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还在找减重方法的你:生酮饮食真的值得尝试吗?

我们常收到优质的专业内容投稿,而品牌曝光也是少数派合作伙伴的最大诉求,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两者予以结合,在标准稿酬之余由品牌赞助额外奖金,同时不会对内容作任何商业干涉,保留作者最原始的观点。

优秀的作者可以获得更好的鼓励与创作动力,品牌也能拥有正面且积极的曝光——「用优质内容传递美好生活」——这便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及不断前行的目标。

如果你是一个热衷减肥的人,不管成功没成功,大概都听过「生酮饮食」的名号。

这种特殊的饮食方案随着健身减肥的东风,一跃成为广受追捧的「灵丹妙药」。但很少有人在听完减肥的功效之后,认真地再问上一句:

这个「酮」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生这玩意儿干啥?为啥生了它我就减肥了?

如果你认真听过生物课——其实不用听也能知道,人类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

生物老师还会顺便让你记一道经典的选择题: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所以题里面的什么维生素啊微量元素啊选了就会挨骂。接下来就是一大串你可能转眼忘了的东西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异生、脂肪动员……

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也很简单,摄入的能量物质太多了,消耗又用不完,人体觉得这么多好东西放着不用可惜了,于是像你家里的老人一样决定把它们存起来吧——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分解很快的糖原和能量密度超高的甘油三酯就合成好了,它们囤在你身体各处,等待释放能量的机会。

严格来讲,脂肪本身是好东西,这也是高中生物就教过你的。除了能储存能量,身体内的脂肪还可以为人体维持体温、润滑器官、减震缓冲,没有脂肪是肯定不行的。但凡事都得有个限度,在人类脱离了险象环生的自然界,住进筒子楼之后,脂肪开始以祖先未曾想象的速度堆积,一步步垒到了会反过来危害健康的程度。

于是「减肥」这种对生理机制来说称得上「奢侈」的活动,逐渐变成了流行。

刚开始大家想得比较简单,既然长胖是因为我不动,那我动起来是不是就能瘦下去了?确实没错。但脂肪带的能量有同重量碳水化合物的两倍还多,称得上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而且人是要进食来保证正常生存的,吃下的东西还会补上一部分锻炼带来的亏空,没点儿毅力都看不到见效的那一天。

那怎样才能更快地消耗脂肪呢?

想要更快地消耗脂肪,人体需要先解决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大脑没办法直接使用脂肪酸供能。

但大脑就不一样了,它对营养物质挑得很。

为了保证最宝贵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有害物质侵袭,大脑有一套更为严格的选择性通透结构「血脑屏障」,其他那些器官热衷的脂肪酸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就很难通过血脑屏障。以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脂肪酸和大多血浆蛋白一样,分子实在是太大了,但近些年的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不采用脂肪酸作为供能物质,可能与脂肪酸氧化耗氧过多、脂肪酸代谢比葡萄糖慢、脂肪酸代谢中可能有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身体当然不是白进化的,大脑自然不能放过来自脂肪的供能,但它需要的是另一类代谢起来没什么害处的物质:「酮体」。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情况下,脂肪是如何供能的。

甘油三酯(也就是脂肪囤积的最主要形式)在脂肪细胞中经过脂肪动员,分解得到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这些东西被释放入血,送往身体各处。我们着重看向酮体的主要生产器官:肝脏。在通常情况下,人体有足够的糖原储备,大脑开开心心吃糖,其他器官每样都吃点儿。刚才脂肪动员得到的甘油主要就是被肝脏利用,而脂肪酸几乎能被所有含线粒体的细胞使用(我相信你还记得「线粒体」这个细胞供能中心)。

在这些组织细胞中,脂肪酸先被活化,生成脂酰辅酶A。随后脂酰辅酶A被转运进线粒体,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用来合成ATP供能,脂肪酸彻底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最常被举出的例子是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可以净生成106个ATP,和葡萄糖的30/32个ATP相比,能量密度高得吓人。

那么酮体又是哪儿来的呢?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肝脏里。肝细胞由于本身酶系的特点,用葡萄糖的效率没有其他组织那么高,对它来说,脂肪酸是更好的能量供体。糖足够的时候,肝脏可以悠哉悠哉地自己用脂肪酸;但当身体的糖供应不足,为了减轻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的负担,脂肪酸开始大量分解以供应能量,直到肝脏内的乙酰辅酶A大量堆积,超过了三羧酸循环的处理限度。这时,乙酰辅酶A开始转移向另一条处理路径:生酮作用。

