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他总感觉身体疲劳,伴有腰痛症状,原以为只是过度劳累的表现,稍作休息觉得没事了他又开始扎进工作里。有次上厕所,意外发现自己竟然尿血了,意识到不对,他立马到医院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肾癌。
赵先生怎么也想不到,年纪轻轻的自己有一天癌症竟会找上门......
警惕“沉默的杀手”
3月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肾脏日。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肿瘤医院,在门诊大厅举办2023年世界肾脏日科普患教活动。
小编亲临现场采访专家,为大家一探究竟,追踪这个“沉默的杀手”——肾癌。
肾脏,俗称“腰子”,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处,是一对扁豆状器官,呈红褐色。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目前,肾癌的发病情况占到全身恶性肿瘤2%,在我国,肾癌排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前三位,男性的发病率几乎是女性的2倍。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委会常委、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杨铁军说,肾癌是肾内细胞恶性生长形成的肿瘤,当肾脏的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时,就会发生肾癌。一般小于2cm的肾肿瘤约25%是良性。
肾癌的病理类型可分为:肾透明细胞癌,Bellini集合管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等。
肾癌的高危因素
一
遗传因素
遗传性肾癌占全部肾癌的4%左右,常见的类型包括VHL病,BHD综合征,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和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等。
二
吸烟
三
高血压与肥胖
四
不良饮食习惯
可能诱发肾癌,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和低植物纤维饮食,会增加肾癌的发病风险。
五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高血压利尿类药物,也可能增加肾癌的发生。
六
职业因素
长期接触化学类物质,如印刷油墨、煤炭及石油化工等,也可能增加肾癌的发生。
肾癌的三个“标志性”症状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委会副主委、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说,肾脏是个“任劳任怨”的器官,但同时也很“娇气”,肾脏疾病甚至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一个人出现肾脏病的症状,肾功能已丢失30%以上。临床中,来就诊的大多数患者都已是中晚期。因此,保护肾脏健康不容忽视。
早期肾癌没有任何症状,往往通过体检才能发现。若肿瘤持续增大,可出现这三个症状:
症状一:血尿
一般血尿是无痛性间歇性发作的,我们透过肉眼可见血色尿液,随着肾癌病情不断发展,血尿间歇期会不断缩短,也可镜下表现出持久血尿。
某些肾癌患者出血过多时,血块往往会在输尿管处形成条状,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肾绞痛感,要注意的是,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肾癌肿瘤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症状二:疼痛
肾癌患者在患病期间出现疼痛感,主要集中在腰部,多为钝痛感,这是肾包膜、肾盂部位的肿瘤不断增大后所引起的牵扯痛。另外,血尿产生的血块经过输尿管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
当然,肾癌发展到晚期阶段后,肿瘤会不断的压迫与侵犯肌肉、腹部后壁结缔组织以及腰部神经等,这时会让患者感觉腰部侧面有持久性的疼痛不适感。
症状三:肿块
肿块也是肾癌十分常见的症状,但由于肾脏处于身体内较为隐蔽的位置,只有当肾癌肿瘤长到一定体积后才可能被发现,所以触摸腹部可见肿块时,往往意味着肾癌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阶段了。
杨铁军说,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双肾超声检查,对于处于40至70岁高发肾癌年龄人群来说,更应该注意进行超声体检,这是发现早期肾癌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正确认识肾癌科学预防肾癌
专家提醒:结合肾癌的发病原因,我们可以科学预防肾癌。
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需要注意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食新鲜瓜果蔬菜,生活作息应当保持规律,少熬夜。
二、积极戒烟。吸烟不仅会导致肺癌的发生,同时也会增加肾癌等多种癌症的患病几率。
三、控制体重血压。体重超标和高血压已被确认为提高肾癌发病率的常见因素,所以我们要积极将体重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病。
四、做好健康体检。因工作需要长期接触石棉、金属和放射物等,应当注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肾脏方面的检查。
如果一旦发现自己身体有异样,最好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就诊,进而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
“世界肾脏日”主题活动精彩掠影
活动现场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何朝宏致开幕辞
护理部主任徐晓霞从认识肾脏、肾脏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好肾脏等方面为在座的病友及家属进行科普讲座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以轻松幽默的语言,为现场患者及家属带来精彩肾癌防治科普讲座,同时对《2023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肾脏保护》进行解读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杨铁军以《泌尿外科医生角度看肾癌防治》为题,从肾癌的分类、发病的高危因素、肾脏肿瘤的外科治疗及新技术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讲座
门诊办副主任郝艾萍进行活动总结
专家介绍
杨铁军
泌尿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肾脏病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修复与重建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前列腺疾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肿瘤诊疗专委会常委,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普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肿瘤防治康复科普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擅长泌尿系肿瘤微创手术,诊治复杂、疑难病例。曾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留学,研修微创手术与综合治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8项,获科技成果奖7项。主持在研临床试验十余项。
陈小兵
肿瘤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抗癌协会(CACA)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郑州市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协2017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国家癌症中心,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论文及优秀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CACA整合肿瘤肾脏病学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CACA肿瘤运动康复专委会副主委,CACA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CACA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CACA整合肿瘤学分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常委,CACA胃癌、肿瘤精准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个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学组、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消化肿瘤综合诊疗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理学分会常委。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担任国家“十四五”重点图书《整合肿瘤学》临床卷《腹部盆腔肿瘤分册》主编,担任胃癌、胰腺癌、胆道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康复等15部国家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编委。主编的《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获科技部2020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