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卖平台上存有“影子店铺”的消息再被曝出。
据《法治日报》消息,外卖平台上存在一批“影子店铺”,有的商家不仅对店铺地址和经营资质造假,误导消费者下单,而且面对消费者对其食品安全的忧虑,其还以“分店”为借口,掩盖其“影子店铺”之实。
“影子店铺”配送食物质量堪忧
除了线下门店关停、线上继续接单等情况外,《法制日报》报道称,还有商家以“分店”为由,接单后转单赚取差价。
为了给自己庆生,辽宁锦州居民王女士通过外卖平台,在离家较近的一家高档蛋糕店下单了一款生日蛋糕,派送单上显示,这家蛋糕店距离收货地址2000多公里远。王女士致电商家询问情况,对方解释称,2000多公里外的店铺是总店地址,蛋糕实际是她家附近的分店派送。但最终,王女士发现,自己收到的是离她家不远的另一家蛋糕店制作的蛋糕,这家店并不“高档”,而且原来订的“动物奶油”也被替换成了“植物奶油”。
定制类产品更容易出现“影子店铺”
去年9月,澎湃新闻报道称,在美团外卖APP上收货地址设为四川遂宁某乡镇,搜索出来的蛋糕店除了一家本地蛋糕店外,其余的十余家均显示在成都、杭州等地。此外,饿了么APP上也存在类似情况。例如,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某小区为收货地址,搜索出来的蛋糕店不少远在武汉、西安等城市,且在网页中排序较为靠前。
除了常见的转单流程和转单交易平台外,头豹上海研究院零售社服行业分析师同雯颢向财经网科技总结道,一些定制类产品更容易在平台上出现“影子店铺”,主要是因为:一是对消费者而言,其对定制产品的品牌要求不高,在下单的时候多会以产品能否满足定制要求为主;二是对于门下店铺来说,多数线下门店人流不多的定制类店铺对客流量有需求;三是“影子店铺”在管理上不需要专业化的集中管理,也不存在加盟经营。且在平台审核过程中,定制类产品店铺商家只需要提供总店的店面地址和经营许可就可以注册成功。
打击“影子商家”,存在技术难度?
为何外卖平台上的“影子商家”一直存在?平台在监管上存在技术难度还是管理上存有疏漏?
同雯颢认为,“影子店铺”问题一直存在是平台审查制度不完善导致,平台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来完善。具体来看,她认为,平台首先可以规定店铺的经营范围,确保不是跨城市、远距离服务。其次,平台可以通过统一管理外卖员,要求外卖员确保接单地址、店铺注册地址和取餐地址完全一致后,再将餐品送到指定地址。此外,一旦发现顾客投诉“影子店铺”问题,在平台核实无误之后,平台可以直接关闭店铺服务并在平台内通知消费者。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目前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漏洞违规开设“影子店铺”。若平台未尽到审查义务,导致出现“影子店铺”,应承担连带责任,涉事商家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缺少对“影子店铺”的强制性规定,导致法律在落实中困难重重,他建议建立骑手举报的奖励机制,鼓励骑手揭发“影子店铺”。同时,朱巍还建议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下单时,一定要仔细辨别商家位置信息,对商家位置存疑时要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