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护理诊断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80例,男166例,女114例;其中脑出血147例,大面积脑梗死86例,脑干梗死47例;年龄41~87岁,平均66.8±7.8岁;合并高血压265例,糖尿病62例,慢性支气管炎71例。
结果
2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3例,发生率19%。相对于脑梗死,脑出血更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高龄、昏迷、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及有慢性支气管炎史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后高达91.3%患者发生感染,而使用呼吸机患者则100%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见表1。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高达21.23%,感染后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影响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谭文琪,陈晓育,胡晓军.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4:82-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循证护理
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重症肺炎患儿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发热,气促、咳痰、咳嗽、嗜睡等。肺部闻及湿罗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试验IgM抗体阳性[4]。诊断指标[5]: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
2循证护理措施
2.1环境护理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应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将患儿安排在单人病房,室内安静、清洁、物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每日早、中、晚各用消毒液拖地1次。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睡眠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使噪声强度在35dB~40dB。良好的休息,可减少患儿能量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憋明显者取半卧位,减轻腹内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肺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7-8];③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两眼凝视或上翻、前囟隆起、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加,甚至惊厥,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或蛋白轻度增高外,这是中毒性脑病的典型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如镇静、止惊、吸氧及减轻脑水肿等;④腹胀也是重症肺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甚至呕血、便血,多因微循环障碍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应即禁食并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改善胃肠血流的药物等,晚期常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而致胃肠功能衰竭使腹胀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2]RudanI,BoschiPintoC,BiloglavZ,etal.Epidemiologyandetiologyofchildhoodpneumonia[J].BullWorldHealthOrgan,2008,86(5):408~416.
[3]袁壮,马沛然,邓力,等.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2):881~908.
[4]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4.
[5]徐爱芳,郑丽萍.298例婴幼儿肺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1C):3052.
[6]董宗祈,袁壮,张梓荆、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439.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文明的昌盛、工业的发展、交通的拥挤及各种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已成为医疗急诊中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伤常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其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系列护理和心理营救措施。
1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共收治多发伤患者363例,其中2处损伤102例,3处损伤206例,4处损伤55例。伤后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运送急诊科。所有病例均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
2急救护理措施
2.1评估患者伤情患者入急救室后按:①呼吸道是否通畅;②呼吸频率;③脉率、血压、末梢循环;④神经系统;⑤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步骤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护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急诊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护理措施,在医生到来之后进行第二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必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用手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来,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以氧气吸入。
2.4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本组四肢开放伤
