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人工成本预算中,福利预算是除薪酬预算外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企业福利预算怎么做?面对疫情冲击,如何从企业成本和员工满意足双重角度,如何制定最优的福利预算?
在开始探讨福利预算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从财务视角出发,企业福利计划构成有哪些。
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由法定福利和补充福利两部分构成。
一、法定福利
法定福利通常由政府强制规定的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的保障计划,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两大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五险一金”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共同缴纳;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则是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
我们以上海市当前暂行的社保缴纳标准为例,公司与员工各方缴费比例:
**单位缴费基数按单位内职工个人月缴费基数之和确定。
1.2021年,企业社保&住房公积金成本预计上涨5%左右
据中智咨询人工成本预算最新调研结果显示,企业2021年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预算计划涨幅基本在5%以内、或5%-10%之间,少部分企业预计涨幅在10%以上甚至20%以上。
法定福利成本每年的涨幅和社保、公积金当年的社平工资(社保缴纳基数)以及上下限调整、缴纳比例变化有较大关系。
另外员工上一年度薪酬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当年法定福利缴纳基数水平,进而影响企业法定福利成本,这是在每年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调整前,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测算的部分。
2.2021年社保入税后,企业社保缴纳合规化程度提升
关于社保缴纳比例,预计随着社保入税的推进,企业社保缴纳合规化程度提升,政府社保基金收取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缴纳比例有望逐步降低,预计最终将在现有比例的基础上,降低3-10个百分点。
在企业福利管理进程中,由于法定福利的强制性,该项福利更多地是对员工起基础保障作用。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法定福利的存在并不会使员工感到满意,没有这些法定福利,会使员工感到不满意。与之对立的是,企业补充福利在提升员工满意度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二、补充福利
补充福利是在上述基本法定福利项目外,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以及经营效益等情况为员工自主设定的福利项目。
企业常见的补充福利项目有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住房/租房福利、年节福利(不含工会)、团队建设与旅游福利、企业健康管理福利等。
1.企业福利预算制定方法
目前企业福利总额管理方式有福利费用占人工成本总额比例与福利定额总包两大类方式。前者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福利成本,后者则是一种自下而上制定福利总包的方式。
自上而下制定福利成本
具体来看,自上而下制定福利成本,依据的是全面薪酬管理理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制定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包,再从人工成本总额包中敲定福利费用占比,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分配使用。这种福利总额制定方式多用于领先企业或集团企业。
人力资源部门在使用分配福利成本时,通常由三种方式:一是福利额度直接分配到员工个人;二是每个部门分配一个福利总额度,具体由部门分配到个人;第三是采用人与部门相结合的方式分配福利额度。
自下而上制定福利成本
采用自下而上制定福利额度总包的企业,在参考同行业同地区企业福利水平的基础上,由员工的最终福利水平决定福利额度包。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结构简单,员工较少的中小型企业。
其中,员工福利水平取决于员工所在层级、公司提供的福利项目和相应标准、部门预算提报三个方面。
总而言之,企业在制定福利总额时,不仅要考虑成本费用问题,还要斟酌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制度对方法的支持程度,以及企业开展某项福利项目的最终目的等因素。
那么,企业在具体设计福利方案时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哪些?福利成本预算编制过程中,哪几步是最关键的?
2.企业福利预算关键步骤
从福利额度、福利项目、实施方式和实施对象等角度出发,企业在进行福利方案设计时要考虑的要素有以下七点:
一明确自身福利定位;
二明确福利预算水平,主要是福利总额及其增长空间的确定;
三选择合理的福利分配方式;
四明确福利发放对象,对全员发放还是部分员工发放,各员工之间福利项目是否相同等;
五明确福利项目构成,除法定福利外,可以为员工提供哪些福利项目;
六明确单项福利水平;
七明确福利实施方式,采用传统的福利发放方式还是引入积分制或弹性制福利实施方式等。
企业福利预算方案的七大要素是企业顺利开展福利预算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企业开展福利预算主要有五个关键步骤。
企业福利预算步骤
第一步,企业福利成本效果评估。
在进行福利成本评估时,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销量或利润计算出公司最高的可能支出的福利总费用;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成本的一定比例核定福利总费用。
第二步,福利标准对标。
企业在进行福利成本预算时可以与外部同行业企业福利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与竞争对手企业的福利标准进行比较。
第三步,作出主要福利项目的预算。
这一步可以通过前面的核算,确定企业是否需要增加福利项目、提高or降低企业当前福利项目标准等问题。
若调整需求,需考虑员工需求和市场常见项目;若调整标准,需考虑企业人工成本支付能力和外部市场标准等。
第四步,确定每一位的员工福利项目及成本。
第五步,制定相应的福利项目成本计划。原则是在满足福利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
寻求弹性福利(菜单式福利),增强员工自主化
中智调研结果显示,六成企业采用弹性福利管理方式,开展福利管理。一方面弹性福利能够在有效整合企业福利项目同时实现福利成本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通过弹性福利管理,增强与员工沟通的同时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提升员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