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模板不知道你会想到什么,我最先想到的是小时候使用的「田字格」练习本。这个模板简单到只有一横一竖再加一个方格,但是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说却非常重要,它让我们知道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范,让我们明白每个字的不同部位都有各自的位置不可以随意摆放。
同样,在记录的过程中学会合理使用模板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对于新手来说使用笔记模板在规范记录习惯的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对于高端玩家来说使用个人深度定制的笔记模板则可以大幅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通用指数:实用指数:
月历和周历近几年可以是说各厂家最火的周边之一,不少人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本精致的周历,我也不例外。我曾经入手过果壳的「物种日历」和丁香医生的「健康日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它们的记录提醒功能越来越弱,更多的变成了某种个性或者知识的展示。
年底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总是需要把一年来大大小小经手的项目做一次梳理。如果平时能为每个项目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笔记,做起梳理来自然游刃有余。
无论你现在的身份是不是学生,写学习笔记都是日常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这里的「学习」既可以是坐在教室里的大学课程,也可以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各种公开课或者慕课,甚至还可以是某本书的阅读学习笔记。
提到笔记,目前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是「康奈尔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本质就是一个三栏的笔记架构,首先笔记页面进行上下比例为接近4:1的划分,再将上半部分进行左右比例为1:2的划分。右上方最大的一栏(笔记栏)记录学习时具体的内容,左上方一栏(整理栏)记录学习后整理的重点,后期进行复习整理时可以在下方一栏(摘要栏)对笔记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
针对这种思路,印象笔记官方也提供了一个简洁的学习笔记模板,除了主要的三栏内容之外还加入了课程信息。
想要高效的主持和参加会议,一个好用的会议议程模板和会议记录模板必不可少。
如果你是一次会议的参与者,可以使用「会议记录模板」,记录下会议期间分配的任务、形成的决策和最终的要点总结,方面后期执行和进一步跟进。
日常记录类模板适用于那些我们会日常记录并且需要定期整理的信息,例如以月或周为单位的个人财务记录、个人健康和运动管理等等。
目前市面有很多优秀的专业记账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详细记录各类信息。如果你在个人财务管理方面有强需求,可以每周把这些专业软件中汇总的信息记录到印象笔记中;如果没有强需求,也可以直接使用印象笔记提供的财务管理模板进行大致记录。
在Evernote官网和印象笔记内测版中分别提供了精简和详细两个版本。
精简版旅行规划:
详细版旅行规划:
印象笔记官方提供的模板虽然丰富,但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自然少不了做一些修改和调整。根据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高频操作,我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私人模板。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项非常高效的社交方式,无需各种应酬交际,只需要通过文字就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还可以通过输出来内化自己学习的内容。从大学开始我就坚持定期写些东西,后来为了量化自己的写作内容就整理了「每周写作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类似于上文提到的日常记录类模板,只不过被我修改后用来记录每本书的阅读进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章节的详细阅读笔记并不会写在这个表格中,而是利用笔记内跳转功能,将具体的笔记链接复制到对应的位置。这样一本书读完之后,这个表格既可以作为阅读进度记录,也可以作为整本书的读书笔记目录。后期回顾和再整理的时候异常方便。
目前Evernote桌面客户端和移动端已经可以在新建笔记时选择直接插入官方推荐模板或者自定义模板(插入自定义模板为高级用户功能),而印象笔记桌面客户端也已经开始了这项功能的内测,相信很快就会在正式版的升级中和我们见面。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将模板单独保存为一条笔记,之后如果要使用该模板只需对模板笔记右击选择「复制笔记」后即可在新笔记中进行编辑。
如果留心观察上面提到的各种模板,不难发现其本质都是对印象笔记表格功能的操作。在建立a*b常规表格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下拉菜单」完成诸如修改背景颜色、调整表格宽度以及合并单元格等一系列操作。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表格的注意事项需要强调。桌面客户端到移动客户端的转换中表格的适配并不是十分完美,多列表格可能会出现宽度被严重压缩的问题。官方提供的很多复杂模板在桌面端使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很强的移动端编辑需求建议慎重选择。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自己建立的移动端使用模板最好不要超过两列。
凡事都讲究一个度的把握,模板的使用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记录习惯和思考方式,但过度依赖模板也会限制思路。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印象笔记的应用内笔记跳转功能,既可以将不同模板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关联,也可以把日常并不十分规范的笔记链接嵌入到规范的模板笔记中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