作者单位:130011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及皮肤撕裂伤等明显外出血患者73例,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单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显著减轻了出血,仅有5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5观察伤情变化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有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提示可能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本组有29例患者首次扫描为脑挫伤,在观察7~9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出血,及时入专科手术治疗;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观察期发生气胸、血胸,其中有3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者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及时得到改善,然后由胸外科医生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6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
2.7实施心理护理首先使患者知道,其在医院不是孤立无援的,对惊慌的患者说明医护人员会尽力为其治疗和护理,让其放心,以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配合治疗、护理。通过5个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使急救护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患者伤情的正确评估及分类。按顺序实施急救护理计划,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保证患者呼吸和循环的稳定,为急救诊断、调整治疗提供很好的基础,为专科进一步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的心理救护,使患者树立信心,对治疗康复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呼吸道异物;误诊;分析;观察护理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尤其1~3岁的小儿发病率较高,本院2005~2008年呼吸道异物误诊32例,其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误诊原因分析
2.1过分依赖异物吸入史
呼吸道异物患者一般有明显异物吸入史。32例中,吸入异物史不清者4例(占12.5%),这部分患儿幼小,不能准确叙述异物吸入史,或在异物吸入时未被其父母及他人目睹,因此,未考虑呼吸道异物,直至咳嗽久治不愈或伴发热、气急等症状,临床误诊多以肺炎、支气管炎诊治于本院儿科。因病情反复发作,最后经支气管镜检查而得以证实。
2.2忽略异物吸入史
本组有22例,占68.75%,患者因咳喘、发热诊治于儿科,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基层医院,由于接诊医师对本病及异物吸入史的忽视,仅对其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使异物长期滞留,尤其含有游离脂酸的植物性异物,可刺激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产生下呼吸道症状,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如1个9岁患儿误食自动铅笔笔头。因发热初诊,自述食入异物,儿科大夫以为进入消化道排出体外,再加上胸片报告是肺炎,遂以肺炎治疗。但8个月内,病情反复发作,高热达39℃以上,WBC40×109/L,肺内感染严重。再次胸片报告是一很小金属异物影,如线形,很类似炎症影,后经支气管镜检查,取出一塑料自动铅笔头,内有一个小金属条0.5mm×8.0mm,异物取出后,患儿治愈出院。
2.3误吸窒息引起误诊
将异物性呼吸道梗阻引起的窒息误诊为呼吸循环衰竭。误吸异物较大,卡于声门或进入总气管内梗阻呼吸道,引起窒息,若诊断正确,抢救及时,迅速取出异物,则多能转危为安。本组1例患儿误吸花生米后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儿科接诊医院不熟悉呼吸道异物诊治措施,而误诊为呼吸循环衰竭,耽误了抢救,造成患者死亡。
2.4X线检查误诊
3减少误诊的措施
3.1详细询问病史
对于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到下呼吸道异物可能。主动询问有无口内含物后突然起病的可疑异物吸入史,尤其对无哮喘史的患儿出现持续性的格鲁布性咳嗽或喘鸣,对症治疗无效时,应怀疑有异物吸入。
3.2X线检查
呼吸道异物多为透光性。气管内异物常在气管内上下活动,X线检查多数患者有阴性结果。有研究指出在非好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季节[1],患者若出现咳嗽、喘鸣及肺不张时须排除下呼吸道异物。X线征象必须与临床结合,详细询问异物吸入史。
3.3支气管镜检查
此是临床确诊方法。对于异物吸入史不明确,X线检查阴性,呼吸道感染久治不愈,视患者一般情况,酌情行支气管镜检查术,以确诊是否有异物存在。
4观察护理
4.1术前护理
4.1.2精心护理,稳定患儿及家属情绪。在积极做好各种抢救工作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交待病情,安定情绪,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对患儿要精心护理,任何一项操作都要轻柔、熟练。哭闹易引起异物上下活动,堵塞支气管或气管,还易引起支气管痉挛,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应避免一切引起患儿哭闹的不良因素。
4.1.3判断异物的位置及活动情况:如异物进入喉部及声门下时,患儿出现剧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加重,甚至窒息,此时就地抢救,或急去手术室用喉镜取出异物。
4.2术后护理
4.2.1由于手术时气管镜的刺激,术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喉头水肿,在患者回病房后及早应用类固醇激素防治喉水肿,术后第2天可开始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30min。
4.2.3观察有无血性痰液,特别是急危患儿在无麻醉下行异物取出时,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易造成支气管镜对气管壁的损伤,术后2d内可能会出现血性痰液。若咯出量较多,颜色鲜红时,要考虑有中、小血管的损伤。此时应卧床休息,应用止血剂等。严密观察痰液的性质及量,以便了解出血是否好转。
4.2.4注意观察呼吸,异物是否取净,对有异物碎粒者,虽然在支气管镜下已取出,但仍要观察是否有残存异物。一旦发现有细小碎粒的存在,要鼓励患儿咳嗽,并加强患侧拍背和引流,使残存的细小异物随痰液排出体外。
5知识宣教
5.1避免给3~5岁及以下的儿童吃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
避免给3~5岁及以下的儿童吃花生、豆类、瓜子等食物。因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喉的防御反射功能不健全易发生误吸。
5.2进食时保持安静
进食时不要笑、哭闹,打骂儿童或使儿童受惊吓,以免深吸气时将异物吸入呼吸道。
5.3禁将小物品放入口内玩耍
禁将小的物品放入口内玩耍,若发现儿童口内含有细小物品时,应耐心劝其自动吐出,绝不能强行取出。平时应注意改掉儿童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5]。
[参考文献]
[1]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9-182.
[2]迟立萍.眼耳鼻咽侯口腔科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74-177.
[3]王军,韩德民,叶宗英,等.肺段支气管异物八例治疗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4):255-257.
[4]刘大波,曾其毅,罗仁忠,等.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内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9(9):683-686.
