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的自发型菜系,也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最见功力的菜系。鲁菜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饮食审美取向;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鲁菜系口味以咸鲜为主,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
其口味特点以油闷大虾、拔丝山药及黄焖鸡等菜品最为突出。
二,四川菜
川菜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川菜分为三派:蓉派(上河帮)、渝派(下河帮)、盐帮派(小河帮)。
该菜系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和创新。
明末清初,辣椒传入,直至清末,风味特点逐渐定型,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创新发展。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取材多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鲜。其特点为:“善用三椒”、“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多变。
典型的川菜有泡椒风爪、辣子鸡以及水煮肉片等。
三,广东菜
狭义上的粤菜指广府菜(即广州府菜),广义上又包含潮州菜(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
粤菜源自中原,传承了孔子所倡导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原饮食风格,因此粤菜做法比较复杂、精细。
粤菜在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做法比较复杂、精细。如今,粤菜所代表的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地方饮食体系,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一种色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如今我们常见的粤菜即烤乳猪、蚝烙及煲仔饭等。
四,福建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狭义闽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闽菜以口味清鲜、和醇、荤香、多汤为主,擅红糟、糖醋调味。
由于福建人民经常往来于海上,于是饮食习俗也逐渐形成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厦门、漳州、泉州一带)讲究佐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了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佛跳墙、太极芋泥、福州鱼丸便是闽菜集大成者。
五,江苏菜
江苏菜,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
江苏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其中金陵菜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吴人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鸭就已成为南京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
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金陵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徐州菜色调浓重,习尚五辛;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
其中以蟹粉狮子头、金陵烤鸭及无锡肉骨头等苏菜最具代表性。
六,浙江菜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故谚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浙菜以口味清淡为主,菜式小巧玲珑,清俊逸秀,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善用香糟、黄酒调味,烹调技法丰富,尤为在烹制海鲜河鲜时有其独到之处。浙江菜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东南部口味偏咸。
著名的浙菜包括金华火腿、东坡肉及嘉兴粽子等。
七,湖南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从湖南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食器和酒器,以及伴随这些陶器一起出土的谷物和动物骨骸的残存来测算,证实潇湘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开始吃熟食了。
其中以剁椒鱼头、外婆菜、辣椒炒肉等最具湘菜风味。
八,安徽菜
徽菜即安徽菜,是以皖南菜为代表的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总称。其中皖南风味以徽州地方菜肴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徽菜以安徽特产为主要原料,在采用民间传统烹调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其它菜系技艺之长而烹制的以咸鲜味为主的地方菜肴。徽菜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
其主要风味特点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在烹调方法上以烧炖、焖、蒸、熏等技艺为主。主要菜式有宴席大菜、五簋八碟十大碗、九碗六、八碗十二盘、六大盆、大众和菜等。主要名宴有八公山豆腐宴、包公宴、洪武宴等。
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历代名厨的辛勤创造、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南北咸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莱系。
如今我们常见的徽菜包括臭鳜鱼、徽州毛豆腐及符离集烧鸡等。(常天怡/文)