生酮作用其实产物不少,反应也很多,但通常被叫做酮体的,就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三种产物。一般来说,正常机体中酮体的含量并不高,因为要么糖原储备够使一阵子,要么还有糖异生作用产糖供能。何况对酮体的主要生产者肝脏来说,干这件事(生酮作用/酮体生成)也属于为机体做贡献,因为肝脏中并没有分解酮体的酶系,它自己用不了,只能产完运出去给其他器官用。

所以生理状况下,一般人在睡觉和饿过头时,生酮作用才会比较明显。酮体合成后,从肝脏入血,运往全身各处。以β-羟基丁酸为例,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经过一系列酶催化,最终生成两个乙酰辅酶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三羧酸循环供能。

从上面那段话你也能懂个大概了:只有糖用完了、糖原用完了、糖异生生产的糖都用得紧巴巴的时候,酮体才需要出来负责大量供能。

让我们把话题拖回「减肥」,记得我说减肥的大伙儿想找一种「快速消耗脂肪」的方法吗?人们找了半天,从众多既有的食疗方案中,拖出了一种看起来很靠谱的,它就是「生酮饮食」。

恰好此前,RobertAtkins正在大幅度宣传自己的「低碳水饮食」体系,声称这样的饮食体系能够快速减重,生酮饮食和Atkins饮食一起搭上便车,成了名人效应影响下的「健康选择」。相比之下,Atkins宣传的低碳水饮食是把脂肪和蛋白质的比重颠倒了一下。

但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限制碳水,人造禁食。通常情况下,生酮饮食的食谱中会去掉富含淀粉的谷物、土豆、玉米,富含糖类的大部分水果、豆类;增加鸡蛋、肥肉、黄油、坚果、牛油果、植物油等富含饱和及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这样一来,你在进食之后,一是没有办法迅速消化吸收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进行供能,二是大量的脂肪摄入「逼迫」机体采用脂肪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给身体造出一个能量足够、但是吃不到碳水的环境,保证正常生活的同时提高脂肪的消耗,让酮体大量产生。

直到今天,我们对生酮饮食的研究仍未结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根本没弄明白生酮饮食对癫痫起效的原理。

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样有效的措施即使没彻底弄清楚原理也应该继续推广,因为相对于治疗癫痫这件「本职工作」来说,生酮饮食那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便秘、高血脂、痛经和体重下降等等,和癫痫的痛苦相比,显然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可谁能想到,随着上世纪90年代西方低碳饮食的流行,生酮饮食又被拿了出来,把「副作用」体重下降当成了卖点,摇身一变成了减肥良方。

就像副作用是「出血」的阿司匹林,现在被拿来小剂量服用预防血栓一样,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流行病,这样的老方新用或许也算得上是可喜可贺。其实在医疗领域,生酮饮食还在进行各种神经疾病的对症治疗探索,针对阿茨海默症、自闭症、脑损伤、帕金森氏症、睡眠障碍等多疾病的实验都在进行中,但基本都没有到达能够得出明确的因果关系并值得推广的程度。

先说结论,不过你可能会对这个结论失望,因为它非常笼统: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长期生酮饮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首先可以明确一点,虽然生酮饮食被用来控制糖尿病,但如果你本身已经有原发的代谢疾病,或是肝肾功能有些问题,在采用生酮饮食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指导,不管你是想减肥,还是想控糖。它并不能笼统地适合所有人。

但你也没活在北极圈,也不知道你和因纽特人相比还有什么指标不一样,说服力可能并没有那么强。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网站上在介绍生酮饮食之后用了几句非常委婉的话作为建议:「此前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和采用常规低脂饮食(甚至地中海饮食)的人相比,短期内采用生酮饮食或极低碳水饮食可以更快减重,但这种差距在长期看来就不复存在了……生酮饮食对于那些用其他方法减肥可能有些困难的人来说可能是个选择。」很诚恳,也它确实没有别的可说了。