[关键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观察;护理
1.1一般资料
9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男42例,女48例;均在出生时至1周内发病,其中3d内发病者72例;入院时日龄最小30min,最大6d;异常分娩产儿36例,出生时有窒息者40例。
1.2临床诊断
全部病历均符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羊水吸入性肺炎58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6例,乳汁吸入性肺炎16例。
1.3合并症及预后
90例患者中有合并症者2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硬肿症4例,咽下综合征5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高胆红素血症5例。本组患儿经治疗护理后,治愈72例,好转出院12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80%。
2病情观察
2.1一般观察
患儿意识、反应、体温、心率、血压、尿量及皮肤黄疸、硬肿的进展情况,呕吐物的量、性质,有无惊厥及腹胀情况,详细记录24h出入水量、热量及体重增减情况。
2.2呼吸观察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四肢末梢、口周发绀程度,有无点头呼吸、样呼吸、鼻翼扇动及三凹征,注意呼吸困难有无进行性加重,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作血气分析[2]。
2.3并发症观察
注意意识、反应、肌张力的改变,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频繁呕吐胆汁者考虑消化道畸形,口吐大量泡沫样分泌物应考虑食道闭锁,呕吐咖啡样物提示咽下综合征或消化道出血[3]。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诊治。
3护理
3.1保暖
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置远红外辐射台或暖箱,给予适宜温度、湿度,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助于改善缺氧。注意衣物遮盖,不可全身。保持室温20~24℃,湿度50%~60%。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动作轻柔,以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者和胎粪吸入患儿,每天雾化吸入3~4次,方法:生理盐水注射液2ml,盐酸氨溴索15mg压缩雾化吸入,在患儿安静、进食后1h进行,雾化后叩背吸痰,勤更换,勤叩背,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3.3改善机体缺氧
3.4洗胃并保留胃管
呕吐明显或胎粪羊水者给予洗胃,选择6#的硅胶胃管鼻饲,用20ml注射器抽净胃内的羊水及胎粪,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观察洗出物的量及性质,保留胃管。吸吮无力和呼吸急促患儿可行鼻饲喂养,少量多次,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观察胃管位置,观察有无胃潴留发生,并注意加强口腔护理[4]。
3.5镇静
烦躁患儿可给予镇静药,观察疗效。
3.6建立静脉通道
4小结
通过对本组90例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到病情观察很重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信息,对症处理,避免贻误时机。加强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各器官、组织缺氧状态及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
[2]周广云,杨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4):468.
[3]顾旭芳,邵华芳.新生儿窒息与多发脏器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508.
[4]劳美琼.高危新生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16(11):643.
[5]黄兆敏.布地奈德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3.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气管镜;应用效果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危急病,发病人群一般为5岁以下儿童,通常情况下,是由于小儿咀嚼功能未发育健全及喉部保护机制发育不完善而引起的[1]。另外儿童顽皮误食异物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因。对于患有该疾病的小儿,应当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否则将严重威胁到其生命安全。目前,气管镜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是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治疗手段[2]。但受到手术操作不当,或是围术期中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患儿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导致了手术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等不良结果[3]。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此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儿的痛苦。本文将舒适护理方式应用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气管镜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60例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4岁,平均(2.23±1.35)岁;其中,主气管异物4例,右支气管异物10例,左支气管异物7例,双侧支气管异物9例。普通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岁,平均(2.65±1.52)岁;其中,主气管异物5例,右支气管异物8例,左支气管异物6例,双侧支气管异物11例。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异物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存在呼吸道异物吸入史;(2)出现浓痰、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3)出现了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的症状;(4)经X线检查,发现肺不张、肺气肿、纵膈气肿或气胸等体征。
1.3护理方法
