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周一到周五的菜都不重样85岁以上老人3元钱就能吃到两荤一素
开栏语:
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日趋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如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如何破解老龄化难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而独居、空巢老人家庭高龄或患病后,日常生活往往举步维艰。
解决老人的一日三餐成为重中之重,南京市老人助餐点的运营情况如何,下一步老年助餐路在何方?记者将在南京各个助餐点进行探访。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华花园社区众善燕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处处体现着关心体贴老人的细节——楼梯除了左侧的不锈钢扶手外,在右侧墙壁,全部加装了木扶手。而每个台阶上都贴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购买的绿色警示贴,防止老人踩空。交汇点记者黄勇文秦怀珠摄
[实地调查]
都有什么饭菜
营养的白切鸡、烧莴笋颇受欢迎
在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华花园社区众善燕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爸妈餐桌”就餐区,环境干净整洁,老人们一边吃着饭,一边开心地聊着天,虽不是在家里和酒店,却也温馨、舒适、开心。
记者看到,菜肴种类不少,老人可以选择自己爱吃的菜,有大荤、小荤还有素菜,其中不乏老人们爱吃的、比较软的烧土豆和肉圆等。
众善燕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谢正悦告诉记者,目前,燕华花园社区的助餐主要是午餐,由于还没有推行中央厨房配餐,主要是由快餐店为老人们配午餐。
“老人们口味不一样,所以‘爸妈餐桌’每周一到周五提供的午餐,菜单都不一样,一周内的菜都不会有重复。我们订的多是一些符合老年人胃口的,好消化、有营养的菜。发的菜、刺多的鱼、硬的菜,我们不提供。”谢正悦说,营养的白切鸡、百叶包肉、地三鲜、空心菜、莴笋,以及蒸鸡蛋等颇受老人欢迎,烧土豆、肉圆等易消化,较软的,也是老人常点的菜。考虑到一些老人的喜好,他们还会要求送餐的人用微波炉把汤打热一点。食量大一些的老人,还会叮嘱送餐时多添一些饭。
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常见老年病,助餐点的菜还避免放糖,确保老人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价格高不高
10元的午餐,85岁以上老人只收3元
菜品比较丰盛,那么菜价又如何呢?既然是南京市的重点民生项目,是为老年人办好事,就应该让老人们吃得省心舒心、经济实惠。所以,对于助餐点来说,价格低到让你大跌眼镜。
“这样的午餐,店里都要卖15元。”谢正悦透露,老人们只要不想在家烧午饭,都可以在服务中心助餐,助餐价格按规定每顿10元。
但对85岁以上的老人,更有惊喜。中心提供由爱德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资助的“爸妈食堂”社区公益项目——这种服务是助餐服务的一种,对85岁以上老人,午餐是免费的,中心只收取每顿3元的成本费用。“我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西方的一些节日和老人生日,都会给老人办一些活动。此外,微波炉、餐桌等也需要成本。”
谢正悦给记者提供了一打厚厚的膳食记录表,每天的菜肴、助餐人数、膳食内容、老人反馈等,都记录在内。例如,某一天的饭菜为:胡萝卜炖肉、银牙鸡丝、葱油菜秧。这样的饭菜,正常在快餐店可能要卖20元,但85岁以下的老人只需要10元,85岁以上的3元就能搞定。
记者了解到,由于刚推开不久,来花10元助餐的老人并不是太多。倒是“爸妈食堂”的实惠,惠及了21位85岁以上老人。“有11位老人是生病或腿脚不方便,需要由助老员送上门的,另外10位老人是到服务中心的人来吃。”谢正悦说。
[老人评价]
都“点赞”,有的老人老泪纵横
住在14栋1单元的居民、87岁的王刘氏吃完饭正在散步。精神矍铄的她告诉记者,她什么都能吃,“关键是吃的心里舒服,因为一顿午饭在外面吃肯定不止3元。”
“老人的饭菜比较难烧,发的不能吃,有的也不符合我们口味,但老人助餐点确实价廉物美。”王刘氏的儿子王永境说,到了晚上,一家老小都会回家一起吃饭,他们把做饭的精力主要放在晚上,最多会有9口人一起吃饭,场面其乐融融。
29栋2单元的一对老夫妻——任万华、黄孝荣,今年分别87岁、77岁,两人都有脑梗,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每天助餐点都会安排助老员送午餐上门。
对于老年人助餐,老两口赞不绝口。“我去年摔了一跤,行动不便,不怎么下楼了。中心送饭上门,解决了我们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中午我俩选不同的菜,再买点烧饼什么的,可以拼起来吃两顿。”黄孝荣谈起中心对他们的关爱,老泪纵横。
[未来打算]
还将推出助浴、助洁、助医等助老服务
南京市民政局分管居家养老的负责人透露,有就餐需求的老人多集中在高龄、独居、空巢等群体。南京市推出老人助餐服务后,为大量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前往就餐的老人也逐渐增多,目前南京每天就餐人数达20多万人。
“等条件成熟后,还将推出助浴、助洁、助医、助急等助老服务,和助餐一样也可以刷市民卡,让老人享受‘一条龙’便捷服务。”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众善燕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只有8名工作人员,由于工资低,常常留不住年轻的员工。人力有限,但老人需求的服务却还有很多,这也让中心的8位工作人员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能增加收入,我们也推出过上门为老人按摩等服务,但中心总体还是亏损。”谢正悦说。
如何让类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有干头,还需要市、区决策层、民政系统,拿出更大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