THE END
1.小分子,大作为:酮体D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在限制碳水化合物供给的条件下可以促进机体的脂肪代谢,该饮食模式可能会成为一种改善人类健康的全新的方式。其中,间歇性进食、生酮饮食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运动减肥、代谢疾病、脑部健康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脂肪代谢中最为关键的产物是D-β-羟基丁酸(酮体,D3HB),是https://cjb.ijournals.cn/html/cjbcn/2022/3/gc22030976.htm
2.生酮饮食又有新发现: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调控机体免疫《Cell》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生酮饮食产生的酮体(尤其是β-羟基丁酸)可以直接抑制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的生长,进而降低肠道内Th17细胞的比例,调控宿主的免疫反应。 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饮食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饮食之一。与高脂肪饮食带来的隐患不同,生酮饮食虽然包含更多脂肪,确能用来治疗诸如肥胖以及癌症等多种代谢疾病。http://jup.jiangnan.edu.cn/info/1003/1798.htm
3.Naturemetabolism:我院贾大团队发现生酮饮食发挥作用的新机制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 KD)是一种以高脂肪、极低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蛋白质为比例的饮食方式,自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一直被临床用来治疗癫痫等疾病。生酮饮食减少了葡萄糖的利用,导致游离脂肪酸在肝脏中转化为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β-OHB)和丙酮,其中β-羟基丁酸是最丰富的形式。迄今为止,生酮饮食已在多https://m.motherchildren.com/m_study_patent/2024/wdLEMWej.html
4.生酮饮食是一种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方法。生酮饮生酮饮食是一种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方法。生酮饮食通过有意让身体产生酮体来达到治疗和控制的目的。酮体是体内脂肪的分解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是体内的能源物质之一,机体各组织包括大脑均可利用酮体产生能量。 生酮饮食最早来自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以缓解餐后高血糖。后来发现生酮https://xueqiu.com/1096519231/261755408
5.β在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化合物β-羟基丁酸盐(βOHB)的作用和角色,β-羟基丁酸盐就是所谓的酮体,在生酮膳食期间产生。当其浓度较高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低浓度的β-羟基丁酸盐可以帮助细胞免于氧化压力。氧化压力通常在细胞使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过程中发生,但是这种活动可以释放其它潜在的毒性分子,比如自由基,随https://www.hnagri.org.cn/article-18167.html
6.生酮饮食治疗癌症的方法专家文章生酮饮食对于 Ⅲ~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可以改善预后,机制与其显著降低血糖水平相关。采用生酮饮食治疗时,血液中β- 羟基丁酸水平升高,肿瘤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机制与活性氧(reactive oxigen species,ROS)减少相关。并且基因表达谱分析提示生酮饮食治疗时肿瘤基因表达有向非肿瘤组织逆转的趋势。生酮饮食治疗,肿瘤可完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86772.html
7.生酮饮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希望癫痫癫痫营养与饮食一、什么是生酮饮食? 具体来说,生酮饮食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使身体进入一种称为“生酮状态”的代谢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主要依靠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脂肪在肝脏中分解产生酮体(如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这些酮体可供大脑和其他器官使用。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3556338.html
8.科学家揭示β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且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迫切需要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近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β-羟基丁酸可抑制结直肠癌。该研究团队在CRC的动物模型中进行了饮食筛选,发现通过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饮食可表现出https://www.most.gov.cn/gnwkjdt/202206/t20220617_181162.html
9.“生酮饮食”有可能减慢衰老生物技术在新研究中,Verdin博士及其研究小组检测了化合物β-羟基丁酸酯(β-hydroxybutyrate,βOHB),在长期低卡路里或生酮饮食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所谓的“酮体”的作用。尽管诸如βOHB等酮体在I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体内以极高浓度存在时可能是有毒的,Verdin和同事们发现在较低浓度时,βOHB可以帮助保护细胞免遭“氧化应激”损害https://www.biomart.cn/news/10/81769.htm
