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建立课外辅导班午托班安全监管机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强课外辅导监管
截至2020年底,我市经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的校外培训机构共2348所,其中,市内九区1061所,占比45.2%,县(市、区)1287所,占比54.8%,全市机构从业人员5万人,涉及培训费用70亿元左右。
我市在严格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关于治理工作精神、政策的基础上,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治理工作与党的建设、意识形态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施校外培训治理“十项举措”,打造校外培训治理的“郑州模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教育、市场监管、民政、人社、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参与的郑州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我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建立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跨部门综合监管执法力度,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积极协作,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近两年已实施市级联合督查3次,县级联合督查30余次。
(二)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应建必建的原则,引导机构通过自建、挂靠、联合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应建必建率基本达到100%,同时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以及引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党建促规范,以党建促提升。
(四)规范行政审批。紧抓源头治理,严格执行2018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注重疏堵结合,秉承“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符合条件的积极转化”理念,做好“黑白名单”转化工作。
(六)优化日常监管。全面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将年度检查、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从办学资质、招生宣传、教育教学、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收费公示、收费期限等方面,持续规范机构办学行为。坚持校外培训机构季督查制度,今年前两个季度全市共取缔违规办学的校外培训机构72所,并依法将督查结果予以公布,对校外培训失信行为列入信用黑名单,严肃实行联合惩戒。
(七)提升校内教育。破解学生因校内学业“不让吃”“吃不饱”而被迫参加校外培训问题,严肃查处校内教师“课堂不讲课外讲”“引诱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等严重师德师风问题。实施健全课堂管理制度,开足开齐课程,实施零起点教学,严禁考试排名,破除唯分数论。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除完成作业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劳动、阅读、社团活动,“官方带娃”全面落地,在解决“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的同时,又净化了教育生态,挤压校外培训时长,倒逼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目前,全市16个县(市、区)1298所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参与学生105万余人,参与率近90%,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全市“官方带娃”正在向“双提高”转变,提高饭菜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八)依托文明创建。2019年第一次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们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从培训资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关爱未成年人宣传、主流媒体无负面报道、培训场所、师资情况、党建情况、内部管理、培训行为等十个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规范。三年来,组织市级现场观摩会4次,县级观摩会20余次。
(九)加强宣传引导。治理过程中,我们积极新闻媒体正面发声、持续发声、深度发声,宣传专项治理的重大意义和政策举措,增强社会对专项治理的信心,争取舆论的理解支持。同时,我们注重在督查中发现典型,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作用。2018年在全市推广了新密市的“一校一样本”和惠济区“四进”经验,2019年推广了金水区的党建促规范经验,2020推广了高新区的行业协会治理经验,2021年我们又推广了登封经验、荥阳经验和中原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开展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有效解决课后托管难题
目前,全市16个县(市、区)1298所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参与学生1050213人,参与率84.6%,课后服务工作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课后服务既解决了“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净化了教育生态,倒逼校外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21年,教育部课后服务专栏以《学生免费参与内容丰富多彩服务人人称赞——“官方带娃”,郑州作答》为题对我市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