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的温度越发有了秋天的感觉,这时候吃点肉“贴秋膘”,感觉再合适不过。
杭州作为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自古食材丰富。杭州人在吃肉这件事情上从来都不会委屈自己,其中,浓油赤酱的红烧蹄膀更是没人能拒绝的硬菜。
红烧蹄膀裹着糖色的皮质满是胶原蛋白,肥肉软烂入口即化,瘦肉入味有嚼劲,舀一勺汤汁拌饭,绝对是舌尖享受!
蹄膀,又称肘子,是猪腿靠近其身子的部位。
在民间,蹄膀是一种美食,并有着多种多样的做法。可是,奇怪得很,在我们江南水乡一带,这蹄膀只有一种吃法,那就是将整只蹄膀拿来烧,称之为“红烧蹄膀”。
在江南,“红烧蹄膀”各地都有,可你晓得哪个地方的“红烧蹄膀”最好吃吗?喏,我来告诉你,我吃过多个地方的“红烧蹄膀”,虽说各有各的特点,但总体来说,还是我们杭州的“崇贤蹄膀”最好吃。它的制作技艺,还列入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呢。
崇贤的“红烧蹄膀”,是有一段传奇的。
1985年,原余杭县崇贤乡的乡镇工业开始崛起,大量的外地人踏进了崇贤,他们有的是来当师傅,有的是来当客户,他们的到来,使得崇贤乡政府里的机关食堂天天门庭若市了。为了招待好这些有功于崇贤工业的客人,乡领导把烧得一手好菜的民间厨师春宝师傅请进了镇机关食堂。
春宝师傅最拿手的好菜,就是“红烧蹄膀”。他烧的“红烧蹄膀”,吊足了外来客人的胃口,那些第二次、第三次来崇贤的客人,纷纷点名要吃蹄膀,还有的,干脆就是冲着蹄膀的名声而来的。
就这样,崇贤的“红烧蹄膀”火了……
摄影/肖奕叁
到了2010年8月份,有心振兴崇贤蹄膀经济的崇贤崇杭大酒店老板何建欣,返聘已经退休在家的春宝师傅掌勺,并拜春宝师傅为师,学会制作“红烧蹄膀”,决意要让崇贤蹄膀发扬光大。
随着多年的苦心经营,崇贤蹄膀的名声已越来越大,何建欣,这个当年拜师的小学徒,如今已成非遗技艺的传承人。他的小店高朋满座,不少杭州老城区人都专程赶去崇贤吃蹄膀。
据说,曾有过一桌客人,一餐消灭了五只崇贤蹄膀的纪录。不是人间美食,会这样讨人欢喜吗?!
崇贤蹄膀是红烧的,据说“红烧蹄膀”就是在崇贤起源的,它的产生还与乾隆皇帝有关系呢。
相传: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由于江南的江苏和浙江两省人文荟萃,才子学者十倍和数十倍于他省。每逢科举,必有大量南方学子中举。乾隆生在北方、长在北方,见江南如此人杰地灵,便动了去江南看看的念头。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便沿着当年圣祖南巡之路,首次巡视江南,从此踏上了他的先后六次下江南之路。
乾隆是沿着运河走的,快到杭州时,看见运河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形似海龟,郁郁葱葱。于是来了兴致,当即吩咐停船,坐着御轿前去观光。谁知当御轿路过一座小桥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随行大臣一看不对,怕玷污了乾隆乘坐的御轿,忙安排轿夫将乾隆抬进桥旁的一户农家避雨。
这户农家的主人姓王,烧得一手好菜,是个远近闻名的厨师,当地人称为“司工”,专门为人家办红白喜事烧酒菜。前一阵子,他帮人家做了次媒人,东家按当地习俗,送了他十八只蹄膀。这十八只蹄膀他吃不完,亲戚朋友送掉了一半,自己留下了几只,今天还剩下最后一只了。原本这蹄膀在当地都是斩碎了烧的,可他做给自己吃斩碎嫌麻烦,便将整只蹄膀拿来炖。炖得差不多时,便动手放调料。正在此时门口传来了一阵嘈杂声,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想出去看一下。性急忙乱之中错把黄酒当成了酱油,又把白糖当成了盐,放错了调料自己还不知道,便匆匆从灶间走了出来。
农村的人好客,一见来了坐轿子的贵人,当即上前招呼,“来来来,里面坐,里面坐。”热情地将众人迎进堂屋,还拿出了一块干净的土布,帮他们擦衣服上的雨水。王司工见乾隆爷长相魁梧,一副贵人相,就先给他擦拭雨水。当他擦到乾隆的裤脚上时,竟发现此人的长衫里面居然穿着龙袍。此时,他恍然大悟,今天碰上皇爷了!