10.生化检验的质量管理(精选十篇)50.有关β-羟基丁酸测定,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酶动力学连续监测法 B.β-羟基丁酸的测定在糖尿病酮症的诊断中比乙酰乙酸测定更灵敏 C.酮体中β-羟基丁酸占78% D.参考值:血β-羟基丁酸<0.27mmol/L E.在糖尿病酮症发生早期β-羟基丁酸无明显升高 二、B型题: A.己糖激酶法 B.葡萄糖氧化酶法 C.离子交换层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o54e93.html
11.使用生酮饮食间歇性禁食可预防多囊肾病使用生酮饮食、间歇性禁食或给予酮 β-羟基丁酸酯 (BHB) 使实验室动物进入酮症状态都产生了相同的效果。结果非常明显,研究人员不得不仔细检查动物的基因型,以确保它们没有犯错误。但它确实存在:酮症,一种禁食反应,也是流行饮食的基础,实际上缩小了动物的肾囊肿。 https://baidu-mip.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11011.html
12.生酮饮食为什么可以多病同治?减脂会生成β-羟基丁酸 生酮饮食生理学上的价值在脂肪分解供能的“灾难”模式,当人遇到缺少能源供给时候其实是启动人体免疫系统的最佳手段之一。生酮饮食恰好通过糖限制实现了不饥饿同时实现脂肪分解功能的能量供给模式。 近日国际权威的杂志Nature刊登了新冠研究的结果,酮体可以提高感染者免疫T细胞的活性,酮体可以促进线粒体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14/11/5315_1043730269.shtml
13.全素饮食vs生酮饮食,哪种吃法对防癌抗癌效果更好?生酮饮食会促进脂肪酸产生酮体,希望通过增加β-羟基丁酸盐水平发挥潜在抗癌作用。 原理都很美好,那么全素饮食和生酮饮食在防癌抗癌上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呢? 全素饮食有助于预防癌症 目前已经有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植物性饮食能降低癌症发病风险,尤其是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因此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荐https://redsenol.com/29544.html
14.ββ-羟基丁酸检测试剂盒 sufficient for 100 colorimetric tests at Sigma-Aldrichhttps://www.sigmaaldrich.cn/CN/zh/product/sigma/mak041
15.『生酮饮食』深度解读酮体(ketone body)是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血液中含量高的一种),这三种化合物的总称。 它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正常组成成分,最自然的,当我们一夜不吃饭,它就会升高。 酮体不仅是一种替代能量来源, 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信号分子。 1· 替代能量来源 https://www.meipian.cn/4ywja93g
16.生酮饮食减肥流行但存在降危害,如何避免通常在禁食期间由肝脏分解体内脂肪产生酮类化合物。生酮饮食会刺激酮体的产生,但需要极高的脂肪摄入量,这对健康有害。研究发现,β-羟基丁酸盐调节能量消耗并帮助调节新陈代谢。芒果苷和抗性淀粉还可以提高身体自身制造酮的能力,而没有生酮饮食相关的困难和不利作用。https://3fadao.com/jiankangzhuanti/12311.html
17.生酮饮食有助于治愈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另一项研究发现,身体在酮症期间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称为β-羟基丁酸,可有效减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疾病症状。 生酮饮食还能促进我们体内一种叫做腺苷的镇痛化合物的产生,从而缓解这种疾病最显着的症状。 银屑病 银屑病(牛皮癣)会导致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厚厚的红色皮肤和银色鳞屑,包括面部、头皮、肘部和膝盖。 http://liveb.cn/?p=1503
18.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2项重要症状生酮饮食或比药物更胜一筹26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其中21例(81%)完成生酮饮食;只有1例因生酮饮食而退出。 在生酮饮食过程中,患者达到持续生理性酮症(12周平均β-羟基丁酸水平:0.95±0.34 mmol/L)。与常规饮食相比,生酮饮食组患者个体ADC-ADL(+3.13±5.01分,P=0.0067)和QOL-AD(+3.37±6.86分,P=0.023)的平均得分显著增加;ACE-III也增加,但https://www.uemeds.cn/info/infodetail/26033
19."雷神"也躲不过阿尔茨海默病?低血糖指数(GI)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ApoE4携带者具有更强的胰岛素抵抗和糖化能力,因此通过低GI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优化胰岛素敏感性应该是营养干预的优先事项。 生酮饮食和β-羟基丁酸酯(βhB)。在低血糖指数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方面,一种更先进的选择可能是生酮饮食。生酮饮食是一种治疗性碳水化合物限制形式,其中碳水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2fbe7194802
20.生酮饮食的效益(二)近年来针对生酮饮食的研究,提供了生酮饮食可能可以转阿兹海默症的证据。酮类补充的实验中发现,酮体、β-羟基丁酸这两项物质改善了阿兹海默症病患的记忆功能。 在实验后,科学家把MCT油(一种可以在肝脏中转换为酮体且在椰子油中能被找到的油脂)给阿兹海默症的病患做使用并且检验他们的记忆力。他们发现,阿兹海默症的记https://www.douban.com/note/7121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