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了南京市建邺区的一家素食自助餐厅。这家餐厅位于商业街上,中午12:30左右,一楼几乎座无虚席,临窗吧台、大厅座椅都有顾客在就餐。二楼的入座率大约是70%,有50人左右。
进入餐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醒目的长吧台,不少顾客在此用公用夹子取餐。一侧是炒素菜,有面筋、扁豆、青菜、茄子、豆腐、土豆丝等20余种。另一侧以蒸煮菜为主,还有玉米粥、黑米粥、银耳粥、酒酿元宵等各色汤粥。中间稍高的台子上摆放着橙子、哈密瓜、圣女果等水果,除此之外还有七八种甜点以及十来种凉菜。
在吧台两侧,摆放着饮料和主食。这家店提供四种饮料,包括豆浆、玉米糊、酸梅汤等。主食有米饭、黑米饭、小花卷、蒸饺等。再向内去,就是一个现做煎炸食品的吧台,煎饺、煎豆腐、煎蔬菜饼很受欢迎。
这家店工作日的自助餐是22元/人,周末价格是24元/人,每天开放午餐和晚餐,午市晚市价格相同。中午13:00和晚上19:00后,临近营业结束,菜品会相对减少。
记者此前还去过秦淮区两家素食自助餐厅探访,这些素食餐厅菜品大多类似,以蔬菜为材料煎炸蒸煮炒,配有各类主食、饮料、水果,有的店还会加上素关东煮。每家店的价格从16.9元到23元不等,总体来看人均20元左右就可以吃一顿自助餐。
谁爱吃?
顾客涵盖多个年龄段
在建邺区某商业街的这家餐厅里,记者看到顾客中有小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带着孩子出门的中年父母,还有结伴带着孙子孙女来吃饭的老年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餐厅2020年刚开业,品牌在南京共有3家门店。疫情前3家店合计起来,每天有2000人左右的客流量,疫情后客流量大约恢复了70%。
为啥吃?
快速、平价或是消费者首要考虑
提到素食,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高端仿荤餐厅,这些餐厅试图“把素菜做出肉味”,价格普遍较高。最近几年,素食自助餐厅在“素食”这个相对小众的类目下异军突起。
根据《2020年中国素食餐厅市场调研报告》,2018年我国素食餐厅行业市场规模为19.5亿元,2019年为20.6亿元。头豹研究院分析认为,时代不断进步,消费者多重需求衍生,全国各地的素食餐厅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网红化等新经营模式逐渐普及。
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健康、美味、环保、养生是这些自助餐厅打出的宣传卖点,有经营者称,“公司本着餐桌放生、保护地球的理念开设了素食餐厅,开业以来也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这样的形式推广素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素食。”
在餐厅里,一位四五十岁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想吃什么就拿什么,想吃多少就拿多少,才二十多块钱,划算!”也有带着小孙子来吃饭的年纪稍大的消费者说:“(这里)不贵还省事,小孩子觉得新奇,带他来吃吃。味道真挺不错的,以后不想做饭了还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