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高龄、独居老人更需要得到大家的关心。针对老人眼神不好,看不清菜单,听力不好,听不清菜单,记者今天采访发现,扬州广陵区两家社区分别采用“有声菜单”和“暖心留言条”的“笨法子”,巧妙解决了老人“订菜难”问题,赢得了全体居民的一致好评。
老人眼神不好,“爱心菜单”每天上门读出来
8月27日上午7点,家住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四望亭社区书院巷6号附中宿舍的沈建国老人,背着斜挎包,穿梭于小区几户平房,挨家登门入户,向老年居民宣读当天的菜单,供大家挑选订购。“鱼类有鲫鱼、黑鱼、鲈鱼,蔬菜有西红柿、茄子、黄瓜……”沈建国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每读一个菜品都会停顿一下,确保老年居民听得清、记得住。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目前有8户高龄老人,眼神不好、腿脚不好,同时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加不会线上订菜。为了确保老人吃得饱、吃得好,今年68岁的退休教师沈建国主动请缨,当起了“报菜员”,每天上门一次,将当天的菜单读给老人听,再将对方订购的菜品记在纸上,汇总成册,上报下单。
“天天让你跑一趟、读一遍,真的辛苦你了。”面对沈建国的贴心服务,今年80岁的空巢老人许巧生连连致谢,口中不断重复着,“有你老沈在,我们每天吃菜不重样。”沈建国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何况他服务的都是小区邻居,高龄、独居老人更需要大家的关心。他说,“每天上门一次,不仅能帮助老人订菜,还能及时掌握老人健康状况,避免在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
老人听力不好,“暖心留言条”架起沟通桥梁
上午8点,广陵区曲江街道五里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芳,手捧一大箱菜品,一路小跑,赶到了独居老人吴奶奶家中。考虑到吴奶奶听力不好,刘芳提前准备了一张“留言条”,上面写着:“奶奶,社区特送来一份蔬菜,看望奶奶,祝身体健康!”敲了几下门,对方无人应答,刘芳放下菜品、留下“留言条”,辗转前往下一户老年居民家中送菜。
疫情防控期间,老人“订菜难”成了共性问题,为了确保老人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菜”,刘芳事先对辖区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进行了梳排,形成了“一对一”帮扶名单,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按片区认领帮扶,而她一个人就“认领”了30户。由于大多老人上了年纪,听力不好,存在沟通困难,于是刘芳采用了一个“笨法子”,通过书写“留言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老人订菜“动起来”、“快起来”。
“杨叔叔,您喉咙不好,今天想吃什么菜?我帮您单独订购。”站在独居老人杨师傅家门口,刘芳拿着纸和笔,与对方“纸上交流”,不出5分钟,杨师傅的“私人菜单”登记完毕。为了加快下单速度,刘芳现场就拍照上传,赢得了杨师傅的连连致谢。
刘芳告诉记者,依托“暖心留言条”,让他们与老年居民畅通了交流,加快了征集需求的速度,为他们给老人定制菜单、定制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刘芳说,他们每天都会挨家上门一次,老人有需求,都不用出门,门前贴张“留言条”,他们就能及时掌握,同时,“小纸条”也减少了接触,降低了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