[论文摘要]目的:更好地认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抢救措施,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6~2008年分娩的126例窒息新生儿复苏方法及复苏效果进行观察,其中,轻度窒息106例,重度窒息20例。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恰当的护理,治愈96例,转新生儿科28例。死亡2例。结论:采取有效助产技术与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阻止新生儿窒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快、稳、准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全面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由于缺氧或缺氧所引起的各脏器一系列的生理改变,也就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1]。其预后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复苏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有关,总结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分娩总人数中,出现新生儿窒息126例,轻度窒息106例,重度窒息20例。采用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复苏技术(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评估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中。为窒息新生儿提供及时的抢救措施。大大提高了窒息复苏的成功率,现将我院对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和护理总结如下:
总结我院产科2006年5月~2008年5月活产新生儿2010例,窒息儿126例,窒息发生率6.27%,其中,剖宫产18例,胎吸8例,宫内窘迫22例,正常分娩78例。重度窒息20例,占窒息总人数的15.87%。对轻度窒息儿给予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和常压给氧后很快恢复正常,对羊水Ⅲ度粪染及重度窒息儿则给早期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正压给氧部分配合胸外按压或药物等抢救。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96例治愈,28例转新生儿科,死亡2例。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新生儿娩出重度窒息死亡1例,脐带脱垂死亡1例。
1.2窒息诊断标准
可按新生儿生后1min内Apgar评分法来衡量窒息的轻重程度。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2]。如生后1min评8~10分,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也属窒息。
2抢救措施
按ABCDE步骤进行复苏。
2.1迅速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2.2触觉刺激,促进呼吸的建立
清理呼吸道后仍无自主呼吸,可采取用手轻弹新生儿足底,用手在腰背部沿身体长轴快速、轻柔地摩擦婴儿皮肤1~2次等方法诱发呼吸,仍无效者或虽有自主呼吸,但不充分,心率仍
2.3恢复循环
有效正压通气30s后,患儿仍未复苏,心率仍小于80次/min且无上升趋势,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以保证充足的心搏出量。可采用双指按压法,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压迫胸骨下陷1.5~2.0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心脏30s后,心率>100次/min,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红后,停止加压继以面罩给氧,此时应逐渐降低吸氧浓度,直到呼吸空气时皮肤红润后停止给氧。如果停氧又出现青紫,再给予能保持皮肤红润的最低氧浓度,以免引起氧中毒。本组重度窒息20例,通过以上处理复苏成功12例。
2.4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药物,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素、血容量扩充剂和碳酸氢钠,脐静脉是最好的给药途径。严重窒息注意保留脐带6cm以上。当没有静脉通路时,气管内导管是给肾上腺素最容易的途径。重度窒息者经用100%氧适当通气和胸部按压30s后心率仍低于60次/min时,可用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5min后可重复1次。母亲产前4~6h用过镇痛药或麻醉药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时,可用纳洛酮0.1mg/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对于加压给氧后仍有呼吸抑制、心率慢、肌张力差和代谢酸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3~5ml/kg加25%葡萄糖液10ml脐静脉缓慢推注。
2.5评价
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估患儿呼吸、心率和皮肤,然后决定下一步操作。对于窒息严重,新生儿情况较差者每5~10分钟按上述标准再评,直到总分>7分为止,或在婴儿窒息期内每隔2~4小时重评1次,直到24h。
3.1抢救前的准备
了解病史,严密观察产程变化,产房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药品及器材处于备用状态,红外线辐射台预热,一次性用物拆包备用,估计有重度窒息发生时,通知儿科医生进产房参加抢救[4]。
3.2抢救要点
在复苏过程中,动作要迅速,技术要熟练,操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创伤,每一项操作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3.3提高助产技术
接产时注意胎头娩出后,胎肩、躯干不要急于娩出,尽量缓慢用左手自鼻向下将羊水、黏液挤出,清理呼吸道,在呼吸道分泌物未吸净前,切忌刺激啼哭。
3.4保暖
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进行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预热的远红外线抢救台上,并用温热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以防止热量丢失。
3.5加强监护
复苏后除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外,还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前囟门张力、肌张力、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肤颜色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等变化,并注意输液速度及不良反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3.6哺乳
4体会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关键是迅速纠正缺氧[6],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同一组复苏人员必须配合默契。操作迅速、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根据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均采取ABCDE复苏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对重度窒息患儿及时转NICU治疗。本组12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严格按照ABCDE步骤进行复苏,其中98例经过AB步骤即可复苏,20例经过ABC步骤可复苏,8例经过ABCD步骤,29例转NICU治疗。复苏后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1]王得智,徐蕴华,陈自励.胎儿窘迫与宫内复苏新生儿窒息诊断与急救[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3.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38-358.
[3]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07-310.
[4]李桂花.心肺复苏临床配合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43.
