和http://topic.sina.cn/ht6028
11.东北网2013年11月29日新闻汇总[56][平安龙江] 厦门大学“艳照门”续:女方称将起诉涉事院长 2013-11-29 17:56 [57][平安龙江] 男子为传宗接代借腹生子假离婚 前妻携款另嫁 2013-11-29 17:56 [58][平安龙江] 一怀孕近8个月孕妇通宵上网 刚出网吧突然临产 2013-11-29 17:56 [59][平安龙江] 江西一移动缴费厅老板为招揽客源兼卖https://www.dbw.cn/system/2013/11/29/0_20131129.shtml
12.透析室护士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4篇)作为一名血透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每天坚持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她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更习惯了新春佳节和血透患者在一起的感受。 急诊就是无声命令,她习惯了半夜三更被急诊电话惊醒,有一次深夜一点多钟,遇到一位由于透析不充分而引起心衰肥胖病人,由于病人过度肥胖,股静脉穿刺时穿刺针不够长,非得用手用力向下按压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85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