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了查之后,我决定给它换粮。从非常适口的皇家猫粮,换到渴望或者Now。前者是100多元两公斤,后两种差不多都是近300多元两公斤。
虽然早就听说猫要从小喂贵一些的猫粮,否则长大吃惯了廉价粮就换不过去了。但是当我家猫一粒一粒的从食盆里把Now挑出去的时候,我内心还是绝望的。
我妈从厨房出来冷冷地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现在体会到每次我做健康食品你们都不吃时的心情了吧。”
和畜生是不能讲道理的,所以在它连续几天把混合粮里的旧粮吃完却不碰新粮之后,我把旧粮断了。
饿了三天,我家猫开始每天大呼小叫,但凡见到一个活人就上去蹭着要吃的,不知道还以为它找回了被割掉的春天。
第四天的时候它依然没有屈服,我屈服了。把它心爱的高脂肪油腻腻鸡肉味皇家粮倒进了食盆,它吃起来开心的像个孩子。
恰逢我妈又从厨房出来,我对她说:“您看到了吧,健康食品就难吃到宁可饿死这个地步。”
我妈狠狠地说:“那你就饿死吧。”
讲道理,正常人都不会太想吃健康食品的。
所以在今年年初看到一家VC给一个轻食店投了3000万之后,我一度怀疑VC是不是脑子进水。
在吃了一个月的轻食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门好生意:利润高,竞争小,模式可复制。
一份足以充饥的轻食沙拉起价一般在40元,稍有花哨便要60-70元。
和前两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黄焖鸡相比,轻食简直是贵族食物了。而和一般中式快餐相比,轻食的菜品标准化程度高到爆炸,食材的仓储、物流也更为简单单纯。
最为重要的是,做轻食几乎不用在乎口碑。什么大众点评,什么饿了么评价,轻食店的评价一律碾压其它菜系。因为每家轻食都很难吃,能选择点轻食的人根本不在乎口味。
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和草酸叶酸这种对中产极富诱惑的文案,翻译过来就是不经掩饰的苦味和涩味。
而轻食店最喜欢拿来填充空间的苦菊、生菜、鸡胸肉(水煮),根本是轻食界的难吃三宝。有了这三样东西,能确保心灵沾满脂肪的中产们每天中午来一次深度的精神旅程:我是谁?我在哪?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和大多数看起来很美好但实则没什么用的消费升级一样,轻食实际并不能保证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因为大多数人会因难以下咽,而把那份热量超过单日摄入值的酱汁倒进盒子里。
尽管淋满脂肪丰富的酱汁,依然难掩轻食的难吃,因此给人一种心灵上吃了健康食品的感觉——毕竟所有的健康食品都很难吃。
有的轻食店还在菜单上写明了每份轻食的热量值,碳水化合物、蛋白和糖分配比。可以说对轻食消费人群的拿捏无比精准——其实他们并不在乎吃了多少热量,他们害怕的是不可计量。
如果真的想靠节食减肥,正常吃中餐也不是无法实现,只要平时嘴不馋,少吃两口米饭和肥肉,又何必斤斤计较的将每一次张口都换算成一次数字游戏呢?
事实是,如果没有一个数字摆在那里,没有人会拒绝垃圾食品,更不会有人会选择轻食这种自虐食物。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曾表明,人类文明的进化依赖于对火的使用。而火对人类文明进化最大的促进作用则是帮助人更好的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烹饪可以改变食物天然的不适口感,并且使得肉类和植物更容易消化。同时,烹饪还杀死了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和病菌,让远古人类更容易保持健康。
在原始社会,一个喜欢吃生肉、生菜的猿类分支,可能很快就被自然淘汰了。只有那些喜欢吃熟食的,才有可能在遇到危险和种群战争的时候占有优势。
人类在脂肪和甜味上的先天偏好,也经过了类似的天然筛选——在原始时代,如果遇到甜的和肥的东西不吃上两口,早晚要在一次饥荒中饿死。
而现在,在人类终于站稳食物链顶点的今天,却突然开始流行吃轻食?一种既苦,又涩,还低热量的食物。
不仅如此,还要把汉堡、披萨、芝士奶酪、蛋糕、冰淇淋、炸鸡、薯条、可乐、红烧肉、方便面、薯片、油条……斥为垃圾食品?
哭了,原来垃圾的不是这些食物,而是我们人类的生活习惯啊。
保持体重和健康的正常方法不应该是多运动吗?一份汉堡约等于跑2个小时怎么了,如果不是为了吃人为什么要跑步?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吃嘛?吃轻食算什么英雄好汉!
我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然后看了一眼北京接近40度的高温,我又下单了一份轻食——一盆价格高达56元的植物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