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字有“六书”,即“六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首是象形。翻读甲骨文解读,大多为象形文字。所谓象形,就是依葫芦画瓢,要创作一个鱼字,就先画一条鱼,再缩减、勾勒、用线条表现,逐步改进,就成了今天的“鱼”字。古人要创作一个“鲜”字,鲜是一种味觉,要用实物来表达,用一个鱼字,或用一个羊字表达都不行,那只是鱼味和羊味,假如把这两样世上鲜物合二为一,是一种复合的味,那才可称得起鲜味啊!这种造字方式称“会意”。中国古人真是聪慧绝顶。勾勒一条鱼,简化一只羊,拼合起来,就是要表达、要命名的一个字:鲜。
二
鱼和羊的组合,真的是鲜味吗?是的,毋庸置疑。如果某人因不食羊而不解其味,或是某人不食鱼而难解鱼味,那斯人就out啦!
三
“香山味道”今年是第二年做“全鱼宴”,可以称是“2020版”。第二次做,自然菜品会有所提升,于是有了这一次的鱼羊宴。
八道冷菜中,创新菜是“肝胆相照”。胆,取了个谐音,其实是蛋,咸鸭蛋黄。外圈是羊之肝,羊肝明目,做成冷菜,吃口硬香。咸鸭蛋黄,色泽漂亮,塞在羊肝中,切成薄片。讲究造形,一片一片,宛如一只只明亮的大眼睛。传统菜自然是藏书羊糕。藏书人烧木桶羊肉,江南出名,天一冷,苏州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藏书羊肉“苍蝇”店。人们进店喝羊汤,出门自是带羊糕。羊糕就是羊肉碎加了汤,冷冻起来,一盘一盘,切成薄片,便称羊糕,又鲜又嫩。食这道冷菜,必配平望辣酱。
热菜八道。有的是品尝羊肉滋味,有的是品尝鱼的美味,而有的则是让你体会鱼和羊的组合,即是复合型的味,那便是一个大写的“鲜”之味。木桶羊汤,藏书特色。稻香羊排,草原风姿。青蒜羊肚,是我建议的一道家常菜。初冬时节,新蒜叶最是香爽,这时节苏州人吃汤面、喝羊汤,都喜欢洒一点蒜青。与羊肚结合时,需要将青蒜切成一寸长,白的羊肚,青的蒜叶,清清白白。此时之青蒜,实在是其它绿叶蔬菜所无可替代的呀!“鱼圆肥羊”和“鱼羊一品鲜”是两道同一理念、反向表达的创新菜。鱼圆肥羊是肥羊肉片与鱼圆的组合,尝试了加辣,苏州食客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能接受辣味了。“鱼羊一品鲜”则是鱼头浓汤里加了羊肉丸子。浓浓的、乳白色的鱼头汤本就是个鲜,加了羊肉丸子,能说是鲜+鲜?当然不仅是如此,是一种复合型的味,升华之鲜美。
点心中的羊肉烧卖实在是可圈可点,皮子擀得很到位,薄薄的皮透出红红的羊肉馅。正宗的苏州烧卖合拢处该有二十四个褶,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表达。“香山味道”的点心师傅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