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蒸猪头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把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必须选用甜又鲜的柳条,不能选用苦柳,色泽金黄,肉质鲜香,味醇清爽,食而不腻,风味独特。
生皮
“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白族人所吃的生皮,不像滇中、滇南一带采用汤褪的方法,而是用稻草火烧去毛,故有“白族火烧猪”的美誉。
NO.2哈尼族
竹筒鸡
竹筒鸡是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名吃。哈尼族人居住环境满山翠竹,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竹筒烹饪,历史久远。既保留了鸡肉之鲜甜,又带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制法独特,古老朴实。
NO.3傣族
撒撇
撒撇是傣家人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比较有名的有柠檬撒和牛撒撇两种,制法各异但口感都很好,好吃到飞起来。
火烧干巴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典型食品有柠檬撒、鬼鸡、炸牛皮、香茅草烤鱼、芭蕉花等。
NO.4壮族
巴夯鸡
岜夯鸡是文山州广南县壮族独有的一道传统菜肴,被称之为“云南一绝”。岜夯是用红青菜或野菜制作的一种酸菜汤,带有香甜、鲜美和奇特的酸味。
宁明壮粽
壮族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着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等。
NO.5苗族
酸汤鸡
酸汤鱼是苗族独有的食品,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
NO.6阿昌族
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是德宏州阿昌族特有的小吃,以手抓食的进食方式在云南众多民族吃米线中尚属鲜见,不过味道可绝对称得上绝代佳肴。
酸辣谷花鱼
NO.7基诺族
酸酉腌鱼
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基诺族的菜以臼舂为主。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带有竹筒和芭蕉叶的清香,还有一种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
芭蕉肉
NO.8水族
鱼包腌菜
鱼包韭菜是水族的第一名菜,顾名思义就是把鱼的内脏掏空,把新鲜韭菜包在鱼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NO.9布依族
五色花米饭
花米饭是布依人的专利品,糯米饭配以野生植物色素,有红、紫、黑、白、黄五种颜色,吃个饭也能那么诗情画意也是没谁了。
NO.10拉祜族
橄榄树皮剁生
这道菜是拉祜族人家过年杀猪时家家都必做的一道菜,在拉祜族的饮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滇橄榄树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冬季和初春的橄榄树最肥嫩,味道最好。
NO.11景颇族
鬼鸡
鬼鸡是景颇族的名菜(当然傣味的鬼鸡也很有名哈),听名字会让人感觉这道鸡很玄乎,其实这与他们的信仰习俗有关。历史上他们有杀鸡祭鬼的习俗,“鬼鸡”就是供祭献鬼后,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佐以配料。
NO.12佤族
鸡肉烂饭
鸡肉烂饭佤族语称“布安纳亚”,是佤族菜谱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经过加工的鸡肉混合,故俗称鸡肉烂饭。
NO.13纳西族
琵琶猪
琵琶猪是纳西摩梭人传统风味食品,将宰好的猪去除内脏,抹上花椒、盐等调料,用细绳缝严,用大木板石头等压制,成品的形状好似琵琶,故称“琵琶猪”。
NO.14德昂族
酸笋炖鸡
酸笋有一股子呛鼻的酸味,闻着口中唾液开始加速分泌,喜爱酸笋的人一闻到这股味道就会有食欲。德昂族酸笋炖鸡就是利用酸笋入味的一道美食。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族风味的腌菜、腐卤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NO.15怒族
漆油茶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典型食品主要有:琵琶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