【关键词】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昏迷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约50%以上的脑卒中昏迷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肺部感染不仅加重病人的病情,还可诱发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加强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昏迷病人94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过CT或MRI扫描。脑出血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33-82岁之间。大面积脑梗死58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在42-85岁之间。脑出血组有8个病人发生肺部感染,脑梗死组有17个病人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约为26%。病人临床表现为体温增高,大于38.5℃,痰液多、粘稠,肺部听诊有干、湿性音或呼吸音低,X线胸片或肺部CT显示有炎性病变,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痰培养可找到致病菌。根据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出现上述三项症状以上即可诊断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
2护理方法
2.1评估病情护士详细评估病人病情及潜在的风险,针对性找出该病人可能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原因,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1.1病人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极易导致病人误吸入呼吸道,而误吸是脑卒中病人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2]另外病人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肺泡及气管的分泌物、误吸的液体不能及时排出,滞留于呼吸道和肺泡内,引起肺部感染。
2.1.2脑卒中昏迷病人脑水肿严重,需要应用大量脱水降颅压药物,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
2.1.3营养、水分供给不足,脑卒中昏迷病人鼻饲饮食,营养成分和饮食量易出现供给不足,加上脑卒中病人本身易出现消化功能减弱、胃贮留、应激性溃疡等,影响机体对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1.4急性脑卒中病人还可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人意识障碍,大量的分泌物留滞在呼吸道内,易出现肺部感染。
2.1.5大量的侵入行操作如吸痰、留置胃管、雾化吸入等,也会把细菌带入病人体内,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1.6昏迷病人鼻饲饮食,不经口腔进食、饮水,再加上咽喉部分泌物滞留,细菌易大量繁殖,病人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2.2护理措施
2.2.1卧位护理协助病人平卧或侧卧位,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肢体良肢位摆放,每两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护士五只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叩击背部[4],每侧背部叩击不少于200次,拍背时可将床头略放低,以利于痰液引流。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人病情给予适当的,预防舌后坠,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道。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尤其在翻身叩背前,预防翻身时病人误吸。叩背后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吸痰,一方面清除呼吸道引流出的痰液,另一方面也可刺激病人咳嗽,协助病人将呼吸道深部滞留的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3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脑卒中昏迷病人高颅压,常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清除口咽部呕吐物。鼻饲时应根据病人病情抬高床头30°-50°,鼻饲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l,鼻饲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翻动病人,除非必要时尽量不做吸痰,以免刺激病人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选择鼻饲管时注意,在能满足鼻饲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细的胃管。置入长度为发际到剑突再延长15cm,固定要牢固,有明显的标志。每次鼻饲前要认真检查胃管置入的长度。推注鼻饲液时速度宜慢,200ml应保持10分钟以上。
2.2.4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请营养师根据病人的体重、病情及脑卒中营养管理的建议等,对卒中后处于营养风险的患者,详细计算营养的供给量,制订个体化食谱,保证病人营养供给。脱水现象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在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从消化道内按24小时2400毫升的补水量补充足够的水分。
2.2.5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根据病情采用生理盐水、3%双氧水、4%碳酸氢钠棉球等仔细擦洗口腔,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繁殖,预防肺部感染。
2.2.6护士在为病人做各项护理、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避免各种医源性感染,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2.7保持病人大便通畅,病人便秘时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吸收差、恶心、呕吐、呃逆、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等,胃内张力高,极易反流,导致病人误吸。以手掌从肚脐始,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每日上下午为病人按摩腹部一次,促进肠蠕动。鼻饲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效果仍不好时遵医嘱给与灌肠,预防因便秘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病人误吸。
2.2.8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每日至少两次通风换气,减少探视、陪护。通风时避免病人受凉。每日用500g/L的8-4液消毒床头柜及床头、床尾、床栏,避免交叉感染。
2.2.9严格遵医嘱按时、准确的应用抗菌素,现用现配,保证药物能发挥最好的疗效。
3讨论
脑卒中病人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而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针对性采取及时清除口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病人营养,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机会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降低了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的发生率。
[1]胡维铭,王维治,于永发,等.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09.