摄影/Jamie酱
此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看来暂时无法返回船上了,随行的那个瘦大臣决定派一个人冒雨回船报信,其余人留在农家用餐了。那瘦大臣叫过王司工,告诉他要在他家里吃饭,并给了他一锭银子。那姓王的司工一听瘦大臣说穿龙袍的王爷要在他家中吃饭,心里又激动又紧张。此时,他才想起锅中炖着的蹄膀可能炖过头了,赶紧返回灶间。他掀开锅盖一看,汤水都快炖干了,颜色好像与平时烧得不一样呀,这才想起可能刚才放错调料了。这下完了,这可是最后一只蹄膀了,这道菜烧砸了,拿什么来招待皇爷呀?
正当他束手无策、左右为难之际,锅中却飘出一阵香气。咦,怎么回事?王司工心想还是先尝尝味道再说,赶紧拿了双筷子蘸了点汤尝尝,觉得鲜美无比,顿时心里有底了……
这一下,随行的那些大臣和官员见乾隆爷说好吃,也纷纷将筷伸了过去,尝起了味道,一会儿工夫,整只蹄膀被他们吃了个精光,一个个都说好吃,吃得舌头舔鼻头……
绘图/刘斌昆
饭后,乾隆叫来王司工,问他:“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王司工心想今天这蹄膀还是偷懒而采取的新烧法,还没有名字呢。可他很聪明,一想今天的蹄膀是红烧的,便当即回答“这叫‘红烧蹄膀’。”
乾隆一听,当即说,“哦,记住了,叫‘红烧蹄膀’!”
事后,人们将乾隆在此停轿的小桥叫成了“沾驾桥”,因为它玷污了乾隆皇帝的座轿。又把那整只红烧的蹄膀叫作“红烧蹄膀”,因为乾隆皇帝叫过这个名字了。
从此,那位姓王的司工,烧蹄膀时再也不斩开来烧了,都是整只拿来烧。由于他烧的蹄膀连乾隆皇帝都吃过,故那道“红烧蹄膀”便成了他的招牌菜。他替人家烧酒席,这“红烧蹄膀”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了。
就这样,“红烧蹄膀”在这一带就出名了。
摄影/张贞
据说,当年乾隆随行的人员中,还有个苏州的富商,他吃了这红烧蹄膀觉得好吃,回去后也让他的家厨学样做红烧蹄膀。慢慢地在江南一带,蹄膀的吃法都是整只红烧的了……
烧得一手好菜的春宝师傅,据说是那姓王司工的第九代传人。他怪不得能烧出让人吃后念念不忘的“红烧蹄膀”,原来他是祖传呀……
如今,崇贤的“红烧蹄膀”制作技艺已传承到了第十代,这一手绝技,还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喜欢吃蹄膀的朋友,不妨去趟崇贤,去尝尝这当年乾隆皇帝吃过的美食……
一城一味,一味一食
世上最难忘的食物
莫过于故乡的味道
行走千万里
心系不过几碗人间烟火
杭州人做蹄膀还有许多做法
你最喜欢哪种
是红烧蹄膀、金银蹄还是黄豆焖蹄膀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文字/丰国需
封面摄影/杭州吃货
制图/叶丛
原标题:《太顶了!杭州这道人见人夸的硬菜,饭张力拉满!你家菜单上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