[2]吴红,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胸外心脏按压
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成功分娩604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43例。采用现代化复苏技术进行抢救,效果满意,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成功分娩新生儿6040例,其中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43例,发生窒息率为2.37%。其中,自然分娩83例,胎吸13例,剖宫产47例;分娩前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36例。其中,重度窒息28例,轻度窒息115例,重度窒息占总窒息患儿的19.58%。予清理患儿呼吸道、进行触觉刺激以及吸氧,采用现代化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1.2窒息程度诊断标准
根据出生后1min内Apgar评分[1-2]对患儿窒息的程度进行衡量。0~3分判定为重度窒息,4~7分判定为轻度窒息。
1.3新生儿窒息抢救措施
1.3.2对患儿进行触觉刺激,促使患儿建立呼吸若清理呼吸道后仍未产生自主呼吸,可将患儿倒立后轻弹患儿足底,快速、轻柔地摩擦其腰背部皮肤1~2次,以诱发患儿自主呼吸,如患儿仍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充分,心率低于100/min,此时,须立即加压给氧进行人工呼吸。
1.3.3迅速恢复患儿血液循环若对患儿进行有效正压通气持续30s后,其心率低于80/min,并且未见上升趋势,为保证患儿的心搏出量,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min,如患儿皮肤转红、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超过100/min,则继续给予吸氧,停止加压,并将氧浓度逐渐调低,直到呼吸空气时患儿皮肤仍然红润。若停止吸氧患儿又出现低氧表现,颜面青紫,须保持最低氧浓度改善患儿皮肤青紫状态[4]。
1.3.4药物抢救治疗最好的给药途径是脐静脉[5]。严重窒息的患儿应保留6cm以上脐带。患儿经用加压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30s后若其心率仍低于60/min,可于脐静脉推注0.1~0.3ml/kg肾上腺素。5min后可重复1次[6]。若新生儿呼吸抑制由于母亲产前4~6h用过麻醉或镇痛药,可脐静脉推注纳洛酮。有代谢酸中毒患儿可将5%碳酸氢钠加入25%葡萄糖液10ml缓慢推注进入脐静脉[7-8]。
1.4疗效评价
窒息患儿抢救过程中,每进行一步操作,均要对患儿皮肤、呼吸和心率进行评估,继而决定下一步抢救措施的操作。
2结果
经过积极正确抢救和精心护理,143例患儿中治愈109例,转入新生儿科31例,死亡患儿3例。
3护理措施
3.1分娩前的抢救准备
了解患儿病史,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变化,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
3.2提高护理人员助产技术
在娩出胎头后,助产士应尽量先进行呼吸道清理,未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之前,不急于娩出胎肩,切忌刺激患儿啼哭。
3.3动作轻柔
在进行窒息复苏的过程中,抢救人员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要迅速、轻柔,尽量避免发生新生儿的创伤。
3.4注意保暖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温热干毛巾擦干全身,并置于预热的远红外线抢救台上。
3.5加强窒息患儿的监护
复苏后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率、瞳孔、肌张力、前囟门张力、吸吮反射、尿量等变化及各系统症状的改变等,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判断、早期复苏。操作准确、迅速、熟练,根据新生儿窒息程度,采取ABCDE抢救方案,评估贯穿整个抢救过程。复苏后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
[1]范兆志.新生儿窒息抢救与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1):117.
[2]简毅英.新生儿窒息168例急救复苏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39-40.
[3]李曦,刘瑞荣.脐绕颈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J].河北医学,2009,15(11):1303-1305.
[4]朱小琴.羊水过少128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0):61-62.
[6]鲁秀明.新生儿窒息1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2893-2894.
[7]牛秀丽.剖宫产新生儿室息的复苏抢救[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91.
关键词:老年;院内内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老年人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发病率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针对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讨它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1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2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为15%左右①。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有多种疾病存在,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减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杀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进典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从而诱发全身性典菌感染。②同时当对患者实施了小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机会。真菌感染的种类,结合临床,对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痰的培养,对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时也进行了尿液、粪便、血液的培养,培养或分离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为醉母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40株,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离出细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2.2受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常会伴随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症状,长期的这种状态常使老年人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热虑、情绪低落等。再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使他们不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据专家统计,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碍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症状给治疗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老年长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会引起的各种疾病。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复延迟。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消化系统、青少年、产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较多,而对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要对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视。
3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3.1提高治疗水平:因为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没有真菌感染的并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异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应及时涂片及送培养,确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而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我们应早期发现和诊断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测验水平,发现伴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应做药敏实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径,增强免疫力。
3.4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任何不适都应积极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细节操作,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该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于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3.5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期间,对老年患者,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并提供具体指数。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应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3.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兔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患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4结语
如何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护理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其次,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给于患者适当的心理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率,可减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1]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
[2]梁宗安.华酉医院呼吸内科[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2).
[3]蒋兀菊,张学伟,杨红芳.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体会[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1(2).
[4]李秀,白如瑾,温和.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1(3).
[5]张柏膺,许仁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酵菌群感染的临床及药敏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